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第1页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第2页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个爬坡沙丘平均粒径最大的是,磷高累积区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平均温度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下图示意晋江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1~2题。
    1.晋江市海陆风对城市热岛日变化的影响是( )
    A.0-6时为海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B.0-6时为陆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C.11-17时为海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D.11-17时为陆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2.海陆风会引起城区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城区的热岛强度。晋江市东南部热岛环流与( )
    A.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
    B.冷湿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
    C.暖干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
    D.暖干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
    爬坡沙丘指在外力作用下沙粒沿山坡爬升形成的沙丘。西藏定结地区的朋曲和协林藏布江河谷地带,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从山坡底部向上形成多个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某研究团队在该区内沿主风方向选择4个爬坡沙丘,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编号为P1、P2、P3、P4,研究了爬坡沙丘的形成过程及粒度特征(如图)。据此完成3~4题。
    3.定结地区爬坡沙丘( )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A.丘顶以中砂和粗砂为主B.丘顶较迎风坡粒度细
    C.背风坡中部较丘顶粒度细D.背风坡中部以中砂为主
    4.四个爬坡沙丘平均粒径最大的是( )
    A.P1B.P2C.P3D.P4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右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右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8~10题。
    8.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
    9.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10.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即碳汇,对实现碳中和有重要作用。下图示意祁连山不同海拔等级(一级:1770~2770m,二级:2770~3770m,三级:3770~4770m,四级:4770~5740m)森林碳储量与不同坡向森林碳储量(单位:106t)统计。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祁连山区森林碳储量坡向差异明显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B.地形C.热量D.土壤
    12.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加森林碳汇的重要途径。祁连山区森林碳汇增加潜力最大的区域是( )
    A.一级海拔区B.二级海拔区C.三级海拔区D.四级海拔区
    右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15题。
    1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1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减少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回道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17.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8~19题。
    18.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19.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土地B.河流C.集聚D.市场
    21.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 )
    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
    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
    在我国湖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多省市都有喜食槟榔的习惯。海南盛产槟榔,但95%的槟榔运往湖南加工,海南吃到的槟榔制品基本来自湖南,“海南槟榔湖南加工”的现象越来越多。结合“海南槟榔产地分布图”,完成22~23题。
    22.推测槟榔树的生长习性是( )
    A.喜阴坡,怕低温B.喜缓坡,忌积水C.分布在高海拔地区D.喜高温干燥
    23.导致海南槟榔大量运往湖南加工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交通C.原料D.劳动力
    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24~25题。
    24.新城区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
    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25.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成本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D. 生态环保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10分)芒果属于热带水果。芒果树喜温耐旱。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在-3℃时果树受冻灾严重。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芒果载培的北缘。攀枝花市原来不产芒果。1996年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适合芒果种植。此后,芒果树在攀枝花市谷地两侧的山坡上栽培成功。
    左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右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攀枝花市能够种植热带芒果的自然原因。(6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攀枝花水果销售困境。(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如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下左图),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30年来,高昌绿洲区降水趋势平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农业生产以河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方式联合灌溉。1989年,高昌区农业绿洲的面积为400km2,而现在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右图)。绿洲东部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
    (1)据右图信息,补充完成高昌区绿洲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1989-2016年高昌区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6分)
    (2)分析甲地农业绿洲面积缩减的原因。(4分)
    (3)有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本区绿洲开发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沿途经过干旱的山区,远远望去,一片荒凉景色。车到山前,同学们却惊奇地发现,在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1)。李老师介绍,这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早耕作形式—砂田。砂田也叫“铺砂地”、“压砂田”,是在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m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图1)。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中国的砂田起源于甘肃中部,并逐渐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
    (1)与当地瓜农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营建一亩砂田竟然需要500-800吨砂石。推测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2分)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砂田与地膜覆盖虽然都是旱作农业生产栽培技术,但各有特点。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6分)
    (3)与瓜农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中卫市的压砂西瓜主要种植在环香山地区以及中宁县、海原县等地(图2)。同学们另从网站查到,2018年中卫市“硒砂瓜”种植面积87.9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惠及全市干旱山区141个村28万人。但甘肃部分地区的砂田却存在撂荒现象。借鉴中卫市的经验,为砂田撂荒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1.C
