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长期以来,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居世界大江大河之冠。近日,《瞭望》杂志报道称,2000年以来,悄然出现变清态势。地质史专家李鄂荣认为,历史上有记载可查的“黄河清”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天。图为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壶口瀑布呈现出的“清流飞瀑”景观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727年的“黄河清”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上游冰雪融水增加B. 中上游流域持续强降雨
    C. 上游水量骤增且流速变快D. 中上游流域内植被恢复
    2. 近年来黄河输沙量锐减的自然原因是( )
    A. 中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初见成效B. 中上游建水库拦沙
    C. 河床采沙量增加D. 气候变干
    3. 黄河变清可能导致( )
    A. 黄河三角洲面积缩小B. 河口地区鱼类资源增加
    C. 下游地上河河床抬升D. 下游地上河两岸土地盐渍化加重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1727年的“黄河清”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中上游流域内植被恢复,导致泥沙入河量减少,黄河流域含沙量减小,出现“黄河清”现象,D对;上游冰雪融水增加和中上游流域持续强降雨,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入河泥沙量增加,AB错;上游水量骤增且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强,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C错。故选D。
    【2题详解】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抓住题干关键词“自然原因”,ABC均为人为原因。D选项,气候变干,导致降水减少,流水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D对。故选D。
    3题详解】
    黄河水变清对下游河段河床的影响主要泥沙的淤积与侵蚀的角度分析。黄河水变清,则携带至下游地区的泥沙量减少,则在下游地区地上河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沉积的泥沙减少,故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地上河河床不会抬升,A对,C错;下游地区,河床抬升缓解或消失,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弱,地下水位下降,两岸土地盐渍化得到缓解,D错;上游来沙量减少,导致河口地区无机盐减少,藻类减少,鱼类减少。B错。故选A。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河流上游的变化,会导致下游要素的变化。
    世界上最大的河狸坝位于马更些河(下左图)上游的某支流中。河狸坝是由河狸(河狸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啮齿动物,可以同时在岸上和水里面生活。它们牙齿锐利,后肢有蹼,善于游泳。)用小树苗、树枝等相互交错地叠置在小河道中而形成的一种坝。一开始坝体是极其透水的,但很快就会被河道中向下游运动的泥沙、小石块以及残枝烂叶填塞,从而起到挡水的作用并形成水库。当水库变浅时,河狸需不断将坝体加高,使水库保持约 1.2m 的水深,这样河狸住所(下右图)的通道就始终被河水淹没。
    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4. 该流域河狸坝形成的水库逐年变浅的原因是
    A. 流域内降水减少B. 冰雪融水减少
    C. 库区泥沙淤积D. 河流有凌汛现象
    5. 一年内,该流域河狸加高大坝的季节最可能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6. 河狸建水坝将使
    A. 上游含沙量增加B. 两岸湿地面积增大
    C. 下游水量增大D. 上游水流速度变快
    【答案】4. C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在库区沉积,使得水库逐渐变浅,流域内的内降水以及冰雪融水量几乎没有变化,AB错误,C正确。河流的凌汛不会使得库区的深度变浅,D错误。故选C项。
    【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一年内,流域内的河狸加高坝体的季节最可能是河流水位较低的季节。读图可知马更些河上游地带的纬度比较高,春季气温回升的比较快,此时冰雪融水量比较大,河流水位是不断上涨的,夏季时节,该区域的河流水位达到最高,因此可知河狸在春季和夏季无需加高坝体,AB错误。而进入秋季,气温下降,冰雪融水量逐渐减少,此时河流水位逐渐降低,河狸需要加高坝体,否则不能使得河流的水体保持1.2米的水深,C正确。读图可知该区域的纬度比较高,气候比较寒冷,冬季河面结冰,不便于河狸加高坝体,D错误。故选C项。
    【6题详解】
    河狸建水坝不会使得上游的含沙量增加,A错误。河狸建水坝将会使得水坝上游部分地区的水位上涨,从而淹没两岸较多的陆地,这样可以使得两岸湿地面积增大,B正确。河狸建水坝会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量有所减少,下游的水量会减少,C错误。河狸建水坝,上游地区的河流的流速不会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B项。
    【点睛】读图可知马更些河所在的纬度比较高,该区域的气候寒冷,且该河流的上游地区的海拔比较高,可知该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下图示意青海湖不同年份湖冰比例变化情况,图中时间表示以1月1日为起点的日数。如1表示1月1日,2表示1月2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依据完全冻结日判断,气温偏低的年份是( )
    A. 2000~2001年B. 2004~2005年C. 2009~2010年D. 2015~2016年
    8. 2004~2005年湖冰比例在第78日出现异常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地形地势D. 洋流性质
    9. 青海湖完全冻结后( )
    A. 含沙量增加B. 反射作用增强C. 汛期缩短D. 蒸发增强
    【答案】7. C 8. B 9. B
    【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0年青海湖冻结最早,完全结冰日持续时间最长,则可以判断其最冷,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4-2005年湖冰比例在第78天出现异常变化,即湖冰面积比例在整体减少的过程中出现激增的情况,则太阳辐射是向单一方向渐变的过程,地形地势、洋流性质不会随日期发生变化,因此这些因素都不会造成图示结果。出现图示湖冰面积激增的情况,最可能是大气环流造成的,即由冷空气影响,使得气温显著下降,湖冰比例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青海湖结冰与否,对含沙量和汛期没有影响,AC错误。结冰后水体与空气交换不畅,蒸发减弱,D错误。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于水面,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湖面冻结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即可获得正确答案。
    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图中实线、虚线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山地的南坡与北坡相比( )
    A. 热量较少B. 海拔较高C. 雪线较低D. 降水较少
    11. 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
    A. 距海近,降水多B. 海拔高,坡度大
