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3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
展开A.B.
C.D.
2.(2023•增城区一模)下列生活现象与化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AB.BC.CD.D
3.(2023•斗门区二模)下列实验能同时探究燃烧的两个条件的是( )
A.
B.
C.
D.
4.(2023•汕头二模)消防安全关系你我他。“”表示的是( )
A.禁止放油桶B.禁止放易燃物
C.禁止放燃料D.禁止放火种
5.(2023•汕头二模)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物有水可推知石蜡一定含有氢元素
B.蜡烛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一氧化碳
C.吹灭蜡烛时烛芯上出现的白烟是生成的水蒸气
D.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降低了石蜡的着火点
6.(2023•海丰县模拟)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从环保角度考虑,冬奥会赛事服务车辆最理想的燃料是( )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7.(2023•增城区二模)古籍《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削松木为小片可使燃烧更充分
B.镕硫磺涂木片说明松木不可燃烧
C.“发烛”发火会放出热量
D.“发烛”发火产物会污染空气
8.(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B.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C.氢能、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炒菜时,天然气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因为天然气未充分燃烧
9.(2023•黄埔区校级二模)古代取火的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能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面是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对三种取火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发生了物理变化
B.“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良好的导热性
C.“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三种
B.氢能源已得到广泛应用
C.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是天然气
D.需加快风电、水电、核电等基地建设
11.(2023•连平县二模)下列燃烧与灭火原理错误的是( )
A.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扇子扇灭蜡烛:隔绝氧气
C.生煤火炉时,用木柴引燃煤: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D.用扇子扇煤炉使燃烧更旺:增大氧气的浓度
12.(2023•龙华区模拟)下列对灭火原理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拆除火场周围的木棚——移除可燃物
B.用锅盖盖灭燃着的油锅——隔绝氧气
C.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和移除可燃物
D.喷射二氧化碳气流扑灭燃着的图书——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3.(2022•荔湾区校级三模)我国南海海底储有大量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发生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煤在生活中又被称为“煤炭”,但它不是碳单质
D.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制取成本高,贮存因难
14.(2023•开平市校级模拟)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酒精B.石油C.煤D.天然气
15.(2023•天河区校级一模)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
B.加油站必须严禁烟火
C.天然气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16.(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能中笼有甲烷分子而形成的“冰块“。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
B.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资源
C.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D.可燃冰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0:8
17.(2023•惠阳区一模)2022年,重庆发生了多起森林火灾,消防队使用了“以火灭火”(即由人工点燃火头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的手段扑救林火。关于“以火灭火”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该方法主要是结合部骤然缺氧,导致火焰熄灭
B.使用该方法时,两火对接,温度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导致火焰熄灭
C.使用该方法时,火源与火场之间的可燃物会被烧光导致火焰熄灭
D.“以火灭火”后要彻底清理余火,确保不跑火、不复燃
18.(2023•香洲区三模)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生火灾,乘坐电梯逃离
19.(2023•东莞市一模)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C.细沙和纸棒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D.气球可以缓冲气压减少污染
20.(2023•江门三模)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21.(2023•佛山模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试管①充满氮气,试管②③充满氧气,将水温升至40℃,仅观察到②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对比试管①②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C.对比试管①③现象可知: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该装置的优点是方便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2.(2023•台山市模拟)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绿色环保、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优点。目前,台山市正在加快进行天然气管网建设,台山人民很快可以用上天然气了。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的家庭燃气,其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写出丙烷(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燃料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
(3)原使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气的灶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要进行改造。下列改造方法正确的是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a.增大进气口
b.减小进气口
c.增大通风口
d.减小通风口
23.(2023•榕城区一模)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1)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催化剂,可使水和一氧化碳在该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氢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将得到的混合气体加压,通过﹣70℃左右的装置,可以得到液态CO2和H2,其分离的原理是 。
(3)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实现交通“零排放”,其原因是 ;阻碍氢燃料电池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24.(2023•江门三模)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生活与生产中常常用到化学知识。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 三种,它们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 (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空气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有 (填序号)。
Ⅰ.甲醇(CH4O)
Ⅱ.甲醛(CH2O)
Ⅲ.乙醇(C2H6O)
Ⅳ.乙醛(C2H4O)
25.(2023•顺德区校级模拟)燃料的变革预示着文明的进步,人类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为: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1)木柴:柴火灶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内部结构如图,从燃烧条件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 ;下列关于柴火灶中烟囱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
b.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
c.烟囱建高就可以消除污染
(2)煤:近日“围炉煮茶”成为热门休闲,为了防止煤燃添加烧时产生CO中毒,围炉煮茶时要注意 。
(3)石油:家庭使用的石油气能够被压缩到钢瓶,是因为 (从微粒的角度解释)。
(4)天然气: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很多家庭已经使用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泄漏, (“会”或“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广东省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3•顺德区校级三模)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
A.B.
