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楠木制舟B. 五谷酿酒C. 粉碎矿石D. 机杼织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A、楠木制舟,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五谷醇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 全球首创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科技赋能“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所发的绿色电B. 垃圾分类投放便于露天焚烧
C.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实现节约用水D. 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所发的绿色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垃圾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应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符合题意;
C、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实现节约用水,可以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D、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标志中,属于“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A. B. 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可回收制品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连接仪器时,不能将试管放在桌子上,将橡胶塞塞进试管中,可能会使试管破损,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C。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B.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g
C.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不含电子,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下列正确的是
A. 氯酸钾中Cl为+5价B. 两个氮分子:2He2
C. 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D. 硫酸根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酸钾(KClO3)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x+(-2)×3=0,解得x=+5,则氯酸钾中Cl元素为+5价,故A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B错误;
C、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C错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硫酸根离子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A。
7. 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N2②Mg2+③2H④⑤⑥
A. 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B. ④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 ②和⑥均表示阳离子D. ⑤和⑥属于同一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可表示一个氮分子,两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选项错误;
B、④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选项错误;
C、阳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⑥的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表示的是阴离子,选项错误;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⑤和⑥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正确。
故选D。
8. 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关于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蔗糖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
B. 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蔗糖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蔗糖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故A错误;
B、蔗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1)=72:11:8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由蔗糖的化学式可知,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元素的质量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蔗糖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11)=9:11,故D正确。
故选C。
9.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以防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故错误;
B、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储量是有限的,要合理开采使用,故错误;
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汞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体温计用到的金属是汞,故正确。
故选D。
10.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的值是2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的乙、丁质量比是4:3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应后乙质量增大8g,是生成物,反应后丙质量减小14g,是反应物,反应后丁质量增大6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m值是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的乙、丁质量比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后乙质量增大8g,是生成物,反应后丙质量减小14g,是反应物,反应后丁质量增大6g,是生成物,该反应为丙→乙+丁,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1. 用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丙的化学式为CH3OHB. 甲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
C. 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3:22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氢分子,乙为二氧化碳分子,丙为甲醇分子,丁为水分子,该反应是。
【详解】A、由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丙的化学式为CH3OH,选项A正确;
B、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氢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B正确;
C、该反应是,该反应前后的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不发生改变,选项C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选项D正确;
故选:C。
12. 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Ⅰ和反应Ⅱ共涉及三种氧化物B. 反应Ⅱ属于分解反应
C. 反应Ⅰ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多D.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详解】
A、反应Ⅰ和反应Ⅱ共涉及2种氧化物,即水和过氧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Ⅱ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Ⅰ中,反应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非选择题
13.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燃气热水器不能安装在浴室内,原因主要是:当可燃性气体燃烧不充分时,易生成有毒的_____气体;
(2)用洗衣粉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衣粉具有_____作用。用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3)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4)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杀菌消毒剂。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次氯酸钠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为:,X的化学式是_____。
(5)一种新型的LED,其厚度仅相当于三个原子。该LED可由二硒化钨(WSe2)制成。下图是硒原子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①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数值是______;
②A、B、C、D中与硒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微粒字母代号)。
③B和C构成的物质化学式:_______。
【答案】(1)CO (2) ①. 乳化 ②. 放出
(3)吸附 (4) ①. ②. Na2CO3
(5) ①. 18 ②. A ③. NaF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燃气的主要成分是含碳的有机物,若燃烧不充分,易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故填:一氧化碳(或CO)。
【小问2详解】
洗衣粉中含有乳化剂,洗衣粉清洗油污主要利用了乳化剂的乳化作用。用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故填:乳化;放出。
【小问3详解】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小问4详解】
是一种杀菌消毒剂。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次氯酸钠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已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钠、氯、氢、氧四种元素,而生成物次氯酸钠(NaClO)中只含有钠、氯、氧三种元素,故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应该是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在方程式中,生成物中钙、碳、钠、氯、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1、2、2、5,已知反应物Ca(ClO)2中钙、氯、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2,故X中含有的碳、钠、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3,X在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是1,故X的化学式是Na2CO3。
【小问5详解】
①原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等核内质子数,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4-16=18;②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A、B、C、D中与硒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③B的原子序数是9,且该微粒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故该微粒是F−,C的原子序数是11,且该微粒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该微粒是Na+,则B和C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NaF。
14.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结束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该操作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______。
(2)用装置B制得的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装袭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b接______。
【答案】 ①. ②. 隔绝氧气 ③. d→e→g→f
【解析】
【详解】(1)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2)氢气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吸收,且为了吸收完全,应采用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b接d→e→g→f。
15. 钙是人体必需元素。
(1)如图为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钙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写出钙离子的符号:______。
(2)人体若缺钙,可服用补钙剂。
①缺钙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是______(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②服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钙片,与胃酸(含有少量盐酸)反应后钙才能被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①. 40.08 ②. 金属 ③. Ca2+
(2) ①. 骨质疏松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钙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钙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化学符号为Ca2+。
【小问2详解】
①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故缺钙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是骨质疏松,贫血是由于缺乏铁元素导致的。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
I.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II.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
I.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应该比理论值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II.如果用气压传感器测瓶内气压的变化,______________(选填:AB、BC、CD、DE、EF)段表示水倒吸的过程。
【实验改进】
I.铁生锈原理:铁与氧气、水作用生成铁锈。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上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II.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交流表达】
I.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氢氧化亚铁。
II.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反思】请你分析,改进后的实验比红磷燃烧实验的优点有:I._____;II.________。
【答案】 ①. 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③. 压强 ④. 偏小 ⑤. DE ⑥. 20.2% ⑦.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⑧. 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解析】
【分析】
【详解】[实验回顾]
I.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燃烧生成物是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因此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
II.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红磷燃烧停止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问题提出]
I.因为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所以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从而引起结果偏低。
II.倒吸水过程中瓶内压强会增大,故选DE
[交流表达]
II.根据反应前后烧杯内水的体积变化可以看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是:80mL -54.5mL =25.5mL,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2%。
[反思]
因为红磷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无法继续燃烧,所以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将氧气全部消耗,实验结果不准确,而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能使氧气消耗得更为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另外铁生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红磷在空气中点燃时会产生大量白烟,污染环境。故改进后的实验比红磷燃烧实验的优点有:I. 铁生锈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II.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7. 现有一家庭食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氯化钠(不含其他杂质)。为了测定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和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东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如表:
完成下列计算:
(1)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编号 。
(2)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2;
(2)12g样品与10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2g+100g-102g=10g,设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
,
解得x=10.6g,y=11.7g;
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2.8%。
【解析】
【分析】
【详解】(1)分析题中数据可知,实验1:50g氯化钙溶液与12g样品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50g+12g-57g=5g,实验2:100g氯化钙溶液与12g样品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100g+12g-102g=10g,150g氯化钙溶液与12g样品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150g+12g-152g=10g,则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编号2;
(2)见答案。A.实验操作
B.能源与资源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一氧化碳
点燃氢气前要先验纯
三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地球上很多铝矿,尽情开采也无所谓
C.环境保护
D.生活常识
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焚烧秸秆,减少环境污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体温计用到的金属是汞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20
14
2
反应后质量/g
m
28
0
8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编号
1
2
3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12
12
12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50
100
150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g
57
102
152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九上化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九上化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净水时加明矾的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淮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6gD,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