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
1.全练习共8页,满分为90分,练习用时为60分钟。
2.答题前,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学号、姓名。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练习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u-64 Mn-55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植物制造养分,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其硬度大的特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变化,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 往水中通入二氧化碳B. 红磷燃烧
C. 生石灰和水的反应D. 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A
【解析】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详解】A、往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没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外壁感觉发烫,不符合题意;
D、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则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B. 石油C. 乙醇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乙醇不是化石燃料,故选C。
4.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 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能够使可燃物与正在燃烧物质隔离,起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浇灭,会引起触电,选项错误;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起到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由于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故不能用水浇灭,用湿布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灭火,选项正确;
故选:B。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 当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C.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 镁与盐酸的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是一种化工原料,而不是化工产品,故A错误;
B、当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可增大灶具进风口,促进燃烧充分进行,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错误;
D、镁与盐酸的反应,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6. “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 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质量、种类、数目不变,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故A不正确。
B、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从符号表征看: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故化学式是N2O4,故C正确。
D、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A。
7. 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 爆炸后,蜡烛往往会因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而熄灭
C. 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 面粉加工厂必须通风透气、严禁烟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做粉尘爆炸实验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粉尘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燃烧,所以蜡烛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因此,与空间大小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为了防止面粉爆炸发生意外事故,面粉加工厂必须通风透气、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8. 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
C. 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均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D。
9.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 石墨可用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
B. 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有还原性,都可用于冶炼金属
C. 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可以制白糖
D. 氧化钙可以作为干燥剂,是因为它能与水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墨质软、颜色灰黑,因此可以做铅笔芯,而不是因为具有导电性,错误;
B、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有还原性,都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
C、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正确;
D、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正确。
故选:A。
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式书写错误,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B、生成物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C、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氯元素为-1,因此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过氧化氢中若不加入催化剂,仍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只是反应速率慢,因此过氧化氢分解得到氧气和水,该化学方程式应用的原理正确,化学式书写正确,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D。
11.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干燥纸花,完成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Ⅱ)中纸花没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B. (Ⅲ)中纸花没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C. (Ⅳ)中纸花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色
D. 从(Ⅱ)、(Ⅲ)和(Ⅳ)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Ⅱ)中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上喷水,纸花没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故A说法正确;
B、(Ⅲ)中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纸花没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故B说法正确;
C、(Ⅳ)中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色,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色,只能说通过对比(Ⅱ)、(Ⅲ)中纸花不变色、(Ⅳ)中纸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色,故C说法不正确;
D、(Ⅱ)、(Ⅲ)中纸花不变色、(Ⅳ)中纸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色,即可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38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后容器中一定含有5种物质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丁的质量比为16:9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增加了44g,故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少,故是反应物;丙减少了23g,故是反应物;丁增加了27g,故是生成物;戊质量不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该反应可以表示为:乙+丙→甲+丁。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44+27+R+(-23)=0,R=-48,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戊的质量不变,戊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该反应中,甲、丁为生成物,乙、丙为反应物,戊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后容器中一定含甲、丁、戊,可能含乙、丙,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丁的质量比为:48:27=16:9,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不能燃烧,酒精能够燃烧,说明水不是可燃物,酒精是可燃物,说明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燃烧需要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通入氧气,燃着的酒精灯上的红磷燃烧,左边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火柴梗和火柴头都与氧气接触,火柴头燃烧起来,火柴梗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干燥的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将完全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开始反应Ca(OH)2+CO2=CaCO3↓+H2O,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而后发生CaCO3+CO2+H2O=Ca(HCO3)2,即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与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沉淀最终完全溶解,因此产生沉淀与沉淀消失消耗的质量相等,故沉淀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仍为0;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共48分)
1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______。
(3)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两个锌离子______。
(5)高铁酸钠由和均成,则铁酸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6)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
【答案】15. N2 16. Al2O3
17.
18. 2Zn2+ 19. Na2FeO4
20. C60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氮气分子,故填:N2;
【小问2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2,所组成的物质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小问3详解】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H2O2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所以氧元素化合价为-1,表示为:;
【小问4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锌离子表示为:2Zn2+;
【小问5详解】
高铁酸钠是由Na+和构成的,则钠元素显+1价,高铁酸根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Na2FeO4;
【小问6详解】
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所以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表示为C60。
16. 《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照、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碳______。
(2)画作的青色用到蓝铜矿,其主要成分为,则______。
(3)画作中所用的矿物颜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如图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利用图中化合物______(写化学式)的还原性冶炼赭石(主要成分为)。
(4)若反应a~d均属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反应类型为______,其中,有一个吸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5)孔雀石【主要成分为】受热分解(反应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写出“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答案】16. 常温化学性质不活泼
17. 1 18. CO
19. ①. 化合反应 ②.
