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望PPT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 春望PPT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春望PPT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周亚夫军细柳PPT课件7 课件 0 次下载
- 周亚夫军细柳PPT课件8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授课课件ppt
展开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后世又称他杜工部。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满头白发而今越抓越稀少,稀疏难绾,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了。
2.“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以“草木深”,更使诗意翻新,出人意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1.本诗题目为《春望》,诗人望见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①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5.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插不住了。其实,此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过度的焦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从中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春望》课件PPT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春望》教案docx、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春望》同步分层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望中所见,见中所感,情景交融,家书珍贵,夸张写愁,融家愁国恨于一炉,情景交融深沉含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读清诗意,分析文意1,分析文意2,表情达意,分析文意3,分析文意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