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81303/0-1704788115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81303/0-17047881152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81303/0-1704788115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14道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
1. 合金材料的制造与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下列文物不是由合金制作的是
A. 清康熙时期青花瓷B. 越王勾践剑
C. 曾侯乙编钟D. 南朝的司母戊青铜鼎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
【详解】A.青花瓷是硅酸盐,不是合金,A符合题意;
B.剑是铁与碳等的合金,B不合题意;
C.曾侯乙编钟是铜合金,C不合题意;
D.南朝的司母戊青铜鼎是铜锡合金,D不合题意;
故选A。
2.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缕缕光束美景。这种美景主要源于
A. 焰色试验B. 水面反光C. 光、雾形成的丁达尔效应D. 荷叶发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缕缕光束,是因为雾是气溶胶,光穿过薄雾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故答案选C。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各“剂”在应用过程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苏打可作制糕点的“膨松剂”
B. “84消毒液”可作新冠肺炎病毒的“消毒剂”
C. 活性铁粉在食品袋中作“抗氧剂”
D. 烧碱可作胃酸过多的“中和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苏打在制作糕点时生成二氧化碳,可用做“膨松剂”,A正确;
B.“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新冠肺炎病毒的“消毒剂”,B正确;
C.活性铁粉可以和氧气反应,在食品袋中作“抗氧剂”,C正确;
D.烧碱碱性太强,不可作胃酸过多的“中和剂”,D错误;
故选D。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B. 质子数为29,中子数为34的铜原子符号:
C. 的结构式:O-C-O
D. 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A错误;
B.中子数为16的铜原子,质量数为63,其原子符号为:,B正确;
C.CO2分子中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各共用两对电子,结构式为:O=C=O,C错误;
D.Al3+有两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结构示意图为: ,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NaHCO3>Na2CO3B. 氧化性:Br2>I2
C. 酸性:HClO>H2CO3D. 还原性:Cl->S2-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CO3受热易分解,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故热稳定性: NaHCO3<Na2CO3,故A错误;
B.同一主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Br2>I2,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氧化性Br2>I2,故B正确;
C.次氯酸钙溶液可以和碳酸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次氯酸,说明酸性: HClO>H2CO3,故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氧化性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所以还原性:Cl-<S2-,故D错误;
故选B。
6. 下列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中混有的
B. 用加入足量铜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C. 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溶液中的存在
D. 只用紫色石蕊试液和氯化钡溶液,不能将盐酸、硫酸和硫酸钠三种溶液鉴别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除去中混有的,需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A错误;
B.用加入足量铜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溶液中混有的,B正确;
C.除了与形成沉淀外,与部分其它阴离子也可形成沉淀,检验前应先利用硝酸进行酸化,排出离子干扰,C错误;
D.氯化钡溶液分别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不产生沉淀的为盐酸;剩余两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为硫酸,不变色的为硫酸钠,D错误;
答案选B。
7. 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电子数为
B. 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量为
C. 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
D. 与一定量反应,生成和的混合物,钠失去的电子数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含有的电子数为,含有的电子数为,A正确;
B.溶液中,以现有条件不能得到的物质的量,B错误;
C. 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C错误;
D.与一定量反应,生成和的混合物,钠失去的电子数为 ,D错误;
故选A
8. 下列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
B. 溶于水:
C. 向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小段铝片:
D. 汽车尾气中与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A正确;
B.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为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不能拆开写,故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HClO+Cl-,故B错误;
C.铝和烧碱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C正确;
D.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选B。
9. 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无色透明溶液中:、、、
B. 能溶解的溶液:、、、
C. 含有的溶液:、、、
D.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无色透明溶液中,Fe3+与SCN−产生红色络合物,不能共存,A错误;
B.能溶解Al2O3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 K+、Mg2+、Cl−、几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共存,碱性溶液中与Mg2+产生氢氧化镁沉淀,不共存,B错误;
C.含有NaHSO4的溶液电离出H+,溶液显酸性, ClO−与H+生成弱电解质HClO,不能共存,C错误;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K+、Na+、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故答案为:D。
10.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0.1ml•L-1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铜粉,振荡,黄色逐渐消失,溶液呈浅绿色,发生反应,Fe3+是氧化剂、Cu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Cu2+,故A正确;
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中可能含有Fe3+、Fe2+,故B错误;
C.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酸性HCl>H2CO3,盐酸是无氧酸,不能说明非金属性非金属性Cl>C,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能是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所以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故D错误;
选A。
