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146136/0-17041046077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146136/0-17041046077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146136/0-17041046077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10页。
第4章 达标检测卷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地球长时间所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有一定限度,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A.自然资源状况 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文化素养 D.生活消费水平【答案】A 【解析】影响地球人口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素养、生活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其中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环境容纳量的首要因素。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答案】C 【解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口生育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大。3.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答案】B 【解析】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绿地植被的减少和废气的大量排放,所以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排放的废气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发生。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各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A.②④ B.⑥⑦C.⑤⑦ D.②⑤⑦【答案】B 【解析】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有关,赤潮与有机物污染导致海水中N、P等元素增多有关,酸雨与二氧化硫等污染有关,光化学污染与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石油废气等污染有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氮氧化物及氟氯烃类污染有关。潮汐是由于月球引力所致,大脖子病是由于饮食中缺碘造成的,这两种现象与污染无关。5.(2023·河北秦皇岛校考)生态足迹是指能为一个特定生活标准的人群提供所需的资源,处理其废弃物的陆地与水域面积。其组分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渔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碳足迹(碳吸收用地)。如图是1961年~2010年中国生态足迹的组分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绿化面积可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充足的碳足迹和林地足迹B.五十年来,中国耕地足迹总量变化不大,得益于农业发展,作物亩产量增加C.城市化发展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进而降低人类对建设用地足迹的需求D.五十年来,人均草地足迹变化不大,草地足迹在生态足迹总量中的占比降低【答案】B 【解析】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绿化面积能为人类提供更多林地资源和碳吸收用地,可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充足的碳足迹和林地足迹,A正确;五十年来,中国人均耕地足迹变化不大,但人口总量明显增加,耕地足迹总量明显增大,B错误;城市化发展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进而降低人类对建设用地足迹的需求,C正确;五十年来,人均草地足迹变化不大,碳足迹显著增加,生态足迹中其他组分变化也不大,草地足迹在生态足迹总量中的占比降低,D正确。6.下列有关叙述中,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四大家鱼”可供人类食用 B.森林和草地可调节气候C.棉、麻可作为纺织原料 D.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答案】B 【解析】食用为直接价值,A错误;森林和草地调节气候为间接价值,B正确;棉、麻可作为纺织原料为直接价值,C错误;药用为直接价值,D错误。7.(2023·山东济宁校考)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关于生态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保护必须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B.生态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C.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D.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以使生态足迹的值降低【答案】C 【解析】生态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A、B正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不只是保护物种多样性,还应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C错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以使生态足迹的值降低,D正确。8.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B.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答案】D 【解析】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实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正确;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缓雾霾的发生,B正确;“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正确;不断地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D错误。9.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答案】B 【解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潜在资源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作物产量,而不能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及过度开荒和围湖造田。10.(2022·山东济宁校考)长江流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由于部分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人为滥捕等现象,长江中的胭脂鱼等水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最大价值,2018年长江流域被列为生态大保护的重点区域,研究人员开展了多项与之相关的研究和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就是分析其组成成分B.人类可通过捕捞鱼类获得食物,由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C.由于被标记的胭脂鱼受到惊吓后不易捕捞,导致多次调查胭脂鱼的种群密度数值总比真实值偏低D.长江流域中所有生物的基因和物种组成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错误;若被标记的胭脂鱼受到惊吓后不易捕捞,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C错误;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1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答案】D 【解析】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不单纯是保护环境,而是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12.贵州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方面,贵州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贵州样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治理利用了群落演替的理论B.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建成黔灵山动物园、贵阳药用植物园等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贵州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得益于贵州独特的环境和科学的保护【答案】C 【解析】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治理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增多,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利用了群落演替的理论,A正确;旅游观赏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的直接价值,故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建成黔灵山动物园、贵阳市药用植物园等是易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错误;贵州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得益于贵州独特的环境和科学的保护,D正确。1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C.生态工程以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答案】C 【解析】A为生态工程产生的背景;B、D为生态工程的意义;生态工程要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在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效益。1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处理生活污水的生态浮床上生长的植物,收割后可用作饲料B.处理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浮床上生长的植物,可用于提取重金属C.该工艺不利于沉水植物、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的自然恢复D.浮床上种植的植物为特殊的水生或半水生植物【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浮床生态工艺法在1~2年内就能使水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能使沉水植物、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15.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农村发展沼气只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B.该生态家园充分体现了循环原理C.保持生物比例合理遵循循环原理 D.该生态家园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B 【解析】沼气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A错误;保持生物比例合理不遵循循环原理,C错误;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D错误。16.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如图)的森林覆盖率达75.2%,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高等植物659种、以狍子为主的兽类25种、鸟类88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间的协同进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B.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狍子等兽类往往捕食个体数量比较多的物种D.