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下 《庄子》二则导学案(学生版) 学案 1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下 《庄子》二则导学案(教师版) 学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下 《礼记》二则导学案(教师版) 学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下 《马说》导学案(学生版) 学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下 《马说》导学案(教师版) 学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 《礼记》二则综合与测试学案
展开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两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2.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
学法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认准字形,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2.诵读两文,先边读边口译,然后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笔译,疑难的语句或问题用红笔做上标记,留至课上互动解决。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二、预习任务
1.你觉得《虽有嘉肴》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3.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个准则的内容吗?
4.《礼记》中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相对应的原文是什么?
5.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什么?
三、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弗学(fú) 男有分(fèn) 天下为公(wéi) B.嘉肴(yá)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己(wèi)
C.学学半(xià) 选贤与能(jǔ)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兑命(yuè) 讲信修睦(mù) 矜寡孤独(jīn)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 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
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
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B.何陋之有 C.大道之行也 D.宋何罪之有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作者)编纂的,是______________(时期)间______(学派)论著的汇编。
(2)《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3)总领《大道之行也》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自《大道之行也》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导读】
虽有嘉肴
一、朗读指导(文中标注节奏)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①旨:________ ②至道:_____________ ③困:________ ③自反:____________
④教学相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兑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翻译(口译)
三、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兑(yuè)命》曰( )
②学(xià)学半( )
2.古今异义
旨: 困: 长:
3.一词多义 学:
4.词类活用:不知其善也( )
5.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
②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
四、合作探究
(一)内容探究
1.如果把文章压缩成一句话,你会保留哪一句?理由是什么?
2本文论述的哪两者的关系?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4.“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兑命》曰:“学/学半。”)
5.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二)主旨探究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三)写法探究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_____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______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3._______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五、拓展提升
(一)《礼记·学记》 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虽有佳肴》论述了________的关系,《〈问说〉(节选)》论述了________的关系。两篇文章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虽有佳肴》:________。《〈问说〉(节选)》:________。
大道之行也
一、课前复习(PPT)
二、朗读,读准停顿(文中标注节奏)
三、疏通文意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①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
③〔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_____”,推举,选举。
④〔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__________
译文:(同桌互译,下同)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①〔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_________________。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②子:_________________
③〔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_____________人。矜,通“_____”。寡,_________人。孤,______________人。独,_______________人。废疾,________人。
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___________________〔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①〔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__________ 藏:_________于:______。货恶:宾语前置。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译文: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①是故:即___________,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②〔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________。兴,_________。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__________。贼,指_____。作,______。
④故:_________。⑤〔外户〕泛指________。
⑥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⑦〔闭〕_____________。 ⑧谓:________。
⑨〔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________的意思。
译文: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与”同“____”,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___”,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_______;今义:修改。) ②女有归(古义:__________;今义:归来,归属。)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_____;今义:户口,门户等。)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______;今义:偷东西的人)(兴:古义:______。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⑤大道之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宽阔的道路。)
⑥是谓大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①为 天下为公(动词,____)/不必为己(介词,_______)
②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后一个是名词,指_______。)
③子 不独子其子(前一个是名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个是名词,指______。)
④闭: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____)
⑤谓:是谓大同(动词,________)/予谓菊(动词,__________)
4.词类活用
①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
②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
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壮、幼。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人、_______人、______。
④选贤与能:贤,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人;能,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人。
5.重点实词
①大道之行也:行,________。
②讲信修睦:修,________。
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二个“亲”,_______。第二个“子”,________。
④皆有所养:养,_________。
⑤货恶其弃于地也:恶,_______。
⑥不必藏于己:藏,___________。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______________;兴,________。
⑧盗窃乱贼而不作:贼,指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
⑨外户而不闭: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是谓大同:是,____;谓,_____。
6.特殊句式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句)
②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固定格式】(常说的“‘所’字结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口技》
五、内容解读
1.课题介绍
“大道”什么意思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_______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②“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
③“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_______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______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根据文意,全文可以分为几层?(文中标记)
六、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及作用。
2.谈谈你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解。
3.“有分”“有归”点出大同社会的什么特征?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写人们对财物、劳动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5.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补充材料: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壹:真是,实在。。然:是这样的。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zhì):同“志”,记住。
6.试分析本文的主旨。
七、拓展延伸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自由谈)
【课后导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善:好。 B.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
C.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大。 D.而或不达于事 或:有时。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1)教 然 后 知 困 (2)君 子 之 学 必 好 问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论述了①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选文【甲】:③ 。
选文【乙】:④ 。
(二)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有误的是( )
A.盗窃乱贼而不作(伤害) B. 不知其旨也(主旨)
C. 尝贻余核舟一(赠送) D.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文章的第一、二句为总领全文,是对“大同”社会纲领性的说明。
B.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礼记》属于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C.“男有分,女有归”强调了“大同”社会无论男女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照顾和关爱。
D.本文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句式整齐而有变化,既增强了气势,读来也更有韵味。
4.翻译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22 《礼记》二则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22 《礼记》二则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固定格式,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1 《庄子》二则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1 《庄子》二则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yōng ,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