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H 12-C 14-N 16-O 23-Na 24-Mg 27-Al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其俗称相符的是
A. 铜绿:B. 熟石灰:
C. 胆矾:D. 烧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绿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A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B错误;
C.胆矾也叫蓝矾,是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5H2O,C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D错误;
故选C。
2.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为酸性氧化物,A错误;
B.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Al2O3为中性氧化物,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各物质分离正确,C正确;
D.Na2O2为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为:C。
3.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 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故A正确;
B.根据胶体的性质,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相同,故C错误;
D.胶体粒子具有吸附性,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医用酒精B. 糖水C. 淀粉溶液D. 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糖水、食盐水、医用酒精都是溶质的水溶液,当光束通过时无此现象;淀粉溶液是淀粉形成的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故选C。
5. 关于Fe(OH)3胶体制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将FeCl3饱和溶液加热至沸腾
B.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
C.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沉淀
D.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备胶体,则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选:D。
6. 下列状态的各物质能够导电且该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硝酸钾晶体B. 液态氯化氢C. 熔融氯化钠D. 液态汞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硝酸钾晶体中存在不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A不符合题意;
B.液态氯化氢中只存在分子,不存在离子,不能导电,故B不符合题意;
C.熔融氯化钠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
D.液态汞是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不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Na→NaOH→Na2CO3B. Ca→CaO→Ca(OH)2
C. H2→H2O→O2D. C→CO→Ca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可一步完成,A正确;
B.钙与氧气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一步完成,B正确;
C.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一步完成,C正确;
D.碳与氧气生成一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不能直接转化为碳酸钙,D错误;
故选D。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HSO4水溶液呈酸性
B. CO2的水溶液能导电
C. NaHCO3比Na2CO3热稳定强
D. 做焰色试验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用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火焰焰色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HSO4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形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水溶液呈酸性,故A正确;
B.CO2为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生成的碳酸为电解质,导电,故B正确;
C.NaHCO3加热 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热稳定性弱于Na2CO3,故C错误;
D.做焰色试验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用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火焰焰色相同,目的是除去铂丝上的杂质,故D正确;
故选C。
9.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Ca(OH)2=Ca2++2OH-B. NaHCO3=Na++H++CO
C. KClO3=K++ClOD. Na2SO4=2Na++SO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钙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A正确;
B.碳酸氢钠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B错误;
C.氯酸钾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C正确;
D.硫酸钠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HCO、Na+、OH-、NOB. Na+、K+、Cl-、SO
C. Na+、Fe3+、SO、OH-D. H+、Na+、NO、CO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根和氢氧根会反应生成碳酸根和水,二者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铁离子和氢氧根会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氢离子和碳酸根会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 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HCO
B.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
C. 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SO、Cl-
D. 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CO、NO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含有大量OH-, HCO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该组离子彼此均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B选;
C.Ba2+与SO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CO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12. 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是
A. CO→CO2B. Cl2→CuCl2C. SO2→SOD. NO2→H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CO2,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A不符合题意;
B.Cl2→CuCl2,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B符合题意;
C.SO2→,元素化合价未发生改变,与氧化还原无关,C不符合题意;
D.NO2→HNO3,通过加入水可实现,由于水在反应中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对于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A. MnB. OC. HD. Cl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HCl中-1价升高到氯气的0价,化合价升高,故选D。
14. 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Fe+CuSO4=FeSO4+CuB. 3CO+Fe2O32Fe+3CO2
C AgNO3+NaCl=AgCl↓+NaNO3D. 2KMnO4 K2MnO4+MnO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Fe+CuSO4=FeSO4+Cu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反应3CO+Fe2O32Fe+3CO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反应AgNO3+NaCl=AgCl↓+NaNO3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对于反应C + H2O H2 + C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是还原剂,被氧化B. CO是还原产物
C. H2O是氧化剂,被还原D. H2是还原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A正确;
B.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一氧化碳,B错误;
C.H2O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反应还原反应,是氧化剂,被还原,C正确;
D.H2O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反应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氢气,D正确;
