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01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02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共16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哲学有助于提升引领性科技创新能力吗?哲学能够为促进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贡献一份力量吗?2020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哲学研究所,这一举措不禁令人深思: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
    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不少科学学科脱胎于哲学。在牛顿所处的时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在西方还被称为自然哲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挣脱哲学母体,努力谋求其自身成为科学学科的独立地位。哲学与科学具有许多共同的旨趣,力求以合理化、理论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说明各种感官经验所及的现象,涵盖宇宙、自然、生命、社会和人性,近乎无所不包,但二者在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上也有着显著差别。随着哲学与科学各自独立门户,甚至有渐行渐远之势,哲学对于科学的作用和影响也没有那么清晰明了。物理学家费曼曾讥讽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家的作用就如同鸟类学之于鸟儿:鸟儿不必接受鸟类学的指导,却可以飞得很高,活得很好。
    1962年,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颠覆了此前广为接受的关于科学发展的累积渐进式图景。按照库恩对科学发展历史的解读,一门科学或其中某个分支领域得以确立或成熟的标志是进入他所谓的常规科学,而常规科学的根本特征是形成了对日常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明确指导性的范式。在常规科学时期,接受了某一范式的科学共同体成员往往不会纠结于范式中偏哲学的部分,而是不加怀疑地通盘接受。然而,随着在范式指导下的解题活动的深入和扩展,常规科学活动将会遭遇到逐渐增多的反例,这些是在范式的理论框架内始终得不到解决的难题。随着反常事例的增多,常规科学及其范式进入危机阶段,逐渐有科学家开始怀疑范式的适用性,并反思和质疑其中偏哲学的部分。倘若旧范式被抛弃,新范式出现并取而代之,科学革命就此发生。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参与发起和推动科学革命的科学家,通常具备哲学思考头脑和禀赋;他们勇于怀疑和挑战旧范式的概念基础和理论体系,进而开辟新的科学探索路径和视域。这一类型的科学家可称为哲人科学家。大多数哲人科学家并未受过正规的哲学训练,对哲学学说和术语的掌握不一定是准确可靠的,但他们热衷于思考和探讨具有鲜明哲学色彩的基本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富有反思和怀疑精神,勇于尝试新的思路。他们的哲人特质可以令其在科学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质疑和挑战旧范式,开启和推动新范式。
    正如1944年,爱因斯坦在写给一位青年学者的回信中谈到的那样:“如今许多人——甚至专业的科学家——在我看来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历史和哲学背景方面的知识可以赋予人一种独立性,使其脱离同时代人的偏见,而这是大多数科学家难以摆脱的。这种由哲学洞见所造就的独立性——在我看来——是区分单纯的工匠或专家与真正的真理追寻者的标志。”
    (摘编自朱菁《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任务是结合物理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宇宙、生命、意识的本质这些正酝酿革命性突破的问题上开展哲学研究;通过吸收科学与哲学的优秀成果,发挥中国传统的科学、哲学思想的独特优势,为独创性的科学研究开辟新的思维空间。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并不只是中国科学院新建的一个研究单元,更为重要的是,希望以此为基础,加强科学界与哲学界的联系,加强国立科研机构与高校的联系,加强与国外同类型研究机构的联系,推动科学家与哲学家新型联盟的建立。
    (摘编自白春礼《架构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思想桥梁,为人类科技事业贡献新智慧》)
    材料三:
    现实的问题是哲学建设尽管是“良药”,但却是一个需要多方推动的复杂系统工程,而且是无法立竿见影的“慢功夫”,需要长期的文化哲学濡化才能形成影响,甚或在未来30年科技强国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一定能显现“疗效”。哲学建设的这种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滞后效应可能使得各个层面都缺乏推动实施的动力,进而陷入“难以落地”和“系统失灵”的境地。这种情况与《孟子·离娄上》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的比喻很类似。一个人犯了7年的病,而他的病却非要储藏了3年之久的艾才能灸治,而这时一般面临3种选择困境:“一是不惜重价访求别人家藏的三年之艾,恳求出让,但未必靠得住;第二个办法是自己从今藏起尚待三年,这三年内,病况是否可待,还是没把握;第三个办法是舍却艾灸,姑试他种治疗,但是更无把握,而且医药杂投,或许转促其死。”
    (摘编自张月鸿等《哲学建设: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物理学、天文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都脱胎于哲学,它们虽旨趣相同,但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差别显著。
    B.科学飞速发展,“独立门户”,从形式上摆脱了对哲学的依赖,但并没有割裂科学活动和哲学思维之间的必然联系。
    C.如果一门科学的所有成员都能对某一范式不加怀疑地通盘接受,我们才可以说这门科学得以确立或成熟。
    D.科学革命青睐哲学家,他们有望摆脱原有范式的羁绊,取得更具颠覆性、革命性的突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托马斯·库恩认为科学发展的历程并非累积渐进式,而是经历常规科学、危机阶段、科学革命这样的三个阶段。
    B.中国科学家要能够紧扣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体系和研究路径上跟踪国际上的工作。
    C.爱因斯坦认为大多数科学家难以摆脱历史和哲学等知识的束缚,这一看法正好与物理学家费曼对科学哲学的讥讽完全相反。
    D.要让科学家和哲学家真正结合起来,活跃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氛围,不仅需要科学家个体的自我修养,更需要制度和环境的促进和保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学革命”的一项是( )(3分)
    A.“日心说”取代“地心说”
    B.牛顿物理学取代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C.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达尔文和华莱士分别提出生物演化论
    4.请结合材料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个比喻,具体解说我国“科技创新”与“哲学建设”面临的选择困境。(4分)