    2.A
    3.C
    【解析】读图逐项分析可知,爬坡沙丘五个部位均以细砂和中砂为主,A项错误;丘顶的中砂和粗砂比例高于其他部位,因此其粒度较粗,B项错误;背风坡中部细砂比例高于丘顶,说明其粒度较细,C项正确;背风坡中部细砂比例最高,D项错误。
    4.A
    【解析】从资料可知,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4个爬坡沙丘沿主风方向,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分布为P1,P2,P3,P4。结合风力作用的筛选性,颗粒越细被搬运得越远,因此常近河漫滩的P1平均粒径最大。
    5.C
    【解析】题干设问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根据材料信息,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需要海岸线的位置稳定,在能够形成图示贝壳堤,故选C。
    6.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海水搬运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泥沙的不断堆积,会形成新的海岸,从而使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故选B。
    7.D
    【解析】读图可知,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表明海岸线的位置多次变动。根据题干,河流冲积物是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表明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量大,故选D。
    8.D
    【解析】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淤积为主;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开始进入枯水期,时间为9~12月。
    9.B
    【解析】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
    10.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河河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修建河口水闸可以阻挡枯水期时潮流倒灌入河,减轻泥沙淤积;河口水闸阻挡河流汛期洪水下泄;潮流会带来泥沙淤积,而不是冲淤;拦截河流入海泥沙与治理泥沙淤积相矛盾。
    11.A
    12.A
    13.B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B对,A错;植被破坏不会导致降水的变率增大,C错;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与河道淤积没有关系,D错。故选B。
    14.C
    【解析】本题考查植被恢复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故③④对;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①错;森林植被恢复后,坡面径流减少,故②错。故选C。
    15.C
    【解析】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由上题可知,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C。
    16.A
    【解析】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四川西部某山地海拔4000米的位置的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常绿阔叶林带为四川山地的基带,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冰雪带等。
    17.C
    【解析】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即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大气温度低有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有利于磷的积累;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山坡2000~3000米处生物生产量应高于海拔4000米附近磷高累积区。
    18.B
    【解析】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B。
    19.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20.A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区位因素。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需要更大的土地,自然会选择土地富裕、地价较低的地区。老城区土地紧张、地价昂贵,迫使企业向土地资源更富裕、地价更低的新城区扩散。A正确,故选A。
    21.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数字产业发展并不能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A错误。产业发展都会占用土地、消耗资源,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生态环境,B错误。人口密度影响因素众多,C错误。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这会提升城市在数字领域的服务等级,D正确。故选D。
    22.B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槟榔产地分布位置,位于阳坡,迎风坡,平原地区分布少。推测槟榔树的生活习性是喜缓坡,忌积水,B对。槟榔生长喜阳坡,怕低温,A错。山顶区没有分布,不适宜在高海拔地区,C错。在迎风坡,说明喜湿润环境,D错。
    23.A
    【解析】根据材料,湖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多省市都有喜食楼榔的习惯,所以,导致海南槟榔大量运往湖南加工的主导因素是市场,A对。交通、劳动力不是异地加工的主导因素,B、D错。湖南距原料地比海南远,C错。
    24.D
    【解析】刚果河流经新城,可推断该地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新城处于滨河湿地,地势低洼,大雨后城内发生内涝的风险大。由此推断,新城区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应对城市内涝灾害,D项正确。新城位于滨河湿地,自然环境优美,无须再通过湖泊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排除A项;建设大面积人工湖泊,有助于提升周围土地价格,但同时也缩减了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面积,排除B项;新城靠近刚果河,生产和生活用水方便,排除C项。
    25.A
    【解析】根据O、P、Q三处住宅区的分布特征可以推断,O、P区为低级住宅区,Q区为高级住宅区。新城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木材资源丰富廉价,可为住宅区建设提供丰富的原料。布拉柴维尔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匮乏,成本高。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可降低施工成本。由此推断,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A项正确。与钢筋混凝土相比,采用木材作为建筑原料会降低建筑品质,隔热防潮效果差,会破坏森林资源,不利于环保。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1)该市位于金沙江谷地,夏季高大山脉对西南季风阻挡作用强,(2分)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2分)冬季高大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寒潮),使金沙江河谷气温较高。(2分)
    (2)攀枝花地形为谷地,周边为山地,交通不便,向外运输能力差。水果运出攀枝花成本高,导致水果价格高,市场狭窄。
    27.(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较少;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28.(1)绿洲面积总体上呈扩大趋势,1989-1997年绿洲面积有所缩减;1997-2016年绿洲面积持续扩张。
    (2)甲地位于农业绿洲区西部,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水量小,地下水开采条件差,水资源供给不足;甲地以坎儿井灌溉为主,东部过度提取使用地下水,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干涸,绿洲面积萎缩;甲地以农牧经济为主,弃耕、撂荒、牧场迁移导致绿洲萎缩;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吸引甲地人口东迁,绿洲面积萎缩。
    (3)同意。该地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适度开发;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工程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承载力。
    不同意。本区为典型生态脆弱区,水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水资源开发过度,会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任选一个观点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个观点计分。)
    29.(1)①河流上游河道卵石;②附近山坡砂砾。
    (2)①浇水时,保护土层流失;②白天,遮挡太阳辐射,防治水分蒸发,保持水土平衡;③增加昼夜温差,利于有机物积累;④利用昼夜温差大,夜间砂石快速冷却水汽冷凝,增加土壤水分。
    (3)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②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先用0, 该地质剖面的形成过程是, K地所处的地质构造是, 图中为丹霞地貌的是, 丹霞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该地貌形成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