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考点2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附解析)
展开命题视角: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2021·浙江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图一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二为图一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从支流流量变化看,①河丁城以上河段支流多________河,以下河段支流多________河。从河流补给角度,说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思维过程]
[解析] 读图可知,巴马科位于①河上游,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圣路易位于①河下游,年降水量较少,冬季河流有断流现象,说明①河丁城上游的支流多常年河,下游多季节性时令河;两地降水均集中在夏季,结合纬度位置可知,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巴马科纬度较低,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所以雨季较长,河流下游地区纬度较高,雨季较短。
[答案] 常年 时令 以雨水补给为主;丁城以上河段雨季较长,以下河段雨季较短。
1.巧判河流的补给类型
(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我国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气候高寒,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④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多,河流的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季高温多雨,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⑤济南地区的小清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①径流随降水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径流常年较为稳定、平缓,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④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2.掌握“河流特征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3.河流水文特征试题答题思路
(1)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答题思路一般为:
(2)比较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答题思路一般为:
(2023·山东泰安高考三模)内蒙古境内海勃湾水库至头道拐之间的黄河干流河段每年11月末至12月初开始流凌、封冻,翌年3月开始河道解冻、河冰消融。下图为该段黄河干流的四个子段分布及1989—2019年各子段河冰面积变化统计。据此,完成1~3题。
1.2014年后甲段河冰面积显著减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上游水库修建 B.流域植被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 D.河段流量减少
2.乙段河冰面积远大于其他子段,主要是因为乙段( )
①海拔更低 ②河谷更宽 ③纬度更高
④河段更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甲河段( )
A.封河时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同
B.封河时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反
C.封河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同
D.封河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反
解析:第1题,甲段位于海勃湾水库坝址下游,水库蓄水、调节径流、提高水温,可有效调凌、防凌,A项正确;流域植被增加与否对河道中水体的温度影响微弱,B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大空间尺度的背景,但不同小尺度空间区域的温度变化并不均匀,不能因此判断甲段区域冬季一定升温,且即使升温,对凌汛现象影响也较弱,C项错误;由于甲段上游是海勃湾水库,可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故河段水量较为稳定,D项错误。故选A。第2题,甲乙位于该段黄河干流上游,丙丁位于下游,乙段海拔高于丙丁,①错误;凌汛时上游来水,上涨的河水更易淹没两侧宽阔的河谷,增加河水、河冰覆盖面积,②正确;纬度高可能会使整体气温偏低,但题干是问影响河冰面积大小、而非冰期长短的原因,③错误;据图可以看出乙段河道明显长于其他河段,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C。第3题,调用所学凌汛形成原理知识,封河时,由于下游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先行结冰,冰凌阻塞河道,形成凌汛,应该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封冻,C、D项错误;开河(融冰)则恰好相反,即纬度较低的上游先行融冰,应该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开河,A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答案:1.A 2.C 3.B
4.(2023·佛山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距今8.0~3.3百万年期间,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在此基础上发育了宽广的河谷,东西向宽度超过7千米;约3.3百万年以来,随着鄂尔多斯地块缓慢抬升,以及汾渭地堑的多次强烈下陷,晋陕黄河形成宽谷镶嵌深邃峡谷的格局,且谷深南北差异较大。距今25万年时,浑河是晋陕黄河上游的干流,后来汊河口以北支流贯通了河套古湖,因流程差异,浑河逐渐演变为晋陕黄河的支流。下图为晋陕黄河地貌示意图。
(1)分析早期晋陕黄河东西向宽谷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
(2)比较晋陕黄河南段与北段河谷的深度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说明浑河由晋陕黄河上游干流演变为其支流的过程。
解析:第(1)题,根据“距今8.0~3.3百万年期间,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可知,早期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持续时间长,地块内地形较平坦开阔,晋陕黄河流速平缓,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道不断拓宽。第(2)题,南段河谷深度大于北段。读图可知,南段临近鄂尔多斯地块与汾渭地堑交界,河流落差更大,地势起伏更大下蚀更强;“约3.3百万年以来,随着鄂尔多斯地块缓慢抬升,以及汾渭地堑的多次强烈下陷,晋陕黄河形成宽谷镶嵌深邃峡谷的格局,且谷深南北差异较大”可知,南段附近的汾渭地堑出现多次下陷,导致河流下切次数更多而进一步加深河谷;同时沿途支流汇入,使南段河流水量更大,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变强。第(3)题,根据“距今25万年时,浑河是晋陕黄河上游的干流,后来汊河口以北支流贯通了河套古湖,因流程差异,浑河逐渐演变为晋陕黄河的支流”可知,之前浑河为干流,补给黄河水,现在变为了支流。因晋陕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侵蚀冲刷现象严重,汊河口以北支流溯源侵蚀的作用下,向西不断延伸,切穿与河套古湖的分水岭,连接了河套古湖区域,在一定程度上汊河口以北支流长度更长,成为黄河干流,由于存在流程差异,浑河则逐渐演变为晋陕黄河的支流。
答案:(1)早期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持续时间长,地块内地形较平坦开阔,晋陕黄河流速平缓,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道不断拓宽。
(2)南段河谷深度大于北段。
原因:与北段相比,南段临近鄂尔多斯地块与汾渭地堑交界,河流落差更大,下切更强;
南段附近的汾渭地堑出现多次下陷,导致河流下切次数更多而进一步加深河谷;沿途支流汇入,使南段河流水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更强。
(3)汊河口以北支流溯源侵蚀,切穿与河套古湖的分水岭,后古湖湖水下泄形成河道,使晋陕黄河往西(北)方向延长,东部的浑河因长度较短而演变为其支流。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三水体运动规律(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三水体运动规律(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考点1水循环与水平衡(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考点1水循环与水平衡(附解析),共7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微专题3湖泊的特征及其演化(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微专题3湖泊的特征及其演化(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湖泊概念,湖泊的水文特征分析,湖泊的成因与特征分析,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