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题第1页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题第2页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九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先秦诸子在著述中多次提道: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把这些思想应用于钱币制度,就是:外为圆肉(即钱体),所以像天;内为方孔(即钱的穿孔),所以像地。于一钱之中,法备天地,天覆地载,万宇一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
    A. 先秦冶炼技术日益成熟B. 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 传统文化影响货币形制D. 货币形制走向规范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圆形方孔钱根据先秦的“天圆地方”思想而设计和制造,反映了先秦的思想对圆形方孔钱的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文化影响货币形制,C项正确;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知先秦冶炼技术水平的高低,排除A项;秦朝统一货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而材料主旨是货币形制的内涵,排除B项;货币形制规范化与政治上的统一有关,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秦律在法律适用上虽然做到了“刑上大夫”,但对各种犯罪仍然规定“同罪不同罚”。汉文帝后,“刑不上大夫”的礼治原则逐渐发展,到唐律形成,礼治的“亲亲”“尊尊”在律法中得到了更彻底和全面的体现。由此来看,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 )
    A. 贫民成为重点惩戒的对象B.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C. 维护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D. 同罪异罚,刑分等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同罪不同罚”“刑不上大夫”“亲亲”“尊尊”可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同罪异罚,刑分等级,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礼治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并未提及法律的惩戒对象,排除A项;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与材料主旨相悖,排除B项;中国古代法律主要维护的是封建等级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3.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官府设立僧官制度,即君主通过赐予僧团领袖官位、爵禄的方式,笼络佛教领袖,促使僧团组织置于世俗权力秩序控制之下。僧官制度的设立( )
    A. 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B. 体现了佛教官方化
    C. 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D. 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朝廷为了笼络佛教领袖,赐予僧团领袖官位,爵禄,以加强对他们的控制,这表明佛教日益受政府控制,是佛教官方化的体现,B项正确;僧官制度的确立不能体现佛教的中国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朝廷加强对佛教的控制,不能说明佛教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C项;保障了社会的稳定的说法夸大了僧官制度设立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4. 在两税法下,外来户也需按照现居地登记造册,并按照家庭财产多少及户等高下向国家缴税。此外,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也不能逃避税收,而由所在州县按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
    A. 阻碍了商品经济持续发展B. 减轻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激化了阶级和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并按照家庭财产多少及户等高下向国家缴税”“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也不能逃避税收,而由所在州县按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可知,两税法的推行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两税法虽然规定向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征税,但是只征收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所以不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两税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两税法的推行激化了阶级和社会矛盾的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图是反映元朝某一政策的漫画。元朝的这一政策( )
    A. 具有强烈的民族压迫色彩B. 阻断了社会各阶层流动
    C. 基本隔绝了各民族间交流D. 改变了国内人口的布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元朝(中国)。图片反映的是元朝的“四等人制”,蒙古人以征服者自居,把各民族分成四个等级,种族间有很严的等级差别,这显然是民族歧视和压迫的体现,A项正确;阻断社会各阶层流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隔绝了各民族间交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该制度与人口布局无关,不能得出“改变了国内人口的布局”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6. 范仲淹称:“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扬清激浊,诚运转而有时,救患分灾,幸周旋于当世。”材料所述“器”的运用( )
    A. 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束缚B.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 避免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D. 变革了农业的产业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隋唐后(中国)。由材料“水以轮济”“万顷生成之惠”“诚运转而有时”可知,该工具是用于农田灌溉的筒车,它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B项正确;筒车的动力是水,没有摆脱自然束缚,排除A项;“避免”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筒车的使用与农业产业结构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7. 永乐年间,明政府在贵州部分地区设置机构,拉开了贵州“改土归流”的序幕。1725年,雍正帝在贵州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土司制度。其采取的措施应是( )
    A. 朝廷派官员到土司府任职辅佐土司B. 土司任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C. 给予当地民众推选土司首领的权力D. 由中央政府任命流官直接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改土归流”的实质是把土司制变为流官制。所谓流官制,即以统治者委派官员为主,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D项正确;根据材料“废除了土司制度”可知并非辅佐土司,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废除了土司制度,“土司任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废除了土司制度,“给予当地民众推选土司首领的权力”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8. 如表反映了1661—1859年清朝土地与人口变化概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
    A.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B. 清朝国运由盛转衰
