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77943/0-17047748852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77943/0-17047748853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77943/0-17047748853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荷兰ASML是全球半导体光刻设备的最大供应商。2019年,其销售额为118亿欧元,研发支出达20亿欧元,占销售额的16.9%,高于行业10%的平均水平。根据光刻设备的需求,荷兰ASML负责组件的研发和设计,供应商处理实际模块和组件的生产,而关键供应商在光刻设备领域只能专项许可给荷兰ASML使用。下图示意荷兰ASML的创新生产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生产模式可以( )
A. 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协作B. 降低产品运费
C. 节省企业产品研发成本D. 降低企业风险
2. 2019年荷兰ASML研发支出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 研发员工众多B. 合作供应商多
C. 产品迭代更新快D. 研发合作伙伴偏少
3. 荷兰ASML在光刻设备领域中要求专项许可的最终目的是( )
A. 加快技术更新B. 保护其技术优势
C. 吸引政府资助D. 保障部件供给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荷兰ASML生产光刻设备配套部件由合作供应商供给,且涉及的合作供应商多,有利于加强与合作供应商的协作,A正确;由于合作供应商的分布范围广,配套部件运输费用较高,B错误;该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生产模式中,关键供应商在光刻设备领域中只能专项许可给ASML使用,会增加ASML企业的产品研发成本,C错误;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受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半导体光刻设备科技含量高,产品迭代更新快,为满足客户需求及适应产品更新周期的变化,需要不断研发创新出新产品,所以研发资金投入占比较高,C正确;研发员工众多,合作供应商多,研发合作伙伴偏少 ,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半导体光刻设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关键部件技术含量高,研发成本高,为保护荷兰ASML在该产业链中绝对技术优势,故要求关键供应商生产的配套部件专项供荷兰ASML使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原料、燃料、水源、土地、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产业基础、政策、环境、集聚等。
图为雅鲁藏布江某水文站以上流域1976~1986年年均冰川融水量及冰川面积随高程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导致高程5300m~5700m区间冰川面积增加但冰川融水量减少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B. 地形C. 坡向D. 降水量
5. 5700m以上冰川面积随高程升高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 降雨量减少B. 山地面积减少C. 太阳辐射增强D. 风力作用增强
6. 近些年来冰川融水量增加,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流水侵蚀作用加强②冰川侵蚀作用减弱
③土体的抗蚀性减弱④入河泥沙减少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4. A 5. B 6. 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题目考查知识获取和分析运用能力,注重地理综合思维的运用。
【4题详解】
影响高山冰川融水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气温降低,冰川融水量减少,A正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积雪也就越多,相反亦然,但雪线的高低不只与地势有关,还受是否向阳,是否背风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故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数据来源于同一水文站,因此坡向相同,排除C;受地形影响,迎风坡最大降水高度一般出现海拔2000-3000m左右,因此排除D。故选A。
【5题详解】
