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题
展开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1~3题。
1.银杏林属于( )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以上地区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C.光照 D.热量
3.近年来银杏叶变黄的时间偏晚,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干 B.气候变暖C.温差增大 D.光照减弱
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与⑦植被相似——降水量相近
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③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相同
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5.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⑤地植被是热带季雨林
C.⑥地植被叶质坚硬,表面有蜡层
D.⑦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俄罗斯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于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到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据此回答6~7题。
6.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A.湖泊较深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河流入湖泥沙量小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7.“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8~9题。
8.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
9.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C.②①③ D.②③①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甲山坡在海拔约2200~28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
A.气温高 B.坡度较小C.气温低 D.靠近河流
11.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
A.常绿林 B.高山草甸C.针叶林 D.干旱灌木
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第12~13题。
12.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 )
A.坡度陡,土层薄B.光照强,气温高
C.蒸发弱,水分少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
13.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R地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
A.冰雪荒漠带B.常绿阔叶林带
C.灌丛草甸带D.针阔混交林带
15.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海拔C.气温 D.风力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辽河三角洲是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
(1)分析图示芦苇分布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6分)
(2)过去每年春节前后,当地会在收割后的苇塘里放火“炼塘”,以提高来年芦苇的产量。分析这种做法对湿地、地下水、动物及土壤所造成的影响。(6分)
17.下面图1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图1中MN一线剖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4分)
(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2分)
(3)据图2简析MN一线剖面的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4分)
(4)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海拔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说明形成这些差异的主导因素。(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某地理科考队调查了秦岭主峰太白山的物种丰富度,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如下图)。
(1)描述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3分)
(2)指出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2分)
(3)分析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4分)
(4)调查还发现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成因。(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以下简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
土壤释放的CO2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下面图a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日变化图,图b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图。
(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肥沃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6分)
(3)结合图b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4分)
章末检测(五)
1~3.解析:第1题,银杏林秋天落叶,属于落叶阔叶林,A正确。第2题,北京、浙江、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晚,故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D正确。第3题,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晚,近年来银杏叶变黄的时间偏晚,说明气候变暖,B正确。
答案:1.A 2.D 3.B
4~5.解析:第4题,图中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800mm,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500~700mm,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④是热带草原气候,⑤是热带雨林气候,这两个地点都在赤道附近,由于海拔不同,形成的气候不同,B错误。图中③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属热带沙漠气候,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气流下沉;西南季风影响不到,降水稀少;加之森林植被的破坏。②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两个地点纬度相同,但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C错误。⑤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⑥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两个地点的纬度不同,大气环流也不同,形成的气候也不同,所以自然带也不同,D错误。第5题,②地位于东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A错误。⑤地位于刚果盆地,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对应的是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为减少水分蒸腾,植被叶质坚硬,表面有蜡层,C正确。⑦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D错误。
答案:4.A 5.C
6~7.解析:第6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于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湖泊较深可能导致湖水“温柔碧绿”;贝加尔湖纬度较高,水温较低,且属于贫营养湖,湖泊中藻类物质繁殖速度不会很快;河流入湖泥沙少,使湖水透明度高;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对湖泊污染小。第7题,该湖位于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湖泊“每到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说明“高跷树”根部由于风浪巨大,土壤被侵蚀而裸露;潮水并非终年结冰,且树木生长在湖岸沙滩上,冻土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积雪掩盖不会导致根部裸露。
答案:6.B 7.B
8~9.解析:第8题,图片中有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第9题,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花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采茶。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
答案:8.D 9.A
10~11.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海拔2200~2800米处,甲山坡坡度最小,同时聚落最多;另外,此海拔不是最高或最低,则气温也不是最低或最高,也不靠近河流。第11题,注意该地位于30°N,为亚热带气候,山麓分布常绿林,向上分布针叶林、高山草甸,符合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但河谷分布干旱灌木不符合此规律,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10.B 11.D
12~13.解析:第12题,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第13题,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主要分布高度为1800~1900米,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可能为针叶林。
答案:12.B 13.D
14~15.解析:第14题,高山带针叶林之上气温低,降水较少,形成的是灌丛草甸带,灌丛草甸带之上是冰雪荒漠带,而常绿阔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都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下。第15题,横断山脉降水主要由西南季风带来,因此东坡为背风坡,背风坡的降水比西坡少,同为东坡的情况下,各山脉的林线分布高度差异大,主要是由降水量不同引起的;结合材料“山地林线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的影响”,与海拔的关系较小;同纬度同一高度的气温差异小;各山脉东坡为背风坡,风力差别较小。
答案:14.C 15.A
16.解析:第(1)题,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首先从该处的地理位置分析:临海,容易引发海水入侵;其次从该处的气候类型分析: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引发盐类物质向土壤表层集聚;最后从河流位置去分析:处于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地下水位较高,引发盐类物质在地表集聚。第(2)题,放火“炼塘”,使地表温度升高,增加蒸发量,可能导致湿地面积减小,地下水量减小;降低植被覆盖率,使部分动物失去栖息地;秸秆无法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肥力降低。
答案:(1)处于河流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处沿海,湿地水位降低时,易引发海水入侵。
(2)对湿地: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对地下水: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对动物:失去栖息地,动物种类减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肥力降低。
17.解析:第(1)题,该处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沿岸存在上升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从而导致鱼类死亡。第(2)题,主要从地形和洋流方面分析。第(3)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MN一线剖面地形不断隆起,海拔升高,阻挡了西风,导致P地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第(4)题,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与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鱼类饵料缺乏。
(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南北方向延伸。
(3)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增强;P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
(4)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表现: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主导因素:纬度位置。
18.解析:第(1)题,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应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读图可知,500~1300米,随着海拔增高,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增加,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1300米以上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降低。第(2)题,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应根据坡度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坡度越小,在某一高度范围内面积越大。图中显示,太白山区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为1800~2200米,说明该段坡地的平均坡度最小。因此,平均坡度最小海拔为1800~2200米。第(3)题,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应从热量、坡地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表明物种丰富度与热量条件呈正相关。在3500~3700米海拔段,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的种类也少,物种丰富度低。材料信息表明,山地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读图可知,在3500~3700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生物的数量少,因此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第(4)题,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数量比北坡多的气候原因应从水热条件进行分析。太白山位于秦岭山地,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丰富,南坡山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差异大,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多。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北坡自然带数量较少。
答案:(1)(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为1800~2200米。
(3)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的种类也少。
(4)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因此自然带数量较多。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水热条件垂直差异相对较小,自然带数量较少。
19.解析:第(1)题,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高山灌丛草甸土肥沃的原因从有机质的来源、分解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左纵轴表示CO2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分析曲线变化即可得出,从变化趋势和极值两方面描述即可。由图中三条曲线变化特征可知CO2释放速率与温度有关,而土壤CO2的释放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结果,说明温度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速率,从而影响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第(3)题,由图b可知,草盛期CO2释放速率大,牧草返青期、草枯黄期释放速率小,说明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小值出现在6:00。
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地表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降低。
(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五十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