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附解析)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微专题4冲淤平衡(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微专题4冲淤平衡(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冲淤原理,思维构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冲淤原理
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
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
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2.思维构建
(2022·湖南卷)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2),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题,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项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项;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第2题,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项;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项,A项符合题意。故选A。第3题,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
答案:1.A 2.A 3.C
4.(2023·九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三角洲海岸冲淤演变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其中包括河道迁移、泥沙来源变化、人为因素等。黄河在历史时期频繁发生河道变迁,1855年黄河北归以后,其南徙期间在江苏北部塑造的三角洲成为废三角洲。自此以后,苏北沿岸再无大河汇入,并经历了大规模冲淤演变过程,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8年苏北沿岸5米等深线的位置。近年来,由于受到滩涂围垦、海沙采挖等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岸线冲淤状况变化明显。
(1)依据等深线变化,判断苏北沿岸冲淤分布特点及泥沙运移方向。
(2)推测苏北沿岸冲淤平衡分界点位置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北部等深线密集,南部等深线稀疏,故北部以侵蚀为主,南部以淤积为主,泥沙向东南移动。第(2)题,由图可知,影响冲淤平衡的因素主要是水流和泥沙,北部河口三角洲规模减小,面积小;河流来沙量下降,淤积减弱,侵蚀增强,侵蚀大于淤积,故平衡分界点逐渐向南移。
答案:(1)北蚀南淤(北部侵蚀,南部淤积);向东南(南)。
(2)向东南(南)移动。理由:北部三角洲规模减小;来沙量下降,淤积减弱;侵蚀大于淤积,平衡分界点逐渐南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四地质作用(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考点3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害(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km2,B 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考点2地质作用过程(附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