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1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2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海中霸王——虎鲸》,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阅读《落叶》,拓展阅读,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秋•漳州期中)ㅤㅤ①“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同学们一定会说,因为夜空没有太阳照耀。但是,无限的宇宙,充满了无数个恒星构成的星系,虽说夜晚没有太阳的照耀,可是那满天的星星,都是会发光发热的“太阳”呀。一颗恒星的光芒的确很 ,但是无数颗恒星的光芒合起来应该是无限的亮,夜空也应该处处是一片光明。可事实上为什么是黑的呢?
    ㅤㅤ②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等人的 发现,几乎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即宇宙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似的膨胀着,越来越大;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即运行速度)越快。星系的运行使星系辐射到我们这里的光减弱;距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河外星系,可能会以光速运行,以致发出的光传不到我们这里来。因此,虽然宇宙是无限的,但光可以照到我们这里的天体数量是有限的。只要那些有限的天体射到我们地球上的光比太阳少,地球上的日夜就取决于太阳。要是宇宙没有膨胀,也就没有夜黑问题。由此可见,夜黑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1)在短文中的横线里应填上的词语依次顺序是 。
    A.虚弱、观测
    B.微弱、观测
    C.虚弱、探测
    D.微弱、探测
    (2)这篇短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作比较
    (3)这篇短文最主要要说明的是 。
    A.宇宙膨胀
    B.夜空应是一片光明
    C.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
    D.星系的运行
    (4)与“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这句话相互照应的句子是 。
    A.因为夜空没有太阳照耀。
    B.夜黑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C.地球上的日夜就取决于太阳。
    D.宇宙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似的膨胀着。
    (5)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可能”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6)“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请你用上面的知识简答这个问题。

    2.(2022秋•大田县期中)阅读《海中霸王——虎鲸》
    海中霸王——虎鲸
    ㅤㅤ虎鲸是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身长8﹣10米,体重9吨左右。虎鲸的口很大,上、下颌各有二十几枚10﹣13厘米长的锐利牙齿。这些锐利的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可以迅速捕杀猎物,是它捕食的重要工具。
    ㅤㅤ虎鲸的行动非常敏捷。游泳速度可达每小时55千米,在追捕猎物时它的速度还可以加快一倍。不管海洋中什么动物,只要被它发现就“难逃虎口”,小到鱼虾、海鸟,大到鲨鱼、海象,甚至大型鲸类都是它经常捕食的对象。
    ㅤㅤ虎鲸的胃口之大令人惊骇。国外发现过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几十头海狗崽子。据推测,虎鲸每天的摄食量至少要占其体重的4%﹣6%,最多时可达到10%。就是说,一头体重8吨的虎鲸,一天至少要吃320千克的食物。
    ㅤㅤ虎鲸捕食技巧非常高超。它胆大而狡猾,可以装死诱捕海鸟和海豹等动物当它们袭击须鲸时,往往是几十头虎鲸一起行动,一拥而上,饱餐一顿便扬长而去;捕食鱼群时,却用另一个巧妙的战术,先由若干头虎鲸围成一个大的圆圈,把鱼群困在当中,然后轮流冲入鱼群,择肥而吞,把鱼吃光,就各奔东西。
    ㅤㅤ目前,虎鲸的数量在逐步减少。海洋水质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为猎捕行为的增加,食物来源的缺乏,以及人们对海洋的过度开发等,都成为威胁虎鲸生存的因素。保护海洋生物,迫在眉睫。
    (1)下列不是文本中提到的虎鲸特点的是
    A.体形大
    B.胃口大
    C.数量少
    D.行动敏捷
    (2)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3)
    (4)“一头体重8吨的虎鲸,一天至少要吃320千克的食物”中的“至少”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5)结合文本内容,说一说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生物。(至少两点)