C.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答案】C
【分析】酒精是易燃液体,结合图标所表示的含义解题。
【解答】解:A、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故错误;
B、图为有毒品标志,故错误;
C、图为易燃液体标志,故正确;
D、图为腐蚀品标志,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023•增城区一模)下列生活现象与化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AB.BC.CD.D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A、根据烧红的木炭用水浇灭,水能吸收热量,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
B、根据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C、根据锅底变黑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不可再燃烧的炭黑小颗粒进行分析;
D、根据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A、烧红的木炭用水浇灭,水能吸收热量,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木炭的着火点不变,故A错误;
B、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面粉厂严禁烟火,防止爆炸,故B正确;
C、锅底变黑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炭黑小颗粒,附着于锅底所致,故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2023•斗门区二模)下列实验能同时探究燃烧的两个条件的是( )
A.
B.
C.
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C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将棉花和玻璃碎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棉花能燃烧,玻璃碎片不能燃烧,是因为棉花是可燃物,玻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同时探究燃烧的两个条件,故选项错误。
B、火柴头先燃烧,是因为火柴头的着火点较低,是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同时探究燃烧的两个条件,故选项错误。
C、试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能同时探究燃烧的两个条件,故选项正确。
D、通入空气,热水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能同时探究燃烧的两个条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23•汕头二模)消防安全关系你我他。“”表示的是( )
A.禁止放油桶B.禁止放易燃物
C.禁止放燃料D.禁止放火种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答案】B
【分析】根据常见图标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图示图标表示禁止放易燃物。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图标表示的意义。
5.(2023•汕头二模)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物有水可推知石蜡一定含有氢元素
B.蜡烛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一氧化碳
C.吹灭蜡烛时烛芯上出现的白烟是生成的水蒸气
D.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降低了石蜡的着火点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B、根据蜡烛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吹灭蜡烛时烛芯上出现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吹蜡烛,使得蜡烛芯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产物有水可推知石蜡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蜡烛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故B错误;
C、吹灭蜡烛时烛芯上出现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故C错误;
D、吹蜡烛,使得蜡烛芯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从而导致蜡烛熄灭,不能降低石蜡的着火点,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2023•海丰县模拟)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从环保角度考虑,冬奥会赛事服务车辆最理想的燃料是( )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最理想的燃料,应具有燃烧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可再生使用,符合以上条件的燃料就可以称为最理想的燃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作为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A正确;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B错误;
C、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C错误;
D、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2023•增城区二模)古籍《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削松木为小片可使燃烧更充分
B.镕硫磺涂木片说明松木不可燃烧
C.“发烛”发火会放出热量
D.“发烛”发火产物会污染空气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削松木为小片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镕硫磺涂木片,能引燃木片,说明松木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发烛”发火,发生了燃烧,会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发烛”发火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B.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C.氢能、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炒菜时,天然气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因为天然气未充分燃烧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A.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C.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燃料不充分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A.酒精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的方法来获取,所以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烟尘以及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C.氢能、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D.炒菜时,天然气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因为天然气未充分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分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3•黄埔区校级二模)古代取火的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能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面是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对三种取火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发生了物理变化
B.“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良好的导热性
C.“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D
【分析】A、根据有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B、根据“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反射光,聚集太阳能进行分析;
C、根据取火时产生的火星升温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D、根据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木条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A、“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是因为有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反射光,聚集太阳能,故B错误;
C、“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升温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其燃烧,故C错误;
D、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木条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0.(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三种
B.氢能源已得到广泛应用
C.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是天然气
D.需加快风电、水电、核电等基地建设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进行分析;
B、根据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行分析;
C、根据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是天然气进行分析;
D、根据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需加快风电、水电、核电等基地建设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故A正确;
B、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故B错误;
C、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是天然气,故C正确;
D、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需加快风电、水电、核电等基地建设,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2023•连平县二模)下列燃烧与灭火原理错误的是( )
A.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扇子扇灭蜡烛:隔绝氧气
