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2023-2024学年必修中外纲要
展开
这是一份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2023-2024学年必修中外纲要,共4页。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备考方向】考向一: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创设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的经济变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变化的原因及作用。考向二: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状况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创设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及影响。考向三: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创设情境考查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复习目标】1、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看统一2、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看统一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看统一4、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看统一【课堂探究】任务一:从政权更迭看统一问题1:结合时空示意图及P26-30四幅地图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有什么特点?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特点:趋势:任务二:从经济发展看统一问题1:阅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特征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nang从前)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材料三: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南史·郭祖深传》材料四:“有田万顷,奴婢数千人,……固吝山泽”。 ——《晋书•刁协传》附《刁逵传》社会经济特征:问题2:根据P28【学思之窗】和第3段叙述,结合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分析其原因。【学思之窗】《宋书》中概括南朝前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写道: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指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均指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即扬州,主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南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良木)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方经济发展原因:任务三:从民族融合看统一问题1:根据教材关于民族交融的相关内容,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方式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27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27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28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 差异慢慢缩小。——《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29(孝文帝改革)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 ——《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30民族交融的方式:问题2: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中华文明所处地形复杂,族群众多,但它在历史上却发展出以汉族为主体,融合了许多其他族群文化的辉煌文明,长期保持了自己的文明特性,如精耕农业、统一帝国、儒家伦理等等,历经磨难而未曾中断,彪炳于世界,贡献于人类。这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民族交融的表现:北方胡汉交融--少数民族内迁;游牧转向农耕;学习汉制,民族差距缩小;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方蛮汉交融--北民南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治理;江南地区开发。民族交融的特点: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概述P25问题3:根据教材关于民族交融的相关内容,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民族交融的影响:任务四:从文化发展看统一问题1: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归纳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文化发展特点:课堂小结: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文化认同与统一趋势之间的逻辑关系。真题演练1.(2022·海南高考·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2.(2021·福建高考·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3.(2021.6·浙江高考·25)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 )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4.(2020·北京高考)“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学习反思:领域主要成就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书法艺术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均已完备王羲之博采众长,被称为“书圣”绘画艺术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为其代表作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的数值 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地理思想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玄学盛行,儒学新发展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备考方向】考向一: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创设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的经济变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变化的原因及作用。考向二: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状况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创设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及影响。考向三: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创设情境考查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复习目标】1、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看统一2、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看统一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看统一4、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看统一【课堂探究】任务一:从政权更迭看统一问题1:结合时空示意图及P26-30四幅地图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有什么特点?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特点:趋势:任务二:从经济发展看统一问题1:阅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特征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nang从前)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材料三: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南史·郭祖深传》材料四:“有田万顷,奴婢数千人,……固吝山泽”。 ——《晋书•刁协传》附《刁逵传》社会经济特征:问题2:根据P28【学思之窗】和第3段叙述,结合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分析其原因。【学思之窗】《宋书》中概括南朝前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写道: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指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均指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即扬州,主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南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良木)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方经济发展原因:任务三:从民族融合看统一问题1:根据教材关于民族交融的相关内容,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方式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27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27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28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 差异慢慢缩小。——《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29(孝文帝改革)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 ——《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P30民族交融的方式:问题2: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中华文明所处地形复杂,族群众多,但它在历史上却发展出以汉族为主体,融合了许多其他族群文化的辉煌文明,长期保持了自己的文明特性,如精耕农业、统一帝国、儒家伦理等等,历经磨难而未曾中断,彪炳于世界,贡献于人类。这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民族交融的表现:北方胡汉交融--少数民族内迁;游牧转向农耕;学习汉制,民族差距缩小;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方蛮汉交融--北民南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治理;江南地区开发。民族交融的特点: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概述P25问题3:根据教材关于民族交融的相关内容,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民族交融的影响:任务四:从文化发展看统一问题1: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归纳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文化发展特点:课堂小结: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文化认同与统一趋势之间的逻辑关系。真题演练1.(2022·海南高考·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2.(2021·福建高考·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3.(2021.6·浙江高考·25)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 )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4.(2020·北京高考)“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学习反思:领域主要成就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书法艺术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均已完备王羲之博采众长,被称为“书圣”绘画艺术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为其代表作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的数值 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地理思想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玄学盛行,儒学新发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