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试题
    (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②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③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④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选自袁行霈《境与象》)
    材料二:
    ①诗歌意境,从表现对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②所谓“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山水诗、咏物诗、山水画、花鸟画中多有此类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这些都是“物境”名句,一个个逼真如画,历历在目,令人有“处身于境”、目悦神怡之美感。
    ③所谓“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叙事诗、咏史诗和写人诗中多有此类意境,此外古典戏曲、小说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类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时一句诗就是一个事境,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风雪夜归人”“落花时节又逢君”;有时一首诗是一个事境,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和《卖炭翁》。事境的审美特点是“近”,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所以才能获得“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④所谓“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抒情诗、抒情小赋、抒情散文和音乐、戏曲中多有此类意境。在古典诗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赵嘏《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多惭江上鸥。”金圣叹评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间杂用‘愁’字、‘怜’字、‘忧’字、‘伤’字、‘叹’字、‘惭’字, 凡若干悲苦字成诗,知先生怀忧,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汉乐府《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又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李白是写情境的圣手,他有许多这方面的名句,诸如:“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李白笔下,风、水、月皆成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样亲切自然,尽情尽理,真是大家风范。
    ⑤所谓“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如果说“情境”的审美特点是求“美”的话,那么“理境”的审美特点则是求“真”。玄言诗、哲理诗、议论散文、寓言、写意画中多有此类意境。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还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颢《黄鹤楼》一诗,金圣叹评云:“他何曾是作诗,真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什么“道理”呢?就是“黄鹤” 飞了,“昔人”去了,甚至他们早都死了,而“楼”还存在着。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楼”是无限的,实的。所以,感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便是这首诗的道理。这些道理是通过昔人、黄鹤、楼、白云、此地、千载等时空意象表现出来的。前者所举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浓郁的感情里;后者所举的“道理”则隐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潜先生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地未受情感饱和的理。”
    (选自古风《意境探微》)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与境交融之后生成意境,意境可以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B. “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没有境就没有象。
    C. “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特殊手法的作用,旨在表明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可见意境的形成不一定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境”讲究的是逼真如画,历历在目,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
    B. 《长恨歌》体现了一首诗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事境,可给读者“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C. 抒情诗、抒情小赋和抒情散文中多有“情境”,这种“情境”有的是直抒其情,有的是借景抒情。
    D. “情境”求“美”,“理境”求“真”,“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之。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理意境”观点的一项是( )
    A.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B.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5. 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崔颢有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上诗句中境与象的关系。
    【答案】1. B 2. D 3. C
    4. 材料一的第三段首先指出“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然后点明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接着作者举出了中国古诗中大量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是错误的。
    5.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木叶和江水意象,无边的空间,无尽的时间,因空间的寥阔、时间的绵亘而易悲凉为悲壮;“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通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交融,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意境。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写了黄鹤、白云、千载等意象。诗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这些意象,让人感到生命是有限的,空的;通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交融,为读者营造了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意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没有境就没有象”错误。由原文“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可知,这一比喻的意思是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之”错误。由原文“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地未受情感饱和的理”可知,“情”“理”在同一诗作中可以兼而有之。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从“榆柳”“桃李”等可判断出属于“物意境”。
    B.从“怆然”“涕下”等可判断出属于“情意境”。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理是: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属于“理意境”,“理意境”。
    D.从“逢冬至”“影伴身”等可判断出属于“事意境”。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在材料一的第三段中,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属于提出问题部分。
    其次分析问题,先从否定或者“破”(批驳)角度指出错误认知——“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然后与中国对意象的理解加以对照,“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这就阐明了作者认为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而中国古典诗歌并不符合这种理论。
    接着从正面论证,依然是分析问题,作者举出中国古诗中大量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比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的意境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从而得出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是错误的这一结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木叶和江水意象,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交融,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意境。
    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不难找出“黄鹤、白云、千载”就是其所描绘的“象”。而这些“象”的结合,则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读者产生了“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境,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留下的只有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所以此处的境是对具体的“象”的升华,给了读者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异乡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意大利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疣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薄暮时分穿过市区,有三条通往医院的路。两条沿着运河,可是太长,所以人们总是走过横跨运河的桥,到医院去。河上有三座桥,都可以走,随你挑选。其中一座上面有个卖炒栗子的女人。站在她的炭火前周身暖和,炒栗子放在口袋里,好一会都是热乎乎的。医院很古老,也很幽美。一进大门就是个庭院,穿过去,对面又有一扇门,出去就到医院了。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老医院对面有几幢新造的砖砌房屋。每天下午,我们在那里相聚,坐在将为我们治好病的手术椅里,大家彬彬有礼,互相关心地问是什么病。
    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不错,踢足球。”我说。
    “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疗器能使膝关节弯曲得像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倾斜,不灵了。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医生回到后面的诊所里,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工伤。”医生回答。
    “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照片递还给医生。
    “你该有信心了吧?”