    C.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D. 坡向朝南,温度高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考察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分布:北半球南坡纬度更低且为阳坡,热量更多,A错误;南坡、北坡同属一个山地, 海拔没有差异,B错误;读图可知,南坡的自然带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而北坡没有阔叶林及针叶林等森林植被的分布,可判断南坡降水较多,D错误;根据高山冰雪带的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可判断南坡雪线较低,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考察应垂直带谱分布的影响因素,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受水热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根据题意可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纬度更低,热量更充足,且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山地南坡相对高度大,故自然带丰富,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山积雪是内陆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之一。为了加强对当地水资源的规划和融雪型灾害的防治,人们开始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在高寒地带.积雪升华、风力作用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下图为中亚北部干旱地区某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在不同季节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2. 据图可知,积雪覆盖面积( )
    A. 海拔1100 m以下,夏季保持稳定B. 海拔1100~5300 m夏季增加
    C. 海拔500~1500 m,冬季先下降再增加D. 海拔1500 m以上,冬季下降
    13. 该山地海拔5000 m以上地区,冬夏季节积雪覆盖面积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不包括( )
    A. 积雪升华B. 气温高低C. 风力大小D. 降水多少
    【答案】12. A 13. 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读图,海拔1100米以下,夏季变化率为0,说明积雪覆盖面积稳定,A对。海拔1100-5300米夏季为负值,面积减少,B错。500-1500米,冬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覆盖面积增加,C错。冬季海拔1500米-4000米为正值,面积增加,4000以上为负值,冬季下降,D错。故选A。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高寒地带.积雪升华、风力作用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都会产生重要作用,AC不符合题意。夏季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量大,变化率应为负值,图示为正值,而冬季气温低,积雪覆盖率应为正值,图示积雪覆盖面积下降,所以气温不是冬夏积雪覆盖面积变化的因素,B符合题意。夏季降水量相对较大,积雪覆盖面积增大,冬季降水少,积雪覆盖面积减少,是影响冬夏积雪覆盖面积变化的因素,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抓住“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是解题关键。
    广东韶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该地区某些山体四周为陡崖,特殊的地貌造就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为某山体植被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导致山体顶部植被呈环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B. 海拔C. 降水D. 土壤
    15. 下列条件有助于顶部植被环状分布的是
    A. 面积狭小B. 坡度大C. 人类活动少D. 海拔高
    16. 对崖壁植被物种影响最大的植被区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4. D 15. C 16. C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丹霞地貌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环状内所属的植被类型。
    【14题详解】
    该区域的山体植被中间不仅高大而且较为密集而边沿区域较为低矮且稀疏,主要是因为中间地带土层厚度较大,利于植被更好的生长,边沿的土层较薄植被生长状况较差,因此本题答案为D;山体顶部植被呈现的环状分布和海拔无关,因此B错误;该区域的山体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降水都一样,因此可知A、C错误。
    【15题详解】
    山体的顶部面积过于狭小的话,植被的生长空间有限,不利于植被的环状分布,因此A错误;若山体坡度过大不利于水分和土层的保存,这样同样不利于植被的生存,坡度大不利于植被的环状分布,因此可知B项错误;山体的原始状态在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状态下,那些原生状态的植被可以生存的更好以保持其自然状态,因此可知C正确;海拔高和植被的环状分布几乎没有关系,植被的环状分布牵涉到水平方向上的问题和海拔高度无关,因此D错误。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丙区域位于崖壁的边缘地带由于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变化较大,可知这一区域的植被物种较为丰富,既有灌木植物也有草植物,其它区域的植被较为单一,可知A、B、D错误,因此答案为C项。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认真研读题中的图示信息,读图可知图示山体最中间部分是乔木,往外是灌木,再往外是旱生灌木—草本,可发现从中间地带向外圈植被密度逐渐降低,这一点对解答本题来说尤为重要。第1题容易错选为C项;第2题容易误选为D项。
    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如下图所示),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它是冰川各部分运动的速度不同,或温度、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使得冰塔林变得更加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下列关于冰塔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塔林结构较稳定,不易崩塌
    B. 该景观出现在高纬地区
    C. 全球变暖,冰塔林出现的海拔可能下降
    D. 冰塔林不是由冰川侵蚀作用而成
    18. 当珠穆朗玛峰冰塔林消融速率较大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长江河口盐度较高B. 天山牧民向低海拔地区转场
    C. 大分水岭东侧森林易发火灾D. 开普敦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的速度不同,或温度、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冰塔林结构不稳定,易崩塌,A错误。有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该景观出现在低纬地区的高山上,B错误。全球变暖,冰塔林出现的海拔可能上升,C错误。冰塔林是风力、阳光等外力作用形成,不是由冰川侵蚀作用而成,D正确。
    【18题详解】
    当珠穆朗玛峰冰塔林消融速率较大季节,说明气温高,北半球是夏季。长江流域是雨季,径流量大,河口盐度较低,A不可信。夏季天山牧民向高海拔地区转场,B不可信。大分水岭东侧是夏季风的背风坡,干燥少雨,森林易发火灾,C可信。开普敦正值冬季,气候温和多雨,D不可信。所以选C。
    【点睛】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的速度不同,或温度、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有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该景观出现在低纬地区的高山上。当珠穆朗玛峰冰塔林消融速率较大季节,北半球是夏季。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图中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B. 乙国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C. 丙国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D. 丁国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20. 有关乙、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国城市化进程缓慢B. 丙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C. 乙国劳动力不够充足D. 