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审题: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部分蔬菜品种都不耐冬季严寒和夏季的高温多雨及台风灾害,这种习性与各地气候条件结合,形成了蔬菜生产和供应的季节性“淡季”。下图为我国上海、云南和海南三地间蔬菜流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云南蔬菜运往海南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1~3月B. 4~5月C. 6~9月D. 10~12月
2. 云南省夏季发展蔬菜生产基地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地势较高,气候温凉B. 纬度较低,高温多雨
C. 气候干燥,病虫害少D. 空气稀薄,光照充足
3. 上海、云南和海南三地间蔬菜运输规模日趋扩大,其根本原因是( )
A. 农业科技发展B. 市场需求增长
C. 交通条件改善D. 农业政策优惠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冬季,海南岛有“天然温室”之称,是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蔬菜供应基地。夏季海南气温高,病虫害多发,种菜风险大;多暴雨,有台风过境,田间易积水,蔬菜易涝;昼夜温差较小,栽培蔬菜质量差,产量低,每天要从云南调入上百吨蔬菜。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低价同类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夏季气温高不适合蔬菜种植,B错。气候干燥,病虫害不一定少,且水源对于蔬菜生产影响很大,C错。云南省的空气稀薄与蔬菜生产关系不大,D错。之所以生产蔬菜就是为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提供东部夏季不能生产的凉性蔬菜,主要是由于地势较高,气候温凉,A对。故选A。
【3题详解】
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类型与规模,上海、云南和海南三地间蔬菜运输规模日趋扩大,其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量,B正确;农业科技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农业政策优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但并不是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
5. 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 热量B. 水分C. 地形D. 土壤
【答案】4. B 5. 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是温带草原带、甲是荒漠带,甲→乙→丙自然带呈东西更替,大致由沿海的森林带过渡到内陆的荒漠,主要由于水分条件的不同而造成,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符合题意;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中的自然带变化特征与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特征不同,排除ACD。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是亚寒带针叶林带,①→②→③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更替,纬度不同自然带不同,因此应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这一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纬度不同而导致),A符合题意;①、②、③自然带均为森林自然带,水分条件相似,①、②、③自然带地形差异小,因此水分和地形不是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排除BC;土壤差异往往是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表现,而不是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A。
【点睛】纬度地带性:影响因素—热量,更替方向——自然带呈南北更替变化规律。经度地带性:又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水分;更替方向:自然带呈由沿海向内陆更替变化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最为突出。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温度和降水发生变化,自然带也依次变化;完整的从下向上的垂直自然带谱: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草原带、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下图所示)。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990年以来修建了多座水库。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并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该区域( )
A. 地形平缓,蒸发量大B. 地形崎岖,蒸发量大
C. 地形平缓,蒸发量小D. 地形崎岖,蒸发量小
7. 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B. 流域内蒸发显著增加
C. 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D. 泥沙淤积量显著增加
8. 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时期是( )
A. 1月至2月B. 3月至5月C. 7月至9月D. 10月至12月
【答案】6. A 7. C 8. C
【解析】
【6题详解】
沼泽湿地与湖泊的差别之一是积水较浅,扎龙湿地面积广大,说明该区域地形平坦开阔,BD错误。由于排水受阻如果水量持续增加,湿地面积会继续扩大,但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沼泽湿地,说明蒸发量较大,水分支出与收入达到均衡,故此推断气候较为干旱,蒸发量大,A正确,C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1990年以来该地修建了多座水库,因此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C正确。近几十年来,流域内的降水状况和蒸发状况不会发生显著变化,AB错误。由于1990年以来该地修建了多座水库,由于水库具有拦截泥沙的功能,因此扎龙湿地泥沙淤积量应当减少,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扎龙湿地在夏季7月至9月进入雨季,月均降水量和月均净流量均较大,该时间段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C正确。1月至2月,3月至5月与10月至12月扎龙湿地径流量相对较少,所以对环境调节作用较弱,ABD错误,故选C。
【点睛】湿地的范围:(1)陆地:沼泽、滩涂、水库、河流、水稻田、湖泊等。(2)海洋: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湿地的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炸弹气旋”,又称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强的温带气旋,其形成过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空气进一步升温,进而加剧抬升。2022年12月下旬,美国多地迎来近40年最冷的圣诞节,下图为2022年12月23日美国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本次“炸弹气旋”造成当地( )
