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件(17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集体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现代社会,非可再生,全球气候变化,依赖进口,出口国,石油进口国,俄罗斯,长距离运输,全球变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1.了解我国能源需求特点。2.掌握石油供需、煤炭开发利用及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与国家能源安全。区域认知:举例分析,我国的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影响。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归纳分析我国的能源供需特点及影响;运用图表结合实际,理解我国的石油供需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地理实践力:讨论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安全保障的主要对策。
1.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油气资源相对短缺;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2.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长距离运输,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3.煤炭在生产过程中,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4.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5.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知识点一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安全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1)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___________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2)化石能源是___________资源,其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3)化石能源消费带来了环境污染与_______________等严重环境问题。
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特别提醒: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配置错位,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不但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也会对工程沿线的生态造成不利影响,都会影响到我国的国家安全。
二、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1.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_________为重心。
2.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
3.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_________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4.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_____________,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特别提醒: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石油新增探明储量会不断增加,而且传统大油田的产量也会有所增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开采成本,导致我国的石油稳产难度增大,也会不利于我国的石油安全。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1.资源特点_______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2.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1)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
(2)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①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占用_______,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②消费过程中的问题:释放污染性气体,造成_______和严重雾霾;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___________。
问题探究下图是我国2005—2015年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状况图。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我国在能源利用中存在什么问题?(2)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提示:(1)石油消费量大于产量,且差值逐渐增大,将使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能源安全受到巨大威胁。(2)石油产量增加缓慢,消费量日益增长;进口石油来源地区单一,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需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归纳拓展1.我国能源供需特点、表现及成因
2.我国能源供需面临的五大挑战
3.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即西多东少、北多南少。(2)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紧张。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3)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浪费严重。(4)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石油进口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很不稳定。(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拓展延伸: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①国内石油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③国际石油资源竞争激烈;④进口来源单一,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⑤运输方式和运输通道较单一,过分依赖海洋运输,单一的运输路线;⑥缺乏石油战略储备。
典例剖析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生产总量B.能源消费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保障水平就越高。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核能开发缓慢,太阳能资源分布较少。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利用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洗选时排出的碳质岩等,煤矸石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之一。据此完成(1)~(2)题。(1)我国煤矸石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煤炭产量大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C.我国煤炭品位高D.我国众多小煤矿乱采乱挖
(2)下列关于煤矸石大量堆放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①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②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③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④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煤矸石是在煤炭生产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我国煤炭产量大,且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开发利用煤炭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第(2)题,煤矸石大量堆放会占用土地,经长期日晒可能会自燃,排放的气体会污染大气,经雨淋后,滤液会通过下渗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煤矸石大量堆放一般不会引起地质灾害。
知识点二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___________活跃,能源利用向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转型,能源需求总量增长_______。
2.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_______,但增速_______。(2)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_________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_______,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3)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_______。(4)石油、天然气_________将进一步增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3.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1)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___________、发展_______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_________。(2)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___________,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等。(3)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___________,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问题探究下表为我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含预测)表(单位:百万吨)。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2)从能源开发利用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3)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示:(1)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原因:一是我国石油进口量大,且所占的比例较大,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二是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
(2)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开发本国油气资源;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增加石油战略储备。(3)开源:加大国内勘探力度;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节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节能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区际协调;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储备等。
归纳拓展1.石油危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
2.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知识拓展]我国石油储备基地
3.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4.积极开发新能源是实现能源利用多元化结构的主要举措
[方法技巧]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1)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提高能源开采率;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2)节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3)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
典例剖析(2023·北京房山区高二期末)下图示意2022年5月中国前十大原油供应国排名。读图完成(1)~(2)题。
(1)2022年5月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 )A.东南亚 B.东欧C.波斯湾地区 D.南美洲
(2)从“开源”角度看,下列措施中能有效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开发和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个国家中的沙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科威特都位于波斯湾地区,因此2022年5月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波斯湾地区。第(2)题,注意此题强调的是“开源”措施,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开发和经营,能够保证我国进口石油的稳定供给,保证石油安全,属于“开源”措施,①正确;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可以有效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属于“开源”措施,②正确;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能够提高我国石油保障应急能力,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但不属于“开源”措施,③错误;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稳定进口量,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属于“开源”措施,④正确;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能增加我国国内的石油供给,保证石油安全,⑤正确。选B。
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已远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3%。读某年我国不同地区石油进口量统计图(下图)。完成(1)~(2)题。