    C. 国内经济异常繁荣D. 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661—1859年(中国)。由表格信息可知,这段时期内虽然清朝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都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幅明显超过前者,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幅减少,这意味着人地矛盾日益尖锐,A项正确;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并不能说明清朝国运由盛转衰,排除B项;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不能说明国内经济发展异常繁荣,排除C项;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9. 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开始大幅度下降,每年输出金额仅在150万英镑左右。英国下院一份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近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 )
    A.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 攫取对华合法走私鸦片权
    C. 迫使清朝接受协定关税D. 使清朝主动开放五口通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46年以后(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不满足于鸦片战争后的对华贸易状态,于是在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B项是英国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取得的特权,排除B项;迫使清朝接受协定关税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使清朝主动开放五口通商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政府是被动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土地广阔、民气坚劲”“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国是不易实现的。基于此,他们采取的对华政策是( )
    A. 联合侵华B. 经济侵略C. “以华治华”D. 奴化教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在受到义和团运动的顽强抵抗后得出了瓜分中国“不易实现”的结论,此后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对中国进行统治,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面对义和团的反抗,列强采取的对策,发生在联合侵华之后,排除A项;经济侵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已经实施,排除B项;奴化教育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沦陷区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孙中山指出:“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这说明孙中山( )
    A. 具有强烈的排外情绪B. 不主张反对袁世凯
    C. 极力维护民主共和制D. 率先发起护国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并且反对任何危害民国的人,极力维护民主共和制,C项正确;A项所述是对“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的错误理解,材料未提及孙中山对外国势力的态度,不能体现孙中山的排外情绪,排除A项;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排除B项;蔡锷,唐继尧在云南率先发起护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2. 虽然国民革命军中实行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但大多数官兵并没有得到彻底的革命改造,仍带有浓厚的封建地方狭隘保守的排外思想,部队缺少统一的正规战斗操练。材料表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国民革命军革命性弱B.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C.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 没有科学纲领的指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由材料“大多数官兵……但大多数官兵并没有得到彻底的革命改造,带有浓厚的封建地方狭隘保守的排外思想”可知,国民革命军存在着封建思想的残余,革命性不强,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人民群众对国民大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国民大革命的纲领,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有观点认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原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试验田,共产党人的文韬武略都在这里试验过、预演过。”其中“原中央苏区”政权建立的地点在( )
    A. 浙江B. 福建C. 陕西D. 江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由赣西南、闽西两苏区发展而成,位于该区中心的瑞金县,是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所以“原中央苏区”政权建立的地点在江西省,D项正确;浙江、福建、陕西等不符合史实,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4. 以下内容摘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方的两封电报∶"看来,关东军奉行的方针是在满铁沿线各地同时采取积极行动","这次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我凭良心,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这两封电报表明
    A. 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B. 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 中国缺乏反侵略准备D. 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日方的两封电报""这次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不能说'九一八'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可知,日方认为,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军部一手策划并发动的,这体现了日本对华侵略是预谋、有计划的,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中国政府奉行不抵抗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942年,川湘水陆联运被打通,乌江运输日益繁忙。长江下游撤到湖南的大量军、公物资和日用百货的进口,桐油、山货,湖南销往苏联的砖茶等物资的出口,第六战区军需粮食,四川济湘、鄂、黔的食盐,均经乌江转运。此举( )
    A. 为国民政府全面抗战提供保障B.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说明乌江成为全国贸易主干线D. 有利于抗日大后方的稳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42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大量物资通过乌江运往西部,保障了大后方的物资供应,有利于抗日后方社会的稳固,D项正确;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排除A项;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仅由材料不能得出乌江成为全国贸易主干线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6. 如表所示是1954年宪法草案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A.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 是政治协商会议的结果
    C. 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D.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1954年宪法草案多次经过人民或人民团体讨论、修改等,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愿则,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宪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排除A项;1954年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排除B项;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的宰相制度名义上与唐代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日益减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另一方面,由于职权的转移,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