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A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相互影响,形成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A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根据收割理论可知,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后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故狍子等兽类这些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比较多的物种,C正确;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属于生态方面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36分。17.(9分)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_____。(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______产生的影响。(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3)环境 (4)反馈(5)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6)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解析】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的消费活动又将废弃物输出给环境,人类与环境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18.(9分)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Ⅰ]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①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②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价值。【答案】(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2)遗传(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3)①直接 ②负反馈调节 间接【解析】图中的Ⅰ、Ⅱ、Ⅲ分别是从遗传(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3个不同层次说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生态价值。19.(9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良性循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设计的。(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原理,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达到了良性循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2)循环 (3)核糖体 (4)生物种类(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析】(1)由图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达到了良性循环。(2)该生态农业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循环原理,科学地实现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充分利用、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多数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设计生态系统时,根据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科学地增加生物种类,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5)评价一个生态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食物链设置是否合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否充分利用;②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④最大限度地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0.(9分)苔藓植物(如图)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若某地空气中主要污染源是化工厂废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葫芦藓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材料用具:栽有葫芦藓且生长状况相同的花盆4个、透明塑料袋、50 mL注射器、双面胶纸。方法步骤:(1)取一大号塑料袋排尽空气,收集化工厂废气若干。(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号盆注入200 mL空气,2号盆注入150 mL空气和50 mL化工厂废气,3号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号盆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气体后均密封。(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经过24 h,可以得到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下的葫芦藓生存数,并以此作为指标预报污染情况。【答案】(2)取4盆长势相同的葫芦藓,套上相同大小的塑料袋并标上1号、2号、3号、4号(3)注入100 mL空气和100 mL化工厂废气 50 mL空气和150 mL化工厂废气(4)将4盆葫芦藓放在室温下培养24 h【解析】根据题意知,要求利用葫芦藓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所以要设置4组实验。在实验中所要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气。设置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该题中用的是相互对照,即不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照就可以说明问题,还应注意等量原则,即每一组所使用的气体量是相同的,同时四组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应保证其长势相同,并放到同一环境条件下生长。
第4章 达标检测卷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地球长时间所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有一定限度,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A.自然资源状况 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文化素养 D.生活消费水平【答案】A 【解析】影响地球人口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素养、生活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其中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环境容纳量的首要因素。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答案】C 【解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口生育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大。3.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答案】B 【解析】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绿地植被的减少和废气的大量排放,所以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排放的废气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发生。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各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A.②④ B.⑥⑦C.⑤⑦ D.②⑤⑦【答案】B 【解析】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有关,赤潮与有机物污染导致海水中N、P等元素增多有关,酸雨与二氧化硫等污染有关,光化学污染与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石油废气等污染有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氮氧化物及氟氯烃类污染有关。潮汐是由于月球引力所致,大脖子病是由于饮食中缺碘造成的,这两种现象与污染无关。5.(2023·河北秦皇岛校考)生态足迹是指能为一个特定生活标准的人群提供所需的资源,处理其废弃物的陆地与水域面积。其组分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渔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碳足迹(碳吸收用地)。如图是1961年~2010年中国生态足迹的组分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绿化面积可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充足的碳足迹和林地足迹B.五十年来,中国耕地足迹总量变化不大,得益于农业发展,作物亩产量增加C.城市化发展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进而降低人类对建设用地足迹的需求D.五十年来,人均草地足迹变化不大,草地足迹在生态足迹总量中的占比降低【答案】B 【解析】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绿化面积能为人类提供更多林地资源和碳吸收用地,可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充足的碳足迹和林地足迹,A正确;五十年来,中国人均耕地足迹变化不大,但人口总量明显增加,耕地足迹总量明显增大,B错误;城市化发展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进而降低人类对建设用地足迹的需求,C正确;五十年来,人均草地足迹变化不大,碳足迹显著增加,生态足迹中其他组分变化也不大,草地足迹在生态足迹总量中的占比降低,D正确。6.下列有关叙述中,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四大家鱼”可供人类食用 B.森林和草地可调节气候C.棉、麻可作为纺织原料 D.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答案】B 【解析】食用为直接价值,A错误;森林和草地调节气候为间接价值,B正确;棉、麻可作为纺织原料为直接价值,C错误;药用为直接价值,D错误。7.(2023·山东济宁校考)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关于生态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保护必须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B.生态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C.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D.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以使生态足迹的值降低【答案】C 【解析】生态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A、B正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不只是保护物种多样性,还应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C错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以使生态足迹的值降低,D正确。8.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B.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答案】D 【解析】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实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正确;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缓雾霾的发生,B正确;“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正确;不断地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D错误。9.