两国城市均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19. B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四国中甲国自然增长率最大,故A项错误;乙国人口上升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2.5%、1%、1.5%,属于“高一低一高”模式,故B项正确;丙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属于现代型,最可能是发达国家,故C项错误;丁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原始型,故D项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乙国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故A项错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故C项错误;丙国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可能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故B项正确;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该类国家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B。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数之比,用百分比表示。人口抚养系数低意味着劳动负担较轻。下图为1950—2050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抚养系数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据图中信息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抚养系数越大对经济发展越有利
    B. 日本劳动力充足时间最短
    C. 法国人口抚养系数变化最大
    D. 中国目前劳动力人口供给较充分
    22. 2010年后,在我国人口抚养系数逐渐增大的背景下,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B.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C. 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坚持控制人口增长政策不放松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人口抚养系数越大,劳动负担越重,不利于经济发展,A错误;图中法国人口抚养系数超过盈亏平衡的时间最长,说明三国中人口抚养系数高的时间最长,劳动负担重,劳动力充足时间最短,B错误;图中人口抚养系数变化最大的应是日本,C错误;图中目前中国人口抚养系数低于盈亏平衡值,劳动负担越轻,劳动力人口供给较充分,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2010年后在我国人口抚养系数逐渐增大,说明我国劳动负担加重,结合我国人口政策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因此应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力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A正确,C错误。人口是否流动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关系不大,B错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加速我国人口老龄化,因此应调整人口政策,比如现在的二孩政策,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世界与我国的人口问题,难度一般,获取和解读信息、正确理解人口抚养系数的含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下图为2016年四川、广西、北京、辽宁四省(市、区)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对比图。完成下列小题。
    23. 表示北京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4. 据图可知( )
    A. 甲地少年儿童迁出多B. 乙地人口机械增长快
    C. 丙地劳动力流失严重D. 丁地老龄化趋于减缓
    【答案】23. A 24.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北京市经济发达,高等院校多,受教育、经济等因素影响,吸引大量年轻人口迁入,中青年人口较全国平均占比高,A对,BCD错。故选A。
    【2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北京,人口出生率低,并非是少年儿童迁出多,A错。乙地各年龄段人口比例均匀,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率低,B错。丙地年轻人口占比小,劳动力流失严重,C对。丁地人口老龄化加剧,D错。故选C。
    【点睛】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资源、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B. 资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C.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资源、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D. 资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26. 国家确定丙数值的主要意义是( )
    A. 遏制高消费的发生B. 规划工业生产规模
    C. 改变重男轻女传统观念D. 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答案】25. D 26. D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甲代表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乙代表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一个地区适宜养活的人口数量为丙,即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最多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为丁,即环境人口容量,故选D。
    【26题详解】
    国家确定人口合理容量主要意义是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以维持一个地区比较适宜的人口数量,D正确;改变重男轻女传统观念是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国家确定人口合理容量不能改变重男轻女传统观念,C错误;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工业生产规模与资源条件相关,均不是确定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意义,AB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人口容量是在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等基础上得出的某地区在满足健康而不奢侈的生活条件下的最大人口数量。
    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27. 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持续增加B. 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C. 人口总量最少的年份是 1995 年D. 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 2010 年
    28. 图示信息反映
    A. 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
    B. 该地区净迁入率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
    C. 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D. 净迁入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
    【答案】27. C 28. D
    【解析】
    【分析】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判读及其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
    【27题详解】
