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
A. 米B. 千克C. 米/秒D. 秒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测木块长度B. 测液体温度
C. 测木块质量D. 测液体体积
3.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干冰周围的“白雾”是由二氧化碳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液滴
B. 水沸腾过程中,水里冒出的气泡里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C. 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D. 寒冷的冬季,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和霜的成因一致
4.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5.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将入射光线EO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OF将会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
②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则反射角为30°
③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④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①④正确C. 只有②③正确D. 只有②④正确
6.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0年爱眼日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大力宣传儿童青少年近视、老年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病防治知识,增强群众爱眼护眼意识,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及近视眼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①④
7.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无关
8.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你将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等大的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倒立等大的实像
9.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 向右移动游码
10.有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s时,甲比乙运动的路程长B. 0−2秒内,乙的速度比甲快
C. 4秒时,甲、乙速度相同D. 甲的速度始终比乙快
11.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 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色相同
C. 丙图中“GPS导航”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丁图中可以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12.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有着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句中的“月”,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吸收红光
D.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诗句中的“天”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3.一块冰和一杯水的质量不同,一定是由于它们的( )
A. 形状不同B. 状态不同
C. 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D.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14.如图中能正确反映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 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
C. 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16.“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B.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C.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17.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
A. 响度大B. 音调高C. 音色美D. 节奏快
18.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B. 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D.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19.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 m/s,纯水的密度是______ 。
20.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_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未喝完的矿泉水瓶乱扔,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矿泉水瓶就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____作用,从而使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枯叶着火.
22.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23.小跃同学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发现天平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中央刻度线两侧左右摆动,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则他下一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直至天平的横梁平衡;
(2)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0为______g;
(3)然后,小跃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量筒内水面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
(4)由于没有量筒,另一小组的小明用如下的方法测体积:
①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将金属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金属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金属块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写出金属密度的表达式:ρ金属=______;(用m0、m1、m2、ρ水来表示)
④若②操作中溢出水后,没有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轻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实验,应选较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便于确定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前/后)侧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在玻璃板的后侧直接观察光屏,我们发现光屏上______(有/没有)像。
2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按图乙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3)当三者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_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透镜成像和此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的环境应该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一些;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移动。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小明同学从家骑自行车到学校上学,需经过一家书店,书店到家的路程为1200m。小明先以4m/s的速度到达书店,然后在书店等同学用了3min,接着两人以5m/s的平均速度,经过2min到达学校。求:
(1)小明从家到达书店用的时间?
(2)书店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3)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7.一个铝球质量为54g,体积为50cm3,(已知ρ铝=2.7×103kg/m3),
(1)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若在该球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为84g,则所注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在国际单位制中,
A、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米/秒是速度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2.【答案】D
【解析】解: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使物体靠近刻度尺的刻线。故A错误;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错误;
C、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同时要使用镊子夹取砝码。故C错误;
D、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对常用测量工具使用和读数方法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
3.【答案】B
【解析】解:A、“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水沸腾过程中,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水里冒出的气泡里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故B正确;
C、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季,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C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符合该条件的只有C图。
故选:C。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判断像的形状: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要着重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5.【答案】A
【解析】解:①当入射光线EO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会使入射角增大,而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同样会增大,则反射光线OF会顺时针转动,故①正确;
②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入射角的大小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故②错误;
③因为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此时法线不在纸板上,因此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③正确;
④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④错误;
因此只有①③正确。
故选:A。
①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判断;
②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反射角的大小;
③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分析解答;
④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本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考查入射角的定义、光的反射定律和归纳法的应用。
6.【答案】B
【解析】解:近视眼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①图;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因此③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B。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属于基础图。
8.【答案】B
【解析】解: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实际是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内靠近焦点时,像正立且会逐渐变大;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像倒立,远离焦点时会逐渐变小;观察到的现象是:铅笔尖逐渐变长,到一定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到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不能观察到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B。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9.【答案】D
【解析】解:平衡螺母只有在天平调平时使用,在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再调节,题干中叙述的情况,只能通过移动游码实现,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用天平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在调换砝码时,如果添加了最小砝码还大,而取出最小砝码又偏少,此时应采取移动游码方法使天平平衡.
天平砝码、游码的取用原则: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应当按“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如果加上最小的砝码多,拿掉又少时,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简记为“先大后小再游码”.
10.【答案】B
【解析】解:(1)从图中可知,2s时,乙的路程为8m,甲的路程小于8m,故甲比乙运动的路程短,根据v=st可知乙的速度比甲快,故A错误、B正确;
(2)从图中可知,甲一直匀速运动,0~2s,乙匀速运动,2s以后,乙静止,故4秒时,甲、乙速度不相同,结合(1)中分析,可知CD错误。
故选:B。
(1)从图中可知,2s时,乙的路程和甲的路程的大小关系,根据v=st可知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
(2)从图中可知,甲一直匀速运动,0~2s,乙匀速运动,2s以后,乙静止。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11.【答案】D
【解析】解: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若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若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故A错误;
B.由图知,两列声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丙图中“GPS导航”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由此可知,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2)卫星导航、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
A、水中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是水中的游鱼、细石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因为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现象,故C错误;
D、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物体的颜色、平面镜成像,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平时学习中练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13.【答案】D
【解析】解:因为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
所以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一定是由于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故选:D。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外界条件无关。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
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首先确定光的传播方向,然后根据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对各个图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B
【解析】解: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BC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物距为40−60cm,则焦距要小于20cm,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6.【答案】A
【解析】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故选:A。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17.【答案】A
【解析】解: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起立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是指声音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A。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
此题考查了声音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要注意区分。
18.【答案】C
【解析】解:
A、水银是液体,但它的密度比钢和铁的密度都大,故A错误;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植物油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公式m=ρV可知植物油的质量大,故B错误;
C、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正确;
D、冰和植物油不是同一种物质,但密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体积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质量的大小。
本题考查密度特性的应用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能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19.【答案】3.0×108 1.0×103kg/m3
【解析】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故答案为:3.0×108;1.0×103kg/m3。
根据光的传播速度和水的密度值回答。
本题考查的是光的传播速度和水的密度值,属于识记内容。
20.【答案】密度 变大 变小
【解析】【分析】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ρ=mV知,密度变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密度的本质,还要熟练掌握密度变形公式的应用。
【解答】
(1)因为铁和木头的质量以及体积都不确定,但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所以“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2)水结冰时,状态发生变化,虽然质量不变,但体积增大,所以会出现冬天室外的水缸被“冻破”的现象;
21.【答案】凸 会聚
【解析】解:下雨时,雨水流入纯净水瓶,容易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水凸透镜.