20. Cu2(OH)2CO32CuO+H2O+CO2↑
21. CO2+H2O=H2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小问2详解】
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化合价+2,氢氧根化合价-1,碳酸根化合价-2,所以2×2+(-1)×2+(-2)x=0,x=1;
【小问3详解】
乙物质为碳的氧化物,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乙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利用图中化合物CO的还原性冶炼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
【小问4详解】
a的反应为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b的反应为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 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d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上述反应都符合“多变一”的特点,都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碳和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即为氧化铜,e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小问6详解】
丙→丁是二氧化碳变成碳酸,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7. 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看。如图1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填“原子”或“分子”)。
②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氯气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③反应中,氢气、氯气和氯化氢的质量比为______。
(2)从能量变化角度看。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某些火箭用联氨()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通过上述两个反应,谈谈你对燃烧新的认识______。
(3)从质量守恒角度看。按图所示装置进行的相关实验。
①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A中电子秤示数不变。
③将B中与稀盐酸混合后,观察到电子秤示数变小,其原因为______。
④以上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标号)。
【答案】17. ①. 分子 ②. 1:1 ③. 2:71:73
18. ①. N2 ②.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 ①. ②. ③. 二氧化碳逸出 ④. AC##CA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分子;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氯气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由方程式可知,,氢气、氯气和氯化氢的质量比为2:71:(2×36.5)=2:71:73;
【小问2详解】
化学方程式:______,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原子种类不发生改变,反应前N、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8、4,反应后N、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8、4,故该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化学式为N2;
通过两个反应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小问3详解】
①A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B和C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B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所以观察到电子秤示数变小;
④A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整个装置密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逸出,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AC
18.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图1实验:加热前的操作是______,目的是______,该装置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2)图2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
(3)对图1、2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反应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有关
b.图1、2反应后,装置内的固体质量都变小
c.图1反应结束后,移开酒精灯,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至室温;图2反应结束后,可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再熄灭酒精喷灯。
d.图1、2中,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相同质量的铜
【答案】(1) ①. 先通CO ②.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 ③.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 ①.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3)abcd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实验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CO具有可燃性,不纯会发生爆炸,所以加热前的操作是先通CO;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
CO有毒,图1装置中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小问2详解】
图2实验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 反应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有关,选项正确;
b.图1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氧气,氧化铜失去氧元素被还原成铜,固体质量减小,图2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种质量和等于反应后各物种质量总和,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固体质量减小,选项正确;
c. 图1反应结束后,移开酒精灯,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至室温,防止石灰水倒流,玻璃管炸裂和热的铜被氧化,图2反应结束后,可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再熄灭酒精喷灯,防止石灰水倒流试管炸裂和热的铜被氧化;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守恒,则反应前后铜元素守恒,设氧化铜的质量为m,则铜元素的质量为,则反应后生成的铜元质量相等,选项正确;
故选abcd
19.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浓盐酸、棉花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______(填标号)。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______(填药品名称)制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使用装置F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______,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一种含价铁元素的化合物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4)如图所示,装置甲是某同学组装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为了解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原因,他们在装置甲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标号)。
A. ab段对应长颈漏斗中液面逐渐上升B. bc段对应反应还在进行
C. c点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D. bc段压强基本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案】19. 锥形瓶
20. ①. ②.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 D
21. ①. 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②. ③. 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④. 22. A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小问2详解】
题目中给出的药品能制氧气的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高锰酸钾制氧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的药品进入导管,故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无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D;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来制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F可以通过关闭止水夹,二氧化碳不能逸出,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向去底塑料瓶内,瓶内液面下降至铜丝网下端,石灰石和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与外界相通,二氧化碳逸出,压强减小,盐酸回到瓶内,药品接触,反应发生,所以装置优势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ab段装置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所以长颈漏斗中液面逐渐上升,选项正确;
B、bc段压强不再增大,说明没有气体产出,则反应停止,选项错误;
C、c点开始压强下降,压强恢复至初始压强,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与外界相通,选项错误;
D、bc段压强基本不变,说明已经产生的气体没有逸出,装置气密性良好,选项正确;
故选AD
20. 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采用下图装置通过焙烧MnCO3制取M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实验过程中,石英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___________°C。
(2)若加热到300—900°C时,锰的氧化物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46.0gMnCO3通过熔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900°C,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1)300 (2)O2
(3)解:设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x。
x=34.8g
答: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34.8g。
(4)28.4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300°C时对应的剩余固体为MnO2,温度再高,MnO2会分解,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300°C;
【小问2详解】
加热到900°C时,剩余固体为Mn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还会生成氧气,化学式为O2;
【小问3详解】
列化学方程式,利用46.0gMnCO3计算生成的MnO2的质量,过程见答案;
【小问4详解】
若将反应温度控制在900°C,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为MnO,可根据锰元素质量来求MnO的质量;46.0gMnCO3中Mn的质量为:=22g,则MnO的质量为:=28.4g,即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28.4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学山大附属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