    3.(2022秋•陇县月考)课内阅读。
    ㅤㅤ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 干粮 被子 灯火 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ㅤㅤ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课文借助大洞、小洞、 等关键词介绍了地道里面的构造。看到这样的构造,我不由得想说 。
    (2)我们可以通过概括语句主要意思,理解地道的特点,从文中画““____”的句子,可以看出地道 的特点。
    A.功能齐全
    B.较为舒适
    C.隐蔽性强
    (3)给画“横线”句子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4)地道的隐蔽性强主要体现在
    4.(2022秋•汝州市校级期中)课内阅读
    ㅤㅤ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ㅤㅤ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ㅤㅤ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ㅤㅤ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ㅤㅤ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ㅤㅤ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爱慕
    分辨
    (2)阅读上文,概括梳理不同人眼中花生的特点。
    (3)画“~~~~”的句子中,父亲把花生和 、 、 相对比,说明花生没有美丽的外表,却具有 的品质。
    (4)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认为它们的果实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5)生活中有哪些人具有像花生一样的优秀品质呢?

    (6)父亲跟我们议论花生的好处,来教导我们如何做人。从写法上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5.(2022秋•郧阳区期中)课内阅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
    ㅤㅤ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ㅤㅤ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选文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矞矞皇皇
    ②干将发硎
    (3)文中画线的句子揭示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

    (4)百年来的中国,在强国梦想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你知道哪些这样的杰出人物?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一个人物。

    6.(2022秋•青岛期中)课外阅读。
    有个性的猎手
    ㅤㅤ青蛙在池塘、稻田里随处可见,其貌不扬,和王子没有一点儿关系,倒是丑得“名声在外”。
    ㅤㅤ青蛙最爱吃苍蝇和飞蛾。一只青蛙每天可以吃掉六七十只害虫,一年就能消灭近万只害虫。别看它们每天坐在那儿“呱呱呱”,其实它们在蹲守的时候,就是在捕猎。只要猎物从它们眼前飞过,它们长长的舌头一卷,然后一缩,害虫就进了它们的肚子。青蛙吃东西很挑剔,它们只吃活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ㅤㅤ原来,青蛙的眼睛很特别,它们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分成5类,一类只对顺色起反应,其余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这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画图拼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图像。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着和静止不动的物体都毫无反应。
    ㅤㅤ秃鹫又称坐山雕,是一类以食肉和小动物为生的大型猛兽。在我国的西部山地常能看到它。秃体大,全身棕黑色。它们头部颈部裸出,但有绒毛,这样虽然不美观,但是很实用,既方便它们把头伸进动物尸体内,又免得沾上血。要知道,这个部位它们可没办法自己清洁。
    ㅤㅤ①秃鹫很少捕健康的食物,它们爱好腐尸,所以经常会飞上天空观察哪儿有倒下的动物。②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在附近一直等候观察,有时候一等就是两天。③假如动物仍然一动也不动,它们就慢慢飞近。④倘若还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便开始降落到尸体附近,悄无声息地向对方走去。⑤它们十分谨镇,行走时,张开嘴巴,伸长脖子,展开双翅,随时准备起飞。⑥再三确认没有危险后,它们就立即用自己尖利的嘴巴撕开猎物的尸体,大吃一顿。
    ㅤㅤ秃鹫看到别的动物抓捕到猎物后,也会在低空小心翼翼地观察。只要情况允许,远远近近的就一拥而上,淮备分一杯羹,它们常常为食物争得“面红耳赤”。当然,如果争不过,它们的脸又会变白,然后灰溜溜地走到一边。
    (1)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很多,带着问题读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看到文章的题目后,我产生了以下问题: (至少写两个)然后我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捕捉有用信息。
    (2)文章介绍的有个性的猎手是 和 。它们的个性分别是 、 。
    (3)赏析文中画“ ”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4)青蛙的眼睛为什么很特别?

