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若直线经过两点、且的倾斜角为,则的值为( )
A.B.C.D.
【答案】D
【分析】根据斜率的定义以及斜率公式可得出关于实数的等式,解之即可.
【详解】由斜率的定义可得,即,解得.
故选:D.
2.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A.B.C.D.
【答案】A
【分析】先将抛物线方程转化为标准方程求解.
【详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所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故选:A
3.方程,化简的结果是( )
A.B.
C.D.
【答案】B
【分析】由所给方程,可知动点到定点和 距离和是定值,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其轨迹是椭圆,即可求出椭圆的,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表示点与点的距离,
表示点与点的距离.
所以原等式化简为
因为
所以由椭圆的定义可得:点的轨迹是椭圆:
根据椭圆中:,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椭圆的几何意义来求椭圆方程,能理解椭圆定义是解本题关键.
4.已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实数a的值为( )
A.1B.C.1或D.
【答案】A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列方程,化简求得,检验后确定正确答案.
【详解】由于直线与直线平行,
所以,或,
当时,两直线方程都为,即两直线重合,所以不符合题意.
经检验可知符合题意.
故选:A
5.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答案】A
【详解】依题意,圆心为,半径为,且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而,即,也即,解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直线和圆相交所得弦长的弦长公式.直线和圆相交所得弦长公式为,先将圆心和半径求出来,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这个是含有参数的,将代入题目所给弦长不小于这个不等式,解这个不等式即可求得的取值范围.
6.如图,椭圆的右顶点为A,上顶点为B,从椭圆上一点P向x轴作垂线,垂足恰为左焦点,若,,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
A.B.
C.D.
【答案】A
【分析】根据平行关系得到相似关系,得到,,结合题目条件,求出,得到椭圆方程.
【详解】由题意得,
当时,,解得,故,
所以,
因为,所以,即,解得,
故,
所以,解得,
所以,
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故选:A
7.设集合,,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
A.B.C.D.
【答案】C
【分析】根据集合的意义及集合间的运算结果可得两圆位置关系,进而可得参数范围.
【详解】由已知集合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及其内部,
集合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及其内部,
又,
得圆与圆相内切或内含,且圆在内部,
所以,
解得,
又,
所以,
故选:C.
8.已知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O为坐标原点,过作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M,且,则C的离心率为( )
A.B.2C.D.
【答案】C
【分析】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余弦定理,双曲线的离心率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双曲线C的左焦点,渐近线的方程为,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由勾股定理得,
在中,,所以,
在中,,,,
,
由余弦定理得,
化简得,即,因此,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故选: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互补两角的余弦值为零,进而运用余弦定理.
二、多选题
9.(多选题)已知点A(-3,-4),B(6,3)到直线l:ax+y+1=0的距离相等,则实数a的值等于( )
A.B.
C.D.
【答案】BC
【分析】根据和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利用点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由求解.
【详解】因为和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由点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可得,
化简得,
所以,
解得或,
故选: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10.己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左,右焦点分别为、、P为椭圆上一点(异于左,右顶点),且面积的最大值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椭圆C的焦距为1B.椭圆C的短轴长为
C.的周长为6D.椭圆C上存在2个点P,使得
【答案】BC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当P为椭圆上顶点或下顶点时,面积最大,进而结合离心率即可求得即可判断AB;结合椭圆定义求出的周长即可判断C;假设椭圆C上存在2个点P,使得,设,,根据椭圆定义和余弦定理求出即可判断D.
【详解】由题意,当P为椭圆上顶点或下顶点时,面积最大,
此时,
结合,,解得,,,
则椭圆C的焦距为,故A错误;
椭圆C的短轴长为,故B正确;
的周长为,故C正确;
假设椭圆C上存在2个点P,使得,设,,
则,,
解得,即为椭圆上顶点或下顶点时,满足题意,故D正确.
故选:BCD.
11.已知圆锥曲线与的公共焦点为、,点为、的一个公共点,且满足,若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为,的离心率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当的离心率为时,的渐近线方程为
D.当的离心率为时,的渐近线方程为
【答案】BD
【分析】分析可知,曲线是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曲线是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令,,,,设椭圆、双曲线的焦距为,由对称性,不妨设点在第一象限,设,,根据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得出,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然后逐项判断,可得出合适的选项.
【详解】曲线的标准方程为,则,所以,曲线是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曲线的标准方程为,所以,曲线是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令,,,,设为两曲线的左焦点,
设椭圆、双曲线的焦距为,由对称性,不妨设点在第一象限,
设,,由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可得,可得,
因为,由勾股定理可得,
即,整理可得,即,
所以,,A错B对;
若,即,可得,则,
因此,的离心率为时,的渐近线方程为,C错D对.
故选:BD.
12.以下四个命题表述正确的是( )
A.直线恒过定点
B.已知过点的直线l与以点,为端点的线段AB相交,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C.圆上有且仅有3个点到直线的距离都等于
D.已知圆,P为直线上一动点,过点P向圆C引一条切线PA,其中A为切点,则线段PA的最小值为2
【答案】ACD
【分析】根据直线过定点的求法求出定点即可判断A;设,根据斜率公式求出,,再结合图形求出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即可判断B;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作比较即可判断C;由圆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可得,要使最小,则最小,进而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判断D.