    5.围绕着“中国科学院组建了哲学研究所”一事,三则材料的思考角度和表达重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是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是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有一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
    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踩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地,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拥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按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都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一边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醒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接着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闪烁,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送到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B.“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伍原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给了伍原帮助。
    C.“小如绿豆似的光”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
    D.小说前文通过“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的描写,为后文遇到“老乡”埋下伏笔。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多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例如“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写出了伍原的迷茫。
    B.小说笔调简单朴实,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没有精细优美的语言,却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
    C.茹志鹃的小说很有特点,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情节相当曲折且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
    D.小说以“路标”为题,既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又有象征意味,蕴含了小说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8.小说多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展现人物心境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4分)
    9.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节选自戴圣《博学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B.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C.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D.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形容词,指高尚、光辉,与《老子四章》“自见者不明”的“明”词义不同。
    B.而,表承接,与《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而”用法相同。
    C.恐,指惊慌害怕,“恐”与《水调歌头》“又恐琼楼玉宇”的“恐”字含义不同。
    D.齐,使动用法,指使……和睦,与《谏逐客书》“却宾客以业诸侯”的“业”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材料一第二段提出“八目”,前四条专注心性修养,后四条侧重外显行为。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4.材料二画横线句中的“此道”具体是指什么?请结合材料一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观点,分析“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雪晴晚望①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②。
    【注释】①背景:作者贾岛公元816年长安应举落第,次年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
    B.“溪云几万重”,表面看是写溪水与白云二景,但“几万重”的背后,是对于艰难困苦几万重的诘问,也是对于未来何去何从的一种担忧与困扰。
    C.颔联中的“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遍山皑皑白雪,白屋的背后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D.“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它一明一暗,山下的野火烧燃着山冈上的枯草,时断时续的烟雾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同时这幅“晚望动景图”,也让整个雪晴图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16.贾岛作诗精益求精,自称“二句三年得”。《雪晴晚望》中“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列举盘庚迁都的典故,分析盘庚不因为民怨而改变计划的原因:“ , 。”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2)《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对有智谋的大臣和有才能的人需要“ , ”。
    (3)《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 “水”可以是至情至性的,也可以是至善至美的,更可以是至理至明的。请写出你学习过的包含“水”这一意象的诗词名句:“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 ① ,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 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为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 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的题吧。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辞、字、款式要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中国人素有“好古”情结,往往崇拜千百年前的人物和思想,也特别喜欢古物收藏。______建筑,中国人的“好古”情结亦不例外,如唐诗中的“清晨入古寺”“寥落古行宫”等等,似乎建筑一定要“古”,才能显现出神韵。“好古”情结会使人们天然地敬仰甚至敬畏古代建筑,( ① )。除了因改朝换代而刻意毁掉前朝宫殿及宗庙的行为外,人为地破坏前代建筑古迹的做法在中国其实并不多见,大多数木构建筑是因为自然原因而毁坏的。
