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完成下列问题。
1. 远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时,纽约的区时是( )
A. 17日20时B. 18日20时C. 17日22时D. 18日22时
2. 十九大开幕当天,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B. 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
C. 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D. 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时,北京时间是10月18日上午9:00,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即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区时是10月17日20时,远在纽约的华人收看时,纽约的区时是17日20时,A对。B、C、D错。
【2题详解】
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十九大开幕当天,是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D对。A、B、C错。
【点睛】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一小时,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东边的比西边的早,即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
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3.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 )
A. 一个月B. 一个回归年C. 一个恒星年D. 24小时
4. 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
①1月初②地球公转速度最快③为7月初④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A. ③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②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测量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一个恒星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当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时间是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A正确。故选A。
【点睛】地球公转的周期应该以恒星为参照物,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即恒星年。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远日点附近最慢,在近日点附近最快。
我国某中学生在郊区的空旷地(106°E)观测了某月两日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并绘制了太阳视运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月可能是( )
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
6. 图示观测月,该地日出方向为( )
A. 东北方向B. 正东方向C. 东南方向D. 正南方向
7. 图示观测月,该地( )
A.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 日出日落太阳高度变大
C. 正值天文四季中的夏季D. 自转的线速度逐渐增大
【答案】5. D 6. C 7. A
【解析】
【5题详解】
该地图示两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两地都位于北半球,所以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半年;该地该月1日昼长比30日长,说明该月昼长逐渐变短,太阳直射点持续向南移动,据此判断是11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除极夜区外,均日出东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该地该月昼渐短,夜渐长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持续南移。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降低,A正确;日出日落的太阳高度为零,不会变大,B错误;该地不可能处于天文四季中的夏季,C错误;该地纬度一定,自转线速度不随月份而改变,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北。
小明去俄罗斯圣彼得堡(60°N,30°E)旅游一星期,飞机于7月2日14:30(北京时间)从上海起飞,9小时后到达圣彼得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小明抵达圣彼得堡时,当地时间是( )
A. 7月2日5:30B. 7月2日17:30C. 7月2日23:30D. 7月3日5:30
9. 小明在圣彼得堡观看日落时,下列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日落方位比上海小B. 当地时间18:30日落
C. 西北方位观看日落D. 日落后天空立刻黑透
10. 小明旅游期间,上海与圣彼得堡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C. 持续不断变大D. 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8 B 9. C 10. D
【解析】
【8题详解】
小明出发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7月2日14:30,圣彼得堡位于东二区,计算可知,小明出发时,圣彼得堡的当地时间为14:30-(8-2)=8:30,飞机飞行9小时,故小明抵达圣彼得堡时,当地时间为8:30+9=17:3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出方位角越大,圣彼得堡位于上海以北,日落方位角大于上海,A错误。圣彼得堡位于60°N,7月2日距离夏至日较近,圣彼得堡的昼长远大于夜长,日落时间较晚,当地时间18:30没有日落,B错误。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C正确。日落前后,受大气的散射作用影响,仍有一段时间天空较亮,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上海与圣彼得堡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小明旅游期间,两地均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同一侧,二者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一直相等,数值为二者的纬度差,始终保持不变,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某地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差等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与90°的差值。
读某日日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时间,北京时间为( )
A. 2:00B. 6:00C. 10:00D. 18:00
12. 若乙地日出时,甲地的区时为( )
A 10:00B. 16:00C. 22:00D. 4:00
13.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 (23°26′S,180°)B. (23°26′N,150°E)
C. (23°26′N,0°)D. (23°26′S,110°W)
【答案】11. C 12. C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的经度为120°W,乙点是赤道和昏线的交点,其地方时为18时,北京时间与其相差16小时,因而北京时间为18+16-24=10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甲乙两地经度相差120°,乙地位于甲地的正东方向,则甲地比乙地晚8小时。乙地日出时,当地时间为6时,则甲地的区时为6-8+24=22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23°26′N;根据图示可知,此时150°E为12时,则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N,150°E),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读昼半球和夜半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一天中,图中甲、乙、丙三地,最早看见太阳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无法判断