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答案】B 【解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潜在资源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作物产量,而不能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及过度开荒和围湖造田。10.(2022·山东济宁校考)长江流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由于部分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人为滥捕等现象,长江中的胭脂鱼等水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最大价值,2018年长江流域被列为生态大保护的重点区域,研究人员开展了多项与之相关的研究和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就是分析其组成成分B.人类可通过捕捞鱼类获得食物,由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C.由于被标记的胭脂鱼受到惊吓后不易捕捞,导致多次调查胭脂鱼的种群密度数值总比真实值偏低D.长江流域中所有生物的基因和物种组成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错误;若被标记的胭脂鱼受到惊吓后不易捕捞,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C错误;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1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答案】D 【解析】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不单纯是保护环境,而是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12.贵州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方面,贵州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贵州样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治理利用了群落演替的理论B.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建成黔灵山动物园、贵阳药用植物园等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贵州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得益于贵州独特的环境和科学的保护【答案】C 【解析】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治理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增多,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利用了群落演替的理论,A正确;旅游观赏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的直接价值,故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建成黔灵山动物园、贵阳市药用植物园等是易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错误;贵州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得益于贵州独特的环境和科学的保护,D正确。1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C.生态工程以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答案】C 【解析】A为生态工程产生的背景;B、D为生态工程的意义;生态工程要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在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效益。1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处理生活污水的生态浮床上生长的植物,收割后可用作饲料B.处理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浮床上生长的植物,可用于提取重金属C.该工艺不利于沉水植物、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的自然恢复D.浮床上种植的植物为特殊的水生或半水生植物【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浮床生态工艺法在1~2年内就能使水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能使沉水植物、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15.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农村发展沼气只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B.该生态家园充分体现了循环原理C.保持生物比例合理遵循循环原理 D.该生态家园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B 【解析】沼气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A错误;保持生物比例合理不遵循循环原理,C错误;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D错误。16.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如图)的森林覆盖率达75.2%,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高等植物659种、以狍子为主的兽类25种、鸟类88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间的协同进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B.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狍子等兽类往往捕食个体数量比较多的物种D.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A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相互影响,形成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A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根据收割理论可知,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后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故狍子等兽类这些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比较多的物种,C正确;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属于生态方面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36分。17.(9分)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_____。(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______产生的影响。(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3)环境 (4)反馈(5)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6)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解析】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的消费活动又将废弃物输出给环境,人类与环境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18.(9分)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Ⅰ]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①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②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价值。【答案】(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2)遗传(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3)①直接 ②负反馈调节 间接【解析】图中的Ⅰ、Ⅱ、Ⅲ分别是从遗传(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3个不同层次说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生态价值。19.(9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良性循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设计的。(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原理,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达到了良性循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2)循环 (3)核糖体 (4)生物种类(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析】(1)由图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达到了良性循环。(2)该生态农业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循环原理,科学地实现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充分利用、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多数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设计生态系统时,根据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科学地增加生物种类,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5)评价一个生态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食物链设置是否合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否充分利用;②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④最大限度地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0.(9分)苔藓植物(如图)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若某地空气中主要污染源是化工厂废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葫芦藓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材料用具:栽有葫芦藓且生长状况相同的花盆4个、透明塑料袋、50 mL注射器、双面胶纸。方法步骤:(1)取一大号塑料袋排尽空气,收集化工厂废气若干。(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号盆注入200 mL空气,2号盆注入150 mL空气和50 mL化工厂废气,3号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号盆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气体后均密封。(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经过24 h,可以得到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下的葫芦藓生存数,并以此作为指标预报污染情况。【答案】(2)取4盆长势相同的葫芦藓,套上相同大小的塑料袋并标上1号、2号、3号、4号(3)注入100 mL空气和100 mL化工厂废气 50 mL空气和150 mL化工厂废气(4)将4盆葫芦藓放在室温下培养24 h【解析】根据题意知,要求利用葫芦藓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所以要设置4组实验。在实验中所要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气。设置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该题中用的是相互对照,即不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照就可以说明问题,还应注意等量原则,即每一组所使用的气体量是相同的,同时四组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应保证其长势相同,并放到同一环境条件下生长。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