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鹤壁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鹤壁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4鹤壁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C-12 O-16 Mn-55 Ag-108
一、单选题(每题3分,14小题,共42分)
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某蒸馏水水样pH=6,则该水样中一定掺杂或溶解了某些溶质
B. 相同温度下,中和等pH的氨水、NaOH溶液,所需HCl的物质的量前者更多
C. 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NaHSO4、H3PO4溶液中,水电离的H+浓度相等
D. 氨水和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若溶液呈中性,则c(SO42−)=c(NH4+)×2
2.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PbSO4、PbO2、PbO和Pb,还有少量Fe、Al的盐或氧化物等。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通过下图流程实现铅的回收。
已知:室温下KspPbSO4=1.82×10−8,KspPbCO3=1.46×10−13;FeOH3、AlOH3,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2和4.6;PbOH2开始及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7.2和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脱硫”中PbSO4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Pb2++CO32−=PbCO3↓
B. “酸浸”中H2O2可以氧化Pb、Fe2+和PbO2
C. “酸浸”后溶液的pH约为4.9,滤渣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
D. “沉铅”后滤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Na+、Fe3+、Al3+、Pb2+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Ag+Bg=Cg ΔH1;b.As+Bg=Cg ΔH2,若a、b反应放热,则ΔH1<ΔH2
B. 一定条件下,将0.5mlN2(g)和1.5mlH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kJ⋅ml−1
C. 2H2(g)+O2(g)=2H2O(g) ΔH=−483.6kJ⋅ml−1,则H2的燃烧热ΔH=−241.8kJ⋅ml−1
D. H+(aq)+OH−(aq)=H2O(l) ΔH=−57.3kJ⋅ml−1,则1ml稀硫酸和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kJ
4.CH4−CO2催化重整能够获得氢能,同时消除温室气体,催化重整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①CH4(g)+CO2(g)=2CO(g)+2H2(g) ΔH=+247.1kJ⋅ml−1
反应②H2(g)+CO2(g)=CO(g)+H2O(g) ΔH=+41.2kJ⋅ml−1
反应③CH4(g)=C(s)+2H2(g) ΔH=+75kJ⋅ml−1
常压下,将n起始(CH4):n起始(CO2)=1:1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的重整体系中,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是催化重整的主反应
B. 反应②的ΔS>0
C. 450−800℃间,反应②的进行程度大于反应③
D. 为提高平衡时H2的产率,应研发更合适的催化剂
5.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B. 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S2−+H3O+
C. CO32−的水解方程式:CO32−+2H2O⇌H2CO3+2OH−
D. H2S的电离方程式:H2S⇌H++HS−
6.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八种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物质可能分别为( )
A. NH4Cl、(NH4)2SO4、 CH3COONa、 NaHCO3、NaOH
B. (NH4)2SO4、 NH4Cl 、CH3COONa 、NaHCO3 、NaOH
C. (NH4)2SO4 、NH4Cl 、NaOH 、CH3COONa 、NaHCO3
D. CH3COOH 、NH4Cl 、(NH4)2SO4 、NaHCO3 、NaOH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酸式滴定管和量筒均没有“0”刻度线
②使用pH试纸时,不能润湿,否则一定会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③用水润湿过的pH试纸测定pH相等的H2SO4和H3PO4,H3PO4的pH误差更大
④pH试纸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显红色,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中显蓝色
⑤中和滴定时,既可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也可用待测溶液滴定标准溶液
⑥若滴定时,锥形瓶未干燥,则测得的溶液浓度偏低
