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2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2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覆盖全身的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B. 蝗虫和松树的生命系统层次完全相同
C.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D.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详解】A、皮肤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而器官是动物或植物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因此皮肤属于器官层次,A正确;
B、蝗虫和松树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蝗虫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而松树没有,B错误;
C、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以及摄食等生命活动,C正确;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同时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地方——生物圈,D正确。
故选B。
2.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玻片标本上的细胞质流动方向应该是顺时针
B. 图2图像再放大2倍则能看到4个细胞
C. 若视野中观察到异物,转动标本和目镜异物均不动,则异物在物镜或者反光镜上
D. 若在载玻片写“9>6”,在显微镜视野观察到的图像是“66”,在显微镜视野观察到的图像是“9b>aB. 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c=b≥a
C. 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丙>乙>甲D. 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壁伸缩性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
2、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后复原的现象。
【详解】A、据图可知,质壁分离的程度丙大于乙大于甲,由此可推知,实验前,蔗糖溶液的浓度为c>b>a,A正确;
B、一般来讲,质壁分离后的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外液浓度基本是相等的,根据图中3个原生质层的体积判断细胞液浓度是甲<乙<丙,所以试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a<b<c,B错误;
C、实验后丙的失水是最多的,导致质壁分离后丙的细胞液浓度是最大的,也是吸水能力最强的,因此丙>乙>甲,C正确;
D、实验后丙的失水是最多的,导致质壁分离后丙的细胞液浓度是最大的,判断细胞液浓度是甲<乙<丙,D正确。
故选B。
21. 五个大小相同的白萝卜幼根与植物甲的幼根分别放入A-E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分钟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甲比白萝卜更耐干旱
B. 植物甲在与白萝卜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
C. 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是B、D、A、E、C
D. 白萝卜与植物甲的幼根细胞在C溶液中水分子不会通过细胞膜向外转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放入不同蔗糖浓度的溶液中的植物细胞若质量不变,说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若质量变小,说明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若质量变大,说明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详解】在相同的蔗糖浓度条件下,植物甲比白萝卜失水量大或吸水量小,说明植物甲细胞液浓度小于白萝卜,白萝卜更耐干旱,A错误;植物甲在与白萝卜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即A浓度下表现为失水,不能正常生长,B正确;根据白萝卜细胞在不同蔗糖中的失水与吸水情况即在A时细胞若质量不变,水分子进出保持动态平衡,B失水量大于D,C吸水量大于E可知,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是C 、E、A、D、B,C错误;白萝卜与植物甲的幼根细胞在C溶液中质量变大,说明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中的水分子多于排出的水分,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向外转移,D错误。
22. 用2m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不含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的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因是易于观察和测量
B. e时刻开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开始从外界吸收溶质
C. cd段基本不变的原因是没有水分进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D. 曲线I对应的溶液是蔗糖溶液,曲线Ⅱ对应的溶液是乙二醇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因此图中曲线Ⅰ代表的是乙二醇溶液中细胞发生的变化,曲线Ⅱ代表的是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的变化过程。
【详解】A、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因是该细胞中有紫色的中央大液泡,易于观察和测量,A正确;
B、e时刻开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开始从外界吸收水分,但溶质的吸收在植物细胞进入该溶液中就开始了,B错误;
C、cd段基本不变的原因可能是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达到了渗透平衡,进出水量相等,C错误;
D、曲线I表示的是植物细胞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因而该溶液代表的是乙二醇溶液,曲线Ⅱ表示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且植物细胞对蔗糖溶液不选择吸收,因而该曲线对应的溶液是蔗糖溶液,D错误。
故选A。
23. 下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图乙表示方式②的运输速率与能量的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性激素以①方式进入细胞
B. ①③④三种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C. 与方式③相比,方式②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
D. 图乙中a、b两点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分别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自由扩散,②表示主动运输,③④表示协助扩散;图乙运输方式,与能量有关,属于主动运输a点限制性因素是能量,b点限制性因素是载体的数量。
【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脂溶性物质,主要通过①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①表示自由扩散,③④表示协助扩散;故①③④三种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
C、③表示协助扩散,②表示主动运输,与方式③相比,方式②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C正确;
D、a点随着能量增加,运输速率增加,则a点转运速率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b点能量供应增加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因为载体数量有限,D错误。
故选D。
24. 人进食后,胃壁细胞通过质子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颗浓度进入胃腔。胃内酸性环境的维持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子泵同时具有催化功能和载体蛋白的转运功能
B. 质子泵能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 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 抑制质子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质子泵是ATP驱动的离子转运蛋白。质子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可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同时吸收K+,说明该质子泵分泌H+、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根据题意,质子泵催化ATP水解,说明具有催化功能,能分泌H+同时吸收K+说明具有载体蛋白的转运功能,A正确;
B、结构决定功能,质子泵能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正确;
C、该质子泵分泌H+、吸收K+均需要载体和能量,而钾离子运出胃壁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 C错误;
D、抑制质子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以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25. 人体肠道内寄生的一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作用将蛋白分解酶分泌至细胞外,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痢疾内变形虫通过胞吐分泌蛋白分解酶会使细胞膜的面积变小
B. 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方式相同
