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导学案(第一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150176/0-17042012273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展开文材料理解人类是如何走向全球性联系的;
【时空定位】
【课堂探究】
任务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问题1:阅读教材P34页第1子目和学习聚焦,填写表格相关内容,阐释P34页学习聚焦的结论。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时代特征。
问题2:两个版本的教材对奥斯曼帝国影响的表述有何不同? 你同意哪一观点,请结合相关史料加以说明。
人民版教材正文:欧洲和亚洲之间很早就存在贸易往来,贸易性质只是部分商品和局部地区的互通有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15世纪以前,西欧各国主要通过传统的地中海商路到东方去。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这条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纲要上教材正文: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材料一:当奥斯曼帝国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时,葡萄牙已经有几十年的探险历史了;1516—1517年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时,距离葡萄牙占领休达城(1415年)已经一个世纪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东地中海时,葡萄牙人已经胜利到达印度卡利库特了。
实际上意大利人控制了东地中海贸易,而阿拉伯人把持波斯湾领域,传统商路并未彻底中断,而只是被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垄断,他们建立起中世纪以来的贸易秩序和贸易规则,这种特殊的贸易秩序很难打破,商路运输有严格规则秩序并且很难被打破,真正让葡萄牙和西班牙望而却步的就是这个,因此要获得财富就得另辟蹊径。 ——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材料二: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任务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问题1:从地图上绘制出新开辟的主要航线,并说明控制航线的影响。
问题2:哥伦布航行中有怎样的精神?是个例还是群像?
材料一:(十月十日 星期三)至此,船员已不堪忍受,怨声连连,抱怨旅途太长。远征军司令(哥伦布)竭力鼓励众人,以这次航行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燃起他们的希望。 —— 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 —麦哲伦船队船员的记述
材料三:向前将遇到可怕的暴风袭击,水手们无意继续航行,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他是决不会罢休的。 ——《达伽马航海日记》
问题3:如何评价以哥伦布代表的新航路开辟者们?请亮明观点,并简释自己的观点。(观点合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证合理)
材料四: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五: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律系还专门设立法庭,对哥伦布进行缺席审判,最后以哥伦布犯有谋杀罪、种族灭绝、国际恐怖主义等罪行,判处350年。
任务三、新航路开辟的理解
问题1:从人类联系的视角和商业贸易的视角谈谈你对四幅图的认识。
问题2:请从本书的目录中圈出关键信息,说明哥伦布远航成功实现的条件
【考题实练】
1.(2023·海南高考·11)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2.(2023·广东高考·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3.(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8)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4.(2023·湖南高考·14)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5.(2023·浙江高考·19)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动因
经济根源
阶段特征
社会需求
精神动力
商业危机
条件
造船航海技术
地理航海知识
王室支持
航海家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清单,时空坐标,知识梳理,图示巧记,概念阐释,要点点拨,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清单,时空坐标,知识梳理,图示巧记,概念阐释,要点点拨,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