A. 洪涝灾害严重B. 供电压力陡增
C. 河流结冰期延长D. 春小麦遭受冻害
10. 在本次“炸弹气旋”发生期间,下列城市降温幅度最小是( )
A. 旧金山B. 华盛顿C. 奥斯汀D. 奥兰多
11. 据图文推测,“炸弹气旋”还可能发生在( )
A. 新西兰南部B. 四川盆地C. 日本东部D. 里海沿岸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本次炸弹气旋发生在冬季,降水形式以降雪为主,且气温低,积雪短时间内难以融化,不会引发洪涝灾害,A错误。本次“炸弹气旋”使美国多地迎来近40年最冷的圣诞节,人们取暖需求增加,电力供应压力陡增,B正确。“炸弹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强的温带气旋,持续时间短,不会使河流结冰期延长,C错误。春小麦春种秋收,本次炸弹气旋爆发时还未播种,不受影响,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炸弹气旋”发生在美国中东部区域,则中东部区域的华盛顿、奥斯汀和奥兰多均在冷锋前后,受“炸弹气旋”的影响大,BCD错误。旧金山位于美国西海岸,与炸弹气旋爆发地之间有高大的山系阻挡,基本上不受“炸弹气旋”的影响,A正确。故选A。
【11题详解】
据材料“炸弹气旋”是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强的温带气旋,其形成过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水汽在高空凝结释放热量,空气进一步升温,进而加剧抬升”分析,日本东部受日本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强盛,且易受冷空气快速南下影响,C正确。新西兰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冷空气较少,炸弹气旋难以形成,A错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且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对其影响较小,冬季气温较高,不易受到炸弹气旋的影响,B错误。里海沿岸深居内陆,缺少暖湿气流,难以形成炸弹气旋,D错误。故选C。
【点睛】美国五大湖西部的小麦区有两个,北部是春小麦,春种秋收,本次炸弹气旋爆发时还未播种,不受影响;南部的小麦区是冬小麦,冬季为休眠期,受其影响也较小。
岱崮地貌是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峭壁如削,之下坡度由陡到缓的“崮”状的地貌,以山东蒙阴岱崮镇为代表,故命名为岱崮地貌。左图为岱崮地貌形成演化模式,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形成岱崮地貌的岩石最有可能是右图中的( )
A. AB. BC. CD. D
13. 形成该地貌的岩石( )
A. 在高温高压下形成B. 存在片理构造
C. 可能存在生物化石D. 存在气孔构造
14. 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海相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重力崩塌
B. 地壳抬升—海相沉积—外力侵蚀—重力崩塌
C. 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相沉积—外力侵蚀
D. 海相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
【答案】12. C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是沉积物形成,C正确;A是侵入型岩浆岩,B是喷出型岩浆岩,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故选B。
【13题详解】
形成该地貌的岩石是沉积岩,沉积岩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两种主要特征,C正确。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一般是变质岩,A错误;存在片理结构一般是变质岩所具有的特征,B错误;存在气孔构造一般是喷出型岩浆具有的特征,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现在露出地表形成“岱崮地貌”,则该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应是先沉积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岩层抬升,最后经过外力的侵蚀作用,边缘在重力崩塌后留下形成顶部平坦开阔、四周峭壁如削,之下坡度由陡到缓的“岱崮地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明显的层理结构表明当地沉积岩广布,也说明最初经历了沉积过程,但“崮”地貌的形成应属于地垒结构,说明经历了断裂和抬升过程,抬升后地势较高,则经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过程。
李华在上班途中发现,某月每天6:10(北京时间)经过同一路段时,太阳均位于前方,且该月太阳高度逐日降低。下图示意李华从家到公司的上班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15. 李华上班的这个月份最可能是( )
A. 2月B. 4月C. 6月D. 8月
16. 李华经过的路段最有可能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该地相同时间的太阳高度逐渐降低,说明该月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2月和4月,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AB错误;6月部分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部分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错误;8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太阳高度逐渐降低,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8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东北,但8月的太阳直射点离赤道较近,故日出方位东偏北的角度应该很小,要想每天上班太阳均位于前方,则从家往公司的该段路为丙路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二、综合题:本题共3个大题,共52分
17.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该区域东南部海域有很深的海沟,请从板块运动角度进行解释。
(2)指出黄泥沟的地质构造类型并描述黄泥沟的成因。
(3)实地调查可知,清水河河谷沉积物与虎山岩石物质组成一致,据此推测自C岩层形成后至Q沉积层形成期间,虎山及其东南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
【答案】(1)该区域东南部海域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了海沟
(2)背斜;岩石受到水平挤压形成向上拱起的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裂隙发育,受外力侵蚀成沟谷。