    “不。”少校答道。
    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做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他说:“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结婚了吗?”少校问我。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她过世后三天内,少校没上医院。之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那时,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注]本文的写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医生对“我”说,“我”可以重新踢球,他的意思是“我”的腿经过治疗会痊愈,这让“我”对腿的康复充满信心。
    B. 少校经常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暗示“我”不是意大利人,此时“我”身处在异乡意大利,这就是小说标题“在异乡”的全部内涵。
    C. “我”一直追问为什么“不应该结婚”,少校的反应却有些反常,这种不近情理的言行表现出少校内心的极度悲愤。
    D. “别叫我少校先生”表明少校厌恶少校的身份,这是因为他的妻子因战争耽误治疗而死,他极度厌恶战争。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暗示了“我们”负伤不能再上战场,为后文写在医院发生的故事做铺垫。
    B. 小说对店门外挂着的动物的描写,渲染了阴郁的氛围,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揭示了小说反对战争的主题。
    C.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视角聚焦医院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更简洁集中,且故事更真实。
    D. “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小说对这一细节的描写意在表明少校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8. “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用较多篇幅描写少校的语言,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医生展示疗效的照片,针对工伤而非枪伤,少校对这种治疗没有信心。医疗器刚刚问世,少校认为自己只是去做试验品。因此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②他残废后才结婚,他对新生活尚存一丝希望。③少校负伤,内心苦闷,去医院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④即便注定将失去一切,不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少校的这一信念也促使他按时上医院。
    9. ①充分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少校对治疗不抱希望的心态,失去妻子后的恼怒、痛苦,以及对战争的厌恶都通过少校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通过少校的语言,交代医生诊治患者,少校丧妻等情节,使小说情节丰富完整。③揭示小说主题。少校与“我”的对话,表现出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和绝望,揭示了反对战争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这让‘我’对腿的康复充满信心”错。从选文来看,医疗器是刚问世的,其疗效还不得而知,“我”对腿的康复并没有因为医生的话而充满信心。
    B.“这就是小说标题‘在异乡’的全部内涵”错。标题“在异乡”的内涵丰富,不仅指“我”在异乡意大利,还蕴含着负伤战士远离炮火连天的战场,以及我们因战争负伤而远离正常生活等内涵。
    D.“他的妻子因战争耽误治疗而死”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少校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错。根据前文“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少校妻子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以至于他“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而并非“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由少校同医生的对话,“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工伤。’医生回答。‘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照片递还给医生。‘你该有信心了吧?’‘不。’少校答道”及“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做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他说:‘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可知,医生展示疗效的照片,针对工伤而非枪伤,少校对这种治疗没有信心。医疗器刚刚问世,少校认为自己只是去做试验品。因此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
    ②由“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可知,他残废后才结婚,他对新生活尚存一丝希望。
    ③由“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他说‘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可知,少校负伤,内心苦闷,去医院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
    ④由“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可知,即便注定将失去一切,不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少校的这一信念也促使他按时上医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充分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如“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工伤。’医生回答。‘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照片递还给医生。‘你该有信心了吧?’‘不。’少校答道”“‘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等处,通过少校的语言直接表达出了少校对治疗不抱希望的心态,失去妻子后的恼怒、痛苦,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②推动情节发展。如“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等处,通过少校的语言,交代医生诊治患者,少校丧妻等情节,使小说情节丰富完整。
    ③揭示小说主题。“‘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少校与“我”的对话,表现出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和绝望,揭示了反对战争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①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②漓然:流动的样子。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周赖大国之义A得君臣B父子相保也C愿献九鼎D不识大国E何途之F从而致G之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九州。
