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微专题10碳达峰碳中和(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1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微专题9生态文明建设(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1流域内协调发展(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附解析)
展开命题视角: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3·浙江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
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
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思维过程]
第1题,
第2题,
[解析] 第1题,植物多样性增加将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项错误;根系可吸收水、有机质、无机盐,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项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净排放量降低,C项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D项错误。故选C。第2题,湖滨植物有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释氧吸碳等作用,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A项错误;外来生物往往因缺少天敌,可能疯狂生长,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B项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水体减少,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C项错误;借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把浅的湿地淤泥挖掘堆放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建设生态缓冲岛,使湿地容量增大,水体增多,同时形成水生陆生植被,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稳定,从而起到有效的生态修复作用,D项正确。故选D。
[答案] 1.C 2.D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土地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等。
2.生态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1)eq \a\vs4\al(自然原因)eq \b\lc\{(\a\vs4\al\c1(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针对自然原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原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等。
(2023·梅州一模)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土壤盐碱化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土地资源无法可持续利用。黄土高原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高、黄土呈碱性等特征,使得该地区土地容易发生盐碱化。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农业种植区。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农业种植区中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地区是( )
A.坡耕地 B.坝地
C.黄土塬 D.黄土梁
2.针对上述区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是( )
A.加强沟道排水 B.修建水平梯田
C.加强土地平整 D.减少灌溉用水
解析:第1题,坡耕地坡度大,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位低,不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A项错误;坝地内由于积水导致地下水位高,又因蒸发旺盛,易发生土壤盐碱化,B项正确;黄土塬和黄土梁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C、D项错误。综上所述,A、C、D项错误,故选B。第2题,坝地加强排水,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有效应对土壤盐碱化,A项正确。修建水平梯田也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B项错误;加强土地平整是应对水土流失的措施,C项错误;减少灌溉用水可能无法保证农业生产,D项错误。综上所述,B、C、D项错误,故选A。
答案:1.B 2.A
3.(2023·汕头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珊瑚主要生长在水流稳定、风浪较小、水质洁净的热带海域,其遗骸和其他生物的碳酸钙骨骼一起堆积形成珊瑚礁。2016年,海洋学家在亚马孙河入海口发现了面积达9 500平方公里的珊瑚礁群(下图),其属于新型的珊瑚礁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且面临较多威胁。
(1)从水环境角度,分析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利于珊瑚生长的特殊环境。
(2)推测亚马孙雨林遭受大面积破坏对亚马孙河入海口珊瑚生长可能造成的威胁。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珊瑚主要生长的环境水流稳定、风浪较小。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受其影响入海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流稳定;该地区受赤道无风带影响,风浪较小;河口附近受洋流顶托作用,水流速度慢,表层为大量淡水,底部为盐度、密度较大的海水,海水不易进行垂直交换。因此海水环境稳定,利于珊瑚生长。第(2)题,珊瑚主要生长在水深100~2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热带、亚热带海域,雨林被毁会使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将会导致入海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流不稳定;雨林被破坏,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增加,水质浑浊,改变海底地貌,破坏珊瑚的生存环境。
答案:(1)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入海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流稳定;受赤道无风带影响,风浪较小;河口附近受洋流顶托,盐度(密度)大的海水位于底部(表层为淡水),垂直交换小,海水环境稳定。
(2)雨林被毁,入海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流不稳定;入海泥沙量增加,水质变差,改变海底地貌,压缩了珊瑚的生存空间。
区域特征
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
土地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影响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土壤盐渍化、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2.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2.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2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2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1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1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