    (5)“它们会近距离查看对方的胸部是否有起伏,眼是否在转动”是第五自然段中的句话,它应该在 之间。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7.(2022秋•大田县期中)阅读《落叶》
    落叶
    贾平凹
    ㅤㅤ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①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②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
    ㅤㅤ我常常坐在窗前看法桐的叶子,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发出了清妙的歌声?
    ㅤㅤ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绿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ㅤㅤ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ㅤ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子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子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ㅤㅤ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ㅤㅤ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还十分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ㅤㅤ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着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法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春天的法桐长满了深浅不一的绿叶子。
    B.夏天的法桐长满了蒲扇大的叶子。
    C.深秋的法桐变得消瘦、僵硬、赤裸裸。
    D.来年春天,法桐又重新长满了叶子。
    (2)下列不能体现作者对法桐喜爱的一项是
    A.作者为法桐不断凋落的树叶哀叹。
    B.作者觉得对法桐的哀叹大可不必。
    C.作者将历年保留的落叶与新叶比较,来回忆往昔。
    D.作者常常坐在窗前,感受着法桐给他带来的温柔与美好。
    (3)对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赏析不正确的是
    A.第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叶子拟人化。
    B.第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法桐叶子在没风时的姿态。
    C.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法桐的叶子比作彩蝴蝶。
    D.第②句写出了叶子在起风时的各种姿态,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4)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

    (5)作者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写道“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你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作者在法桐身上收获了启示,生活中还有许多植物也会给人带来深刻的启示,请你选择一种植物,写一写它带给你的启示。
    8.(2022秋•内乡县期中)拓展阅读。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 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打算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将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细细打量,见他 ,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老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家的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 ”,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オ ,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①将下列成语填在文中合适的横线上。
    a 鹤发童颜
    b 扶老携幼
    c 恍然大悟
    d 大惊失色
    ②阅读短文时,遇到了“矍铄”一词你不懂,你的做法是 ;你还知道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 、 等。
    ③短文中写到了与驱赶“年”兽有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④短文结尾的“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指 和 ,由此让你想到的古诗是“ , 。”
    ⑤你还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习俗和诗句,请完成下表。
    9.(2022秋•泉州期中)阅读。
    太空“流浪者”
    ㅤㅤ太空并不像我们所以为的那样空无一物。在广袤的近地空间中,潜伏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太空“流浪者”——太空垃圾,它们就像一颗颗流动的炸弹,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构成威胁。
    客从何处来
    ㅤㅤ太空垃圾也被称为轨道碎片,是指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无用人造物体。绝大多数太空垃圾分布在地球周围2000千米的范围内,其中距地面750千米—800千米的高度上最为集中。它们有的是“退休”的人造卫星或报废的火箭残骸,在失去效用以后,仍在太空中飞行,例如目前地球轨道上最大的太空垃圾——欧洲航天局2002年发射的地球观测卫星Envisat,它有一辆双层巴士车那么大,重达8吨,在2012年失效成为太空垃圾。有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制造的垃圾:1965年,一只手套被美国宇航员爱德华丢弃在太空,这只手套以每小时约2.8万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飞行了20多年,最终坠入大气层烧毁;2007年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安德森在太空行走期间,将一个635千克重的有毒氨水罐抛入太空,16个月后,这个电冰箱大小的太空垃圾坠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茫茫大海,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事故。还有一类太空垃圾是航天器碰撞或者爆炸后产生的碎片。例如苏联就曾进行过多次卫星拦截、爆炸试验,制造了大量大小不等的碎块垃圾。这类太空垃圾数量众多且体积小不易观察,给人们的航天活动造成许多危害。
    消灭太空垃圾前路漫漫
    既然太空垃圾如此可怕,那有没有办法消灭它们呢?遗憾的是,按照现有的技术,要完全清除太空垃圾还是比较困难,且成本昂贵。因此,目前应对太空垃圾还是以“躲”为主,或者等待它们自己进入大气层烧毁。
    科学家们从消灭一些较大的太空垃圾着手,也提出了一些清理办法:日本科学家们提出,可以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个激光系统,利用激光将太空垃圾推入大气层中烧毁;瑞士科学家们打算在卫星上安装超快仿生手臂,捕捉并回收太空垃圾;美国科学家们提出了“二维宇宙飞船”的构想,使用特殊的二维薄膜材料将太空垃圾“五花大绑”并“捉拿归案”;中国的科学家们已经展开了实践,于2016年6月发射了一台“遨龙一号”飞行器,让其主动清理轨道上的碎片,并将收集的太空垃圾带到大气层烧毁……
    (选自《课堂内外》,有改动)
    (1)太空“流浪者”指的是下列哪一项?
    A.流动炸弹
    B.太空垃圾
    C.仿生手臂
    D.薄膜材料
    (2)目前地球轨道上最大的太空垃圾是下列哪一项?
    A.有毒氨水罐
    B.航天器碎片
    C.地球观测卫星Envisat
    D.“遨龙一号”飞行器
    (3)下列哪一项不是来源于太空垃圾?
    A.“退休”的人造卫星或火箭残骸。
    B.特殊的二维薄膜材料或仿生手臂。
    C.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制造的垃圾。
    D.航天器碰撞或爆炸后产生的碎片。
    (4)“客从何处来”“消灭太空垃圾前路漫漫”这两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①使文章的说明更有说服力。
    ②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轻松阅读。
    ③提示了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
    ④使读者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美国科学家提出利用激光将太空垃圾推入大气层中烧毁。
    B.太空浩瀚无边,即使太空垃圾数量众多也不会给航天活动造成危害。
    C.按照现有的技术,要完全清除太空垃圾还是比较容易,且成本也不高。
    D.目前应对太空垃圾还是以“躲”为主,或者等待它们自己进入大气层烧毁。
    (6)文中出现“流浪者”“五花大绑”“捉拿归案”这样的词句,你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吗?为什么?