    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该地总人口增长率应为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读图,1995年该地自然增长率为1%,净迁入率为-1%,总人口增长率为0,依此方式计算可知,1995年之前总人口增长率小于0,1995年后总人口增长率大于0,说明该地1995年之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1995年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A错;该地人口数量最少的年份为1995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3年,C对,D错;2001年后,该地净迁入率一直大于自然增长率,2001年后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B错。
    【28题详解】
    当前该地人口净迁入率大于0且数值较大,说明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A错;2010年前该地净迁入率持续增大,2013年净迁入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务工、经商),导致该地净迁入率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该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变化,该地2010年前就业机会持续增加,2013年由于产业转移等因素导致就业机会增加速度减慢,人口迁移与当地人口自然增长无关,B错;人口净迁入率大是因为该地就业机会多,人口迁入为该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导致大量人口失业,C错;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且呈负增长,老龄化日益严重,迁入该地务工、经商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大量青壮年迁入有利于减缓该地人口老龄化速度,D对。
    【点睛】注意区分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总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做题时容易误认为人口增长率最大的时期就是某地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人口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人口增长率大于等于0,说明该地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人口增长率越大则说明人口数量增加的速度越快;人口增长率若小于0,说明该地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越小说明人口数量减少的速度越快;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的时刻,即人口数量由不断增加转变为开始减少的时刻,人口数量最少的时期是人口增长率由负转正的时刻,即人口数量由不断减少变为开始增加的时刻。本题在判断时还需要注意该地人口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
    2018年中国最新人口流入城市排名,深圳市第一。随着人口的流入,深圳市人口结构由“女多男少”演变成“男多女少”,性别比发生了“大逆转”。图1为我国各地区迁入人口占深圳外来人口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对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区域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文化差异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
    B. 目前,广州市是深圳市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C. 空间距离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
    D. 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小
    30. 深圳市人口性别结构发生“大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育观念的变化B. 国家计生政策的调整
    C. 产业结构的调整D. 社会福利的提高
    【答案】29. C 30.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文化差异不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经济差距、距离导致,A错误。广州经济发达,迁入深圳的人口少,B错误。西部地区距离深圳较远,影响了人口流动的意愿,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C正确。西部经济落后于中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大,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深圳外来人口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产业对女性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如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到内地地区,女性劳动力也随之迁回到内地,所以形成男多女少的人口结构,C正确。深圳是我国改革的窗口,经济水平高,生育观念早已经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性别结构变化与生育观念变化无关,A错误。国家计生政策对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影响小,B错误。社会福利提高与人口性别结构变化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由图表信息并结合深圳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下面左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分布图,右图是该区域甲城市规划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左图中所示城市( )
    A. 图示区域城市等级共有5级
    B. 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小
    C.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多
    D. 乙城市比丙城市的服务功能多
    32. 右图中对甲城市进行规划,最合理的选择是( )
    A. ①处位于城市中心,可投资建设大型跨国零售企业
    B. ②处靠近科研所和大学城,最适宜兴建的工业部门是电子装配厂
    C. ③处靠近文化区,工资收入水平低,最适宜兴建低级住宅区
    D. ④处靠近工业区,方便工人上下班,最适宜兴建高级住宅区
    【答案】31. D 32.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31题详解】
    据城市等级图例分析左图可知,图示城市等级分为3级体系,A错误;甲城市等级较乙城市高,因此甲城市的服务范围较乙城市大,B错误;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少,C错误;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服务功能越多,乙城市等级较丙高,因此乙城市比丙城市的服务功能多,D正确。故选D。
    【32题详解】
    据图可知,右图图示①位于市中心,地价高,可布局零售商业,A正确;②靠近大学城,科技发达,可布局高新技术产业,而电子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错误;③靠近公园,环境优美,可布局高级住宅区,C错误;④处靠近工业区,环境污染较严重,故应布局低级住宅区,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用地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几部分组成,各项用地都有一定的要求,每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都具有相应又相矛盾的关系。城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把在使用上功能不同的各部分用地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既要满足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和干扰。
    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
    A 现状B. 圈层增长模式C. 双城增长模式D. 新城增长模式
