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同步备课(课件+练习)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复习(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浙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 《运动和力》 复习(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浙教版),共60页。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复习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浙教版)主讲老师:xx老师本章知识框架空间位置不断发生着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怎样判断运动和静止?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路旁的房屋则是静止相对于某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结果也会不同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可以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科学上,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velocity)。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 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单位取秒,那么,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为 m/s,读作米每秒。 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 km/h,读作千米每时。1米/秒=3.6千米/时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如图所示描绘了诗中描写的意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高山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静止的B.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运动的C.以高山为参照物,小舟是运动的 D.以小舟为参照物,高山是静止的C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秒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B.3~5秒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4秒时,乙在甲前方5米处 D.0~5秒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D磁铁吸螺钉地球对月亮的引力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可见,力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既能使物体的速度由小变大,也能使物体的速度由大变小,还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在科学上,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扣过来的排球被挡了回去将标枪投出下列各图中现象表明力还能产生什么效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视频:火箭飞行原理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它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拉开易拉罐约要力20N手托2只鸡蛋的力约为1牛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上述实验还表明,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手拉弹簧时也会感受到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elastic force)。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进行“校零”,看一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的话,要来回拉动几次挂钩,让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才能使用。3,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之后再读数,并且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人们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直观地表示力;1,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做力的示意图。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如果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巩固练习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瘪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下 D.举: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D3.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1、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据甲图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___________cm;乙图中测力计读数为___________N。(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___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伸长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__________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2.3.00 1.6 均匀 成正比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 )。实验事实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在建造房屋时,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筑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牛/千克。重力的大小还跟物体所在的纬度和高度有关。物体在极地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要略大些,在山脚受到的重力比在山顶要略大些。由于不同星球的质量和半径各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等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1.下列各物体中,受到的重力最接近1牛的是( )A.两只鸡蛋 B.十本科学课本 C.一支铅笔 D.一个初中学生巩固练习A2.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仪两次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 )A.左面低右面高,前面低后面高 B.左面高右面低,前面低后面高C.左面高右面低,前面高后面低 D.左面低右面高,前面高后面低D1.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图甲和乙,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丙,重复上述实验。注意 每次 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同一位置开始滑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是为了使小车在斜面底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小,远,慢,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___,运动的距离越 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猜想∶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________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这种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不存在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他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向右拉动木块,当木块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上面的木块将会______。为什么?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视频:惯性相关实验1.下列交通提示语中,不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车辆起步,站稳扶好 B.系安全带,平安出行C.珍爱生命,远离酒驾 D.保持车距,安全驾驶2.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跳得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跳得最远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垂直跳,跳得最远 D.朝各个方向跳,跳得都一样远C D巩固练习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就会发生变化。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视频:用小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可以得出∶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虽然上述结论是在物体静止的情形时得出的,但它也同样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情形。1.说说你是如何辨别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1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2 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 3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思考与讨论1.将一只笔筒(连同笔)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以下几个相关的力中,哪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1)笔筒受到的重力 (2)笔筒对桌面的压力(3)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笔筒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笔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1.如图所示,A、B两物体分别重为GA=30N、GB=40N,A用绳悬挂在顶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间有弹簧固定连接,绳和弹簧重均不计。若已知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为F=20N。那么绳对物体A的拉力()A.一定是50N B.一定是70NC.可能是10N或50N D.可能是50N或90N巩固练习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riction)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筷子向上提起时,筷子与米之间也存在着摩擦力。正是这个摩擦力使筷子与米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才使得筷子能将杯子提起。人行走时前、后脚受到的摩擦力大量实验表明: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你知道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增大物体之间的摩擦吗?你知道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吗? 气垫船实验表明,利用气垫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1.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B.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C.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 D.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巩固练习D2.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力将一长方体物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特静止,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减小压力,使物块沿竖直墙面匀速下滑,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关于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上B.f1=f2,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上C.f1=f2,f1竖直向下,f2竖直向上D.f1>f2,f1竖直向下,f2竖直向上 B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人认为压力产生的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能用实验对他的观点作出检验吗(设计实验时应当注意控制变量)?大量实验表明: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科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上述公式可表示为∶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 Pa人们又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呢?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特点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密度之比为4:1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C.a、b的密度之比为2:1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B2.