    (7)最后一段话中的“打算”“构想”这些词语能删去吗?为什么?

    10.(2022秋•铜仁市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哨卡
    ㅤㅤ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下悬崖。
    ㅤㅤ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的路段,他总是先用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最近考察了这一带所有的哨卡。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ㅤㅤ③接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5000多米的哨卡。狂风更加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ㅤㅤ④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ㅤㅤ⑤风雪中,伫立着一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将军发现,这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3000米的值勤点上。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还差三个月。”
    ㅤㅤ⑥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的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看了哨兵一眼。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他提高嗓门儿:“你就是这么带兵的?让一名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值勤?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小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ㅤㅤ⑦上校没有吱声。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持枪哨兵立即把话咽了回去。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将军,他是上校的……弟……”
    ㅤㅤ⑧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的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
    ㅤㅤ⑨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回了个军礼。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有改动)
    (1)上校把自己的弟弟长期安排在海拔5000多米的哨卡值勤,是因为
    A.他要执行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
    B.弟弟主动申请从海拔3000米的值勒点调来。
    C.高山哨卡的条件极其艰苦,但总得有人来守。
    D.他想让他的弟弟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多锻炼,日后好提拔他弟弟。
    (2)“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将军“惊愕”的原因不包括
    A.发现自己错怪了上校而自责,内心不能平静。
    B.被上校兄弟任劳任怨、忠于职守、自我牺牲的精神震撼。
    C.对因为害怕上校的眼神,而敢怒不敢言的持枪哨兵的不公平遭遇深表同情。
    D.被以上校兄弟为代表的军人严于律己、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感动。
    (3)下列对第①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雪弥漫“若隐若现”的运用,给条件艰苦的高山哨卡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B.天气的恶劣,道路的艰险,突出了高山哨卡条件的艰苦,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C.突出表现了冒雪前进的将军一行不怕艰险、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D.为下文突出表现将军不怕困难、身先士卒、爱兵如子的精神做铺垫。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雪的猛烈,突出了高山哨卡条件的艰苦和战士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的可贵。
    B.第⑤段中关于哨兵的外貌的描写,表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战士们身心健康的危害之大,也从侧面说明了执行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的重要性。
    C.第7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上校“瞄”了哨兵一眼,是为了阻止哨兵弟弟把他俩的关系告诉将军。
    D.把第⑧段中的“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删去,不影响表达效果。
    (5)将军为什么要敬军礼?这个军礼有何含义?