    B. “周君患之”与“不患人之不己知”(《论语·学而》)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C. 弊邑,破败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期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
    D. 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商亦称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要求,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动请求为周君去齐国借兵救援。
    B. 颜率为了让齐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C.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要九鼎,让东周兑现诺言时,周君忧心忡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
    D. 颜率见到齐王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的难处,最终打消了齐王的念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
    (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14. 颜率前往齐国借兵和让齐国放弃九鼎,分别采用了怎样的劝说策略?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ACD
    11. C 12. B
    13. (1)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
    (2)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
    14. ①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②让齐国放弃九鼎:畏之以难。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
    “周赖大国之义”主谓宾结构齐全,单独成句,其后A处断开;
    “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C处断开;
    “愿献九鼎”省略主语“周”,句子结构完整,其后D处断开。
    故选AC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都是“担心”的意思。句意:周君为此忧心忡忡。/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C.“文中因东周时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错误,“弊邑”是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齐王权衡再三后”错误。文中“大悦”一词,说明齐王非常高兴,马上同意了派兵救援。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存”,保全;“厚”,尊贵的;“愿”,希望;“图”,考虑。
    (2)“纵”,即使;“何途之从”,宾语前置句,从哪条路;“窃”,私下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可知,“美名”“厚宝”二词表明颜率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
    由“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可知,颜率说运送九鼎人力多,无路可行,表明通过“畏之以难”,让齐国放弃九鼎。
    参考译文: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教。”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我们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不会再运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条件都具备才能完成此事。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齐王说:“您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东周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偶书
    赵师秀
    此生谩与蠹鱼同①,白发难收纸上功。
    辅嗣易行无汉学②,玄晖诗变有唐风③。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
    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④。
    [注]①蠹鱼:蛀蚀书籍衣服的小虫。②辅嗣:三国时代经学家王弼,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③玄晖:南朝诗人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④扬雄: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以辞赋著作和正统儒学思想留名后世。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蠹鱼”和“白发”分别运用比喻和借代,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勤于读书却老而无功的感慨。
    B. 颔联用典,在“无汉学”与“有唐风”的褒贬对比中寄寓诗人对谢朓文学成就的仰慕之情。
    C. “夜长灯烬挑频落”与“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都写了“灯烬”,但表现的意趣并不相同。
    D. 颈联描写秋虫的鸣叫声,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烘托出诗人在深秋长夜勉力苦读的形象。
    16. 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对功名利禄淡泊超然。诗人不以老朋友天赐的福禄和尊贵的地位为意。②对先贤的仰慕之情。诗人希望自己能有扬雄那样的文学建树。③对人生追求的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诗人虽已白发年老却依然长夜苦读,勤学不辍。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褒贬对比”错,颔联王弼注解的《易》流布天下,一扫寻章摘句的汉代儒学;谢朓创造了“永明体”这种新诗体之后,才有了唐人的诗歌。这显然均为对王弼、谢朓的褒扬。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意为:有多少老友曾获得朝廷优厚的俸禄?他们才华横溢,却失意寂寞,就像汉代辞赋家、思想家扬雄,让人忍不住为他们叹息。
    尾联写几人天禄犹叹扬雄。上句中,诗人由自己而联想到友人大多未有入仕机会,或者只是沉沦下僚,又有几人获得了朝廷优厚的俸禄和尊贵的地位呢?表现了诗人不以旧交天赐的福禄和尊贵的地位为意,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超然。
    扬雄,汉代大辞赋家晚年闭门著述,历来为人感叹。下句中,诗人运用扬雄的典故,希望自己能有扬雄那样的文学建树,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仰慕之情。