    除了“好古”,( ② )。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国人崇尚古代却不______于古代,他们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参与和改变着历史。因此,在古代建筑的修缮过程中,人们既不是精确刻板前代的建筑样式,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修缮行为。这是______的“鼎新”活动,始终让建筑物保持生命力。
    中国人的“好古”使他们颇为珍惜古代的遗迹,但现实的想法又会使其对建筑不断“鼎新”来满足现世的______。( ③ )恰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即调和各种有价值的要素,并努力使其在不同场合及情景下发挥作用。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关于 拘泥 代代相传 功能
    B.对于 局限 薪火相传 功能
    C.对于 拘泥 代代相传 功用
    D.关于 局限 薪火相传 功用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既不是精确刻板地复制前代的建筑样式,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修缮行为。
    B.人们既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也不是精确刻板地复制前代的建筑样式,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修缮行为。
    C.人们既不是极端地进行推倒重建,也不是精确刻板了前代的建筑样式,而是进行一种“参与式”的修缮。
    D.人们既不是精确刻板地复制前代的建筑样式,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而是进行一种“参与式”的修缮。
    22.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圆满闭幕。在此次亚运会中,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43岁的体操选手丘索维金娜引起了广大国人的关注。她曾一度退役,但是为了给儿子治病,又回到了赛场。如今她的孩子已经痊愈,并参加了工作。但是她表示要继续参加比赛,她说体操是她的生命,她每天仍坚持着高强度的训练,为巴黎奥运会做准备。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或启发?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二(上)1月月考
    语文 参考答案
    【答案】1.B 2.C 3.C 4.①依靠直接移植西方的哲学的方法行不通。②从现在开始革新发展自己的哲学理念,恐怕短期难以见效。③舍却哲学建设这一奠基之举,另寻他法,风险更大。 5.材料一从“建设可行性”(“必要性”)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哲学能不能为科学助力的问题;材料二从“建设目的性”(“方向”)的角度,回答了哲学研究所成立以后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材料三从“建设现实性”(“现实环境”)的角度,重点指出了哲学建设可能面临的困境。
    【解析】1.A.“物理学、天文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它们虽旨趣相同,但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差别显著”错,四门学科同属于科学,评判标准差别不大,文中是说哲学与科学这二者在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上有着显著差别;C.“如果一门科学的所有成员都能对某一范式不加怀疑地通盘接受,我们才可以说这门科学得以确立或成熟”错,进入常规科学,形成明确指导性的范式才是一门科学得以确立或成熟的标志;D.“哲学家”错,应是“哲人科学家”。故选B。
    2.C.“难以摆脱历史和哲学等知识的束缚”错,爱因斯坦认为大多数科学家难以摆脱的是同时代人的偏见。故选C。
    3.C.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属于政治思想,不属于“科学革命”。
    故选C。
    4.通过题干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要理解比喻的本体的内容,“访求别人家藏的三年之艾”即移植西方的哲学,“未必靠得住”说明这样做是行不通的。“自己从今藏起”即从现在开始革新发展自己的哲学理念,但是恐怕短期难以见效。“舍却艾灸,姑试他种治疗”即舍却哲学建设这一奠基之举,另寻他法,结果会是“更无把握”。
    5.材料一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结合给出的文章标题“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可以看出材料一重点讨论了哲学能不能为科学助力的问题。
    由材料二的标题“架构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思想桥梁,为人类科技事业贡献新智慧”以及材料二中的第一句话“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任务是结合物理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宇宙、生命、意识的本质这些正酝酿革命性突破的问题上开展哲学研究……”,可知论述的是哲学研究所成立以后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
    材料三“现实的问题是哲学建设尽管是‘良药’,但却是一个需要多方推动的复杂系统工程,而且是无法立竿见影的‘慢功夫’,需要长期的文化哲学濡化才能形成影响,甚或在未来30年科技强国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一定能显现‘疗效’”从“建设现实性”(“现实环境”)的角度,运用比喻论证,重点指出哲学建设可能面临的困境。
    【答案】6.A 7.C 8.流泪展现人物心境: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流泪”,牵动着读者的心和伍原一起波澜起伏。小说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等发现了灯火,找到了人,他流下了激动的泪;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绝望的泪,好在最后“老乡”认出他是八路军战士,他才止住了眼泪。流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9.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某次战役的宏大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战士伍原的经历来写。②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伍原这次的个人经历只是“杯水微澜”,但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坚定的信念感是那个时代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③伍原和“老乡”的沟通虽然充满曲折,但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
    【解析】6.A.“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分析错误。在寻找部队的过程中,落单的伍原多次产生过恐惧和绝望。故选A。
    7.C.“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情节相当曲折”分析错误,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讲了战士伍原因为迷路找不到队伍和方向,而后又借了一豆亮光找到方向的故事。故选C。