    34. 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 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B. 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C. 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
    D. 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35. 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 )
    A. 距中心城市较远B. 规模较小C. 数量较多D. 做大做强
    【答案】33. C 34. B 35. D
    【解析】
    【33题详解】
    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双城增长模式出行距离最短,则消耗的能源最少,排放的碳也最少,是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C正确,排除ABD,故选C。
    【3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双城模式为最优增长模式。双城模式意味着新组团与中心城市规模及功能处于同一水平,新组团分担中心城市的大部分职能,不可能只有经济职能,A错;从材料中可看出,双城模式中两个城市范围相当,中心城市均为市级服务中心,说明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B正确;新组团可以接纳中心城市人口,也可能接纳其他地区人口,不一定控制中心城市人口规模,C错;城市发展以各自为中心向周围发展,并非均衡增长,D错。故选B。
    【35题详解】
    由材料“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可知,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做大做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历史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下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 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 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 逆城市化现象D. 城乡差距扩大
    37. 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 C时段B. B时段
    C. E时段D. F时段
    【答案】36. C 37. B
    【解析】
    【分析】
    【36题详解】
    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会快速上升;E→F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很高,但略有降低,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而不是衰退,A错误,C正确、B错误;逆城市化出现时城市人口开始向小城镇乃至农村流动,会缩小城乡差距,D错误。故选C。
    【37题详解】
    读图可知,b表示的就业比重状况为:在工业中就业的百分比约为12%,农业约为58%,服务业约为30%,从事非农产业人口占比约42%,农业就业人口占比很高。就业人口一般是成年人,不包含老年人、儿童,非农产业人口占比约42%,非农产业人口不全部是城市人口,因此城市化水平应该低于42%,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B时段,B正确;C、E、F时段,城市化水平都较高,ACD错误。故选B。
    【点睛】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小城镇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逆城市化阶段,经济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2017年7月17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砚,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下图为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8. 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B. 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
    C. 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D. 地价低,设施完善
    39. 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处主要是( )
    A. 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协作B. 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C. 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D. 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区位
    40. 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
    A. 热岛效应减弱B. 内涝发生概率下降
    C. 地下水位下降D. 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
    【答案】38. B 39. A 40. C
    【解析】
    【38题详解】
    武汉位于两江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由材料“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砚,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可知长江新城环境优美。因此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故B正确。这里“开发程度低”可知科技不发达,产业基础不好,故A错误。该地的劳动力数量无法判断,故C错误。这里“开发程度低”可知这里设施不完善,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39题详解】
    武汉四镇有着不同的功能分工,目的是为了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协作,故A正确。四镇有着不同的功能分工,不会提高城市等级,故B错误。四镇隔江鼎力,分工不同,会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故C错误。长江新城落户在谌家砚,该地是武汉的一部分,不会扩大城市规模,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40题详解】
    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会变成城市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产生废热增多,热岛效应会增强,故A错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路面增加,地表水增多,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且容易发生城市内涝,故B错误,C正确。随着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动植物减少,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解答题
    4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温垂直递减率又称垂直递减率或气温直减率,是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的幅度,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图1为秦岭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材料二秦岭及南侧相邻的汉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材料三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2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比较冬季和夏季秦岭南、北两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并分析夏季差异的原因。
    (2)陕北地形的形成对渭河北岸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很大,推断主要影响以及推断的理由?