    结合“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分析,诗人在赞汉代扬雄晚年著述的同时,也表示虽然自己已经白发年老,却依然长夜苦读,勤学不辍,表达了诗人为实现理想,对人生追求的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比喻,集中描写自己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2)《赤壁赋》中苏子劝客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非己勿贪,对万物不要强求强取的豁达态度。
    (3)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羁鸟恋旧林 ②. 池鱼思故渊 ③. 苟非吾之所有 ④. 虽一毫而莫取 ⑤. 风急天高猿啸哀 ⑥. 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羁、渊、苟、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独自漫步在河边的小道上。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丝清凉,吹散了城市的喧嚣。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青山。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歌声婉转动人,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宁静的时刻增添了一抹乐曲。我沐浴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心情也变得宁静而平和。
    18. 将文本中“喧嚣”和“青山”用更适合和更唯美的词替换
    19. 请描述片段中的环境氛围如何影响了你的情感和思绪。结合其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谈谈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宁静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请用简练的语言进行阐述。
    【答案】18. 纷扰 山峦
    19. 这个环境氛围让我感到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情感被沉淀,思绪变得清晰。明镜般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让我感受到宁静和宽广,仿佛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小鸟的倩影和婉转的歌声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仿佛大自然为我展示了一幅清新的生活图景。
    在这宁静之美中,我理解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自然的宁静和平和,成为了人们内心的一种寄托。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对我来说,就是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的时间,与大自然亲近,用简单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会选择去公园、山间、水边散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远离各种干扰,让内心得到净化和舒展。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喧嚣: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单指环境。纷扰:混乱;骚动不安。既指环境,也指内心的感受。“喧嚣”贬义倾向更明显,相对“喧嚣”,“纷扰”内涵更能丰富,更符合城市复杂的人文环境。故可用“纷扰”替换“喧嚣”
    青山:长满绿植的山。山峦:连绵不绝的山峰。而这比较,“青山”显得单调,而“山峦”则更富有立体感,和文中美丽的自然环境更搭配。故可用“山峦”替换“青山”。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意境及表达技巧及谈自己感受的能力。
    文段描写了一个优美、祥和、没有一丝世俗纷扰的图画般的自然环境,其中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儿啁啾,风儿轻拂,这一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从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影响读者,涤荡心灵,陶冶情操。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情感被沉淀,思绪变得清晰。
    在这宁静之美中,人不由领悟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灵魂的归宿。自然的宁静和平和,可以减除当代人内心的浮躁和焦虑,从而成为了人们内心的一种寄托。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是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的时间,与大自然亲近,用简单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
    各类自然美景都可以起到相关的作用。可以是公园、山间、水边,可以是田野、树林。或散步,或远足,或露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远离各种干扰,让内心得到净化和舒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元杂剧广泛涉及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折射出那一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题材极为丰富。其中,不少以爱情为主题的剧本让人 ① ,广泛流传。例如《曲江池》《倩女离魂》等,都属于选择女主角主唱的旦本戏,显得细腻,可以充分表现恋爱的情绪,动人心弦,这种安排是适宜的。但 ② 的是,作为爱情另一方的男人陷于配角地位,没有主唱的部分,就显得被动而无力。《西厢记》使张生和莺莺都作为主角,都有曲可唱,都有戏可演,使观众充分看到张生热烈追求的一方面,也看到莺莺对于张生热情的反应以及复杂的心理变化,面面俱到。红娘为主角之间的辅助角色,为相国女儿展示爱情所必需,活泼生动。《西厢记》所再现的生活面是完整的,没有遗漏。以情节而论,《西厢记》故事并不比《曲江池》等曲折复杂,不是 ③ ,跌宕起伏那种,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杂剧的基本结构来写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董西厢的创造,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纳五本长剧,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而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加强了剧本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西厢记》的结构作为文艺理论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个定律的证明。
    20. 请在文章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22. 请根据语段内容和元杂剧的基础知识,将下面《西厢记》艺术创新图空缺处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 ①赞不绝口 ②美中不足 ③一波三折
    21. 修改为:而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使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丰富了剧本的内容。