    (6)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位人物说些什么?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10小题)
    1.【解答】(1)考查了词语填空。微弱:小而弱。瘦弱:(身体)不结实。微弱: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等)。探测:(动)用仪器等进行考察和测量。根据语境,应选“微弱”、“观测”。故选B。
    (2)考查了说明方法。本文主要引用了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等人的观测夜空的事例,解释了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宇宙为什么膨胀等问题,故这篇短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故选B。
    (3)考查了说明对象。文中开头“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一句是全文的最主要要说明内容。故选C。
    (4)考查了写作方法。前后照应或者重复出现的句子,一般是强调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文中“夜黑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呼应了“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这句话。故选B。
    (5)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可能”一词表示人们只是推测、判断。如果去掉就表示是准确的,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说不能去掉。
    (6)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可由句子“因为夜空没有太阳照耀”“宇宙像正在充气的气球膨胀着,越来越大;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即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退行使星系辐射到我们这里来的光减弱。因此,虽然宇宙是无限的,但光可以照到我们这里的天体的数量是有限的。要是宇宙没有膨胀,也就没有夜黑问题”概括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
    (1)B;
    (2)B;
    (3)C;
    (4)B;
    (5)“可能”一词表示人们只是推测、判断。如果去掉就表示是准确的,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说不能去掉。
    (6)①夜空没有太阳照耀。②宇宙膨胀会使星系退行,使星系辐射到我们这里的光减弱,从而产生黑夜。
    2.【解答】(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由文中句子“虎鲸是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虎鲸的行动非常敏捷”“虎鲸的胃口之大令人惊骇”可知ABD三项都属于虎鲸的特点,因此不是文本中提到的虎鲸特点的是C。
    (2)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认识。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这些锐利的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可以迅速捕杀猎物,是它捕食的重要工具”中把“锐利的牙齿”比作“锋利的匕首”,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故选B。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由文中句子“虎鲸捕食技巧非常高超。它胆大而狡猾,可以装死诱捕海鸟和海豹等动物当它们袭击须鲸时,往往是几十头虎鲸一起行动,一拥而上,饱餐一顿便扬长而去”可知答案。
    (4)考查品词析句的能力。仔细阅读可知,“一头体重8吨的虎鲸,一天至少要吃320千克的食物”中的“至少”不可以删除,因为“至少”表示最小限度,如果删去,则表示8吨重的虎鲸,一天只吃320千克的食物,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5)考查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现实生活作答即可,如: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减少过度的捕捞,给海洋生物自我调节和繁殖的时间;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不仅仅是对海洋生物的保护,也是对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保护。
    故答案为:
    (1)C;
    (2)B;
    (3)装死诱捕;
    (4)不可以。因为“至少”表示最小限度,如果删去,则表示8吨重的虎鲸,一天只吃320千克的食物,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5)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减少过度的捕捞,给海洋生物自我调节和繁殖的时间;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不仅仅是对海洋生物的保护,也是对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保护。
    3.【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课文借助大洞、小洞、气孔等关键词介绍了地道里面的构造。看到这样的构造,我不由得想说:冀中人民太有智慧了。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可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地道功能齐全的特点。
    (3)考查学生给句子加标点的能力。一句话未说完用逗号。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一句话已说完用句号。即为: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4)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地道的隐蔽性强主要体现在: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
    故答案为:
    (1)气孔 冀中人民太有智慧了;
    (2)A;
    (3)B;
    (4)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
    4.【解答】(1)考查学生写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能力。爱慕:因为喜欢、羡慕或敬重而乐于接近。故近义词是:倾慕。反义词是:嫌弃。分辨:辨别。故近义词是:辨别。反义词是:混淆。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梳理和理解。阅读文段可知,在姐姐眼中,花生的特点是:味道很美。在哥哥眼中,花生的特点是:可以榨油。在“我”的眼中,花生的特点是:价钱便宜,都喜欢吃。在父亲的眼中,花生的特点是: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对比,说明花生没有美丽的外表,却具有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