C.生煤火炉时,用木柴引燃煤: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D.用扇子扇煤炉使燃烧更旺:增大氧气的浓度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关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说法正确;
B、用扇子扇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故说法错误;
C、在生煤火炉时,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因为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燃烧,故说法正确;
D、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3•龙华区模拟)下列对灭火原理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拆除火场周围的木棚——移除可燃物
B.用锅盖盖灭燃着的油锅——隔绝氧气
C.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和移除可燃物
D.喷射二氧化碳气流扑灭燃着的图书——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D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即移走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拆除火场周围的木棚,属于移除可燃物灭火,故A正确;
B、用锅盖盖灭燃着的油锅,属于隔绝氧气灭火,故B正确;
C、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并能石蜡蒸气吹走而灭火,属于移除可燃物灭火,故C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喷射二氧化碳气流扑灭燃着的图书是隔绝氧气灭火,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
13.(2022•荔湾区校级三模)我国南海海底储有大量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发生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煤在生活中又被称为“煤炭”,但它不是碳单质
D.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制取成本高,贮存因难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A、根据可燃冰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进行分析;
B、根据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风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石油属于化石能源进行分析;
C、根据煤炭石油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任何污染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可燃冰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故A正确;
B、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风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煤在在生活中又被称为“煤炭”,煤炭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碳单质,故C正确;
D、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任何污染,燃烧的热值高,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制取成本高,贮存因难,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4.(2023•开平市校级模拟)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酒精B.石油C.煤D.天然气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根据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分析。
【解答】解:酒精可通过粮食发酵等制得,不属于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石燃料的辨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2023•天河区校级一模)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
B.加油站必须严禁烟火
C.天然气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D
【分析】A、根据酒精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化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D、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解答】解:A、酒精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火灾,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加油站等场所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发现厨房中的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刻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器在通电使用时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能中笼有甲烷分子而形成的“冰块“。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
B.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资源
C.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D.可燃冰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0:8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C
【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B、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说法正确;
B、可燃冰是一种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说法正确;
C、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8×(1×2+16)=160,说法错误;
D、由化学式CH4•8H2O可知,可燃冰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0:8,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化学式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各种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以便灵活应用。
17.(2023•惠阳区一模)2022年,重庆发生了多起森林火灾,消防队使用了“以火灭火”(即由人工点燃火头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的手段扑救林火。关于“以火灭火”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该方法主要是结合部骤然缺氧,导致火焰熄灭
B.使用该方法时,两火对接,温度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导致火焰熄灭
C.使用该方法时,火源与火场之间的可燃物会被烧光导致火焰熄灭
D.“以火灭火”后要彻底清理余火,确保不跑火、不复燃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A、使用该方法主要是结合部骤然缺氧,导致火焰熄灭,说法正确;
B、着火点属于可燃物的属性,不会人为改变,说法错误;
C、使用该方法时,火源与火场之间的可燃物会被烧光导致火焰熄灭,说法正确;
D、“以火灭火”后要彻底清理余火,确保不跑火、不复燃,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8.(2023•香洲区三模)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生火灾,乘坐电梯逃离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C
【分析】A、根据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023•东莞市一模)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C.细沙和纸棒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D.气球可以缓冲气压减少污染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实验中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没有燃烧,不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A错误;
B、白磷在空气中能燃烧,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故B正确;
C、细沙和纸棒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故C正确;
D、气球可以收集气体,可以缓冲气压减少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
20.(2023•江门三模)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金刚石的硬度来分析。
【解答】解:A、釜底抽薪,薪是柴火,是可燃物,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说法正确;
B、钻木取火,摩擦产生热量,使可燃物温度升高,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总在不断运动,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2023•佛山模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试管①充满氮气,试管②③充满氧气,将水温升至40℃,仅观察到②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对比试管①②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C.对比试管①③现象可知: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该装置的优点是方便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A、将水温升至 40℃,②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所以观察到②中白磷燃烧,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该选项不正确。
B、将水温升至 40℃,①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能燃烧,对比试管①②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该选项正确。
