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附解析)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考点3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考点3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视角: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
(2021·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2.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思维过程]
第1题,
第2题,
[解析] 第1题,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明显,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D选项正确。故选D。第2题,从题目可知,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湾内运动,促使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内部形成一个洋流环流。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故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应为暖流性质,A、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 1.D 2.C
1.海水性质
(1)海水盐度的比较方法。
①找出位于副热带海区的点,判断其位于大洋东部还是西部:大洋西部,有暖流流经,盐度高;大洋东部,有寒流流经,盐度低。
②此点附近是否有河流注入:有河流注入,盐度偏低;无河流注入,盐度偏高。
③比较纬度高低差异:纬度低,水温高,盐度高;纬度高,水温低,盐度低。
④高纬海区,结冰和融冰也影响海水的盐度:结冰时,海水中的盐分析出,海水盐度增高;融冰时,海水盐度降低。
⑤特殊海区,除考虑降水、蒸发、径流外,还要注意海域封闭程度对盐度的影响。影响盐度的因素总结如下图所示: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全球海水密度分布规律。
①水平分布规律:从赤道附近海区向两极地区海区增大。
成因:赤道附近海区温度最高,降水量较大,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平均温度逐渐下降,密度逐渐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虽然各大洋不同季节的密度在数值上有所变化,但其分布规律大体是相同的,即大洋表面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等密度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成因:温度变化对密度变化的影响要比盐度大。因此,密度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不均匀地下降,因而海水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匀地增大。
(4)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和深度的相互关系。
①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
②在冰点温度(35‰盐度的海水冰点温度为-1.91 ℃)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③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
④对于表层海水来说,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波罗的海的海水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小;红海海水盐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
⑤一般来说,在大河的入海口,海水的盐度较低。密度也较小,但密度也可能因为河水挟带的泥沙而增大。
2.海水运动
(1)洋流应用的4个技巧。
①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②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③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
④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
(2)海洋渔业资源的分析角度。
(3)海雾成因分析。
①海面温度—冷海面VS暖湿气流。
大量观测结果证实,平流雾大都出现在冷海面水域上空。尤其在沿着气流方向海水表面温度迅速降低的水域,即寒暖流交汇区的冷水面上或水平温度梯度较大的海陆交界地区,移经其上的暖湿气流更容易变性冷却使水汽凝结,雾在这些水域就更加频繁多见。
②海气温差—海洋与大气之间温度差。
平流雾的生成,除了表面水温低于某界限值的条件之外,还取决于海面水温和气象条件的配合,其中就有水温与气温之间的配合。
③气流风场—中国沿海盛行东南风(水汽、热量充足)。暖湿气流的长时期存在,对海雾的生成与发展相当重要,它可以不断向雾区补充成雾必需的大量水汽和热量。所以有雾生成时,一般盛行偏南或偏东气流。在我国,有利于雾形成的风向随海区而异。一般说来,中国东海水域,以偏南风时雾最多,南海则以偏东风时雾最为常见。
④水汽含量—多(80%以上水汽)。
雾形成时的相对湿度应达100%,即处于饱和状态。近年来的许多观测结果表明,海雾形成时的相对湿度并不一定达到100%,有时相对湿度在80%以上便有雾发生,这可能与海上有丰富的吸湿性极强的凝结核(盐粒)有关。相对湿度的大小和雾的关系还有某种日变化的特征。
⑤大气环流—稳定(无风)
海雾的形成往往与一定的天气系统活动相关联,特别是在高气压区域内,对雾的生成和维持最为有利。虽然雾多见于高压区内,但其他天气系统伴随的雾也有一定的比重。
(2023·清远期末)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的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孟加拉湾地处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之间,印度半岛南端纬线以北海域是世界上表层盐度较高的海域。下图示意孟加拉湾南部表层海水月平均盐度和淡水输运量。读图,完成1~2题。