(3)C岩层形成后,发生地壳水平运动,产生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虎山所在岩体沿断层抬升,在外力作用下,上覆C岩层被剥蚀;虎山附近出露地表的D岩层,受外力风化侵蚀,由流水等外力搬运并在清水河河谷发生沉积作用,形成Q沉积层。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考查岩石的形成、地形倒置的原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所知,该区域为我国东南部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相对于大陆板块的水平位置要低一些,相向运动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就形成了海沟。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黄泥沟的岩石是S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图中岩层向上拱起,因此,该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图中黄泥沟属于沟谷地貌,地质构造是背斜,属于背斜谷,是背斜地形倒置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裂隙发育,受外力侵蚀形成沟谷。
【小问3详解】
实地调查可知,清水河河谷沉积物与虎山D岩石物质组成一致,说明Q沉积物中有来自虎山的D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质,只有虎山D岩层裸露并且受到外力的侵蚀搬运到清水河河谷堆积而成;读图可知,D岩层上覆C岩层,D岩层要裸露,必须抬升到高处,受外力剥蚀掉C岩层;读图可知,虎山附近岩层向上隆起、而且有断层出现,可以实现外力剥蚀搬运。由此可以判定,自C岩层形成后,虎山附近发生地壳水平挤压运动,沉积岩层C和D产生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虎山所在岩体位于断层上升盘,沿断层抬升,在外力作用下,上覆C岩层被外力作用剥蚀,导致虎山附近出露地表D岩层,D岩层岩石受外力风化侵蚀,由流水等外力搬运并在清水河河谷发生沉积作用,形成Q沉积层。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岛,全岛分为三个主要气候区:中部低地平原气候最干热;山区雨量最大而日照最少;沿海地带介于两者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400— 600毫米,山地可达600—1000毫米,但多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岛上没有常年河流,只有少数间歇河,平时取用地下水。
(1)分析中部低地平原气候干旱的原因。
(2)分析塞浦路斯无常年河流的原因。
(3)有人认为塞浦路斯可以通过大力开采地下水来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请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不合理性。
【答案】(1)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雨影区);夏季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位于岛中心区域,离海较远,水汽更少。(任答2点)
(2)雨季时间短,降水量不大,河流流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低;岛屿面积小,河流的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小。(任答2点)
(3)雨季短,降水量少,下渗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径流量小;过度开采地下水,加剧水位下降,甚至可能引起海水倒灌;破坏地下水循环,导致水质下降。(任答3 点)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中海气候对降水、河流水量的影响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等知识点。
【详解】(1)中部低地平原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条件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中部低地平原冬季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雨影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位于岛中心区域,离海较远,水汽更少。
(2)塞浦路斯无常年河流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等方面综合分析。该地虽为地中海气候,但纬度较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雨季时间短,降水量不大,河流流量小;该地降水多在冬季,且多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旱季时间长,区域位于亚热带,旱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低;区域山地海拔不太高,且冬季降雪量少,河流缺少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岛屿面积小,河流的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小。
(3)大力开采地下水来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的不合理性分析主要联系地下水的储量和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进行回答。该地总储水量小,无论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很少;纬度较低,气温高,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径流量小;岛屿环海,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加剧水位下降甚至引发海水倒灌;过度开采地下水会破坏地下水循环,导致水质下降且难以恢复。
【点睛】中部低地平原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条件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塞浦路斯无常年河流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等方面综合分析。大力开采地下水来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的不合理性分析主要联系地下水的储量和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进行回答。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中段,该地区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具有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干热河谷出现在海拔2300m以下,土壤水分总体含量小,仅在春末夏初时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大,分布有疏林灌丛草坡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海拔3000~3200m,分布有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3200~4000m,分布有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材料二:下图为“云南省境内白马雪山年降水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
(1)描述白马雪山东坡与西坡年降水量的差异。
(2)推测疏林灌丛草坡带出现的坡向,并解释原因。
(3)分析在2300m以下地区春末夏初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原因。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