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9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试卷自行保留。
第一部分 知识储备(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
A. 马、机器人、病毒、牛B. 章鱼、生石花、水、长颈鹿
C. 牛、昆虫、酵母菌、山雀D. 樟树、病毒、草、钟乳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特征是非生物,A错误。
B.水不具备生物的特征是非生物,B错误。
C.牛、昆虫、酵母菌、山雀具备生物的特征是生物,C正确。
D.钟乳石不具备生物的特征是非生物,D错误。
故选C。
2. 进行生物学研究有许多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某同学想要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调查前需明确调查目的,制订调查方案
B. 需要实地调查、收集信息,并做好记录
C. 调查过程中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种类
D. 要对调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
【详解】ABD.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设计调查的路线,然后需要实地调查、收集信息,并做好记录,最后要对调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ABD正确。
C.调查时要如实记录,而不是可凭个人感觉记录,C错误。
故选C。
3.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松、柏、鼠、玫瑰等生物归为另一类,他们最可能是按下列哪种方法进行归类的( )
A. 按照生物的形态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数量D.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归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3)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
【详解】A.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不能把金鱼和水草分一起,A不符合题意。
B.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题中分类不符合,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分类中没有按照生物的数量分类的,C不符合题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都属于水生生物;松、柏、鼠、玫瑰都属于陆生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俗语与描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一致的是
A. 葵花朵朵向太阳——生物具有应激性
B.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C.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了生物具有应激性,A正确。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错误。
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C正确。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动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 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适应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C. 生物影响环境D. 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生物依赖环境是(环境影响生物)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A错误。
BD.甘蓝种到北京时,长成后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甘蓝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6.5千克,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而不是环境适应生物,B正确,D错误。
C.生物影响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C错误。
故选B。
6. 大豆为根瘤菌提供良好居住环境、碳源、能源以及其他必须营养,而根瘤菌则为大豆提供氮素营养,大豆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B. 捕食C. 寄生D. 共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共生关系等。
【详解】A.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A不符合题意。
B.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B不符合题意。
C.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C不符合题意。
D.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B. 草原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详解】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A错误。
B.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错误。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并通过食物链流动到其他生物体内,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就是指地球
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C. 生物圈的范围是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其生活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所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豌豆,并设计如下实验。在这一实验中,你认为实验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A. 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B. 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暗室里
C. 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D. 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通过分析该生物小组设置的对照实验组中发现,该对照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光,另一个是温度。这样的话,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就不能说明结果仅是由光所导致的,因为温度也是变量,也可能是温度所导致的,实验就没有了说服力。所以要探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应只有一个变量,那就是光照,应该要把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阳光→草→牛→虎B. 草→兔→鹰
C. 鼠→蛇→鹰→空气D. 鹰→蛇→青蛙→昆虫→微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链总结
①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②组成: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③书写:每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都是生产者(植物),终结于最高级的消费者(动物)。箭头指向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即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例如:草→鼠→蛇→鹰。
【详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参与食物链组成,A错误。
B.“草→兔→鹰”符合食物链书写原则,B正确。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鼠是消费者,空气属于非生物部分,不能参与食物链,C错误。
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鹰是消费者;箭头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故选B。
11.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B. 该食物链是甲→乙→丁→丙
C. 丙是生产者,甲、乙、丁是消费者D. 丙个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积累最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丁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甲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所以该生态系统除了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B错误。
C.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丙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甲、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C正确。
D.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图中丙属于生产者,其体内的有毒物质最低,D错误。
故选C。
12. 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番茄果肉细胞近似球形,细胞形态的维持主要依赖( )
A. 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 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C. 细胞中的液泡
D. 细胞质的流动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不同的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例如,不同的植物细胞形态不同是由于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详解】A.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面,是一层较厚、较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番茄果肉细胞近似球形,细胞形态的维持主要依赖细胞壁。A符合题意。
B.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也具有保护作用,但没有支持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中的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多种物质,如糖类和花青素等,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挤压水果得到果汁,汁液主要来自细胞中的细胞核
B. 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使细胞失去活性,但对观察有帮助
C. 细胞质里液泡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糖、色素等物质
