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含答案,共11页。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 (一)大自然的智慧(17分)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部分而已。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考,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创造出这样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这样看来,人类就只是宇宙肌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的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1.大自然的智慧主要体现在( )。(多选)(4分)A.大自然创造了苍蝇蚊子、鲜花绿草、星空和灰尘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B.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C.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D.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2.第4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人类应该顺应大自然而不是去征服大自然,因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B.人类富有智慧是因为人类会思考,能理解想象,有意识,这是大自然所不能企及的。C.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D.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所以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4.短文告诉我们要 。(4分) (二)扬州个园(20分)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似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后山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柱、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秋高气爽( ) A.明朗 B.率直 C.愉快修竹繁茂( ) A.茂盛 B.丰富 C.精美2.作者是怎样游览扬州个园的?请按顺序填空。(6分)步入大门→ → 3.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抄在下面。(4分) 4.本文语言的分寸感极强。如“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一句,因为没办法确定是否如此,就用“盖”字表示推测。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找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6分) (三)神秘的“无底洞”(24分)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海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各个湖,满怀( )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 )。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至于无法发现?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4分)愿望 希望 盼望 期望 失望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1)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 )(2)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 )3.读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4分)(1)我国古代科学家曾多次探索过无底洞,所以证实,地球上这个“无底洞”是确实存在的。( )(2)“无底洞”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 )(3)美国曾派出两支考察队分别对“无底洞”的出口进行了不同的试验,但都一无所获。( )4.短文以“神秘的‘无底洞’”为题,你认为这个“无底洞”的“神秘”体现在哪里?(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最后说:“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也一定激发了你的好奇心。请写下你的探究方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智能材料(22分)人或动物皮肤划破出血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子、海参等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高科技的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中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出该材料受损的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小口子,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粘接起来。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在这种智能材料的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会收到信号,之后它会发出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剂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智能材料尽管刚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料的数据的线索。1.在加点字正确读音后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词。(6分)骨折eq \b\lc\{(\a\vs4\al\co1(zhē( ),zhé( ))) 纤维eq \b\lc\{(\a\vs4\al\co1(qiàn( ),xiān( ))) 扭曲eq \b\lc\{(\a\vs4\al\co1(qū( ),qǔ( )))2.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智能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4分)3.第四自然段“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中,“自动”应如何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一自然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小毛虫(17分) 一只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自己觉得,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 )如此,它( )悲观失望,( )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小毛虫一刻也没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临近期限的时候,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以后会怎么样?”与世隔绝的小毛虫问。 “一切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要耐心些,以后你会明白。” 时辰已到,它清醒过来,但它已不再是以前那只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高兴地舞动了一下双翅,竟像一团绒毛,从叶子上飘然而下,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1)文中括号内按顺序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虽然 不但 而且 B.尽管 并不 也不(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6分)①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②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③费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认真。( )“一切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小毛虫的发展规律是:(4分)小毛虫→( )→进入茧房→变成( )(4)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你结合生活或学习谈谈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ABC2.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告诉我们要像爱护我们自己一样爱护大自然。3.B4.爱护自然(二)1.A A2.绕过“宜雨轩” 转过“鹤亭” 步下秋山3.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4.“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一句中的“相传”用语分寸感也很强,因为难以确认是不是石涛所作,所以用“相传”更准确。(三)、1.希望 失望2.(1)列数字 (2)举例子3.(2)√4.①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②“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不清楚;③每天大量的海水流到哪里去不知道。5.示例:可以研制一些小型机器人,让它们随着海水流动,把自己在海中的行踪和拍摄到的画面传输到电脑上,便于科学家观察研究。(四)1.eq \b\lc\{(\a\vs4\al\co1(折腾,√)) eq \b\lc\{(\a\vs4\al\co1(纤夫,√)) eq \b\lc\{(\a\vs4\al\co1(√,曲子))2.举例子 “感觉”和“修复”3.指智能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自主地对材料进行加固。4.表示解释说明。 5.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五)(1)B(2)轻歌曼舞 与世隔绝 尽心竭力(3)吐丝,为自己编织茧房 蝴蝶(4)作为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作为孩子,我应该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 (一)大自然的智慧(17分)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部分而已。