11.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Y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由此可知
A. 原子半径: Z>Y>XB. Y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比X的强
C. 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D.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W>X
【答案】B
【解析】
【分析】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X与Y同主族,且Y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则X为O元素;Y为S元素;据此得知W为N元素;Z为Cl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元素的原子半径:Y>Z> X,选项A错误;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故Y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比X的强,选项B正确;
C.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如HClO的酸性弱于硫酸,选项C错误;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 > W,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2. 把12.6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得到13.44LH2 (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40%
B. 将该合金投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为6.72L
C. 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 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0.3ml
【答案】D
【解析】
【分析】把12.6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发生反应:、,假设和物质的量分别为、,则,,联立两式,解得:、;
【详解】A.根据分析,合金中质量:,其质量分数:,A错误;
B.未指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3:2,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0.3ml,D正确;
答案选D。
13.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2+、B+、C3-、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D>C>B>AB. 原子半径:B>A>C>D
C. 离子半径:C3->D->A2+>B+D. 氧化性:A2+>B+,还原性:C3->D-
【答案】BD
【解析】
【分析】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所对应的元素应位于相邻两个周期,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得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原子序数大小应为A>B>D>C,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因此有原子半径:B>A>C>D,故B正确;
C.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此离子半径应为C3->D->B+>A2+,故C错误;
D.金属性:B>A,推出氧化性:A2+>B+,非金属性:D>C,推出还原性:C3->D-,故D正确;
答案为BD。
14. 把溶液和1.0ml/L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之和),再向其中加入足量铁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铁粉有剩余。此时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5ml/LB. 1.5ml/L
C. 2ml/LD. 2.5ml/L
【答案】C
【解析】
【详解】把1ml/LCuSO4和1ml/L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后溶液中c(CuSO4)=0.5×1ml/L=0.5ml/L,c[Fe2(SO4)3]=0.5×1ml/L=0.5ml/L,混合后溶液中硫酸根来源于硫酸铜与硫酸铁电离,故c()=c(CuSO4)+3c[Fe2(SO4)3]=0.5ml/L+3×0.5ml/L=2ml/L,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铁粉有剩余,则硫酸铜、硫酸铁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FeSO4,故,故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5. 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于第四位。铁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河南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晚期的玉柄铁剑。
(1)在钢铁厂的生产中,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
(2)电子工业中常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腐蚀覆铜板,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其一种制备原理如下:_______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方程式补充完整并配平该方程式__________。
(4)很不稳定,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
(5)向一个金属铝的易拉罐内充满CO2,然后向罐内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罐子重新鼓起的现象:___________。
【答案】(1)3Fe+4H2O(g)Fe3O4+4H2
(2)
(3)
(4) ①. ②. 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5)2Al+2OH-+2H2O=2AlO +3H2↑
【解析】
【小问1详解】
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前必须干燥的原因是铁水会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
【小问2详解】
FeCl3溶液腐蚀Cu制印刷电路板,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问3详解】
Na2FeO4中钠是+1价,氧是-2价,根据价态守恒Na2FeO4中Fe元素是+6价,ClO-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下降到-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很不稳定,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成,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小问5详解】
CO2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0,CO2被吸收,使罐内气体压强减小而被外界大气压压瘪,因易拉罐是铝制的,过量的NaOH可以与罐壁(Al)反应:2Al+2OH-+2H2O=2AlO +3H2↑,产生氢气,导致压强增大,罐壁重新鼓起。
三综合能力题(共3道小题,共计32分)
16. 短周期主族元素X、Y、T、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族序数之和为15已知几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的相关叙述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用来测定文物所属年代,这种同位素的原子符号是___________。
(2)Y形成的一种单质,主要存在于地球的平流层中,被称作地球生物的保护伞,该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书写Y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3)画出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4)由X元素组成的单质在Y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中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其组成的单质可以与Fe反应,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5.6gFe参与该反应时,转移电子数是___________。
【答案】(1)C或14C
(2) ①. O3 ②.
(3) (4)
(5) ①. 第三周期第ⅦA族 ②. 产生棕褐色的烟 ③.