    (4)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阅读文段可知,“落花生”具有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品格,生活中默默奉献的人很多,如:清洁工、邮递员、修理工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6)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父亲跟“我们”议花生的目的是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来启发“我们”如何做人,以物写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故答案为:
    (1)倾慕 嫌弃 辨别 混淆;
    (2)味道很美 可以榨油 价钱便宜,都喜欢吃 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桃子 石榴 苹果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4)C;
    (5)清洁工、邮递员、修理工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6)从写法上看,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5.【解答】(1)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本文的作者是梁启超。
    (2)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①皇皇:富丽堂皇的样子。②干将:原是铸剑师的名字,这里指宝剑。
    (3)考查了内容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中国少年强大了少年中国才能越来越好。
    (4)考查了积累拓展。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示例: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他攻坚克难的勇气,值得所有人敬佩。
    故答案为:
    (1)梁启超;
    (2)①富丽堂皇的样子 ②原是铸剑师的名字,这里指宝剑。
    (3)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中国少年强大了少年中国才能越来越好。
    (4)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他攻坚克难的勇气,值得所有人敬佩。
    6.【解答】(1)本题考查提问题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文章提出两个问题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青蛙吃东西很挑剔,它们只吃活的”“秃鹫很少捕健康的食物,它们爱好腐尸”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画图拼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图像”,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视网膜上其余四类神经细胞是怎么起反应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写出来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问的是青蛙的眼睛为什么很特别,可由句子“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着和静止不动的物体都毫无反应”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句子还原。句子“假如动物仍然一动也不动,它们就慢慢飞近”提到了秃鹫飞近目标,“它们会近距离查看对方的胸部是否有起伏,眼是否在转动”写的是它们靠近目标之后的表现。放在③④句中间合适。故选B。
    故答案为:
    (1)谁是有个性的猎手?猎手有什么个性?
    (2)青蛙 秃鹫 只吃活的东西 爱吃腐食;
    (3)把视网膜上其余四类神经细胞是怎么起反应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写出来了。
    (4)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着和静止不动的物体都毫无反应。
    (5)B。
    7.【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绿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可知,夏天的法桐长满了蒲扇大的叶子只是作者的憧憬。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C、D三项都能体现作者对法桐的喜爱之情,B项体现的是作者看法的转变,不能体现对法桐的喜爱。故选B。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D项说法错误,“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这个句子写出了叶子在起风时的各种姿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故选D。
    (4)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由句子“我常常坐在窗前看法桐的叶子,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发出了清妙的歌声”可知,住在法桐间的鸟夫妻可以停在法桐叶下欢唱,与法桐亲密无间、互相成就。作者却只能坐在窗前看法桐的叶子,“嫉妒”一词写出了作者对鸟夫妻的无比羡慕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法桐的无比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着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可得出答案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一种植物的特点及给你的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
    (1)B;
    (2)B;
    (3)D;
    (4)联系上下文可知,住在法桐间的鸟夫妻可以停在法桐叶下欢唱,与法桐亲密无间、互相成就。作者却只能坐在窗前看法桐的叶子,“嫉妒”一词写出了作者对鸟夫妻的无比羡慕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法桐的无比喜爱之情。
    (5)因为法桐从不为旧叶的凋落而悲伤,在欢乐的时候尽情欢乐,在不断凋落与新生中,一年大出一年,长大成材。
    (6)苔一般生长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开的花也很小,但是它仍然执着地开放,毫不自惭形秽。我们也应该像苔一样,有在逆境中实现自己价值的勇气,认真地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
    8.【解答】①考查了根据不同语境填写词语。鹤发童颜: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大惊失色: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根据语境,应该依次填写:扶老携幼、鹤发童颜、大惊失色、恍然大悟。
    ②考查了阅读方法。根据学习实际作答即可。
    ③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家的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可知,乞讨老人通过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燃放爆竹;身披红袍”的方法把“年”兽撵走。故短文中写到了与驱赶“年”兽有关的传统习俗有贴对联、放鞭炮。