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考,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创造出这样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这样看来,人类就只是宇宙肌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的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1.大自然的智慧主要体现在( )。(多选)(4分)A.大自然创造了苍蝇蚊子、鲜花绿草、星空和灰尘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B.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C.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D.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2.第4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人类应该顺应大自然而不是去征服大自然,因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B.人类富有智慧是因为人类会思考,能理解想象,有意识,这是大自然所不能企及的。C.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D.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所以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4.短文告诉我们要 。(4分) (二)扬州个园(20分)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似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后山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柱、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秋高气爽( ) A.明朗 B.率直 C.愉快修竹繁茂( ) A.茂盛 B.丰富 C.精美2.作者是怎样游览扬州个园的?请按顺序填空。(6分)步入大门→ → 3.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抄在下面。(4分) 4.本文语言的分寸感极强。如“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一句,因为没办法确定是否如此,就用“盖”字表示推测。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找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6分) (三)神秘的“无底洞”(24分)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海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各个湖,满怀( )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 )。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至于无法发现?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4分)愿望 希望 盼望 期望 失望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1)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 )(2)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 )3.读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4分)(1)我国古代科学家曾多次探索过无底洞,所以证实,地球上这个“无底洞”是确实存在的。( )(2)“无底洞”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 )(3)美国曾派出两支考察队分别对“无底洞”的出口进行了不同的试验,但都一无所获。( )4.短文以“神秘的‘无底洞’”为题,你认为这个“无底洞”的“神秘”体现在哪里?(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最后说:“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也一定激发了你的好奇心。请写下你的探究方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智能材料(22分)人或动物皮肤划破出血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子、海参等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高科技的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中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出该材料受损的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小口子,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粘接起来。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在这种智能材料的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会收到信号,之后它会发出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剂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智能材料尽管刚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料的数据的线索。1.在加点字正确读音后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词。(6分)骨折eq \b\lc\{(\a\vs4\al\co1(zhē( ),zhé( ))) 纤维eq \b\lc\{(\a\vs4\al\co1(qiàn( ),xiān( ))) 扭曲eq \b\lc\{(\a\vs4\al\co1(qū( ),qǔ( )))2.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智能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4分)3.第四自然段“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中,“自动”应如何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一自然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小毛虫(17分) 一只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自己觉得,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 )如此,它( )悲观失望,( )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小毛虫一刻也没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临近期限的时候,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以后会怎么样?”与世隔绝的小毛虫问。 “一切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要耐心些,以后你会明白。” 时辰已到,它清醒过来,但它已不再是以前那只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高兴地舞动了一下双翅,竟像一团绒毛,从叶子上飘然而下,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1)文中括号内按顺序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虽然 不但 而且 B.尽管 并不 也不(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6分)①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②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③费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认真。( )“一切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小毛虫的发展规律是:(4分)小毛虫→( )→进入茧房→变成( )(4)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你结合生活或学习谈谈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ABC2.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告诉我们要像爱护我们自己一样爱护大自然。3.B4.爱护自然(二)1.A A2.绕过“宜雨轩” 转过“鹤亭” 步下秋山3.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4.“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一句中的“相传”用语分寸感也很强,因为难以确认是不是石涛所作,所以用“相传”更准确。(三)、1.希望 失望2.(1)列数字 (2)举例子3.(2)√4.①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②“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不清楚;③每天大量的海水流到哪里去不知道。5.示例:可以研制一些小型机器人,让它们随着海水流动,把自己在海中的行踪和拍摄到的画面传输到电脑上,便于科学家观察研究。(四)1.eq \b\lc\{(\a\vs4\al\co1(折腾,√)) eq \b\lc\{(\a\vs4\al\co1(纤夫,√)) eq \b\lc\{(\a\vs4\al\co1(√,曲子))2.举例子 “感觉”和“修复”3.指智能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自主地对材料进行加固。4.表示解释说明。 5.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五)(1)B(2)轻歌曼舞 与世隔绝 尽心竭力(3)吐丝,为自己编织茧房 蝴蝶(4)作为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作为孩子,我应该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