1.孟加拉湾6—9月淡水输运量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
A.海上大气降水量较大
B.沿岸入海江河流量大
C.沿海地下水输入量多
D.沿岸湖泊多与海洋互联
2.推测孟加拉湾海域夏季多年平均表层海水盐度( )
A.由中部向四周升高 B.由中部向四周降低
C.自东北向西南升高 D.自东北向西南降低
解析:第1题,孟加拉湾地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沿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且集中在夏半年,沿岸河流年均径流量较大,且季节变化也较大。读图可知,孟加拉湾6—9月淡水输运量较大的直接原因是沿岸入海江河流量较大。故B选项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孟加拉湾位于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之间,印度半岛西部为干旱的西亚和非洲以及阿拉伯海。西亚和非洲气候干旱,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数量少且河流盐度较高,导致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盐度较高,受夏季西南季风环流的影响,高盐度的海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导致孟加拉湾夏季多年平均表层海水盐度自西南向东北降低(或由东北向西南升高)。故C选项正确。
答案:1.B 2.C
3.(2023·江门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印尼海道的开合控制着西太平洋与东印度洋暖池(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 ℃以上的暖海区)之间水体和热量的输送。晚中新世以来,强烈板块构造运动使印尼海道逐渐关闭,从而改变了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之间的洋流体系,使连接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印度洋暖池的印尼贯穿流水体由高温高盐的南赤道太平洋水团转变为低温低盐的北赤道太平洋水团。印尼海道和印尼贯穿流的演化也影响着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气候。下图为印尼海道位置及印尼贯穿流演化路径示意图。
(1)从板块运动方向的角度,分析印尼海道关闭的过程。
(2)指出印尼海道逐渐关闭对西太平洋暖池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分析印尼贯穿流的演化对澳大利亚西北部气候的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海域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印尼海道的关闭是由于三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的。其中太平洋板块向西朝亚欧板块挤压,印度洋板块向北朝亚欧板块挤压,最终板块碰撞使印尼海区逐渐发生构造变形,使印尼海道逐渐关闭。第(2)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印尼海道关闭之后,高温高盐的南赤道太平洋海流,无法通过印尼海道进入印度洋地区,而低温低盐的北赤道太平洋海流可以正常通过,最终高温高盐的南赤道太平洋海流在西太平洋海域逐渐堆积,使该海域海水温度升高,使西太平洋的暖湿效应加强。第(3)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印尼贯穿流由原先的高温高盐的南赤道海流演变为低温低盐的北赤道太平洋海流,洋流性质由高温变为低温,使澳大利亚西北部海水温度下降,温度越低海水降温减湿作用越为显著,最终使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减少,气温下降,气候变寒冷干燥。
答案:(1)太平洋板块向西朝亚欧板块持续俯冲(或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向北朝亚欧板块持续俯冲(或碰撞、挤压);板块碰撞使印尼海区逐渐发生构造变形,使印尼海道逐渐关闭。
(2)西太平洋的暖池效应加强(变暖)。原因:印尼海道的关闭,改变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能量交换,高温高盐的南赤道海水受阻;暖的海水在西太平洋堆积,使西太平洋区域温度升高。
(3)印尼贯穿流性质由高温变为低温,使澳大利亚西北部海水温度下降,从而使其大陆西北部降水减少,气温下降,气候变寒冷干旱。
位置
影响因素
时空条件
分布规律
分布简图
表层
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
同一海域,不同季节
夏季>冬季
同一季节,不同纬度
低纬>高纬
洋流
同一纬度
暖流>寒流
垂直
海水热导率低,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
1 000 m以上
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1 000 m以下
变化很小,保持低温
分析角度
答题角度
生存空间
暖水区域,鱼类生存环境优越,利于鱼类生长;水域(河道、湖面)宽阔、水位深,生存空间大;天敌少
饵料含量
河流注入/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处→藻类丰富,提供饵料
光照
大陆架海域/水域较浅,光照充足
水温
水温高/低,适宜(不适宜)鱼类繁殖,生长快/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
人类活动
人口稀疏、捕鱼量小,利于渔场发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三水体运动规律(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考点1水循环与水平衡(附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微专题3湖泊的特征及其演化(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湖泊概念,湖泊的水文特征分析,湖泊的成因与特征分析,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