【解析】
【分析】T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与Ne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T为Na;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4个电子,为C元素;Y的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具有氧化性,则Y为O;Z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则Z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元素C的一种同位素可用来测定文物所属年代,这种同位素的原子符号是C或14C;
【小问2详解】
O3称作地球生物的保护伞;O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
【小问3详解】
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氯气与F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棕褐色的烟;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0.1mlFe参与该反应时,转移电子数是。
17. 为实现工业含铜、铁、氧化铝废料的再利用(假定其余杂质与酸碱都不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回收利用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废料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操作①为___________。
(2)试剂Y为___________,若要从滤液D得到绿矾晶体,步骤③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若试剂Z是H2O2溶液,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为配制的溶液,配制该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需称量绿矾晶体质量为___________g。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所称取的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B.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中存在少量蒸馏水
C.定容前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答案】(1) ①. ②. 过滤
(2) ①. 稀硫酸 ②. 蒸发浓缩 ③. 冷却(降温)结晶
(3)
(4) ①. 250mL容量瓶 ②. 13.9 ③. AD
【解析】
【分析】合金中含有铝、铁、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得到滤液A和滤渣B,铝具有两性,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而铁、铜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滤液A中含有偏铝酸钠,滤渣B中含有Fe、Cu;向滤渣B中加入试剂Y,过滤得到滤液D和滤渣E,滤液D最后变成绿矾,可以推测试剂Y是稀硫酸。
【小问1详解】
废料中氧化铝与NaOH 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分离滤渣和滤液,操作①为过滤;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试剂Y为稀硫酸;若要从滤液D得到绿矾晶体,步骤③的实验操作有:蒸发浓缩、冷却(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小问3详解】
若试剂Z是H2O2溶液,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配制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250mL容量瓶;需称量绿矾晶体质量为=13.9g;
A.所称取的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则称取晶体含偏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正确;
B.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中存在少量蒸馏水对实验无影响,B错误;
C.定容前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故选AD。
1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已知硅酸(H2SiO3)为白色胶状沉淀,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
(1)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①如图中仪器A中盛放试剂稀硫酸,烧瓶B中的盛放试剂为___________溶液,C中的盛放试剂为___________溶液。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3)乙同学的实验中,烧瓶内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将烧瓶中的高锰酸钾替换为二氧化锰,还缺少___________(实验仪器)。
(4)如图中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乙同学发现如图中B处试纸变蓝,C处红纸褪色,据此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Na2CO3 ②. Na2SiO3 ③. C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3) ①. ②. 酒精灯
(4)
(5) ①. 不能 ②. C处红纸褪色,说明随着气流一起到达B处,无法确定是氧化了KI生成
【解析】
【分析】根据信息可以知道,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B中盛放碳酸钠溶液,C中盛放硅酸钠溶液,根据强酸制弱酸可进行验证比较;
乙同学设计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则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A处氯气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
【小问1详解】
根据仪器A结构可知为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①根据分析可知仪器A中盛放试剂稀硫酸,烧瓶B中的盛放试剂为:Na2CO3;C中的盛放试剂应为硅酸盐:Na2SiO3;
②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是白色胶状沉淀,所以一段时间后,C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这说明CO2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因此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烧瓶内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将烧瓶中的高锰酸钾替换为二氧化锰,则反应需加热,还缺少酒精灯;
【小问4详解】
A处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氯气可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离子方程式:;
【小问5详解】
乙同学发现如图中B处试纸变蓝,C处红纸褪色,根据此现象,并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理由:C处红纸褪色,说明随着气流一起到达B处,无法确定是氧化了KI生成;
四计算题
19. 研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的意义。
(1)金属钠非常活泼,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中,以隔绝空气。
(2)汽车安全气囊内装有和等物质。
①当汽车发生严重碰撞时,引发分解:,中存在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若安全气囊内有,其完全分解所释放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②产生的Na立即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其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
(3)某同学向和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混合液中___________。
②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煤油或石蜡油
(2) ①. (非极性)共价键 ②. 33.6 ③. Fe
(3) ①. 1:1 ②. 0.5ml/L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钠非常活泼,能与水、氧气等反应,钠密度比煤油大,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小问2详解】
①中存在的化学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物质的量为1ml,其完全分解所释放1.5ml,标准状况下对应体积:;
②产生的Na立即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质量守恒,反应方程式:,其中还原产物:Fe;
【小问3详解】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0.1ml•L-1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铜粉,振荡,黄色逐渐消失,溶液呈浅绿色
氧化性:Fe3+>Cu2+
B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含有Fe2+
C
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非金属性:Cl>C
D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SO
W
X
Y
Z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相关叙述
T
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与Ne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其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具有氧化性
Z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离子方程攻正确的是,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01ml·L-1·s-1B,3k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