(1)对形成图中不同地区石油进口量差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石油需求量大B.西北地区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石油需求量小C.华北地区能源结构多元,主要采用新型清洁能源D.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耗能工业少,石油需求量小
(2)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的措施是( )A.彻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B.加快国内石油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C.加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D.提高石油的勘探技术水平,增加我国现有油田的石油开采量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石油需求量大,产量低,进口量大,A正确;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没有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错误;华北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等为主,新型清洁能源比重较低,C错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耗能工业多,石油需求量较大,D错误。第(2)题,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应加强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C正确;应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但不可能彻底转变发展方式,A错误;加快国内石油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并不能减轻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B错误;我国现有油田很多已接近枯竭,难以增加开采量,提高石油的勘探技术主要是为了增加我国石油资源的后备储量,D错误。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1.煤炭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海洋,油船原油外泄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2)石油加工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3)石油在燃烧时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导致酸雨形成。(4)热电站排放的废热水进入水域时,会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
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规律技巧:区域能源问题的分析思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
(1)分析内蒙古当地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3)简述在开发利用煤炭过程中当地应采取的环保措施。答案:(1)破坏地表土及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地下采空区易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3)实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结合图中各煤矿的分布和内蒙古的自然特征可知,开采煤炭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地面塌陷、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第(2)题,电力输出对内蒙古来说,减轻了交通压力,延长了煤炭生产链,增加了经济效益,但会导致当地大气污染加剧。第(3)题,煤炭的开发利用,既涉及土地复垦、加强地表保护,又涉及煤炭利用过程中对大气的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读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图。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甲、a B.乙、b C.丁、d D.甲、b2.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气污染严重B.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C.我国应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迅速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保持一致D.我国面临着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解析: 第1题,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的是石油,然后是煤、天然气、水能。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的是煤,然后是石油、天然气、水能。我国需要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的能源是石油。读图,可以判断,甲是石油,b是石油,D正确。A、B、C错误。第2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气污染严重,A正确;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B正确;我国应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但不能做到迅速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保持一致,短时期内难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C错误;我国面临着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D正确。故选C。
(2023·江西景德镇高二期末)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全球30%的未开发天然气资源和13%未开发的石油资源都集中在北极地区。下表示意北极地区未开发油气储量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亟需加强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主要原因是我国( )①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提升②油气资源进口来源单一③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④极端环境开发油气资源经验较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俄罗斯是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历史最悠久和开采量最多的国家,其开发北极油气资源的主要障碍不包括( )A.产业结构严重失衡B.国际市场大幅度衰退C.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D.西方国家制裁延缓开发
5.国际环保组织对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持有抵触态度,其原因不包括( )A.地震波勘察油气时可能干扰海洋生物B.俄美欧对抗加剧和北极军事化逐渐抬头C.油气勘探钻井等设施易影响破坏北极生物繁殖地D.陆地管道和海上石油泄漏长久影响对北极敏感的生态环境
解析:第3题,我国不属于北极沿岸的国家,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并没有提升,故①错误;我国油气资源进口来源相对单一,加强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有助于扩展我国油气资源的来源渠道,故②正确;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加强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有助于扩展我国油气资源的来源渠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故③正确;我国加强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主要是获取能源来源渠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我国类似北极极端环境的地区少,主要原因并不是学习极端环境下开发油气资源经验,故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资源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低,影响俄罗斯油气资
源的开采,故A错误;国际市场对油气资源需求量还很大,并没有衰退,不属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障碍,故B正确;俄罗斯人口稀少,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影响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采,故C错误;西方国家制裁延缓了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发,影响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故D错误。故选B。第5题,地震波勘察油气时可能干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生存,国际环保组织有抵触态度,故A错误;俄美欧对抗加剧和北极军事化逐渐抬头是政治军事事务与国际环保组织无关,不属于环保部门抵触的原因,故B正确;油气勘探钻井等设施易影响破坏北极生物繁殖地的环境,属于国际环保部门抵触的原因,故C错误;陆地管道和海上石油泄露,影响对北极敏感的生态环境,加剧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属于国际环保部门抵触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
(2023·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二期末)石油价格主要受生产与消费、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截至6月29日,2022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调价呈现“十涨两跌”格局。据此完成6~7题。6.2022年上半年我国油价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石油开采量减少B.国际石油供应紧张C.国内石油产品需求减少D.海上运输通道受阻
7.关于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②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③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④鼓励合成纤维大量出口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6题,没有信息显示,国内石油开采量减少、海上运输通道受阻,故A、D错误;2022年受俄乌战争影响,国际石油供应紧张,油价上涨明显,故B正确;若我国国内需求量减小,石油价格可能会下降,且我国国内石油产品需求在增加,故C错误。故选B。第7题,为保障我国石油安全,可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增加石油储备量,故①正确;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故②正确;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开采基地,增加石油来源渠道,故③正确;鼓励合成纤维大量出口,会增加石油消耗,故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能四种能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表示能源越丰富)。据此完成8~9题。
8.表格中表示天然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省区“新”的乙能源比省区“川”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B.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C.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方D.地壳运动频繁
解析: 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川、陕西和新疆天然气资源较丰富,则表格中的★号应较多,而广东天然气资源匮乏,★号较少,符合此条件的是丁。故选D。第9题,新疆丰富而四川匮乏的能源应该是太阳能。新疆位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晴天多,B正确;太阳能是否丰富与森林资源是否丰富、地壳运动是否频繁无关,C、D错误。
二、综合题10.(2023·广东肇庆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因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不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保障石油进口渠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一环。下图示意我国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
(1)中哈、中俄油气进口通道主要采用管道运输,说明管道运输的优点。(2)从消费地和生产地两个方面说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建设的必要性。(3)简述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答案:(1)可以连续全天候运输,不受天气、气候影响,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高;运输量大,没有有害物质排放,损耗小,运输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2)直达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石油消费市场广阔;选择海运,可抵达更多的石油原产地。(3)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油气进口的局面不会有大的变化;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的建设,为我国提供了多样的运输形式,多元的油气原产地,可以确保我国能够长期、安全并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稳定的油气供应。
解析:本题以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相关材料为背景,以我国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图为载体,考查管道运输的优点,石油进口的必要性和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建设的意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结合学过的知识,管道运输连续性高,可以全天候运输,不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加安全、可靠;管道运输密封性好,运量大,运输效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损耗小,对环境污染小。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石油需求量大,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即可直达我国东部地区,又通过海运,可抵达更多的石油原产地,进口来源地更广。第(3)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提高耕地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授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矿区土地复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