    ——摘编自刘志华《论宋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
    材料二 元昊在祖、父两代留下来的政权建设的规模上,立官制,定服饰,造文字,制礼乐,办学校,建宫苑,在汉人张元、吴昊、张陟等人的协助下,建立了一套官僚制度。“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蕃学,曰汉学。”1039年,西夏又增设尚书省,以尚书令“总理庶务”,改宋24司为16司,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央行政管理体系。除大体仿照汉官制外,西夏还部分保留了原来的“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谟宁令(诸王)、祖儒(大首领)等官称。这样,西夏的统治机构就被划分为蕃汉有别的两个系统。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1)变化:三省制度衰落;实行二府三司制(或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与宰相相互牵制)。
    影响: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化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降低了行政效率。
    (2)特点:蕃汉分治;汉制与蕃制相结合。
    原因:西北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差异;继承党项族的传统;吸收、借鉴中原先进制度;接受汉族官僚的建议;民族交融的加快。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其区别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由于职权的转移,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可推出三省制度衰落;实行二府三司制(或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与宰相相互牵制)。影响:根据材料一“。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日益减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化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降低了行政效率。
    (2)特点:根据材料二“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蕃学,曰汉学。”“除大体仿照汉官制外,西夏还部分保留了原来的‘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谟宁令(诸王)、祖儒(大首领)等官称。这样,西夏的统治机构就被划分为蕃汉有别的两个系统。”可推出蕃汉分治;汉制与蕃制相结合。原因:可从少数民族与汉族存在差异、旧有的传统、民族交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原因有西北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差异;继承党项族的传统;吸收、借鉴中原先进制度;根据材料二“在汉人张元、吴昊、张陟等人的协助下,建立了一套官僚制度。”可推出接受汉族官僚的建议;民族交融的加快。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在学风、学术上出现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总之,明清之际,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扩大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摘编自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就理论形态而言,明清实学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是同序列的;就时代思潮而言,明清实学则指明清时期(主要指明中叶至清中叶)的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时代课题所提出的一种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表现出一种对时代的新觉醒。
    ——摘编自周立升《论明清实学的近代走向——以黄宗羲实学思想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实学思潮的总体特征及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实学思潮出现的历史意义。
    【答案】18. 总体特征:崇实黜虚,舍虚务实。
    具体表现:批判程朱理学和君主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重视总结中国古代科学知识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提出“工商皆本”“天下为主”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19. 历史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打破宋明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促成明清时期国内思想的活跃;为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在学风、学术上出现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可知其特征为崇实黜虚,舍虚务实。
    第二小问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可知,批判程朱理学和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一“明清之际,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可知,重视总结中国古代科学知识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根据材料一“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在学风、学术上出现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可知,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工商皆本”“天下为主”。综合以上可知,明清实学思潮的具体表现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二“就理论形态而言,明清实学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是同序列的”可知,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根据材料二“明清实学则指明清时期(主要指明中叶至清中叶)的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时代课题所提出的一种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表现出一种对时代的新觉醒。”可知,打破宋明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促成明清时期国内思想的活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勒令缴烟时,被困在广州商馆之内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们竟出人意料地把他们所囤积的鸦片悉数缴出。鸦片贩子们深知,对华鸦片走私贸易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逃回伦敦,很快便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互相勾结起来,鼓动发动侵华战争。而英国政府也长期怀有对中国的巨大的侵略贪欲。于是,他们制定了侵略战争的战略和目标,派出远征舰队,远涉万里重洋,把战争带到了中国。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在解读鸦片战争的研究范式方面,中国近代史研究存在两种范式:“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革命史范式更注重鸦片战争给民族带来苦难的一面,但是,过多注重民族苦难可能会将自己孤立,导致自己对世界的信任出现危机,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逐渐疏离于世界之外,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迷失。现代化范式更多的是把这场灾难看作民族振起、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因此,我们更要从现代化范式来看待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
