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2* 致大海优秀ppt课件
展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普希金
★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俄罗斯文学语言创建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诗人、作家。19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民族诗人”,高尔基称之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诗歌《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自由颂》 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 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代表作品)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是一面镜子,他的作品描绘了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暂时的;普希金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俄罗斯与文化俄罗斯的分水岭。在普希金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俄罗斯文学的天空中出现了满天的星辰,交相辉映。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宗旨,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 大致说来,《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 。
诗歌写了大海的哪些方面?
①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②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 ③大海的深远:心灵的愿望所在。④大海的阴沉:声调。⑤大海的特点:自由、寂静、反复无常、任性。
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象征什么?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是指诗人还不能离开囚禁他的地方,到海外去,去寻求自由的生活。“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指诗人现在是不自由的,但是他非常渴望自由。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诗人为什么厌烦“凝固的石岸?” “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诗歌第一至第七节为第一层,主要描绘诗人热爱大海,追求自由的心声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
诗人引大海为知心朋友,以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向大海倾诉心曲。 首先是一往情深地话别大海,激情洋溢地讴歌大海。 其次,诗人还声情并茂地向大海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和伤心。 大海波飞浪涌,滚滚向前,奔向远方,这一画面形象鲜明地传达了作者反抗暴政,追求光明,传播自由的信念:让自由之波奔向远方,让自由之歌唱响世界,让自由之心沸腾激荡。
★ 诗歌第8至第13节为第二层,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对内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 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对于拿破仑,诗人肯定他前半段为自由革命而战的精神,但更多的是批评他后半段丢失自由的专制、侵略。“寒冷的睡梦”,“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这些诗句流露出一种无情解剖、冷峻批评的意味。
拜伦,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一生追求自由,他说过:“要为自由而生,否则就在斗争中死去。” 1824年,他渡海远征,到达希腊,倾其全部财产支持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他在对土耳其占领军的斗争中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曾获勋章。同年4月份病死于希腊。他的一生为自由而呐喊,为正义而战,是诗人极力讴歌的“天才”,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
★拿破仑囚禁汪洋孤岛,自由斗士拜伦客死他乡,这种悲哀惨淡的结局让诗人倍感失望,隐隐作痛的诗句中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前途渺茫,英雄无路,知音不再的惆怅伤感。 ★在这几节诗句中,普希金表达的是一种凝重复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由英雄的激情礼赞,又有对专制暴虐的冷峻批评,还有对穷途末路的惆怅哀歌,感情、形象的复合当中显示出理性思考的犀利和睿智。
★最后两节(第14至第15节)为第三层,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
同样是告别,前两节和后两节情感有何不同?为什么?
前两节: 忧郁、悲哀、恋恋不舍后两节 :执着、坚定、顽强不屈 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忧郁”和“迷惘地徘徊”,这时“心里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借山岩、海湾、光和影、浪花带到 “寂静的荒原”,即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为什么向大海倾诉?倾诉了哪些思想感情?
★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通过赞美自由奔放的大海,表达了诗人在沙皇残酷专制统治的现实面前,不屈不挠,追求自由的思想。
⑴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⑵把大海拟人化,采用“呼告”修辞手法,直接同大海对话,诗中蕴涵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大海联想到举世震惊的英雄,拿破仑和拜伦的不幸结局增添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
高中13.2* 致大海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13.2* 致大海说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2* 致大海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2* 致大海教课课件ppt
高中人教统编版13.2* 致大海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3.2* 致大海评优课课件ppt,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