山体超过一定高度后,山体面积减小,冰川面积也会相应减少,B正确。山地的最大降水高度一般为2000-3000m,因此5700m以上冰川减少的原因与降水量的关系不大,故排除A;气温高低会影响冰川的融冻,而光照和大气保温作用影响气温。随着海拔增高,云层越薄,光照越强,大气保温作用越弱,气温降低。故C错误;风力侵蚀对冰川面积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导致面积迅速减少,故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冰川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因此①正确。冰川消融,温度上升,冰川活动增加,就会对其到达的地形进行侵蚀,因此②错误;冰川融水量增加,冰川融化后祼露地表增多,这些地表经频繁的冻融变化,土体疏松,土体的抗蚀性减弱,故③正确;冰川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增加,流域面积扩大,因此入河泥沙应该增加,故④错误。综上,组合①③正确,故选C。
【点睛】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凡湖是土耳其最大的湖泊,3713km2,湖面海拔1648m。湖区原为高原、山地环抱的构造盆地,后来内姆鲁特火山喷发出的熔岩阻塞了河道,凡湖由外流湖逐渐演变为内陆咸水湖,冬季湖泊南半部不封冻。1960—2015年,凡湖年降水量与地表径流流入量之和小于年实际蒸发量,但总体水位上升。下图为凡湖及其周边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北部湖区相比,南部湖区冬季不易结冰的原因是( )
①南部湖区面积大,湖水较深②南部湖区河流注入少,盐度高
③南部地区山地多,阻挡冷空气④南部湖区靠近火山,地热丰富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8. 推测凡湖总体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实际蒸发量小B. 地表径流流出少
C. 地下水补给多D. 湖水渗漏损失小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冬季湖泊结冰与温度、面积、盐度等有关。由图可知,南部湖区面积大,湖水较深,流动性大,不易结冰,①正确;北部有两条河流注入,且面积小,说明湖泊盐度低,而南部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②正确;由图可以看出,山地分布在湖泊在北部,对湖泊南北部都有阻挡作用,③错误;南部湖区靠近火山,地壳活跃,地热丰富,湖水温度高,④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凡湖年降水量与地表径流流入量之和小于年实际蒸发量,说明年实际蒸发量大,湖泊为内陆咸水湖,无地表径流流出,所以湖水水位上升是因为有额外的补给来源,ABD错误;湖区原为高原、山地环抱的构造盆地,地势低,有断层分布,说明地下水补给多,使得湖水总体水位上升,C正确。故选C。
【点睛】构造湖是地壳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坳陷盆地积水而成的湖泊。以构造断裂形成的断层湖最常见其特征为水深,岸坡陡峻,常成狭长形。
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空间载体,商业中心已成为目前城市居民综合性消费游憩的重要场所,其配有购物中心、百货店及品牌专卖店等多元商业业态,可同时满足居民的购物、餐饮、消费娱乐等商业需求。为增强商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商业空间布局,上海制定并发布《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年)》,重点规划15个市级商业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居民惠顾行为衰减最显著的是( )
A. 5B. 13C. 14D. 15
10. 影响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客流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市环路走向②行政区划边界③商业中心等级④居民闲暇时间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11. 上海市级商业中心的分布( )
A. 向郊区扩张,呈多中心化发展B. 不利于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C. 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不重叠D. 会加剧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
【答案】9. D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居民惠顾行为具有显著的时间分异特征,因而不可忽视闲暇时间对居民惠顾行为的约束作用。与周末相比,工作日的距离衰减系数较大,且商业中心等级越低,居民惠顾行为的衰减性越显著。图中商业中心15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远,受通勤距离的影响,居民惠顾率相比其他商业中心最低,所以商业中心15居民惠顾行为衰减最显著,D对。其他商业中心距市中心均比商业中心15近,A、B、C错。综上,本题选D。
【10题详解】