⑦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⑧用KMnO4溶液滴定FeSO4溶液时,应选用碱式滴定管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8.考古发掘出的古代青铜器(含铜、锡等金属)表面经常出现小孔腐蚀,这是一种电化学腐蚀现象。小孔腐蚀的过程及铜腐蚀产物(铜锈)的成分如下图所示。已知:2CuCl+H2O⇌Cu2O+2HCl,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氧气是正极反应物 B. 铜锈的成分与氧气浓度、pH有关
C. 图2中,Cl−从小孔内向小孔外移动 D. 青铜中的锡也会发生电化学腐蚀
9.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图甲表示 25℃下,三种硫化物分别在水中溶解达饱和状态时,所含金属离子(M2+)与S2−浓度的对数值 lgc(M2+)与 lgc(S2−)的关系,则K的大小顺序为CB. 由图乙可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适量NaOH溶液调节pH至4左右
C. 图丙是室温下AgCl和AgI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温度下反应
AgCl(s)+I−(aq)⇌AgI(s)+Cl−(aq)的平衡常数K=2.5×106
D. 图丁是室温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说明阴影区域表示的只有Ag2CrO4沉淀
10.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B. 验证Ksp(AgCl)>Ksp(AgI)
C. 用于制取无水MgCl2 D. 验证Zn保护了Fe不被腐蚀
11.化学中常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lgc(H+)c(OH−)。室温下,向20.00mL 0.10ml·L−1的某一元碱MOH溶液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的温度与酸度AG随加入稀硫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硫酸浓度为0.10ml·L−1
B. 室温下MOH的电离常数Kb=10−5
C. b、c、d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为c>b=d
D. 稀释MOH溶液,MOH的电离程度增大,c(OH−)增大
12.卤代烃(RI)与端基炔(R′C≡CH)催化偶联反应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偶联反应中RMI和CuI都是催化剂
B. 该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有3种
C. 该机理的总反应可表示为R′C≡CH+RI→R′C≡CR+HI
D. 该催化机理改变了反应路径,但没有改变总反应的反应热
13.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是工业上提纯镍的主要方法,其原理为Ni(s)+4CO(g)⇌Ni(CO)4(g)
ΔH<0。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调控温度使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调控温度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第一阶段将粗镍粉碎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B. 第二阶段可以选择230℃
C. 第一阶段的温度高于第二阶段的温度
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 生成[Ni(CO)4]=4v 生成(CO)
14.在药物制剂中,抗氧剂与被保护的药物在与O2发生反应时具有竞争性,抗氧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其氧化反应的速率。Na2SO3、NaHSO3和Na2S2O5是三种常用的抗氧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已知:Na2S2O5 溶于水发生反应:S2O52−+H2O=2HSO3−
A. Na2SO3溶液显碱性,原因是:SO32−+H2O⇌HSO3−+OH−
B. 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C. 实验2说明,Na2SO3在pH=4.0时抗氧性最强
D. 实验3中,三种溶液在pH相同时起抗氧作用的微粒种类和浓度相同,因此反应速率相同
二、填空题(共4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58分)
15.(15分)磁性材料产业是21世纪各国竞相发展的高科技支柱产业之一,磁性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军事技术等领域。碳酸锰主要用于制备软磁铁氧体,工业上用含锰废水(主要金属离子为Mn2+、Fe2+、Al3+,还含有少量Ca2+、Mg2+、Cu2+和Ni2+等)为原料,生产Mn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该条件下Ksp(CaF2)=4.0×10−9、Ksp(MgF2)=7.5×10−11。
(1)流程中含锰废水经过前三步预处理,得到主要含有Mn2+的母液。
①除铁铝时,在搅拌条件下先加入H2O2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加入H2O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除重金属时,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③除钙镁时,为使Ca2+沉淀完全(当离子浓度降到1.0×10−5ml⋅L−1时,可视为沉淀完全),需控制溶液中NH4F的最低浓度为 ml⋅L−1。
(2)沉锰过程在pH为7.0条件下充分进行,反应温度对锰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沉锰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当温度超过30℃时,沉锰反应的锰沉淀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 。
