![【全套精品学案】八年级初二上册3.3 聚落(解析版)-(中图版·北京)(知识梳理+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5133416/0-17037696735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套精品学案】八年级初二上册3.3 聚落(解析版)-(中图版·北京)(知识梳理+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5133416/0-17037696736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套精品学案】八年级初二上册3.3 聚落(解析版)-(中图版·北京)(知识梳理+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5133416/0-17037696736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中图版第三节 聚落精练
展开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景观的有( )
A.甲丁B.乙丙C.丙丁D.甲乙
2.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答案】1.A 2.A
【解析】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读图可知:甲丁有高楼大厦为城市聚落,丙乙房屋低矮为乡村聚落,故A符合题意。
2.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方式也有区别,城市生活节奏快,乡村的生活节奏慢等,故A符合题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遺产名录》。根据下图及文字材料,完成下面3-4小题。
3.下列关于环境对图中传统民居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帐篷样式的传统民居有利于避暑
B.图乙中土楼这种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闽西南一带的山区,有圆楼、方楼、五角楼等多种形状
C.图丙中的窑洞位于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D.图丁中的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
4.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当地( )
A.种植业的发展B.工业的发展C.旅游业的发展D.畜牧业的发展
【答案】3.B 4.C
【解析】3.甲是蒙古包,是为了适应当地游牧生活而形成的民居形式,乙为土楼,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当地的文化有重要的关系,丙是沙漠中的民居,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屋内的热量,丁是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B正确,故选B。
4.传统聚落是-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建筑形式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福建土楼“申遗”成功,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C正确。种植业是指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的
农业生产部门,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工业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采集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
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对种植业、工业、畜牧业的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干栏式木楼”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依山傍水,沿山坡密集聚合。读干栏式木楼景观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木楼屋顶参差不齐,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河流D.人口
6.“干栏式木楼”集中分布区包括( )
A.内蒙古B.新疆C.宁夏D.广西
【答案】5.B 6.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民居分布的影响、34 个省级行政区域等知识点。
5.由题目可知,“干栏式木楼”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这些屋顶参差不齐,主要影响因素是当地地形高低错落,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B正确。故选B。
6.“干栏式木楼” 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集中分布区包括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D正确。故选D。
材料:贵广高铁途径21个站点:贵阳北、贵阳、龙里北、昌明、都匀东、三都、榕江、从江、三江南、五通、桂林西、阳朔、恭城、钟山西、贺州、怀集、广宁、肇庆东、三水南、佛山西、广州南。据此回答下面7-10小题。
7.贵广高铁的起点和终点所在省的行政中心,正确的是( )
A.广州、贵阳B.南宁、深圳C.贵阳、阳朔D.贺州、桂林
8.贵州、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B.广西主要少数民族的是藏族
C.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小杂居、大聚居
D.我国共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9.贵州山区受地形影响,传统民居是( )
A.围龙屋B.竹楼C.吊脚楼D.四合院
10.贵广高铁的开通,便于游客们( )
A.观海潮B.登泰山C.游漓江D.看大漠
【答案】7.A 8.D 9.C 10.C
【解析】7.读图可知,贵广高铁起点是贵州省的省会贵阳,终点是广东省的省会广州。故选A。
8.西南、西北、东北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故A不正确; 广西主要少数民族的是壮族,故B不正确;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故C不正确;我国共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正确。根据题意选D。
9.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据图可知:贵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山区,当地居民的传统民居是依山就势而建的吊脚楼。
10.读图可知,贵广高铁是贵阳到广州,途经广西,所以贵广高铁的开通,便于游客们游漓江。
11.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
A.平遥古城B.安徽皖南古村落
C.傣族竹楼D.丽江古城
【答案】11.C
【解析】11.根据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进行分析解答。
聚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城市和乡村;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等;傣族竹楼尚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选C。
12.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敦煌莫高窟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
B.古代建筑物旅游价值高,应增加开放时间和次数
C.对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应遵循修旧如新的原则
D.有些历史建筑文化和经济价值较低,无须进行保护
【答案】12.A
【解析】12.关于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敦煌莫高窟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古代建筑物旅游价值高,应增加开放时间和次数”、“对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应遵循修旧如新的原则”和“有些历史建筑文化和经济价值较低,无须进行保护”都不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故选A。
二、解答题
1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反映了由 演变为 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
(3)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多选)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D.高山高原 E.热带雨林 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答案】13.(1)乡村|城市
(2)增多 扩大 变多 拥挤
(3)C
(4)ACG
【解析】13.该题以读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聚落的形成和变化及城市的形成,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此图反映了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
(2)读图可知,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多,占地规模不断扩大;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变多,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拥挤。
(3)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聚落发展变化知识的了解,聚落并不是变得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但世界上多数的城市聚落都在变大,但并不是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学生在审题时应把握好“大多数”和“所有”两个词,北京的发展也应保护好现有的胡同、四合院等传统民居。故答案选C。
(4)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故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和山麓地带容易形成城市,故答案选ACG。
14.(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 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分布与形态的因素
(课题资料)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别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
同时各地理要素又相互影响和制约。
(思考)
(1)据图说出图①和图③中聚落的分布特点。
(2)从防寒保暖和排水等方面考虑,屋顶坡度大小和墙体厚度因地而异。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相比,屋顶坡度和墙体厚度有什么差异。
(3)列举三个影响聚落形成、发展、分布与形态的因素。
(4)传统聚落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特色鲜明的聚落正在逐渐减少。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请你作规划师,为保护我国的传统聚落提一条建议。
【答案】14.(1)河流;铁路
(2)屋顶坡度:南尖北平 墙体厚度:南薄北厚
(3)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等
(4)限制游览人数;保持原貌、适当修葺。
【解析】14.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聚落的分布往往受到地形、气候、交通、资源、水源等因素的影响。
(1)由图可知,图①地区的聚落要分布在有河流分布的地方;图③中城市多分布在铁路沿线地区。
(2)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降水更丰富,为方便排水,南方地区的屋顶坡度更大,北方地区地区的屋顶更缓;北方地区气温低,则墙体厚,为了保暖,南方的气温高,墙体薄。
(3)由图可以看出,在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容易形成聚落,说明了水源、地形、气候和交通是聚落形成的因素。
(4)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聚落,在这些景点要限制游览人数,要保持原貌、适当修茸,减少破坏。
本课重点
(1)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城市和乡村。
(2)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3)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4)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本课难点
(1)聚落的形成。
(2)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4)城市化。
地理中图版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中图版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二章世界的气候冲刺高分卷难度分层·单元卷中图·北京版原卷版docx、第二章世界的气候冲刺高分卷难度分层·单元卷中图·北京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气候与人类活动,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中图版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中图版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主要的气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