D.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不利于观察到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这些结构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详解】AC.细胞质里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水、无机盐、糖、色素等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的液泡,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染色是生物显微玻片标本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染色,将生物组织浸入染色剂内,使组织细胞的某一部分染上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或深度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观察;用于染色的碘液有毒性和腐蚀性,会杀死细胞,因此染色会使细胞失去活性,B不符合题意。
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使薄而透明的,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不利于观察到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2018年,在中国首先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如图),它以后将长得像( )
A. A猴B. B猴C. 代孕雌猴D. 难以判断
【答案】A
【解析】
【分析】克隆猴“中中”的特征是由其遗传物质决定的,而“中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于体细胞中的细胞核,因此中中与提供体细胞的猴子相似。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由题知,“中中”的细胞核由A猴提供,故和A猴最相像;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与信息变化的统一。以下关于细胞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那么叶绿体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
B. 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
C. 细胞中的有机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D. 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它们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2)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有碳,如水、无机盐等。
【详解】A.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靠燃料给汽车提供动力,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A错误。
B.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细胞中的这些物质有的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还有的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另外一些物质需从外界获得,如无机盐、水等是通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B错误。
C.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有碳,如水、无机盐等,但并不是含有碳的就一定是有机物,二氧化碳是无机物却含有碳,C正确。
D.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但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某些细胞中,如根部细胞不见光,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 如图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_____。图1中食物链有_______条,最长的一条是______。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_和____就进入动物体内。
(2)若图1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和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
(3)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
【答案】16. ①. 生态因素 ②. 5##五 ③. 草→鼠→蛇→鹰 ④. 物质 ⑤. 能量
17. ①. 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②. 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③.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18. ①. 蛇 ②. 捕食和竞争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小问1详解】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动物体内。
【小问2详解】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甲图中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所以图2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鹰捕食蛇,二者又都捕食鼠,所以二者是属于捕食和竞争关系。
17. 资料分析: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神前湾畔,公园总面积6.08平方公里,公园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林品种7种,主要品种是桐花树、白骨壤、秋茄等,以及鸟类189种、甲壳动物29种、鱼类25种。在全区的鸟类中,湿地鸟类数量最多的是鹭科鸟类、鸻鹬类、鸥类、雁鸭类,其次为秧鸡科鸟类、翠鸟科种类。鸻鹬类、鸥类、雁鸭类一般在冬季数量最多,它们大多是冬候鸟。由于本地浅海海产丰富,常海鸟在此觅食,它们时而停靠海边时而在空中飞翔,在红霞与红树林衬托下,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
(1)海陵岛红树林具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属于______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素有“_______”之称。
(2)桐花树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所含有机物总能量______(填“最高”或“最低”)。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____分解成_____。鹭科鸟类拥有扁长的喙和细长的足,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
(3)水质会影响红树林生物的生活,它属于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因素,该生态系统里各种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
(4)随着湿地公园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到此来观光,但也随之带来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请你为保护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
【答案】17. ①. 湿地 ②. 地球之肾
18. ①. 生产者 ②. 最高 ③. 有机物 ④. 无机物 ⑤. 适应
19. ①. 非生物 ②. 太阳能
20. 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小问1详解】
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所以海陵岛红树林具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之称。
【小问2详解】
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桐花树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所含有机物总能量最高。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鹭科鸟类拥有扁长的喙和细长的足,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小问3详解】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水质会影响红树林生物的生活,它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小问4详解】
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开展宣传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公益活动;适当合理地增加公园内垃圾桶的数量;公园内增加保护环境的标语,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
第二部分 实验考核(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8.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前一项)与操作目(后一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 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
【详解】A.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A正确。
B.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错误。
C.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C错误。
D.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D错误。
故选A。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 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x和10x字样、物镜标有10x和40x字样的镜头,乙是某学生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视野中标注为1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放大400倍的观察,下列镜头组合及装片的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①④、左下方B. ①③、右上方C. ②③、右上方D. ②③、左下方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①低倍目镜(5×)、②高倍目镜(10×)、③高倍物镜(40×)、④低倍物镜(10×);图乙中的1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
【详解】目镜是没有螺纹的,靠近观察者眼睛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图甲中的①②是目镜,长的①是低倍目镜,放大倍数是5倍;短的②是高倍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是有螺纹的、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镜头,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图甲中的③④是物镜,长的③是高倍物镜,放大倍数是40倍;短的④是低倍物镜,放大倍数是10倍。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因此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则选择10倍目镜②和40倍物镜③。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旋转180度),因此乙视野中标记为1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位于载玻片的左下方,则欲将乙视野中标注为1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操作步骤有误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4)整理实验台收镜。