(3)沉锰后过滤得到MnCO3粗产品,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2∼3次,再低温干燥,得
到纯净的MnCO3。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
(4)测定碳酸锰产品的纯度。
称取0.5000g碳酸锰产品于锥形瓶中,加25.00mL磷酸,加热,碳酸锰全部转化为[Mn(PO4)2]3−,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mL,滴加2∼ 3滴指示剂,然后用浓度为0.2000 ml⋅L−1的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为[Mn(PO4)2]3−+Fe2+=Mn2++Fe3++2PO43−}。重复操作3次,记录数据如下:
则产品的纯度= ,若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产生了气泡,则测得的碳酸锰产品的纯度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分)。
16.(10分)高纯硅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某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用SiHCl3与H2在1357K的条件下制备高纯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
①SiHCl3的沸点为33.0℃;密度为1.34g⋅cm−3,易溶于有机溶剂,能与H2O剧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②CaCl2+xCH3CH2OH→CaCl2⋅xCH3CH2OH;
③银氨溶液中存在:Ag++2NH3⋅H2O⇌[Ag(NH3)2]++2H2O。
实验步骤:
①打开K1,向安全漏斗中加入足量乙醇,使装置A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
②加热装置C,打开K2,滴加V mL SiHCl3;
③加热装置D至1357K;
④关闭K2;
⑤关闭K1。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的名称为 ______(1分)。
(2)相比长颈漏斗,安全漏斗使用时的优点是 ______(1分)。
(3)干燥管B中盛装的试剂是 ______(1分)。
(4)加热装置C之前,先进行装置A中的反应,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1分)。
(5)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6)E中CCl4的作用是 ______(1分),实验过程中,E的上层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1分),尾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填化学式)(1分)。
(7)根据下列数据可以计算出SiHCl3的利用率的是 ______(填标号)(1分)。
a.钠的质量 b.乙醇的体积和密度 c.硅的质量
17.(14分)汽车尾气是否为导致空气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的“汽车限行”争议,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性科学议题。
(1)反应2COg+2NOg⇌N2g+2CO2g ΔH=−620.9kJ⋅ml−1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IM表示中间产物)。三个基元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填标号①、②或③),决速步是图中_______(填标号①、②或③)。
(2)探究温度、压强(2MPa、5MPa)对反应2COg+2NOg⇌N2g+2CO2g的影响,如上图所示,表示2MPa的是_______(填标号a、b、c、或d)。
(3)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5ml NO、0.5ml CO,此时容器总压为1×105Pa,发生上述反应,4min时达平衡,此时测得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2ml,则0~4min内用CO2的分压变化量表示的平均速率为 _______Pa⋅min−1。【已知pCO2=xCO2⋅p,其中p为平衡总压,xCO2为平衡系统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
(4)用NH3可催化消除NO污染:4NH3g+6NOg⇌5N2g+6H2Ol ΔH<0
①某条件下该反应速率v正=k正⋅c4NH3⋅c6NO,v逆=k逆⋅caN2⋅cbH2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k正k逆,则a=_______,b=_______。
②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4mlNH3和6ml NO发生上述反应,若在相同时间内测得NH3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700℃~900℃之间NH3的转化率急剧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18.(19分)I.某科研单位利用电化学原理,使用SO2来制备硫酸,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极为多孔的材料,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
(1)通入SO2的电极为______(填“正极”或“负极”)(1分),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电极区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分)。