故选B。
16.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反应中Cu化合价由+2价→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C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4,故A正确;
B.该反应中4HCl中只有2个失电子转变成氯气,转移电子数为2×e-,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得电子,C单质失电子,故C错误;
D.氯酸钾中Cl化合价由+5价到-1价,得6个电子,2KClO3得12电子,表示为:2×6e-,氧的化合价由-2价到0价,失电子,失电子数表示为6×2e-,故D错误;
故选:A。
17. 已知反应 KClO3+6HCl=KCl+3Cl2↑+3H2O ,得电子和失电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A. 1:5B. 5:1C. 1:6D. 6:1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 KClO3+6HCl=KCl+3Cl2↑+3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KClO3为氧化剂,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则HCl为还原剂,每6个HCl中5个HCl中的Cl化合价由-1升高到0价,则得电子和失电子的原子个数比为1:5;
故答案选A。
18. 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预测正确或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 ①可比较、的稳定性B. ②焰色试验检验K元素
C. ③分离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D. ④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钠应该放在大试管中进行加热才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强弱,A错误;
B.焰色试验中观察钾元素的火焰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B错误;
C.可以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C正确;
D.应该在沸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到出现红褐色停止,得到氢氧化铁胶体,不能利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制取,D错误;
故选C。
19. 将一定量的金属钠投入下列稀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最终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 硫酸铜溶液B. 氯化钠溶液
C.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D. 氯化镁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A不符合;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B符合;
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将钠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钠会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水反应,会有氢氧化钠析出,故C不符合;
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D不符合;
故选B。
2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钠放入水中:Na+2H2O=Na++2OH-+H2↑
B 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OH-=Ca(HCO3)2
C.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CO2↑+H2O
D.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未配平,正确为:2Na+2H2O=2Na++2OH-+H2↑,A错误;
B.Ca(HCO3)2为可溶性盐,可拆,正确为:CO2 +OH-= ,B错误;
C.石灰石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正确;
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价铁,正确为: Fe+2H+=Fe2++H2↑,D错误;
故选C。
21.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银白色金属B. 密度比水的小
C. 具有氧化性D. 可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是银白色金属,A正确;
B.密度比水的小,钠会浮在水面上,B正确;
C.钠容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C错误;
D.钠在空气中容易和氧气反应,可保存在煤油中,D正确;
故选C。
22. Cl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有NaCl、NaClO、NaClO3,其中NaClO与NaClO3的个数之比为4︰1,则溶液中NaCl与NaClO的个数之比为
A. 1︰1B. 5︰4C. 9︰4D. 11︰2
【答案】C
【解析】
【详解】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NaClO、NaClO3,Cl2+NaOHNaCl+NaClO+NaClO3+H2O,其中NaClO与NaClO3的个数之比为4︰1,氯气中0价的氯失1ml电子变成次氯酸钠,失去5ml电子变成氯酸钠,失电子总数是9ml,得失守恒,氯气中0价的氯得9ml电子变成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9Cl2+14NaOH=9NaCl+4NaClO+NaClO3+7H2O,则溶液中NaCl与NaClO的个数之比为9:4,答案选C。
23. 根据你的实验观察和记录,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受热时Na2CO3比NaHCO3稳定
B. 在水中Na2CO3比NaHCO3溶解性强
C. 分别向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现象不同
D. 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的CO2比NaHCO3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稳定,则受热时Na2CO3比NaHCO3稳定,A正确;
B.在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B正确;
C.向Na2CO3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碳酸钡产生,向NaHCO3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碳酸氢根与氢氧根生成碳酸根,也会有白色沉淀碳酸钡产生,C错误;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由此可知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的CO2比NaHCO3少,D正确;
故选C。
24. 人们利用焰色试验制造了绚丽多彩的烟花,下列物质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的是
A. Na2CO3B. KClC. CaCl2D. Cu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只要含有同种元素就会显示相同的焰色。
【详解】A.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故Na2CO3的焰色为黄色,A错误;
B.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故KCl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B正确;
C.钙元素的焰色为砖红色,故CaCl2的焰色为砖红色,C错误;
D.铜元素的焰色为绿色,故CuSO4的焰色为绿色,D错误;
故答案选B。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②Na2O2通常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③Na2O2和Na2O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都为1:2;
④取ag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能测定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
⑤NaHCO3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起火可以用它来灭火;
⑥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提纯得到。
A. ①②③⑥B. ②④⑤⑥C. ②③④⑤D. 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石蕊褪色,所以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故①正确;;
②能分别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通常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②正确;
③由和构成,由和构成,二者阴、阳离子数目之比都为1:2,故③正确;
④取ag和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由于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是bg,不能测定和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故④错误;
⑤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都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金属钠起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剂来灭火,金属钠起火可以用沙子来灭火,故⑤错误;
⑥与和反应生成,粉末中混有,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再低温结晶提纯得到,故⑥正确;
正确的有①②③⑥,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 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些物质①Ba(OH)2溶液②乙醇③熔融NaCl④CO2⑤NaHSO4固体⑥稀硫酸⑦Na2O2⑧NaHCO3溶液,请按要求将物质序号填入对应位置。