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乙,将两支试管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试管竖直,乙试管倾斜,静止时两试管内液面相平,液面距离桌面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p甲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复习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浙教版)主讲老师:xx老师本章知识框架空间位置不断发生着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怎样判断运动和静止?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路旁的房屋则是静止相对于某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结果也会不同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可以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科学上,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velocity)。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 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单位取秒,那么,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为 m/s,读作米每秒。 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 km/h,读作千米每时。1米/秒=3.6千米/时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如图所示描绘了诗中描写的意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高山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静止的B.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运动的C.以高山为参照物,小舟是运动的 D.以小舟为参照物,高山是静止的C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秒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B.3~5秒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4秒时,乙在甲前方5米处 D.0~5秒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D磁铁吸螺钉地球对月亮的引力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可见,力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既能使物体的速度由小变大,也能使物体的速度由大变小,还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在科学上,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扣过来的排球被挡了回去将标枪投出下列各图中现象表明力还能产生什么效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视频:火箭飞行原理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它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拉开易拉罐约要力20N手托2只鸡蛋的力约为1牛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上述实验还表明,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手拉弹簧时也会感受到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elastic force)。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进行“校零”,看一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的话,要来回拉动几次挂钩,让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才能使用。3,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之后再读数,并且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人们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直观地表示力;1,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做力的示意图。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如果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巩固练习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瘪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下 D.举: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D3.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1、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据甲图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___________cm;乙图中测力计读数为___________N。(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___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伸长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__________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2.3.00 1.6 均匀 成正比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 )。实验事实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在建造房屋时,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筑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牛/千克。重力的大小还跟物体所在的纬度和高度有关。物体在极地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要略大些,在山脚受到的重力比在山顶要略大些。由于不同星球的质量和半径各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等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1.下列各物体中,受到的重力最接近1牛的是( )A.两只鸡蛋 B.十本科学课本 C.一支铅笔 D.一个初中学生巩固练习A2.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仪两次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 )A.左面低右面高,前面低后面高 B.左面高右面低,前面低后面高C.左面高右面低,前面高后面低 D.左面低右面高,前面高后面低D1.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图甲和乙,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丙,重复上述实验。注意 每次 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同一位置开始滑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是为了使小车在斜面底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小,远,慢,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___,运动的距离越 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猜想∶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________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这种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不存在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他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向右拉动木块,当木块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上面的木块将会______。为什么?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视频:惯性相关实验1.下列交通提示语中,不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车辆起步,站稳扶好 B.系安全带,平安出行C.珍爱生命,远离酒驾 D.保持车距,安全驾驶2.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跳得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跳得最远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垂直跳,跳得最远 D.朝各个方向跳,跳得都一样远C D巩固练习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就会发生变化。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视频:用小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可以得出∶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虽然上述结论是在物体静止的情形时得出的,但它也同样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情形。1.说说你是如何辨别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1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2 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 3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思考与讨论1.将一只笔筒(连同笔)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以下几个相关的力中,哪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1)笔筒受到的重力 (2)笔筒对桌面的压力(3)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笔筒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笔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1.如图所示,A、B两物体分别重为GA=30N、GB=40N,A用绳悬挂在顶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间有弹簧固定连接,绳和弹簧重均不计。若已知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为F=20N。那么绳对物体A的拉力()A.一定是50N B.一定是70NC.可能是10N或50N D.可能是50N或90N巩固练习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riction)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筷子向上提起时,筷子与米之间也存在着摩擦力。正是这个摩擦力使筷子与米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才使得筷子能将杯子提起。人行走时前、后脚受到的摩擦力大量实验表明: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你知道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增大物体之间的摩擦吗?你知道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吗? 气垫船实验表明,利用气垫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1.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B.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C.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 D.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巩固练习D2.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力将一长方体物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特静止,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减小压力,使物块沿竖直墙面匀速下滑,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关于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上B.f1=f2,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上C.f1=f2,f1竖直向下,f2竖直向上D.f1>f2,f1竖直向下,f2竖直向上 B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人认为压力产生的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能用实验对他的观点作出检验吗(设计实验时应当注意控制变量)?大量实验表明: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科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上述公式可表示为∶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 Pa人们又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呢?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特点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密度之比为4:1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C.a、b的密度之比为2:1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B2.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乙,将两支试管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试管竖直,乙试管倾斜,静止时两试管内液面相平,液面距离桌面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p甲
ρ乙 p甲>p乙 D.ρ甲>ρ乙 p甲=p C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