(2)电解质溶液中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______(填“向左”或“向右”)(1分)移动,通入O2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II.如上图装置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
(1)B极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极”)(1分),一段时间后,丁中X极附近的颜色逐渐___(填“变深”或“变浅”)(1分)。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是______。若乙溶液体积为500 mL,当乙中溶液的pH=13时,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______,甲中溶液的pH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将C电极换为铁,其他装置都不变,则甲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鹤壁市高中2025届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3分,14小题,共42分)
1-5 CCADD 6-10BBCBD 11-14 BABC
二、填空题(共4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58分)
15.(15分)【答案】
(1) ①2Fe2++H2O2+2H+=2Fe3++2H2O ②CuS、NiS ③0.02
(2) ①Mn2++2HCO3−=MnCO3↓+H2O+CO2↑
②温度升高,NH4HCO3受热分解(或Mn2+水解)
(3)有利于低温条件下快速干燥
(4)92% 偏低(1分)
16.(10分)【答案】
(1)分液漏斗(1分)
(2)漏斗下端不需插入液体中即可液封(1分)
(3)无水氯化钙(或CaCl2)(1分)
(4)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1分)
(5)SiHCl3+H2Si+3HCl
(6)防止倒吸; 产生白色沉淀; H2(每空1分)
(7) c (1分)
17.(14分)【答案】
(1)②③; ① (2)a (3)1×104
(4)①5; 0
②700℃以后,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失活,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导致转化率迅速变小
18.(19分)【答案】
I.(1)负极(1分); SO2−2e−+2H2O=SO42−+4H+; 减小(1分)
(2)向右(1分); O2 + 4e−+ 4H+=2H2O
II.(1)负极(1分); 变浅(1分)
(2)1:2:2:2
(3)Cu(或镀件、铜件); 5.4 g; 变小
(4)Fe + Cu2+=Cu + Fe2+
答案详解
1.【解析】A.由于温度未知,因此pH=6的蒸馏水也可能是中性,不能说明该水样中一定掺杂或溶解了某些溶质,故A错误;
B.相同温度下,等pH的氨水、NaOH溶液中的OH−浓度相同,没有明确溶液的体积,不能比较中和时所需HCl物质的量的多少,故B错误;
C.相同温度下,Kw相同,pH相等的NaHSO4、H3PO4溶液中H+浓度相同,则OH−浓度相等,溶液中的OH−为水电离出的OH−,水电离出的OH−和H+浓度相等,故C正确;
D.氨水和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若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H4)2SO4和NH3·H2O,且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c(OH−)+2c(SO42−),因此c(NH4+)=2c(SO42−),故D错误。故选C。
2.【解析】铅膏加入碳酸钠脱硫, PbSO4 和碳酸根离子反应转化为碳酸铅沉淀;过滤后固体加入醋酸、过氧化氢酸浸,“酸浸”中 H2O2 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Pb转化为 PbAc2 、氧化 Fe2+ 为三价铁离子;同时过氧化氢能使 PbO2 转化为 PbAc2 ,调节pH使铁、铝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滤液加入氢氧化钠沉铅,一系列转化后得到PbO;
A.已知:室温下 KspPbSO4=1.82×10−8 , KspPbCO3=1.46×10−13 ;则“脱硫”中 PbSO4 和碳酸根离子反应转化为碳酸铅沉淀,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PbSO4s+CO32−aq=PbCO3↓s+SO42−aq ,A错误;
B.“酸浸”中 H2O2 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Pb转化为 PbAc2 、氧化 Fe2+ 为三价铁离子;同时过氧化氢能使 PbO2 转化为 PbAc2 ,反应中铅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则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过氧化氢为还原剂,B错误;
C. FeOH3 、 AlOH3 ,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2和4.6; PbOH2 开始及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7.2和9.1;则“酸浸”后溶液的pH约为4.9,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FeOH3 和 AlOH3 ,C正确;
D.依据分析可知,在“酸浸”后溶液的pH约为4.9,铁、铝离子转化为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铅转化为沉淀,故沉铅后滤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 Na+ ,D错误;故选C。