    8.小说写伍原多次流泪展现了他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牵动着读者的心和伍原一起波澜起伏。由“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见,伍原因为迷路,处于恐惧、无助的状态,于是他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这是他无助心境的直接表露;由“有人了!找到人了!到底找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分析,伍原绝处逢生时的激动心情,他找到了人,就有了希望和方向,于是他流下了激动的泪;由“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写出了伍原刚看到希望却遭到聋哑“老乡”的误解,此时他流泪,是他委屈而又绝望心境的外现。好在最后“老乡”认出他是八路军战士,他才止住了眼泪。所以,文中多次写伍原流泪,展现了他变化的心境,更真实地丰满了伍原人物形象。
    9.(1)从情节方面分析——本文叙述了了一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为了把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及时送到部队,在没有一点路标痕迹的情况下,艰难前行的故事。没有描写某次战役的宏大战争场面,选材方面的确是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
    (2)从人物方面分析——伍原在一次次波折中,有过绝望、欣喜、失落,但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伍原这一形象代表着当时许多八路军战士的形象,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坚定的信念感是那个时代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感人至深。
    (3)从主题方面分析——“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就给伍原提供了帮助,如“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表现了“老乡”对革命事业的支持。这样的事情虽然在整个时代中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
    【答案】10.C 11.B 12.D 13.(1)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2)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14.①“此道”具体是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②原因: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能修养自己的品性。不断地修身,那么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解析】10.句意:如果一个人的心不专注,看到东西如同没有看见,听到声音也如同没有听见,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焉”是“在”的宾语,中间不断开,“焉”后断句,排除AB;。“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句式相同,应分别在“视”前、“见”“闻”后断句,排除D。故选C。
    11.A.正确。高尚、光辉;/彰明。句意: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B.“用法相同”错误。表承接/表假设。句意:知道应达到的境界就能够志向坚定。/如果不断地雕刻,那么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镂成功。C.正确。句意:有所恐惧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又害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D.使……和睦/使……成就功业。句意:先要使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和睦。/拒绝宾客使他们去成就其它诸侯的功业。故选B。
    12.D.“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错误,他们躲藏的目的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即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故选D。
    13.(1)“欲”,想要;“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正”,端正。
    (2)“自……以至于”,从……到……;“壹”,都;“本”,根本。
    14.材料二分为三部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观点,“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是对观点的进一步阐释,“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效果,所以其中的“此道”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意思是“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可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能“修身”,而“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则是强调不断的修身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百姓,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内心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好美色一样出自真心,这样才算是满足自己的心意。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之后便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所谓修身在端正心念,我们有所愤怒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恐惧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喜好、逸乐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忧患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如果一个人的心不专注,看到东西如同没有看见,听到声音也如同没有听见,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这就叫做修身在于端正心念。
    材料二:
    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答案】15.D 16.①内容上: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②写作角度: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望景。“却回山寺路”一转,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的诗境。读完末句,回味全诗,总觉绘色绘声,余韵无穷。③情感:此时作者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闻打暮天钟”,表面看是交代诗人平安返寺,实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一种惆怅与寂寥。除了科举这一条路,摆在诗人面前的还有什么路呢?
