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案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马达蛋白”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能水解ATP并将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引起“马达蛋白”变形运动或和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马达蛋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马达蛋白”参与细胞膜上部分载体运输物质
C.“马达蛋白”可能参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移动
D.“马达蛋白”水解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2.某同学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与乙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数目不同
B.甲的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在细胞板处排列整齐
C.丙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倍增
D.这三个细胞的分裂顺序可能是乙→甲→丙
3.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脑脊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激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B.脑外伤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变大,导致脑脊液增加引发脑水肿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4.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5.唾液分泌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位于脑干),以下是与唾液分泌有关的现象:
现象Ⅰ:进食时,食物对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唾液分泌;
现象Ⅱ:进食前,食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
现象Ⅲ:有时候当人们听到一些食物的名称时即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
下列关于以上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延髓发出的传出神经属于支配唾液腺的自主神经系统
B.现象Ⅰ和现象Ⅱ中唾液的分泌分别属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C.食物引起味觉和听到名称引起唾液分泌都属于反射
D.听到“柠檬”就引起唾液分泌的前提一般是曾吃过柠檬
6.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X通过胞吐释放小分子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释放量较多
B.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后自由扩散至突触后膜与蛋白M结合
C.细胞Y上蛋白M的数量减少,有可能导致人患抑郁症
D.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7.IA是一种“智能”胰岛素,既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又能与葡萄糖竞争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GT),其调控血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已知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使膜上GT增多,二甲双胍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常用口服降血糖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表示减少、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多、增多
B.血糖降低时,IA与GT结合增多,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减少
C.与普通外源胰岛素相比,IA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D.与注射IA相比,口服二甲双胍治疗I型糖尿病更有效
8.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尿崩症,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质中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K+的排出和Na+、水的重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肾源性尿崩症患者可通过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进行有效治疗
B.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Na+重吸收障碍
C.各种激素只有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D.尿崩症患者多饮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产生渴觉
9.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T细胞成熟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最终艾滋病患者死于由免疫防御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10.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麻疹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辅助性T细胞吞噬消化
B.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C.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体
D.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11.当根横放时,根细胞中的淀粉体受重力影响会下沉到细胞底部,并诱发内质网顺浓度梯度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运输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减弱
B.植物的茎中也存在感受重力的细胞或物质,可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信号
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D.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可以进一步促进生长素的作用
12.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记录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进行预实验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的数目可能相同
C.为进一步确定促进该枝条生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可在0.5-1.0mg/mL的浓度范围内增设实验组
D.生长素浓度为3.0mg/mL时抑制枝条生根是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
13.基因Bax和基因Bcl-2分别促进和抑制细胞凋亡。研究人员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TRPM7基因表达,研究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受遗传信息的调控
B.TRPM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Bax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C.TRPM7基因可能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D.可通过特异性促进癌细胞中TRPM7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相关癌症
14.如图为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测得的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测得图示电位变化需将电表的两电极连在坐骨神经同一位置的膜内外两侧
B.若降低培养液中钠离子的浓度,D的峰值下降,有可能不能引起电位逆转
C.BD段钠离子大量内流,需要通过转运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
D.F点后由于钠—钾泵对两种离子的运输导致两种离子在膜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
15.爱利森和本庶佑在研究中发现:NK细胞(一种淋巴细胞)利用其细胞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图1),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其机理是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如图2)。据此,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的PD-1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如图3)。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根据上述机理,也可使用PD-L1抑制剂来阻止癌细胞免疫逃逸
C.机体出现癌细胞后细胞免疫会发挥作用,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自稳的功能