3.【解析】A.气态A的能量高于固态A,则a反应放出的热量多,由于反应放热,则ΔH1<ΔH2,A正确;
B.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0.5ml N2(g)和1.5ml H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反应是可逆反应,不是氮气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则1ml N2反应放热不等于38.6kJ,B错误;
C.燃烧热为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的物质,生成的水应为液态,C错误;
D.硫酸与氢氧化钡生成水及硫酸钡沉淀,1ml硫酸消耗完放出的热量大于114.6kJ,D错误;故答案为:A。
4.【解析】A.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CO、H2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可知反应①是催化重整的主反应,故A正确;
B.反应②△H>0,反应②能自主发生,△H−T△S<0,可知反应②的△S>0,故B正确;
C.反应①中CO、H2是反应产物,且物质的量比1:1,CO是反应②的产物,氢气是反应②的反应物,氢气是反应③的生成物,450−800℃间,CO的量始终大于氢气,反应②消耗氢气的量大于反应③生成氢气的量,所以反应②的进行程度大于反应③,故C正确;
D.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选用更合适的催化剂不能提高平衡时H2的产率,故D错误;故选:D。
5.【解析】A. 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A错误;
B. HS−的水解为可逆反应,水解方程式为:HS−+H2O⇌H2S+OH−,故B错误;
C. 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CO32−的第一步水解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故C错误;
D. H2S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分步进行,主要以第一步为主,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H2S⇌H++HS−,故D正确;故选D。
6.【解析】由于NaNO3显中性,故①②的溶液显酸性,且由于NH4HSO4因电离显强酸性,酸性强弱相当于一元强酸,故①②要么是弱酸,要么是强酸弱碱盐;
③④溶液的碱性弱于Na2CO3,故应均为强碱弱酸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③对应的酸的酸性应强于④所对应的酸的酸性;
⑤的碱性强于Na2CO3,故其要么是碱,要么是强碱弱酸盐,且需对应的酸的酸性弱于HCO3−,据此分析。
A、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NH4Cl、(NH4)2SO4溶液中,(NH4)2SO4中铵根离子浓度更大,故其酸性更强,pH更小,故A错误;
B、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NH4Cl、(NH4)2SO4溶液中,(NH4)2SO4中铵根离子浓度更大,故其酸性更强,pH更小;CH3COONa、NaHCO3溶液均显碱性,且两者的碱性均弱于Na2CO3,且由于酸性CH3COOH>H2CO3,故CH 3COONa、NaHCO3溶液后者的pH更大;NaOH是强碱,电离显碱性,溶液pH强于Na2CO3,故B正确;
C、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NaOH的碱性强于Na2CO3,CH3COONa、NaHCO3的碱性均弱于Na2CO3,故C错误;
D、(NH4)2SO4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故选:B。
7.【解析】①酸式滴定管有“0”刻度线,在仪器的上端,量筒没有“0”刻度线,故①错误;
②使用pH试纸时,如果润湿pH试纸测定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时,则使测定结果不准确产生误差,溶液呈中性,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如果使用pH试纸测定气体的酸碱性时需要润湿,例如:测氨气等,故②错误;
③由于H2SO4是强酸,H3PO4是弱酸,在稀释相同倍数过程中,H3PO4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该溶液中c(H+)较H2SO4溶液中c(H+)大,则H3PO4的pH增加的比H2SO4小,所以H2SO4的pH误差大,故③错误;
④pH试纸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显红色,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中显蓝色,故④正确;
⑤中和滴定时,酸可滴定碱,也可碱滴定酸,即中和滴定时可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也可用待测液滴定标准溶液,故⑤正确;
⑥若滴定时,锥形瓶未干燥,对测得的溶液浓度无影响,故⑥错误;
⑦中和滴定中,眼睛观察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故⑦错误;
⑧用KMnO4溶液滴定FeSO4溶液时,由于KMnO4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所以应选用酸式滴定管,故⑧错误。
综上所述只有④⑤正确,即B项正确。故选B。
8.【解析】A.青铜器(含铜锡等金属)表面出现小孔腐蚀,是因为形成原电池,正极上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氧气是正极反应物,A正确;