(1)上述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其水溶液能够使石蕊变红的有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写出NaHSO4在水溶液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Ba(OH)2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④与⑦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⑥,写出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6)向⑤的溶液中滴加①,至溶液呈中性,写出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③⑥⑧ ②. ①⑥⑧ ③. ③⑤ ④. ④⑤⑥ ⑤. ③⑤⑦
(2)NaHSO4=Na++H++SO
(3)Ba(OH)2=Ba2++2OH-
(4)2Na2O2+2CO2=O2+2Na2CO3
(5)CO+H+=HCO
(6)Ba2++2OH-+2H++SO=BaSO4↓+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Ba(OH)2溶液为电解质水溶液,能导电;
②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不导电;
③熔融NaCl中氯化钠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氯化钠属于盐类;
④CO2非金属氧化物自身不能电离,不能导电;
⑤NaHSO4固体属于盐是强电解质,但没发生电离,不能导电;
⑥稀硫酸为硫酸水溶液,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
⑦Na2O2属于电解质,但固体时不电离,不能导电;
⑧NaHCO3溶液是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属于混合物;
故能够导电的是①③⑥⑧,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⑥⑧,属于盐的是③⑤,④⑤⑥水溶液中均能电离或生成氢离子,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石蕊变红,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⑦;
【小问2详解】
NaHSO4在水溶液完全电离成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钡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O2+2Na2CO3;
【小问5详解】
碳酸钠中加少量的硫酸,碳酸根离子结合少量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O+H+=HCO;
【小问6详解】
氢氧化钡与硫酸氢钠恰完全生成使溶液呈中性,可知氢氧化钡中的氢氧根离子恰好与硫酸中的氢离子完全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
27.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其反应为:HCl(浓)+MnO2Cl2↑+MnCl2+H2O,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______。
(2)已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也可用于制备氯气,其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①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只有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②该反应中,___________是氧化剂(填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产生1分子Cl2,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___个。
③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答案】(1)4HCl(浓)+MnO2Cl2↑+MnCl2+2H2O
(2) ①. B ②. KMnO4 ③. Cl2 ④. Cl ⑤. 2 ⑥.
【解析】
【小问1详解】
MnO2中Mn为+4价,得2个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nCl2,HCl中Cl为-1价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①HCl化合价升高生成氯气,体现还原性,HCl中Cl化合价不变生成KCl、MnCl2,则HCl体现还原性和酸性;
故答案为:B;
②该反应中KMnO4中Mn由+7降低为+2价得到电子做氧化剂,HCl中Cl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则氯气为氧化产物,生成1个氯气转移2个电子;
故答案为:KMnO4;Cl2;Cl;2;
③根据分析KMnO4中Mn由+7降低为+2价得到5个电子,2个KMnO4参加反应,转移10个电子,生成1个HCl转移1个电子,生成5个氯气转移10个电子;
故答案为:。
2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如图所示。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透明的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氯化铁溶液,呈___________色。
(2)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过滤 b.渗析 c.蒸发
(5)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b.可用饱和FeCl3溶液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c.Fe(OH)3胶体属于纯净物,而FeCl3溶液属于混合物
d.制备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不能搅拌
【答案】(1)黄(或棕黄)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4)b (5)d
【解析】
【分析】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变红褐色,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胶体和溶液。
【小问1详解】
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或者棕黄色;
【小问2详解】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变红褐色,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小问3详解】
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胶体和溶液,故操作为: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小问4详解】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故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采用的方法是渗析,故选b;
【小问5详解】
a.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直径大小不同,a错误;
b.饱和FeCl3溶液与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氢氧化铁胶体,b错误;
c.Fe(OH)3胶体、FeCl3溶液均属于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c错误;
d.搅拌会引起胶体的聚沉,因此制备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不能搅拌,d正确;
故选d。
29. 钠、碳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1)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会产生蓝色沉淀,用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
(2)利用下图,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物质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若用加热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做供氧剂。
已知:A中加入碳酸钙和稀盐酸,B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C中加入Na2O2,D中加入NaOH溶液,E中加入水。回答下列问题:
①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C中,若有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可产生O2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答案】(1)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或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2) ①. NaHCO3 ②. 2NaHCO3Na2CO3+H2O+CO2↑
(3) ①. NaHCO3+HCl=NaCl+H2O+CO2↑ ②. 1.6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因此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或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小问2详解】
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放在套管的小试管中,小试管内温度更低都可以分解而温度更高的外管中碳酸钠都还并未分解从而证明热稳定性,若用加热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小问3详解】
①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OH
盐酸
BaCO3
SO2
CO2
B
纯碱
H2S
CaCO3
Al2O3
CO
C
KOH
CH3COOH
NaHSO4
CaO
SO3
D
NaOH
HClO
CaCl2
Na2O2
SO2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下列说法正确是,4 kJ·ml-1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n—55,Cu,Fe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