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年级语文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上册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
展开1. 让学生掌握《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内容,理解其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传言不可轻信”的道理,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二、教学难点
1. 文言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2. 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提炼。
3. 如何引导学生对传言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和文言词汇的含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4. 情境模拟法: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如何对待传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传言不实的事常有发生。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国北方地区流传的关于“酱油会使人患癌症”的说法,搞得人心惶惶,但是经医学专家反复论证,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说法不可信。再比如,我们学过的《三人成虎》的故事,传言经过多次重复,就变成了真相。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穿井得一人》,也是这么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二、整体感知
1. 读准字音,读清句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字词。
(2)以多种方式朗读,师生正音,强调“溉”、“及”等字的读音。
(3)齐读课文。
(4)读解“宋之丁氏”和“有闻而传之者”两句话的意思。
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译成现代汉语。
生:“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水井,所以他只好到外边去汲水……”
师:(打断学生的翻译,提出问题)这里的“溉汲”是什么意思?大家查一查字典。(生查字典)
生:“溉”是浇灌,“汲”是从井里打水。
②“有闻而传之者”的译文由老师直接用现代汉语说出:“有人听到这话就传播出去。”
(5)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注释和译文,再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6)指名朗读课文,翻译全文。
(7)请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8)全班齐读课文。
2. 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文章的标题是《穿井得一人》,从字面上看,“穿井”和“得一人”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你是怎样理解的?(穿井的结果多一个人使用)
(2)丁氏挖井的目的是什么?(节省一个人力)
(3)故事中的哪句话可以证实确实多出一个人?(吾穿井得一人。)
(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宋君有些怀疑穿井得一人的真实性。)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传?(得、闻、道三个字都可以解释为“听说”,但是含义却不同:走街串巷的人说的是自己的亲耳所闻亲身所见,即眼见耳闻的直接证据;而传话的人是把从别处听来的片面之词当作是道听途说的一手材料。含义不同,所指也就不同。)
(6)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不能轻信流言;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盲从;遇事不调查研究就盲目信以为真;传播谣言者应负责任。)
3. 分组讨论
如果现在又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布谣言说:“本市有一家商场出售名贵药材,数量有限,机会难得,请广大市民互相转告,尽快抢购。”请你代市长写一篇文章驳斥网上谣言。
要求:结合《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和自己的体会写一篇驳斥谣言的文章。600字左右。
4. 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谈自己的体会。)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传播谣言的危害以及调查研究、弄清事实真相的重要性。如果不经过调查研究、仔细分析、认真核实,道听途说传播谣言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牢记历史的教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和不实之词。对于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增强分析判断的能力。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不传播虚假信息,正如课文结尾所说:“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五、作者介绍及背景
《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其作者是吕不韦。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
这个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处于变革之中,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吕不韦创作了《穿井得一人》这个寓言故事,旨在提醒人们要审慎地对待传闻,不要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故事的内容是一个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人的传闻,开始只是一人听说,但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国都。丁家人开始时只是为了方便自己而说出了这个传闻,但最终却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在信息传播中要谨慎处理和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因为不实之言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总之,《穿井得一人》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其作者吕不韦通过这个故事向人们传达了审慎对待传闻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信息时代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六、生字词解析
生字:
1. “溉”
读音:gài
释义:浇灌,这里指灌溉用的水。
词组:灌溉、浇溉。
文中用法:“溉汲”指的是取水浇地。
2. “识”
读音:zhì
释义:记住。
词组:认识、知识。
文中用法:“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意思是“家里没有井,需要出去打水,(因此)经常留有一个人在外面”。
难字:
“及”
读音:jí
释义:等到。
词组:及时、不及。
文中用法:“及得一人闻之”意思是“等到一个人听说这件事”。
2. “舍”
读音:shè
释义:居住的房子。
词组:宿舍、舍下。
文中用法:“家舍”指的是家里(居住的地方)。
3. “之”
读音:zhī
释义: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词组:之间、之上。
文中用法:“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意思是“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人询问这件事”。
文章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这话就把它传播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后来,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就派人去问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确实得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能听懂井里的声音,于是就请他一起到了井上,这个人帮我在井上凿土、运土,打成了这口井。但是话如果说得不恰当,那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思,可现在的话传出去,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话不可以轻易地传播,因为一旦传播开去,就可能会产生误解。
八、文本探究
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答案1:《穿井得一人》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宋国有一家人,因为家里没有井,需要有人去外面打水,所以他们雇佣了一个人专门负责打水。后来,这家人挖了一口井,从此就再也不需要派人去外面打水了。但是,当邻居们听说他们挖了这口井后,却开始散布谣言,说他们挖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人。最后,这个谣言传遍了整个国家,给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问题2:《穿井得一人》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2:《穿井得一人》这个标题的含义是,通过挖掘井,获得了新的水源,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意外的收获。这个标题的含义是寓意着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收获。
问题3:这则寓言故事中,主人公有哪些行为表现?
答案3:在这则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勤劳能干,善于利用资源,通过挖掘井来解决水源问题。其次,他们不够聪明,缺乏思考和判断力,轻易相信了邻居们的话,并因此受到了困扰。最后,他们不够冷静,缺乏应对谣言的智慧和勇气,无法有效应对谣言。
问题4:《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4:《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谣言和负面影响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谣言所左右。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此外,我们还需要善于利用资源,积极解决问题和困难。
问题5:《穿井得一人》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5:《穿井得一人》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故事情节紧凑,富有张力,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趣味性。其次,作者运用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语言简练有力,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最后,作者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和启示,使得整个故事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九、小结
《穿井得一人》是先秦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故事讲述了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因为家中没有井,所以不得不经常出门去取水。后来,他家决定挖一口井,于是就雇了一个工人来帮忙。当井挖好之后,姓丁的人告诉邻居们:“我们挖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危害。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对姓丁的人家的叙述,表达了他对于传播谣言、以讹传讹等行为的批评。他指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不仅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知识,而且会给人带来伤害。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警惕,避免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同时也应该反思自己在传播信息时的责任和态度。
在当今社会,这个故事的启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迅速扩大。如果人们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辨识能力,很容易被误导,从而影响个人判断和决策。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信息的审慎态度,学会辨识真假信息,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在信息传播中的责任,不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共同维护良好的信息传播秩序。
作业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及其:_________
(2)国人道之 国人:_________
(3)不闻之于宋君 不闻:_________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令: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探究下列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穿井得一人》一文给人们的启示有哪些?请写出两点。
启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生活中,如果你听到对于某个新闻或事件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描述,你应该怎样去判断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呢?请给出你的建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及其:等到。
(2)国人道之 国人:国都里的人。
(3)不闻之于宋君 不闻:不能传播到宋国国君那里。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令:派。
2. 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个人住外面。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3. 探究下列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探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得到一个人使唤,不是说从井里得到一个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明确事理,揭示了人们对待传闻应采取的态度,即不要轻信传闻,盲目传播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这也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点题,强调了故事的寓意和教训。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探究:这句话的意思是,“像这样追求听闻,还不如不听”。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表达了作者对那种不调查研究、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无事生非的恶劣作风的否定和批判,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这句话也是对前面故事的批判和总结,强调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和教训。
4. 《穿井得一人》一文给人们的启示是,任何传闻和谣言都不可轻信,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辨别;同时,对于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也不应该随意传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另外,人们应该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不要盲从和轻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5. 在生活中,如果听到对于某个新闻或事件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描述,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行判断和筛选信息。首先,我们可以多方面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包括官方报道、专业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等具有权威性的来源;其次,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比较和分析。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要轻信谣言和传闻,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共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激趣,探究生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