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1.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2.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3.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议论文知识。
2.读论述性文章着重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论点(观点),二是用了哪种论据,三是论述思路。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找观点的步骤:(1)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本文针对“苦”“乐”问题;(2)始终想着“作者针对‘苦’‘乐’问题,他认为 ”,将文中句子代入上面空格;(3)读起来语意顺畅的,便是作者的观点;(4)重点关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文章结尾等处)。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读
(一)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明确:“贫、失意、老、死不能算苦”与“末尽到责任是一处苦”对比,层层深入。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正面)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作者是怎样引用名言来论述的?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明确: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作者引用这些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明确: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三)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推卸责任
1.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明确:“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2.说一说: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讨论交流
1.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
中央电视台对抗“新冠”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社会、家庭都需要人人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你的责任是什么?
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公民,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三、写作特色
❶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写法探究
论证结构严谨。
分论1:没有完成责任最苦
分论2:完成了责任就最乐
结论:在苦中可以得到真乐
❷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风格。文章的轻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句式、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记叙、抒情。
(1)运用修辞(PPT)
(2)句式示例(PPT)
好处: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行文富于变化,或引出下文,发人深思;或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或语重心长,思想引领……道理于作者语言文字深入浅出之间,让人知晓,让人接受,文章妙趣横生,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
本课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五、随堂训练
理清全文论述思路。
(1)根据文章标题,作者要论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行文中,作者采用先 (①总论,②分论),再 (①总论,②分论)的整体布局。
(2)与标题相呼应,作者先论述 ,再论述 。
(3)哪几段论述最苦,哪几段论述最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在前三段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第一个 。它是用什么方法引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要这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算是提出问题(确立分论点),第二、三段便是 问题(或叫摆 进行 论点的正确性)。
(6)第二段有 句话,侧重点是第 句,它主要分析阐述 ,从而证明“背负责任是最苦的”是正确的。
(7)同样作为论据,第三段与第二段是否属于同一类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举了几个事例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这些事例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段的论述顺序是先举个人所遇之事,然后扩展延伸到 ,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
(10)第四段首句是 句,起 作用。第二句是全文的第二个 ,起 作用。
(11)第四、五两段所摆论据与2、3两段又有什么不同?(或论证方法与前两段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引用并阐释后,作者得出结论:① ,② 才是真乐。
(13)在最后一段,作者针对人们① 的疑问,明确指出:② 。由此完成了全文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又从反面说明:③ 。
(14)从表面看,作者好像还要做个总结,但作者却就此收笔了。其实不然,这种结尾叫留有余味,把全文的总结论(也是总论点)留给读者自己去归纳:最苦的是 ,最乐的是 。
答案:(1)分论--总论。(2)最苦 最乐。(3)1、2、3三段论述最苦,4、5两段论述最乐。
(4)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领起2、3两段。分论点。用一连串的设问引出。
作者不直接提出观点,而采用设问先否定其他看法,是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寻找新的答案。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5)分析, 论据, 论证。
(6)四。 4。 责任是不可逃躲的,逃躲了就要受良心责备。
(7)不属于同一类论据:第二段是道理论据--主要是作者的分析,第三段是先是事例论据,然后又是道理论据(作者的分析)。
(8)四个事例: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这些事例都极简洁,且都从个人角度来举。
(9)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使论述步步深入。
(10)过渡, 承上启下, 分论点, 领起本段和第5段
(11)四、五两段主要引用名言来作论据,叫引用论证。引用名句之后,作者要沿着论点方向做些阐释(道理论据,或叫讲道理)。
(12)责任完成了。 从苦中得来的乐。
(13)①既然这苦是从背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②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的,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③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14)负责任,尽责任。
六、课后作业(写小作文,任选一)
1.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200字左右。
2.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问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明确: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文中画横线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明确:“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文中红字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
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
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最苦与最乐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最苦与最乐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16* 最苦与最乐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6* 最苦与最乐精品学案,文件包含16《最苦与最乐》导学设计docx、16《最苦与最乐》导学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