D.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可能会导致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正常细胞
16.亚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生产纤维。在亚麻生长季节,北方比南方日照时间长,亚麻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只有白天短于一定的时长才能开花。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但对亚麻成花没有影响。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下列在黑龙江省栽培亚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使用烯效唑,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B.适当使用赤霉素,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C.适当使用赤霉素,以提高亚麻纤维产量
D.适当使用烯效唑,以提高亚麻籽产量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城市小区绿化植物容易受到建筑物遮荫的困扰。风箱果是珍贵的灌木绿化树种,为研究光照对其生活的影响,研究人员以1年生风箱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设置3种遮荫处理:CK(全光)、轻度遮荫L1(60%全光)和重度遮荫L2(20%全光)进行实验。下表为遮荫对风箱果幼苗光响应参数的影响,其中AQY反映了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其值越大表明植物利用弱光能力越强。
(1)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______(答出一点即可)来反映风箱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
(2)表中数据显示风箱果幼苗对遮荫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请推测遮荫条件下细胞呼吸速率降低的意义______。
(3)CK组与L2组相比,风箱果幼苗最大光合速率的差值为______μml·m−2·s−1。根据表中数据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推测出L2组中的风箱果幼苗能够正常生长。
(4)在光照强度大于1066.8μml·m−2·s−1时,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
(5)请结合实验结果,对生产实践中风箱果幼苗的栽植提出合理建议______。
18.“似曾相识”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常用来形容见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一个场景中,突然感觉此刻发生的事情十分熟悉,相同的事物、相同的人、相同的对话,你甚至有点肯定这一幕自己曾经历过,但完全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事实上我们又非常清楚,我们不可能真的经历过、或真的说过一模一样的话。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既视感”。研究发现,此现象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功能的短暂障碍有关。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其具有丰富的突起,有利于神经系统实现______功能以调节生命活动。
(2)当你看到某事物而产生“既视感”时,可能会因为迷惑不解而用手挠头发,此反射过程中的效应器是______。
(3)“既视感”的发生率似乎与年龄有关,其中有四项相关研究(N、C、Rn、Rp)广泛评估了不同年龄段经历“既视感”的变化,据下图推测“既视感”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是______。
(4)“双轨论”(Dual-Prcessing Explanatins)认为,大脑内存在两种能相互协调作用的认知路径来记录感知。作用于A路径的信息通常被个体解读为初始感知,作用于B路径的信息通常能唤醒熟悉感知,即“长时记忆”。由“双轨论”分析“既视感”产生的机理可能是______。
19.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白色脂肪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通过与下丘脑中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抑制进食并且加速细胞代谢。瘦素受体基因纯合突变的小鼠,瘦素受体缺失,出生10d后即表现出多食、多饮、多尿、肥胖及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至正常值的数倍,出生2~3个月后,血糖可高达20mmL·L-1以上,直至死亡,该种纯合突变小鼠常用作糖尿病与肥胖等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瘦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______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饱中枢兴奋,抑制摄食中枢,降低小鼠的食欲,因此避免肥胖。与神经调节相比较,这种调节方式的特点是______ (至少写出两点)。
(2)瘦素受体基因纯合突变小鼠出现肥胖的原因是______。
(3)某人为探究饮食限制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以瘦素受体基因纯合突变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取年龄相同的雄性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饮食限制水平为小鼠正常能量摄入量的50%)和对照组。
①各组均选用雄性小鼠,可排除小鼠体内______水平差异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②对各组小鼠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若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水平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和胰岛素含量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则说明饮食限制能够提高瘦素受体基因纯合突变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20. 人类基因D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其等位基因d不编码蛋白质。基因型为DD或Dd的被称为Rh阳性(Rh+)。基因型为dd被称为Rh阴性(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的人接受Rh+人的血液后,才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该抗体。RhD抗体可以透过胎盘。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如果此抗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1)填写下表,预测结果:母亲和胎儿的RhD是否相容?
(2)当母亲和胎儿的RhD不相容时,一般情况下,第一胎生产不会发生临床的症状。但当母亲第二次生育时,就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请解释原因______。
(3)一位Rh-的母亲第一胎生了个Rh+的孩子,她还想生第二胎。请你为她提出一个预防第二胎新生儿溶血的方案并解释原因______。
21. 植物的开花不仅受内在基因和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1)检测植物体内是否产生______是预测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结合SPL蛋白的功能,描述赤霉素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机制______。
(2)图2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 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 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图3为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结合图2和图3,
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______。
A.图2中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 B.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顶端花蕾
C.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叶 D.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顶端花蕾
(3)根据图3信息可知,人为地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长度,可以使植物的开花期提前或延迟,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若想延迟菊花开花,你的建议是______。生长素浓度(mg/mL)
0
0.5
1.0
1.5
2.0
3.0
枝条生根数(条数)
12
40
43
42
38
33
参数
光照处理
CK
L1
L2
表观量子效率AQY(μμml·m−2·s−1)
0.066
0.046
0.037
最大净光合速率Pm(μml·m−2·s−1
22.6
13.2
11.0
呼吸速率R(μml·m−2·s−1)
1.3
0.8
0.3
光补偿点LCP(μml·m−2·s−1)
25.
19.0
8.6
光饱和点LSP(μml·m−2·s−1)
1066.8
676.8
640.4
母亲
胎儿
结果
基因型
Rh表型
基因型
Rh表型
Dd
①______
Dd
③______
⑤______
dd
②______
Dd
④______
⑥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图为ATP,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化学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