商业中心的客流量与居民的闲暇时间以及商业中心的服务等级密切相关,居民闲暇时间越多,惠顾商业中心的几率就越高,同时服务等级高的商业中心对顾客的吸引力也更大,③④对;城市环路走向和行政区划边界与市级商业中心客流量无关,①②错。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向郊区扩张,呈多中心、网格化发展,A对;商业中心的分布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B、D错;图中各商业中心服务范围没有明显界线,且部分商业中心距离很近,会存在服务范围重叠的现象,C错。综上,本题选A。
【点睛】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城市的等级愈高,其服务范围就愈大、功能越全面、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越高级、数目越少、距离越远 ;城市的等级愈低,则反之。市场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
“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从立春起五天为一候。图分别为15°、20°N、30°N和35°N四条纬线上空同一气压500hpa的对流层中层的温度纬向偏差(定义为各经度上的温度与80°E~150°E平均温度之差)逐候的演变图。东亚纬向海陆间温差季节转换与季风的形成具有相关性。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温度纬向偏差的量值随纬度从南至北增大
②35°N纬线上的风向季节转化相对不明显
③15°N纬线上120°E以西冬春为暖区
④各纬度上东西冷暖性质发生逆转的时间相同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3. 30°N的温度纬向偏差东西季节逆转最早的原因可能是( )
A. 地面辐射影响大B. 夏季风影响强C. 太阳辐射影响小D. 冬季风影响弱
【答案】12. A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中四幅图可知,温度纬向偏差的量值随纬度从南至北增大,①正确;温度纬向偏差的定义可知,35°N纬线上的温度纬向上的温差随季节在东西上变化较小,因而风向季节转化相对不明显,②正确;15°N纬线上120°E以西冬春温度纬向偏差为负值,说明比平均温度偏低,为冷区,③错误;由图可以看出15°N、20°N纬线上东西冷暖性质发生逆转的时间相同,15°N、20°N与30°N、35°N纬线上东西冷暖性质发生逆转的时间不同,④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温差季节转换与季风的形成具有相关性,与季风的强弱关系不大,故BD错误;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差异导致的所以太阳辐射影响较大,C错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因而地面辐射的影响较大。故A正确。故选A。
【点睛】夏季,由于大陆上的土壤比热容较低,而海洋中的水比热容较高,因此,同时受到太阳的炙烤,陆地上迅速增温,并加热低层大气,使之密度降低,气压也随之降低,而海洋上增温则非常缓慢,海表附近空气温度较低,气压较高,就像是水从高处向下流,空气也会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这样气流就由海洋吹向大陆,空气潮湿温和;冬季则相反,大陆上的空气降温快,气压高,而海洋上则降温慢,气压低,气流由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寒冷而干燥。
图左为闽西山区甲镇(26°N,116°E)周边的等高线地形,2022年1月9日12时16分小李在图中P处观测光影分布,测得高杠北端A点光影正落于低杠支杆中点(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tan30°≈0.6,tan60°≈1.7)
14. 春分日,在P处晨练的小李看见日出时,太阳应位于( )
A. 正东方B. 东北方C. 正南方D. 东南方
15. 推测一年中该地正午时刻A光影不会落于低杠支杆上的时长约为( )
A. 3个月B. 5个月C. 7个月D. 9个月
16. 小李再次在该地相同时刻观测到图8所示的光影分布,其日期最可能是( )
A. 2月9日B. 5月4日C. 10月9日D. 12月4日
【答案】14. D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春分日时,该地理论上的日出方位是正东方向,但P处健身广场正东是地势较高的山脊,遮挡住在正东地平线上的太阳,因此该地晨练的人看见日出时太阳高度稍高,太阳位于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1月9日12时16分,当地地方是为12时,所以该图为正午太阳高度,设高杠北端A点的光影落于B点时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a,则tana=2.5÷1.5=1.667。再根据题上给的已知条件,tana值接近1.732即a=60°。60°= 纬度差,可计算出太阳直射4°S,当太阳直射点位于4°S以北地区,正午时刻A光影不会落于低杠支杆上,太阳一个月移动8°,可计算出有7个月太阳直射4°S以北地区,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小李再次在该地相同时刻观测到图8所示的光影分布,其日期与此时关于冬至日对称,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1月9日与冬至日相差18天,其日期最可能是12月4日,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曹娥江位于浙江东部,上游流经低山丘陵区,源短流急,山林破坏严重,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曹娥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多发,20世纪50~70年代,各级政府在上游修建了多座水库;2007年,我国强涌潮河口地区第一大闸——曹娥江大闸(图2)竣工,大闸建成后,闸上将形成长90千米、相应库容达1.46亿立方米的带状河道水库。下图1示意曹娥江流域地理事物分布。