C. 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 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胞吞或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痢疾内变形虫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的过程,通过膜的物质运输,会使细胞膜的面积变大,A错误;
B、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两者方式不同,B错误;
C、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且也需要与膜上的靶蛋白结合,然后定向发生胞吞或胞吐,显然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C错误;
D、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和“胞吐”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该过程的进行依赖膜的流动性,并且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肺炎相似,但用药不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诊幼儿患者所患肺炎种类,医护人员取患儿痰液进行分离,可在_____显微镜下观察致病微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为进一步了解支原体,研究人员用培养基培养分离得到的支原体,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了由一个支原体繁殖形成“荷包蛋”状的菌落(大量同种支原体),菌落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的 _____。
(2)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常因黏液栓堵住支气管,造成影像学上的“白肺”,这与新冠病毒导致的双肺弥散性病变产生的“白肺”是两个概念。导致这两种“白肺”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
(3)经化验,患儿确诊患支原体肺炎,若你是医护工作者,根据下表提供的抗菌药物以及抗菌机制,治疗支原体肺炎最不宜选择的药物是_____,原因是_____。
(4)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存在1-3周的潜伏期。专家建议:对病人接触过的物体,可用含75%的酒精消毒,原理是_____。
【答案】26. ①. 电子 ②. 种群
27. 有无细胞结构 28. ①. 青霉素 ②.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29. 酒精可引起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进而失活
【解析】
【分析】分析表中可知,阿奇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而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菌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转录过程,不能合成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小问1详解】
可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致病微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培养基上由一个支原体繁殖形成“荷包蛋”状的菌落(大量同种支原体)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的种群。
【小问2详解】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
【小问3详解】
据表分析,阿奇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而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菌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转录过程,不能合成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青霉素破坏病原体的细胞壁。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治疗支原体肺炎最不宜选择青霉素。
【小问4详解】
酒精可引起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进而失活,因此对病人接触过的物体,可用含75%的酒精消毒。
27. 科研工作者将抗肿瘤药物雷公藤甲素(TP)的前体物质TP-nsa与运载物结合,组装成纳米粒子T-UPSM,T-UPSM能进入细胞,通过溶酶体发挥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T-UPSM在溶酶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图。据图可知,T-UPSM能够与溶酶体内H+结合,改变溶酶体内部的_____,从而降低水解酶的作用,抑制溶酶体的功能,同时T-UPSM在溶酶体内瓦解,最终生成_____,发挥抗肿瘤作用。
(2)为了检验T-UPSM对胰腺瘤的影响,研究人员将T-UPSM注入含胰腺瘤的实验组小鼠体内,28天后检测并统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体内胰腺瘤重量,结果如图2.该实验对照组小鼠的处理方式为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
(3)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T-UPSM是治疗人胰腺癌的有效药物。请简述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1) ①. pH ②. TP
(2) ①.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②. T-UPSM抑制小鼠体内胰腺瘤的生长
(3)不认同,缺乏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数据
【解析】
【分析】据题图1分析,T-UPSM能够与溶酶体内H+结合,改变溶酶体内部的pH,从而使水解酶活性降低,同时T-UPSM在溶酶体内瓦解。据题图2分析,T-UPSM能降低胰腺瘤重量。
【小问1详解】
据图1分析可知,T-UPSM能够与溶酶体内H+结合,改变溶酶体内部的pH。T-UPSM在溶酶体内瓦解,最终生成TP,发挥抗肿瘤作用。
【小问2详解】
实验为了检验T-UPSM对胰腺瘤的影响,自变量为T-UPSM,实验组小鼠体内注入T-UPSM,根据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据图2可知,用T-UPSM处理的小鼠体内胰腺瘤重量低于对照组,说明T-UPSM抑制小鼠体内胰腺瘤的生长。
【小问3详解】
上述实验的对象是小鼠,并未研究T-UPSM对胰腺癌患者的影响,所以缺乏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数据,不能得出T-UPSM是治疗人胰腺癌的有效药物。
28. 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1),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
(1)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小窝蛋白。膜功能的复杂程细胞外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____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2)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
(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2.据此分析,_____________。
(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______________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1) ①. 磷脂 ②. 蛋白质
(2) ①. 疏水性 ②. 细胞质基质
(3)胆固醇与肽段1中的氨基酸结合,而不与肽段2结合
(4)空间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细胞内外都是水分为主的环境,因此外面那层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在外,疏水的尾部在内,而内部磷脂分子层,则是亲水的头部在内,疏水的尾部在外。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就是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此时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的。
【小问1详解】
由题知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所以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膜功能的复杂程细胞外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小问2详解】
细胞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疏水的,中间区段主要疏水的;其他区段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小问3详解】
由题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观察图发现只有肽段1出现了降低,所以对比肽段1、肽段2,可以得出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小问4详解】
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影响蛋白质的活性。
29. 人体内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成LDL-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下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LDL-受体复合物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 ______上合成的,科学家发现囊泡能将水解酶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3)除了处理LDL-受体复合物获得胆固醇等养分外,图中⑥→⑨过程说明溶酶体还具有______的功能,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
(4)现提取该细胞的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膜表面积的值______S/2。(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