B.根据图2可知,在锈蚀小孔外铜锈成分为Cu2(OH)2CO3、Cu2(OH)3Cl,Cu元素化合价为+2价,在小孔附近铜锈是Cu2O,小孔内壁铜锈成分是CuCl,Cu元素化合价为+1价,小孔外氧气浓度大,Cu元素价态高,小孔内氧气浓度小,Cu元素价态低,铜锈成分与氧气浓度有关,在溶液酸性较强时可逆反应2CuCl+H2O⇌Cu2O+2HCl的平衡逆向移动,铜锈成分主要是CuCl,若溶液酸性弱,平衡正向移动,铜锈成分主要是Cu2O,可见铜锈成分也与溶液的pH有关,B正确;
C.小孔内壁铜锈成分是CuCl,Cl−会从小孔外向小孔内移动,C错误;
D.由于Sn的金属性比Cu强,与Cu构成原电池时,Sn作负极,被氧化而发生电化学腐蚀,D正确。
9.【解析】A.lgc(M2+)与lgc(S2−)乘积越大,Ksp越小,则大小顺序为A>B>C,A项正确;
B.由图乙可知,pH至4左右,Fe3+完全沉淀,Cu2+还未沉淀,但是加入NaOH会引入新杂质,可加入CuO等物质调节pH至4左右,B项错误;
C.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l−cI−=cAg+⋅cCl−cAg+⋅cI−=KspAgClKspAgI=2×10−5×10−58×10−12×10−5=2.5×106,C项正确;
D.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下方的区域说明生成沉淀,故阴影部分只有Ag2CrO4沉淀,D项正确。故选B。
10.【解析】A.NaOH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应选碱式滴定管,故A错误;
B.硝酸银过量,均为沉淀生成,由操作和现象不能比较Ksp大小,故B错误;
C.加热促进镁离子水解,且盐酸易挥发,应在HCl气流中加热,故C错误;
D.下方装置构成原电池时,Zn作负极,Fe作正极被保护,则图中实验可验证Zn保护了Fe不被腐蚀,故D正确;故选D。
11.【解析】依题意,AG<0,c(H+)
A.根据分析知,稀硫酸加入20mL时恰好完全中和,设稀硫酸浓度为xml⋅L−1,则:
2MOH2ml20.00×10−3L×0.10ml⋅L−1+ H2SO41ml20×10−3L×xml⋅L−1=M2SO4+2H2O
2ml20.00×10−3L×0.10ml⋅L−1=1ml20×10−3L×xml⋅L−1,x=0.05
稀硫酸浓度为0.05ml⋅L−1,A错误;
B.未加稀硫酸时,AG=−8,则c(H+)c(OH−)=10−8,常温下KW=c(H+)×c(OH−)=1×10−14,根据两式可求得该溶液中c(OH−)=10−3ml⋅L−1,根据MOH⇀↽M++OH−得MOH的电离常数Kb=c(M+)×c(OH−)c(MOH)=10−3×10−30.10=10−5,B正确;
C.c点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了强酸弱碱盐,M+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时MOH有一半被中和,混合溶液含有MOH与M2SO4,MOH是弱碱,对水的电离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大;从c点以后,硫酸过量,硫酸属于强酸,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较大。因此水的电离程度:c>b>d,C错误;
D.稀释MOH溶液,MOH的电离程度增大,但小于被稀释的程度,故c(OH−)减小,D错误;故选B。
12.【解析】A.由转化图可知,偶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M和CuI,参与反应过程,最后又重新生成,故A错误;
B.由转化关系可知,R′C≡CCu、RMC≡CR′、CuI为该催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有3种,故B正确;
C.由流程可知,转化图中右侧存在反应R′C≡CH+CuI→R′C≡CCu+HI,该偶联反应的原理为R′C≡CH+RI→R′C≡CR+HI,故C正确;
D.该催化机理改变了反应路径,且不改变反应热,故D正确;故选:A。
13.【解析】A、粗镍粉碎是加快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
B、230℃时反应达平衡状态,Ni(CO)4分解率较高,所以第二阶段可以选择230℃,故B正确;
C、第一阶段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即向生成气态Ni(CO)4的方向移动;
第二阶段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生成纯镍的方向移动,所以第一阶段的温度不一定高于第二阶段的温度,故C错误;
D、只要反应发生就有4v生成[Ni(CO)4]=v生成(CO),所以v生成[Ni(CO)4]=4v生成(CO)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D错误;
14.【解析】解:A.溶液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Na2SO3溶液显碱性,原因是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SO32−+H2O⇌HSO3−+OH−,故A正确;
B.溶液②1.00×10−2 ml/L NaHSO3 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B正确;
C.图象分析碱性越强,抗氧化性越强,酸性越强抗氧化性越弱,Na2SO3在pH=4.0时离子浓度大,抗氧性最弱,故C错误;
D.Na2S2O5 溶于水发生反应:S2O52−+H2O=2HSO3−,调溶液①②③的pH相同,保持体系中O2浓度不变,测得三者与O2的反应速率相同,故D正确;故选:C。
A.溶液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亚硫酸钠是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
B.溶液②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
C.图象分析可知,保持体系中O2浓度不变,PH=4时亚硫酸根离子浓度大;
D.已知:Na2S2O5 溶于水发生反应:S2O52−+H2O=2HSO3−,调溶液①②③的pH相同,保持体系中O2浓度不变,测得三者与O2的反应速率相同。