(1)从水系和水文的角度说明曹娥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指出水库竣工后下游河床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河口大闸对曹娥江下游的有利影响。
【答案】(1)上游源短流急,且为扇状水系,在雨季能迅速汇集洪峰;河口为强涌潮地区,受潮汐影响较大,海水顶托,泄洪不畅;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中下游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2)河道淤积,河床抬高。
原因:丰水期,河流下游来水量减少,径流对下游河床冲刷减弱;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潮流带来的泥沙在下游河床淤积。
(3)阻断潮流携带的泥沙补给河流,减少泥沙在河床淤积;阻断潮流涌入,改善河水的水质;为两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水资源;闸上形成带状河道水库,改善河流的通航条件。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曹娥江流域地理事物分布图为背景,以该流域水库及曹娥江大闸的修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流域水文、水系特征,水库的影响,大闸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河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水系支流众多且形成扇状水系,入海干流河段较短且只有一个入海口,雨季流域汇集洪峰;河口为强涌潮地区,受潮汐影响,海水上溯将强,海水顶托明显,造成排水不畅,抬升水位;由材料可知,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造成中下游河床抬升,水位上升,更易形成洪涝灾害。
【小问2详解】
水库的修建一方面可以防洪,另一方面用于生产生活使用。而该河流下游表现为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由于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河水和海水的平衡,丰水期,河流水部分被拦截,造成下游水量减少,冲刷作用减弱;枯水期,河水水位更低,造成潮流作用增强,泥沙淤积增强。由此导致下游河床整体表现为河道淤积,河床抬高。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可知,下游河段主要问题是潮流带来的淤积作用增强。河口大闸的修建对曹娥江下游的有利影响首先表现为阻断潮流携带的泥沙补给河流,减少泥沙在河床淤积;再此基础上,也产生一些综合效益,如潮流上溯阻断,改善下游河水水质,为两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高更丰富的水资源;形成带状河道水库,抬升水位高度,改善河流的通航条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音思格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古老孑遗的珍稀濒危植物及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西北缘,西临黄河,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红砂(为优势种,属于超旱生小灌木)灌丛沙堆广泛分布,总面积262km²。灌丛可截获风沙流中的凋落物及细颗粒,使其在灌丛下方沉积,形成沙堆,是沙源、风力、植被三者协同作用形成的动力平衡生态系统。在生物和非生物作用下,土壤养分向灌丛聚集的现象称为“肥岛效应”。研究表明,富集于土壤细粒组分的土壤养分随土壤粗化而逐渐降低。下图示意白音恩格尔自然保护区红砂灌丛沙堆景观。
(1)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灌丛沙堆广泛发育的原因。
(2)分析该自然保护区灌丛沙堆迎风坡沙粒较粗、背风坡沙粒较细的原因。
(3)该自然保护区红砂灌丛常见“肥岛效应”,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多沙质沉积物,沙源充足;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明显;有一定的深层地下水,适合耐旱植被生长,拦截沙土的作用明显。
(2)由于在风沙流吹蚀灌丛沙堆迎风坡的过程中,风沙流随风沿迎风侧上爬动能逐渐减小,粗颗粒受自身重力影响,在迎风坡沉积;风沙流遇坡顶灌丛后风速降至最低,大量细颗粒物质沉积于坡顶或继续被搬运至背风侧;气流在背风侧形成回旋流,风沙流风速再次减弱,输沙率下降,部分细颗粒物质沉积于背风侧,导致背风侧沙粒较细。