C、将水温升至 40℃,①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试管①③有两个变量,所以对比试管①③无法得出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该选项不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该装置的优点是方便调节温度(而不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另外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会污染空气,故该装置 中试管上方的气球还可以防止有毒的五氧化二磷逸散,防止污染空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2.(2023•台山市模拟)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绿色环保、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优点。目前,台山市正在加快进行天然气管网建设,台山人民很快可以用上天然气了。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的家庭燃气,其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写出丙烷(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燃料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1:5 。
(3)原使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气的灶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要进行改造。下列改造方法正确的是 ad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a.增大进气口
b.减小进气口
c.增大通风口
d.减小通风口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CH4;;
(2);1:5;
(3)ad。
【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天然气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丙烷燃烧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燃料(丙烷)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5;
(3)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燃烧相同体积的丙烷和甲烷时,丙烷消耗的氧气多。因此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空气的进气量或增大进气口。
故答案为:(1)CH4;;
(2);1:5;
(3)a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其意义、燃料燃烧的知识等是解题的关键。
23.(2023•榕城区一模)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1)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均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催化剂,可使水和一氧化碳在该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氢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碳元素 ,将得到的混合气体加压,通过﹣70℃左右的装置,可以得到液态CO2和H2,其分离的原理是 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 。
(3)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实现交通“零排放”,其原因是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 ;阻碍氢燃料电池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成本高,且贮存和运输困难 。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天然气;不可再生;
(2);碳元素;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
(3)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成本高,且贮存和运输困难。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碳元素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阻碍氢燃料电池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成本高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故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碳元素;将得到的混合气体加压,通过﹣70℃左右的装置,可以得到液态CO2和H2,其分离的原理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
(3)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故可实现“零排放”;阻碍氢燃料电池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成本高,且贮存和运输困难。
故答案为:(1)天然气;不可再生;
(2);碳元素;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
(3)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成本高,且贮存和运输困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2023•江门三模)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生活与生产中常常用到化学知识。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石油 、 天然气 三种,它们都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 调大 (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空气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有 AB (填序号)。
Ⅰ.甲醇(CH4O)
Ⅱ.甲醛(CH2O)
Ⅲ.乙醇(C2H6O)
Ⅳ.乙醛(C2H4O)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绿色化学;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解:(1)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
(2)CH4;调大;
(3)C2H5OH+3O22CO2+3H2O;
(4)AB。
【分析】本题根据化石燃料、能源分类、绿色化学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所以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4)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则生成物分子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1。
A.甲醇分子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
B.甲醛分子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
C.乙醇分子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D.乙醛分子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化石燃料、能源分类、绿色化学等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
25.(2023•顺德区校级模拟)燃料的变革预示着文明的进步,人类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为: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1)木柴:柴火灶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内部结构如图,从燃烧条件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 提供氧气(或空气) ;下列关于柴火灶中烟囱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
a.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
b.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
c.烟囱建高就可以消除污染
(2)煤:近日“围炉煮茶”成为热门休闲,为了防止煤燃添加烧时产生CO中毒,围炉煮茶时要注意 通风 。
(3)石油:家庭使用的石油气能够被压缩到钢瓶,是因为 分子之间有间隔 (从微粒的角度解释)。
(4)天然气: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很多家庭已经使用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天然气泄漏, 会 (“会”或“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提供氧气(或空气);ab;
(2)通风;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CH4+2O2CO2+2H2O;会。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促进燃料的措施来分析;
(2)根据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从燃烧条件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通风口的作用是提供氧气(空气);
a、可以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说法正确;
b、可以根据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说法正确;
c、烟囱建高不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无法消除污染,说法错误;
故选ab;
(2)为了防止煤燃烧时产生CO中毒,围炉煮茶时要注意通风;
(3)家庭使用的石油气能够被压缩到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天然气(属于温室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提供氧气(或空气);ab;
(2)通风;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CH4+2O2CO2+2H2O;会。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选项
生活现象
化学知识
A
烧红的木炭用水浇灭
水可降低木炭的着火点
B
面粉厂严禁烟火
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
锅底出现黑色
燃料燃烧不充分
D
森林火灾通常形成隔离带灭火
清除可燃物使燃烧不能持续
选项
生活现象
化学知识
A
烧红的木炭用水浇灭
水可降低木炭的着火点
B
面粉厂严禁烟火
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
锅底出现黑色
燃料燃烧不充分
D
森林火灾通常形成隔离带灭火
清除可燃物使燃烧不能持续
化学与能源---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化学与能源---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共39页。
化学与能源---陕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化学与能源---陕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共34页。
湖南3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 这是一份湖南3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常温下为固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