1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地中甲最靠近晨线;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三地中的最东边(从纬线圈劣弧角度考虑),同一纬线上,东边先看到日出,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甲地最早看见太阳,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题详解】
极昼指的是一天之中,太阳都位于地平线以上的现象,即一天都位于白昼之中;极夜指的是一天都位于黑夜之中。位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即南北纬66°34′-90°的范围,图中四地中只有丁地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因此丁地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东早西晚,即偏东的地方地方时早,偏西的地方地方时晚,但注意东西是相对的,地方时的早晚也是相对的。
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此河流可能位于( )
A. 南半球B. 北半球C. 赤道上D. 回归线上
17. 若此河流是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 东岸B. 西岸C. 北岸D. 南岸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根据题意,该河段较平直,因此两岸的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左岸受侵蚀更加明显,右岸泥沙沉积,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左,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南半球。故选A。
【1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位于南半球,若流向为自西向东,则北岸为左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堤需要特别加固。C正确。南岸是沉积作用明显的一侧,D错误;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没有东西岸,AB错误。故选C。
【点睛】地转偏向力对季风环流、气团运行、气旋(台风)与反气旋(冷空气)的运移路径、洋流与河流的运动方向以及其它许多自然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北半球河流多有冲刷右岸的倾向,高纬度地区河流上浮运的木材多向右岸集中等。
下图为某同学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③②④①D. ④③②①
19. 图中甲地岩层( )
A. 经过变质作用而成B. 可能有溶洞发育
C. 可能开采露天煤田D. 为喷出型岩浆岩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断层④将灰岩①断开,故灰岩①先形成,断层④后形成;断层④形成后,地壳抬升,岩层裸露地表,岩层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甲,所以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甲地岩层为玄武岩,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为喷出型岩浆岩,D正确。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而成的使变质岩,A错误。可能有溶洞发育的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B错误。煤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不可能开采露天煤田,C错误。故选D。
【点睛】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登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0. 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可以观测到的现象有( )
①绚丽的极光②一划而过的流星③满天星星④昼夜更替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21. 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月球( )
A. 与太阳的距离不适宜B. 缺少重要的矿物质C. 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大D. 无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答案】20. C 21. D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极光是高能带电粒子流激发或电离大气而产生的,而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无法观测到绚丽的极光,①不符合题意;流星是流星体与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月球上没有大气,无法观测到一划而过的流星,②不符合题意;由于没有大气散射光线的干扰,月球上白天和黑夜都可以看到满天星星,③符合题意;月球不透明,且有自转,因此会出现昼夜更替现象,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1题详解】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日地距离和日月距离相当,因此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不是月球与太阳的距离不适宜,排除A;从已知信息来看,月球上具有丰富的矿物质,排除B;月球在地球的吸引作用下环绕地球运动,因此其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得多,排除C;由于月球的质量和体积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保持大气层,因此月球上无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这是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的主要原因之一,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
1881年,在埃及矗立了3500多年的一座花岗岩纪念碑从开罗转运至美国纽约。但又仅过了75年,该纪念碑表面的文字就难以辨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纪念碑在开罗得以长期保存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壳稳定B. 远离海洋C. 气候干燥D. 地形平坦
23. 到美国纽约75年后,该纪念碑表面的文字就难以辨认,可能遭受了( )
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酸雨侵蚀D. 生物风化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结合材料,纪念碑被侵蚀和保存良好主要是因为埃及和美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埃及气候干燥,对纪念碑的保存有利,C正确;地壳稳定与本题无关,排除A;开罗距离海洋并不远,排除B;地形平坦不是纪念碑保存时间长的原因,排除D。故选C。
【23题详解】
纪念碑在美国75年就被侵蚀的较为严重,是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风力侵蚀埃及较美国强,排除A;花岗岩较为坚硬,需要较长时间,而作为文物也不可能被放到水里,排除B;美国纽约位于美国东北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对石块的侵蚀严重,C正确;生物风化对于岩石的侵蚀作用需要时间较长,排除D。故选C。
【点睛】侵蚀作用的外力:(1)风力(2)流水(3)冰川(4)生物等。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甲)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图乙),回答下面小题。
24. 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小,1月初最大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25. 图甲M点纬度、图乙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 30°、1月B. 60°、7月
C. 60°、1月D. 30°、7月
26. 当地球公转速度是N时( )
A. 自转线速度变快B. 自转线速度变慢
C. 公转角速度较快D. 公转角速度较慢