(3)经风蚀作用搬运的细颗粒物质,遇植被拦截后沉积,细颗粒沉积物增加了沙堆养分;由于灌丛覆盖和沙堆堆积避免了阳光直射和地表高温,为生物生存提供了优质条件(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排泄物、尸体等)被分解后为沙堆土壤提供了大量养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白音恩格尔自然保护区红砂灌丛沙堆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灌丛沙堆广泛发育的原因、灌丛沙堆迎风坡沙粒较粗、背风坡沙粒较细的原因、灌丛常见“肥岛效应”分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灌丛可截获风沙流中的凋落物及细颗粒,使其在灌丛下方沉积,形成沙堆,是沙源、风力、植被三者协同作用形成的动力平衡生态系统”。所以本题需从沙源、风力、植被三个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面积大,地表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沙源充足;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少雨,晴天多,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有一定的深层地下水,能够满足红砂灌丛的生长,截获风沙流中的凋落物及细颗粒作用明显。
【小问2详解】
风沙流吹蚀灌丛沙堆,在迎风坡一侧,风沙流随风沿坡向上爬升,风速越来越小,搬运能力下降,粗颗粒质量较大,不易被继续搬运,因此便在迎风坡一侧沉积下来;风沙流到了坡顶遇到灌丛,风速下降更加明显,大量细颗粒物质在坡顶沉积或继续被搬运至背风侧;气流在背风侧形成回旋流,风沙流风速再次减弱,搬运颗粒物的能力继续下降,部分细颗粒物质也沉积下来,堆积在背风一侧,导致背风坡沙粒较细。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生物和非生物作用下,土壤养分向灌丛聚集的现象称为“肥岛效应”。材料还指出:研究表明,富集于土壤细粒组分的土壤养分随土壤粗化而逐渐降低。据此分析,经风沙流搬运的细颗粒物质,遇植被拦截后在背风坡沉积,由于养分主要富集在细颗粒物中,因此细颗粒沉积物的堆积增加了沙堆养分;灌丛覆盖和沙堆堆积避免了沙堆附近阴面的阳光直射和地表高温,降低了地表温度,减少了蒸发,更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比较优越的生存条件,使得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的排泄物、尸体等被分解后也可以为沙堆土壤提供大量养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地壳隆升是河流下切,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受板块远程效应的影响,阴山地区持续隆起,南部河套地区断裂陷落。由于阴山山脉隆升,阴山南部断裂广泛发育,阴山南坡河流强烈下切,河谷中发育多级河流阶地,阶地层状地貌与阶地上保存的沉积物是反映该区构造隆升等变化的良好记录。下图示意阴山西段东中西部四级(T₁、T₂、T₃、T₄)河流阶地形成发育过程。
(1)据图指出该区域河流下切侵蚀的时段。
(2)推断图示时段阴山西段地壳抬升幅度最大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3)说明并解释计算各阶地出露基岩层厚度的方法。
【答案】(1)河流下切分别发生在约5.8万年前至5.1万年前、4.6万年前至4.1万年前、3.2万年前至2.3万年前、1.5万年前之后的时段。
(2)阴山西段中部。理由: 构造隆升是河流下切侵蚀的主要动力,中部河流整体下切幅度最大,说明地壳抬升幅度最大。
(3)用各时段河流下切侵蚀的相对高度减去河流沉积的相对高度。河流沉积形成河谷沉积层,地壳抬升导致河流下切;当河流下切超过了河谷谷底沉积层,基岩层就会出露;所以用各时段河流下切侵蚀的相对高度减去河流沉积的相对高度就是出露基岩层的厚度。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河流阶地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河流下切侵蚀的时段、阴山西段地壳抬升幅度最大的部分的理由分析、计算各阶地出露基岩层厚度的方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地壳隆升是河流下切,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图中信息,阴山西段东中西部四级(T₁、T₂、T₃、T₄)河流阶地发育,所以河流下切的时间分别发生在:约5.8万年前至5.1万年前、4.6万年前至4.1万年前、3.2万年前至2.3万年前、1.5万年前之后的时段四个时间段里。
【小问2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阴山西段中部从整体上看下切幅度最大,而材料信息“地壳隆升是河流下切,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显示,地壳的隆升是河流下切的主要动力,所以说明阴山西段中部的地壳抬升幅度最大。
【小问3详解】
河流水流减慢就会发生沉积在水底沉积满一层河谷沉积层,而地壳抬升是河流下切的主要动力;当河流下切超过了河谷谷底沉积层,基岩层就会出露;所以用各时段河流下切侵蚀的相对高度减去河流沉积的相对高度就是出露基岩层的厚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