    (3)分析秦岭及其以南的汉江峡谷地区物种丰富的原因。
    【答案】(1)比较差异:冬季:北坡小于南坡;夏季:南坡小于北坡,夏季差异原因: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
    (2)黄土高原地势升高,落差加大,水流速度加快;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流水侵蚀加强,河流含沙量增加。
    (3)地处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带,气候兼备南北气候特征;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河谷地区相对封闭,人类破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秦岭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逐月变化图、植被分布以及陕西地形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①差异比较:根据图1信息可知,冬季(大致12-2月),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南坡;夏季(大致6-8月),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小于北坡。②夏季差异原因分析:根据材料“其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可知,该题需要从夏季秦岭南北坡降水、植被遮蔽率的差异的角度分析作答。首先,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由于水汽凝结释放出的会放出热量,夏季,我国季风区盛行东南风,秦岭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所以降水量南坡多于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其次,秦岭南坡为阳坡,且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所以夏季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更高,夏季秦岭南坡的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
    【小问2详解】
    分析地形对渭河北岸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可从河水流速、流量、含沙量等角度回答。陕北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势升高,使得河流落差加大,流速加快;其次,地形的抬升使得对受东南季风的抬升作用加强,降水增多,对河流流量的增大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随着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加大,河流的侵蚀能力加强,从而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加。
    【小问3详解】
    可从气候、地形落差、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说明。首先,秦岭及其以南的汉江峡谷所在地区地处中国气候的南北交界带附近,气候地跨我国南北,加之山地和峡谷地区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差异较大,气候类型较为丰富,适合多种物种生存;其次,根据材料“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可知,该区域相对封闭,人类活动破坏相对较少,物种较为丰富。
    42.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坊间曾一度有传闻,保定有可能成为“首都副中心”,然而,最终中央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雄、安、容三县建设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背靠白洋淀,区位优势明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赴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2000平方公里。
    材料二 位于冀中的容城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有北方“中国服装之乡”的美称。2012年容城县委县政府与上海和江浙皖等长三角发达地区对接联手,共享服装产业资源、互补各自优势,联手创新,共建共赢发展机制。
    (1)结合材料一和图及所学知识分析选定在雄、安、容三县建设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说出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分析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共谋发展给容城县带来的好处。
    【答案】(1)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北京距离适中,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土地价格低。
    (2)分散北京城市职能;有利于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使北京更好发挥政治、文化职能;拓展北京、天津的发展空间;优化京津冀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同时也将加快河北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
    (3)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上海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容城服装产业的品牌意识;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化问题的缓解作用及产业转移对该地的积极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主要从位置看接近北京天津、保定,位置优越;再分析交通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资源数量和价格。雄、安、容三县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北京距离适中,位置优越;据图可以看出雄、安、容三县交通便捷;雄、安、容三县开发历史短,生态环境优良;雄、安、容三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雄、安、容三县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土地价格低。
    (2)主要从解决北京城市出现的城市问题分析回答。同时分析给雄安新区带来的影响。分散北京城市职能;有利于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使北京更好发挥政治、文化职能;拓展北京、天津的发展空间;优化京津冀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同时也将加快河北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
    (3)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上海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有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自然就会提高产品质量;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利于提升容城服装产业品牌意识;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现状
    圈层增长模式
    双城增长模式
    新城增长模式
    市级
    3.40
    3.50
    2.31
    6.17
    区级
    1.81
    1.95
    1.84
    1.87
    综合
    2.21
    2.33
    2.21
    2.94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地理试题,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地理试题,共6页。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产业发展迅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