    【解析】15.D.“‘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错误。颈联两句,诗人将视线从近处又推向了远处,“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故选D。
    16.这是一首写景诗。这首诗的诗题交代了晴雪和暮色这两种所写景物。首联点明主旨及背景,中间两联写雪中景色,尾联写诗人回山寺的有声画面。结尾“闻打暮天钟”写诗人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夜幕渐渐降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这“打暮天钟”,一方面点明时近傍晚,一方面以声衬静,增添意境,平添诗意。
    末句点活全诗,前六句全是静谧的,是望景远景。第七句“却回山寺路”一转,紧接着便听到了暮钟声,虽然在远处,但静谧中格外悠扬、清脆、悦耳,视听、动静结合,可谓绘声绘色,活泼灵动,表现了山寺幽静之美,打动了诗人,读完末句,回味全诗,余韵无穷,也感染了读者,视觉所见,听觉所闻,犹如身临其境。诗歌至此戛然而止,却余韵悠长,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作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此时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闻打暮天钟”言简意深,这耐人寻味的钟声呀,震响山寺路,也敲击着诗人的心灵,自然会萌生“归卧故山”的思想。
    17.【答案】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度”“赂”“衰”“凝”。
    【答案】18.相得益彰/锦上添花/耿耿在怀 19.(1)原文有一种层层推进的意思,有一定强调作用,修改后为并列关系,没有一种强调突出的作用。(2)原文三个“要好”,不但有强调作用,读起来更有韵律美,富有音乐美,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解析】18.第一空,根据“好画还须有好题”可知,中国画中“题”与“画”配合的好是可以更显出对方长处的,可填“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指相互配合的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第二空,画画的好,如果再题的好,那就是好上加好,可填“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第三空,因为题的拙劣,所以至今对这件事仍在介怀,可填“耿耿在怀”。耿耿在怀:意思是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
    19.原句“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构成排比,先说“辞”,再说“字”,最后说“款式”,有层层推进的意思,分三次说,更有强调意味;而改句“辞、字、款式要好”变成一个句子,“辞、字、款式”是并列关系,没有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另外,原文有三个“要好”,构成反复,起到强化作用;而且“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结构一致,不但更有气势,而且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更有节奏之美,增强了表现力和文章的美感。
    【答案】20.C 21.D 22.①不敢擅自破坏它 ②中国人也乐于“鼎新” ③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
    【解析】20.关于:用于引进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此处是指出对象“建筑”,应选“对于”。
    拘泥: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局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语境指中国人崇尚古代却不会固执而不知变通,应选“拘泥”。
    代代相传:指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语境指这种“鼎新”活动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才能让建筑物保持生命力,应选“代代相传”。
    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功用:功能和用处,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的效果。与“满足”搭配,应选“功用”。故选C。
    21.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精确刻板”是状语,应修饰动词,而“前代的建筑样式”是宾语,前面也缺少谓语,应在“精确刻板”后加上“地复制”;成分残缺或赘余,“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修缮行为”应改为“而是进行一种‘参与式’的修缮”。BC项语序不当,应先说“既不是精确刻板地复制前代的建筑样式”,再说“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最后说“而是进行一种‘参与式’的修缮”。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
    22.①前面说“‘好古’情结会使人们天然地敬仰甚至敬畏古代建筑”,后面谈到“人为地破坏前代建筑古迹的做法在中国其实并不多见”,可见是出于敬畏而不敢擅自破坏古代建筑,可填:不敢擅自破坏它。②有“除了”,这里可有“也”;与“好古”相对,后面有“‘鼎新’活动”,注意加上主语“中国人”,可填:中国人也乐于“鼎新”。 ③前面谈到中国人既“好古”又“鼎新”,这是一种矛盾的做法,后面谈到“恰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即调和各种有价值的要素”,可见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可填: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
    23.【答案】略
    【解析】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叙述了43岁的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令人感动的体操故事。为了给儿子治病,她退役后又毅然回到赛场,用体操诠释母爱。她用风光无限的二十余年告诉世界母爱何其伟大、何其强大。如今,她的孩子早已痊愈,但她表示仍要继续参加比赛,43岁的她依然选择奋战在体操场上,这正是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亚运精神的最好展现。“体操是我的生命”,这一句话体现出了丘索维金娜对体操的热爱与执着,也许前半生她是为儿子征战、为责任征战,那么现在她就是为自己征战,为热爱征战。
    丘索维金娜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段传奇而又励志的故事,并且告诉我们: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与不幸,只要坦然面对,保持热爱,永不放弃,顽强拼搏,就会生发出无限力量,成就精彩人生。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如以热爱启程,以拼搏前行,以不屈成就无悔人生。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三个角度切入进行具体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狄更斯“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的名言,论证顽强拼搏的意义。最后,联系现实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永不抗拒生命给我们的重负,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立意:
    1.以热爱启程,以拼搏前行。
    2.永不屈服,奋斗成就无悔人生。
    3.为理想而战永远不晚。
    相关试卷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共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运用,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