【答案】24. C 25. B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自转运动的特点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除南北两极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②错误;由地球公转的特点可知,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③错误,④正确。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读图,M点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可以推断该点的纬度可能为南北纬60°;地球公转速度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读图知,N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其对应月份应为7月,故B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
【26题详解】
读图知,N点公转速度最慢,推测此时是7月,公转角速度较慢,故D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不是直接受公转的影响,是受自转的影响,故A、B项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
下表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据表回答11~12题。
27. 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8. 四地所处的纬度数值从高到低排序的是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
【答案】27. D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只有丁地符合。故选D。
【28题详解】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差异越大,昼长时间与12小时差距越大,所以纬度最高的是甲地,其次是乙地,之后是丁地,丙地昼长最接近12小时,说明最靠近赤道,纬度最低。故选B。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4分)
29.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圈),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_______。在下面两图中找出晨昏线。
左图:晨线:_______昏线:_______;右图:晨线:_______昏线:_______
【答案】 ①. 垂直 ②. 弧MP ③. 弧NP ④. 弧MP ⑤. 弧NP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涉及晨昏线的特点以及晨昏线的判定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一半为昼半球,一半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圈),任何时候,太阳光线与晨昏圈所在的平面垂直,靠近太阳的一半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为夜半球。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分界线是昏线。图示左图右侧为昼半球,左侧为夜半球,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弧MP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过弧NP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图示右图左侧为昼半球,右侧为夜半球,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弧MP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过弧NP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
30.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度是___________,C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
(2)图中A、B、C、D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地,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_地。
(3)判断:A地在B地的___________方向,D地在C地的___________方向。
(4)地球赤道周长及表面积是___________。
【答案】30. ①. (20°W,40°N) ②. (60°W,60°N)
31. ①. D ②. B
32. ①. 西北 ②. 西南
33. 4万千米;5.1亿平方千米
【解析】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经纬网的应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据图中经纬度度数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20°W,40°N;C点的经纬度是60°W,60°N。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160°E—180°—20°W)的区域,读图可知,D位于西半球,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B在南半球。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A在北半球,B在南半球,故A在B的北方,从东西看,A在西,B在东,故A地在B地的西北方向;C在北半球,D在南半球,故D在C的南方,从东西看,D在西,C在东,故D地在C地的西南方向;
【小问4详解】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三个数据说明: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1. 图a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b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b所示的日期是________前后,对应图a中①②③④的________位置,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________(近/远)日点附近。
(2)2021年寒假期间(1月31日到2月28日),地球公转位于图a中的________(甲、乙、丙、丁)段,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___。(快/慢),成都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图b中A地位于________(晨/昏)线上,昼长为________小时。
(4)图b所示时间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A、B、C、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
【答案】 ①. 12月22日 ②. ③ ③. 近 ④. 丙 ⑤. 慢 ⑥. 昼短夜长,昼逐渐变长或夜渐短 ⑦. 晨 ⑧. 18 ⑨. (23°26’S,135°W) ⑩. C>D>A>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以及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
【详解】(1)图b所示为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冬至日前后,图a中①为夏至日,②为春分,③为冬至日,④为秋分,所以对应图a的③位置,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根据上题解析可知,1月31日到2月28日位于图a的丙段,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所以成都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3)图b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A点即将进入白天,所以位于晨线上,此时A点地方时为3时,昼长=(12-3)×2=18时。
(4)根据第一题解析可知,太阳直射纬线为南回归线,根据图b可知,太阳直射经线为135°W。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A、B、C、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C>D>A>B。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图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内新月形沙,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5页。
这是一份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②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如图所示,甲地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该气压带为,此时图中地区的气流特征是, 甲 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