水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形成温度比较高的光点,容易点燃枯叶,发生火灾.
故答案为:凸;会聚.
纯净水瓶内有水,容易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水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把太阳光会聚成交点,交点的温度高,达到枯叶的着火点,枯叶燃烧引起火灾.
水、冰、水晶等透明材料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虽然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和成像情况是相同的.
22.【答案】声源 限制汽车速度不超过5km/h 运动
【解析】解:(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声源;(2)限制汽车速度不超过5km/h;运动。
(1)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图中所示指示的车速5km/h;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①明确减弱噪声与监测噪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此题容易迷惑人的地方。再去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②由标志牌获取足够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牌,我们应能够读懂各种标志牌,懂得标志牌所表示的含义。
23.【答案】右 89 8.9 m0m1+m0−m2⋅ρ水 偏大
【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指针摆动时,向左摆动4格,向右摆动2格,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砝码的质量为50g+20g+10g+5g=85g,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4g,所以金属块的质量m=85g+4g=89g;
(3)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V=30mL−20mL=10mL=10cm3,
金属块的密度:ρ=mV=89g10cm3=8.9g/cm3;
(4)③根据题意可知,溢出水的质量:m溢水=m1+m0−m2,
由ρ=mV得,金属块的体积:V金属=V溢水=m溢水ρ水=m1+m0−m2ρ水,
则金属块的密度:ρ金属=m金属V金属=m0m1+m0−m2ρ水=m0m1+m0−m2⋅ρ水;
④若②操作中溢出水后,没有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会造成溢出水的质量偏小,溢出水的体积偏小,金属块的体积偏小,金属块的质量是准确的,根据ρ=mV可知,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偏大。
故答案为:(1)右;(2)89;(3)8.9;(4)③m0m1+m0−m2⋅ρ水;④偏大。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说明天平的横梁平衡。当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一侧或左右偏转的格数不同,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指针偏向的一侧或偏转的格数多的一侧下沉。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出量筒的示数,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4)此种方法中,金属块的体积用水的体积来替代,因此表示出水的体积就是金属块的体积;若②操作中溢出水后,没有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会造成溢出水的质量偏小,据此分析。
天平的调节、使用、读数,量筒的读数,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以及误差分析,这都是我们在测量密度的实验中必须掌握的。通过此题我们还应该学会一种利用等效替代来间接求物体体积的方法。
24.【答案】像的位置 未点燃 前 相等 没有
【解析】解: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眼睛从蜡烛A(前)一侧观察时,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眼睛要直接观察光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玻璃板的后面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故答案为:(1)像的位置;(2)未点燃;前;相等;(3)没有。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从蜡烛A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25.【答案】10.0 同一高度上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较暗 上
【解析】解:(1)根据焦距的定义,由甲图可知,f=30.0cm−20.0cm=10.0cm;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较暗一些;
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上;(3)倒立;放大;投影仪;(4)较暗;上。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凸透镜的焦距;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4)因为要观察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所以实验环境越暗,观察效果越好;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原理,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则像向上移动。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26.【答案】解:
(1)根据v=st可得,小明从家到达书店用的时间:
t1=s1v1=1200m4m/s=300s;
(2)书店到学校的路程:
s2=v2t2=5m/s×2×60s=600m;
(3)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总路程:
s=s1+s2=1200m+600m=1800m,
总时间t=t1+t等+t2=300s+3×60s+2×60s=600s,
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st=1800m600s=3m/s。
答:(1)小明从家到达书店用的时间300s;
(2)书店到学校的路程是600m;
(3)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解析】(1)已知小明从家到达书店的速度和路程,利用t=sv求用的时间;
(2)已知从书店到学校的速度、所用时间,利用s=vt求书店到学校的路程;
(3)求出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总路程、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7.【答案】解:
(1)由ρ=mV可得,铝球的实心体积:V铝=m铝ρ铝=54g2.7g/cm3=20cm3,
因为V铝
(3)将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m′=m总−m球=84g−54g=30g,
液体的体积V′=V空=30cm3,
液体的密度:ρ液=m′V′=30g30cm3=1g/cm3。
答:(1)此球为空心,
(2)铝球空心体积是30cm3。
(3)液体的密度是1g/cm3。
【解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求出此时铝球的实心体积,再与铝球的实际体积50cm3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
(2)用铝球的实际体积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3)根据铝球的质量和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可求出空心部分液体的质量,然后根据ρ=mV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题考查学生在真正会利用密度公式解题的基础上,会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较好的题目;注意题中隐含的条件,空心部分体积即为注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还要注意计算时单位的统一。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物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