    ④考查了对关键信息的抓取能力和古诗积累。短文结尾的“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指除夕和大年初一,由此让你想到的古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⑤考查了知识积累。写出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习俗和诗句即可。
    故答案为:
    ①扶老携幼 鹤发童颜 大惊失色 恍然大悟;
    ②查字典 跳读 略读;
    ③贴对联、放鞭炮;
    ④除夕和大年初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⑤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节 赏月。
    9.【解答】(1)考查获取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由“在广袤的近地空间中,潜伏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太空“流浪者”——太空垃圾”可知答案。故选B。
    (2)考查查找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由“例如目前地球轨道上最大的太空垃圾——欧洲航天局2002年发射的地球观测卫星Envisat”可知答案。故选C。
    (3)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根据“客从何处来”这一节内容可知,A、C、D都来源于太空垃圾。B.由“瑞士科学家们打算在卫星上安装超快仿生手臂,捕捉并回收太空垃圾”“使用特殊的二维薄膜材料将太空垃圾‘五花大绑’并‘捉拿归案’”可知,特殊的二维薄膜材料和仿生手臂是用来回收太空垃圾的,并不是太空垃圾。故选B。
    (4)考查了小标题的作用。“客从何处来”“消灭太空垃圾前路漫漫”这两个小标题的作用:层次清楚,让人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每一部分介绍的是关于太空垃圾哪些方面的内容。每个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意思,使读者能迅速把握全篇文章的大意。所以②③④表述正确。故选C。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根据“美国科学家们提出了‘二维宇宙飞船’的构想,使用特殊的二维薄膜材料将太空垃圾‘五花大绑’并‘捉拿归案’可知题干表述错误。B.由“这类太空垃圾数量众多且体积小不易观察,给人们的航天活动造成许多危害”可知题干表述错误。C.由“遗憾的是,按照现有的技术,要完全清除太空垃圾还是比较困难,且成本昂贵”可知题干表述错误。D.由“因此,目前应对太空垃圾还是以‘躲’为主,或者等待它们自己进入大气层烧毁”可知题干表述正确。故选D。
    (6)考查对词句的理解和赏析。首先表明自己观点,然后表述理由。答案不唯一,语言通顺合理即可。
    (7)考查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打算”“构想”是一种假设,还没有付诸行动,如果去掉的话,就变成已经存在的事实,句子就不严谨了。所以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
    (1)B;
    (2)C;
    (3)B;
    (4)C;
    (5)D;
    (6)我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因为词语非常的新颖有趣,阅读起来感觉很有趣。
    (7)不能删去。“打算”“构想”是一种假设,还没有付诸行动,如果去掉的话,就变成已经存在的事实,句子就不严谨了。
    10.【解答】(1)考查获取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由“这儿是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可知,上校把自己的弟弟长期安排在海拔5000多米的哨卡值勤,是因为高山哨卡的条件极其艰苦,但总得有人来守。故选C。
    (2)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将军知道值勤年限将近三年的哨兵就是上将的亲弟弟以后,发现自己错怪了上校而自责,内心不能平静,一方面被上校兄弟任劳任怨、忠于职守、自我牺牲的精神震撼,另一方面被以上校兄弟为代表的军人严于律己、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感动。这就是将军“惊愕”的原因。故选B。
    (3)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一自然段内容可知,天气的恶劣,道路的艰险,突出了高山哨卡条件的艰苦,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故选B。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A、B、C正确。D.有误,“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这句话不能删去,这句话饱含将军对驻守海拔5000多米的哨卡将士的感动。故选D。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因为他被上校兄弟严于律己、任劳任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军礼里包含了将军对为祖国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边防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6)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文章中出现的人物,选取其中一个,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即可。答案不唯一,语言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C;
    (2)C;
    (3)B;
    (4)D;
    (5)因为他被上校兄弟严于律己、任劳任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军礼里包含了将军对为祖国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边防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6)我想对上校的弟弟说,谢谢你日夜守护着祖国的安全。你是最可敬的人!人物
    姐姐
    哥哥

    父亲
    花生特点




    传统节日
    习俗
    诗句

    踏青、祭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试卷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检测卷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检测卷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阅读,阅读理解,阅读短文完成小题,阅读文章片段,完成小题,我会读,我能完成,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检测卷(一)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检测卷(一)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阅读与理解,阅读《母亲的鞋架》,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检测卷(二)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检测卷(二)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内阅读,阅读文章,完成题目,课外阅读,课文回顾,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