16.【解析】(1)从仪器的结构可知M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安全漏斗中“安全”主要是防气体从漏斗中逸出,漏斗颈部残留液体能起到液封作用,使用时的优点是安全漏斗下端可以不插入液体中,而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
故答案为:漏斗下端不需插入液体中即可液封;
(3)依题意,乙醇蒸气被无水氯化钙吸收,除去氢气中的乙醇蒸气,
故答案为:无水氯化钙(或CaCl2);
(4)根据提示信息,实验前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否则氢气和氧气在高温下会反应,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5)D装置SiHCl3与H2反应生成Si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
故答案为:SiHCl3+H2Si+3HCl;
(6)装置E有三个功能:吸收氯化氢、防倒吸、吸收SiHCl3,“防倒吸”原理:氯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当氯化氢进入四氯化碳层时装置内气压不会剧减,故不会产生倒吸现象。根据平衡移动原理,NH3⋅H2O+HCl=NH4Cl+H2O,使反应Ag++2NH3⋅H2O⇌[Ag(NH3)2]++2H2O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银离子浓度增大,导致离子积c(Ag+)⋅c(Cl−)大于氯化银的溶度积,生成氯化银,H2进入尾气,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产生白色沉淀;H2;
(7)钠和乙醇生成的氢气有三个功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作还原剂,作保护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氢气),实际作还原剂的氢气质量是未知量,故不能根据钠或乙醇的量计算SiHCl3的利用率,可以根据生成硅的质量计算出SiHCl3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c。
17.【解析】(1)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放热反应为②③;反应的快慢是由慢反应决定的,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从图中可以看出TS1的活化能最大,决速步是图中①;
(2)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氮转化率增大,则曲线a是表示2MPa的曲线;
(3)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5ml NO、0.5ml CO,此时容器总压为1×105Pa,发生上述反应,4min时达平衡,此时测得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2ml,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
起始量/ml转化量/ml平衡量/ml2COg+2NOg⇀↽N2g+
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0.1+0.1+0.2+0.40.5+0.5=p平100000,P平=0.8×105Pa,
根据已知p(CO2)=x(CO2)·p,其中p为平衡总压,x(CO2)为平衡系统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
则0~4 min内用CO2的分压变化量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8×105 Pa×+0.1ml+0.2ml+0.4ml4min=1×104Pa·min−1。;
(4)①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c5(N2)c0(H2O)c4(NH3)c6(NO);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k正⋅c4NH3⋅c6NO=v逆=k逆ca(N2)⋅cb(H2O) ,所以K=k正k逆= ca(N2)cb(H2O)c4(NH3)c6(NO)=c5(N2)c0(H2O)c4(NH3)c6(NO),所以a=5,b=0;
②根据反应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00℃~700℃间,温度升高,平衡逆移,氨气的转化率减小;700℃以后,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失活,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导致转化率迅速变小实验用品
实验操作和现象
①1.00×10−2 ml/L Na2SO3 溶液
②1.00×10−2 ml/L NaHSO3 溶液
③5.00×10−3 ml/L Na2S2O5 溶液
实验1:溶液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溶液②使之变红。
实验2:溶液①与O2反应,保持体系中O2浓度不变,不同pH条件下,c(SO32−) 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3:调溶液①②③的pH相同,保持体系中O2浓度不变,测得三者与O2的反应速率相同。
滴定次数
0.2000ml⋅L−1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0.10
20.20
2
1.32
21.32
3
1.05
20.9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宜春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 64 Ag108,下列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76×10-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泰安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