2.临时装片制作的制作步骤包括:擦、滴、撕(刮)、展(涂)、盖、染。
【详解】A.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时,图中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表示,越暗细点越多,A正确。
B.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B错误。
C.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滴(生理盐水)、漱(凉开水漱口,避免食物残渣对实验的影响)、刮、涂、盖、染,观察,C正确。
D.制作动植物临时装片时,一般要使用盖玻片将材料盖住,便于观察。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轻盖在生物材料上,避免产生气泡,D正确。
故选B。
21.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结构①的功能是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B.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结构②
C. 图甲可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D. 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答案】D
【解析】
【详解】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分析】A.图甲中结构①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A错误。
B.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结构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紧贴细胞壁,B错误。
C.图甲不可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因为具有叶绿体,C错误。
D.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D正确。
故选D。
2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B.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
C.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较暗的圆形视野
D.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1)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旋转180度)。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A.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应该是“d”,A错误。
B.在显微镜下,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上的细胞也越大,而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才有利于观察到细胞,B错误。
C.对光时,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就说明对光完成,C错误。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的形态,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3. 图一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图二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步骤d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_____,步骤b中滴在盖玻片一侧的液体是______。
(2)图二中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_____图,与植物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有_______(填序号)。
(3)牵牛花颜色丰富,有红、粉、蓝色等,与这些颜色相对应色素存在于甲细胞[___]_____中。
(4)图二中[___]_____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5)将植物细胞浸入清水,细胞不会因为吸水而变形,这是因为具有[__]____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6)除病毒外,不论植物界的花草树木,还是动物界的虫鸟鱼兽,都是由____构成。
(7)3和7是两种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发生在[__]______中。
【答案】(1) ①. dcab ②. 生理盐水 ③. 碘液
(2) ①. 乙 ②. 1、3、5
(3) ①. 5 ②. 液泡
(4) ①. 4 ②. 细胞核
(5) ①. 1 ②. 细胞壁
(6)细胞 (7) ①. 7 ②. 线粒体
【解析】
【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2)图一中:a是盖、b是染、c是刮、d是滴。图二中,甲为植物细胞,乙为动物细胞,图中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7线粒体。
【小问1详解】
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d滴→漱→c刮→涂→a盖→b染,故图一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dcab。生理盐水可以保持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结构,步骤d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步骤b是为了染色,所以滴在盖玻片一侧的液体是碘液。
【小问2详解】
图二中可以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乙图。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所以,与植物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有1细胞壁、3叶绿体和5液泡。
【小问3详解】
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细胞液里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和不同的色素等。牵牛花颜色丰富,有红色、粉色、蓝色等,与这些颜色相对应的色素存在于甲细胞的5液泡中。
【小问4详解】
4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体的发育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小问5详解】
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1细胞壁,它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所以将植物细胞浸入清水,细胞不会因为吸水而变形,这是因为具有1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小问6详解】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不论植物界的花草树木,还是动物界的虫鸟鱼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小问7详解】
线粒体属于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根据图可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是线粒体。线粒体能利用氧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故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7线粒体中。
24.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我们的研究,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生物学基本知识,还具有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1)如果我们了解校园等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法;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我们借助显微镜则是采用了_______法。
(2)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①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②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
③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的实验,叫做______。因此,根据鼠妇本身生活环境,本实验设置的光照条件是_____(填“明亮”或“黑暗”)。
④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程度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填“湿润”或“干燥”)的环境中。
(3)实验中不用一只鼠妇而是用多只鼠妇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24. ①. 调查 ②. 观察
25. ①. 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②. 土壤湿度 ③. 相同 ④. 对照实验 ⑤. 黑暗 ⑥. 会 ⑦. 湿润
26.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因此,了解校园等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们采用了调查法;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我们借助显微镜采用了观察法。
【小问2详解】
科学探究过程的假设是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实际情况是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因此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而且适宜。在探究实验中的变量就是要探究的问题中的条件。本实验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变量,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因此,根据鼠妇本身生活环境,本实验设置的光照条件是黑暗。
实验进行到最后,根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知,湿土中的鼠妇数量明显多于干土中的鼠妇。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
【小问3详解】
实验中如果用一只鼠妇,偶然性就会增大,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实验中不用一只鼠妇而是用多只鼠妇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A
向阳光
20℃
充足
B
暗室
30℃
充足
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步骤
甲
绘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图
用铅笔细点表示较暗地方
乙
使用显微镜
视野太亮时,用小光圈和凹面镜
丙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取材前先用凉开水漱口
丁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干土
4
4
3
3
2
2
2
1
湿土
6
6
7
7
8
8
8
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