    22. ①. 三角主唱(多角都唱) ②. 四折一楔子(一本杂剧) ③. 反作用(或:丰富)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是表明元杂剧的剧本好,让人称赞,可填“赞不绝口”。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②根据“作为爱情另一方的男人陷于配角地位,没有主唱的部分,就显得被动而无力”可知是表明元杂剧还有一些不足,可填“美中不足”。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③根据“不是跌宕起伏那种”可知是结构并非曲折起伏的,可填“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中途易辙,句子的主语是“长本戏的形式”,中途转换成“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应修改为“使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
    搭配不当,“加强”与“内容”动宾搭配不当,应修改为“丰富”。
    修改为:而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使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丰富了剧本的内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补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而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使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可分析出第一处是指内容上的“三个角色分别主唱”,故可填“三角主唱”或者“多角都唱”;
    根据“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杂剧的基本结构来写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董西厢的创造,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纳五本长剧,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可看出实现了“一本杂剧”到“五本长剧”的转变,故第二处可填“四折一楔子”或者“一本杂剧”;
    根据“我们可以把《西厢记》的结构作为文艺理论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个定律的证明”,可看出图中“结构”反作用于“内容”,故第三处可填“反作用”。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人崇尚自由,然而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由自主而不越轨,人生才大有空间。
    以上材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自律者强,自由者智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因为它懂得在河道的约束中驰骋,才能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自由洒脱。“大鹏一日同风起”,是因为它深知在“六月息”的律动中翱翔,才可以达到“扶摇直上九万⾥”的无拘无束。乔布斯曾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我说:自律者智,自由者强。以自律为光,方可照亮自由之路。
    山川自律,秋水如诗。林木自律,春风不辞。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
    若非自律之举,何来自由之身?且不必说“锥刺股”自律读书,成就“约从散横,以抑强秦”的“纵横自如”挂相印的苏秦;也不说“闻鸡起舞”刻苦练剑,“以复中原,望风响应”的“中流豪迈”祖逖;最钦佩立下“诚、敬、静、谨、恒”五字箴言的曾文正;因为自律,尽管三十才“知立”,却最终一跃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就了官场上的自如,生活上的洒脱。生活如同一朵玫瑰,一半花瓣代表一个梦想,唯有用自律之泉日日浇灌,才可盛开出自由的鲜花。
    “行到水穷处”,才能“坐看云起时”。自由潇洒随心意,梦里花前月下闲。懂得自律之人,才是行得自由之人。
    自由是一片天空、一片草地、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却只有以自律相辅,才有真正诗和远方。如若没有几十如一日的对自我的约束,杨绛女士又怎能于一方小小的书桌前,得清水涤心的纯净,心素如简的自由?若没有多年严格的作息规律和自我要求,苏炳添又怎会有赛场上一马当先的快意奔跑、风驰电掣的自由洒脱?自由是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子,素衣俭食,以自然法则自律身心,拒绝世俗繁华,开始搭建他自由的湖边小湖。唯有挟自律以遨游,才能抱自由而长终。
    胡适先生曾言,发展个性需有两个条件,一是自由的意志,二是负责任。朱元璋曾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只有大臣万钢的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活”,深得其意。因为建构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真正的自由。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如美玉,历经过“千刀万剐”的自律,才有了完美无瑕的自由。“自律的,才是自由的。”愿你以自律为光,照亮自由的路,在“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自律中,感受“红雨随心翻作浪”的自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人人崇尚自由,然而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由自主而不越轨,人生才大有空间”这一句话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人人崇尚自由”。自由是存在于人内心最原始最深刻的冲动,反映着人之为人的本真,体现着人之为人的价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是一种生存状态,自由是一种生活方式,自由是一种价值追求。
    二是“自由的前提是自律”。强调人要能够自律,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自律是指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作为基础,自律是专注,是自我控制,是理性的权衡利弊。自律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要求。
    三是“自由自主而不越轨,人生才大有空间”。要求将自律和自由结合起来,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也就是人们应该在自由和自律的双重加持下,才能够“静见天地宽”。在自由的同时,也应该懂得自律。而自律,是为了更加地自由。自由是一种权利,但也是一种责任。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没有自律,焉有自由”的中心论点,然后对二者展开辩证分析,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决不是放任。自由和纪律,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自由离不开纪律,纪律也离不开自由。最后重申论点,强调自律才会自由,才会享受人生的快乐,成就伟大而辉煌的事业。
    立意:
    1.奉守严格自律,成就自由人生。
    2.以自律为光,照亮自由之路。
    3.真正的自由来自高度的自律。
    4.唯有自律,才有绝对的自由。
    相关试卷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