    ——摘编自程英姿《从〈南京条约〉看中西体制和观念的碰撞——中国近代化必要性的案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政府“把战争带到了中国”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范式角度指出鸦片战争“真正意义”的体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鸦片战争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9. 直接原因:保护对华鸦片走私。
    根本原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抢夺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0. “真正意义”体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1. 评价:对英国而言,鸦片战争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洞开,中华民族陷入危机;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英国。由材料“鸦片贩子们深知,对华鸦片走私贸易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逃回伦敦,很快便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互相勾结起来,鼓动发动侵华战争。”及所学可得出直接原因是保护对华鸦片走私;由材料“而英国政府也长期怀有对中国的巨大的侵略贪欲。于是,他们制定了侵略战争的战略和目标,派出远征舰队,远涉万里重洋,把战争带到了中国。”及所学可得出根本原因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抢夺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由材料“现代化范式更多的是把这场灾难看作民族振起、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由材料“鸦片贩子们深知,对华鸦片走私贸易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逃回伦敦,很快便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互相勾结起来,鼓动发动侵华战争。而英国政府也长期怀有对中国的巨大的侵略贪欲。”及所学可知,对英国而言,鸦片战争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材料“他们制定了侵略战争的战略和目标,派出远征舰队,远涉万里重洋,把战争带到了中国”及所学可知,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洞开,中华民族陷入危机;由材料“革命史范式更注重鸦片战争给民族带来苦难的一面”及所学可得出鸦片战争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材料“现代化范式更多的是把这场灾难看作民族振起、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及所学可得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结合所学可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十七年山水画题材变迁相关论文一览表
    ——摘编自王跃奎《新中国十七年山水画从题材之变到笔墨之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以中国画为例,围绕“文化改造”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意识形态影响文化改造。
    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新政权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成为新的指导思想,这要求中国画的创作服务于现实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故而新中国成立初期主张中国画应反映现实,体现农村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双百”方针的提出,新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之下,也要客观看待中国画中传统的优秀成分,现实与传统的结合能更好地推动以中国画为代表的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然而随着政治上“左”倾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冲击,以中国画为代表的文化逐渐凋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指导,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观点阐述类,时空是1950-1966年(中国)。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以中国画为例,围绕“文化改造”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材料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建国过意识形态和文学作品内容的关系,文化改造的内容反映当时的意识形态方向,因此考生可以将论题拟定为“意识形态影响文化改造”。
    考生论述时的思路是要将文化改造的重点和当时国内的背景、意识形态变化对应后进行论述,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推进。考生第一步先论述建国初的环境,由于建国初需要恢复经济,经济建设要求写实,所以考生得出结论绘画根据意识形态同样用现实主义改造国画,创作要与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相结合;考生第二步论述国内的文化大事,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文学艺术形式多样,因此在绘画里的表现是“发扬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考生第三步论述国内的文化大事,1966年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全国掀起“文化大革命”,突出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所以绘画强调领导、作者、群众相结合,政治统帅等,以中国画为代表的文化逐渐凋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影响。
    最后,考生得出结论,一定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文化改造,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时间/年
    1661
    1724
    1753
    1766
    1812
    1833
    1859
    耕地面积/万顷
    549
    724
    780
    781
    791
    742
    772
    人口/亿人
    1.05
    1.31
    1.84
    2.08
    3.62
    3.99
    4.32
    时间
    过程
    1954年3月
    提交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8000多人讨论,收到590多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6月
    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收到超过110万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9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宪法草案
    时间
    作者
    题目
    主要观点
    1950年第1期
    李可染
    《谈中国画的改造》
    1.用现实主义改造国画,创作要与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相结合。
    2.农村题材
    1950年第1期
    叶浅予
    《从漫画到国画(自我批判)》
    打破八股题材的限制,走现实主义道路
    1956年第5期
    子泉
    《我看了第三届国画展览》
    发扬传统中的优秀成分
    1961年第2期

    《关于山水、花鸟画问题的讨论》
    对山水、花鸟画阶级性的全面分析
    1966年第2期
    华君武
    《以政治统帅创作—华君武同志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华北区年画、版画展览观摩会上的发言》
    领导、作者、群众相结合,政治统帅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龙岩市长汀城区初三年级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龙岩市长汀城区初三年级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龙岩市长汀城区初三年级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试题pdf、2023-2024学年龙岩市长汀城区初三年级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查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查化学试题,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