【详解】对于A,由,即,
由,解得,故该直线恒过定点,故A正确;
对于B,设,则,,
要使直线l与线段AB相交,如图,
则或,即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故B错误;
对于C,由圆,则圆心为,半径,
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所以圆上有且仅有3个点到直线的距离都等于,故C正确;
对于D,由圆,则圆心为,半径,
由题意,,要使最小,则最小,
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则,则,故D正确.
故选:ACD.
三、填空题
13.已知以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则圆C的标准方程为 .
【答案】
【分析】根据直线与圆C相切可求得圆C的半径,进而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圆C的半径为,
所以圆C的标准方程为.
故答案为:.
1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点,若点A为抛物线任意一点,当取最小值时,点A的坐标为 .
【答案】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易知,抛物线的准线为,过A作于C点,
则,当且仅当A为线段与抛物线的交点时取得最小值,此时.
故答案为:
15.己知椭圆的焦点分别为,,设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
【答案】
【分析】先由题意求出,再由点差法可以求出直线的斜率,由直线的点斜式化简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题意,因为焦点在轴上,所以,则,
即椭圆,所以P点为椭圆内一点,
设,则,,
两式相减得,变形得,
因为点为线段的中点,所以,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
故答案为:.
16.费马原理是几何光学中的重要原理,可以推导出圆锥曲线的一些光学性质.点P为椭圆(,为焦点)上一点,点P处的切线平分外角.已知椭圆,O为坐标原点,l是点处的切线,过左焦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M,则线段的长为 .
【答案】
【分析】先求得直线l的方程,然后求得直线的方程,进而求得M点坐标,进而求解.
【详解】由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即,
联立,整理得,
所以,解得,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对于椭圆,,,
则,即,,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解得,即,
则.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
17.已知直线经过点.
(1)若与直线:垂直,求的方程;
(2)若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的方程.
【答案】(1)
(2)或
【分析】(1)根据两直线垂直得到的斜率,进而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方程;
(2)考虑截距为0和不为0两种情况,设出直线方程,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方程.
【详解】(1)由题可知,的斜率为,
设的斜率为,因为,所以,则,
又经过点,所以的方程为,即;
(2)若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0,即经过原点,设的方程为,
将代入解析式得,解得,
故的方程为,
若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不为0,则设的方程为,
由,得,
故的方程为,
综上,的方程为或.
18.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求实数的值.
【答案】(1);(2).
【分析】(1)由直线与双曲线,消去,利用判别式大于零得不等式,解出即可;
(2)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转化为,即,整理后代入根与系数关系求解实数的值.
【详解】解:(1)由直线与双曲线,
得,
所以,
解得;
(2)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设,
则,即,
,
即,
,
整理得,符合条件,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直线与曲线联立,根据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是处理这类问题的最为常用的方法,训练了利用直线斜率的关系判断两直线的垂直关系,是中档题.
19.有一隧道内设双行线公路,其截面由一长方形和一抛物线构成,如图所示.为保证安全,要求行驶车辆顶部(设为平顶)与隧道顶部在竖直方向上高度之差至少要有米.若行车道总宽度为米.
(1)计算车辆通过隧道时的限制高度;
(2)现有一辆载重汽车宽米,高米,试判断该车能否安全通过隧道?
【答案】(1)3.3米
(2)不能
【分析】(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抛物线方程与题意列式求解,
(2)由抛物线方程计算后判断,
【详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根据题意,此抛物线经过点,代入抛物线方程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令,得,
因此,,
所以车辆通过隧道时的限制高度为米.
(2)对于抛物线,令,得,
因为,所以,该车不能安全通过隧道.
20.已知直线l与圆相交于A,B两点,弦AB的中点为.
(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以及直线l的方程;
(2)已知,若圆C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P,使,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分析】(1)先由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再由点M在圆内可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即可得出直线l的方程.
(2)先设出点P的坐标,由得出点P的轨迹方程;再根据圆C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P可知两圆相交,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1)由圆可得,则圆心,半径.
因为直线l与圆相交于A,B两点,弦AB的中点为.
所以点在圆内,则,即,解得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因为弦AB的中点为,所以
由圆的性质可得,则,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即.
(2)设点P坐标为
由,,可得,即.
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因为圆C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P
所以两圆相交,则,解得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21.己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为,且双曲线的虚轴长为.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记为坐标原点,过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若的面积为,求直线的方程.
【答案】(1)
(2)或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的值,即可得出双曲线的方程;
(2)分析可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设点、,将直线的方程与双曲线的方程联立,根据题意得出,求出的取值范围,列出韦达定理,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韦达定理求出的值,即可得出直线的方程.
【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可得,
因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2)解:若直线与轴重合,则直线与双曲线没有交点,不合乎题意,
所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设点、,
联立可得,
由题意可得,解得,
由韦达定理可得,,
则,
,解得,合乎题意,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或.
22.已知圆点,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线段相交于点.
(1)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
(2)设曲线与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其中点在点的左侧),过且斜率不为的直线交曲线于、两点,直线、交于点,求证:点在定直线上.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椭圆的定义分析可知,曲线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的椭圆,求出、的值,即可得出曲线的方程;
(2)设直线的方程为,设点、,将直线的方程与曲线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求出直线、的方程,联立两直线的方程,求出点的横坐标,即可证得结论成立.
【详解】(1)解:圆的圆心为,半径为,
由中垂线的性质可得,则,
所以,曲线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的椭圆,
设曲线的方程为,则,,
又因为,则,
因此,曲线的方程为.
(2)证明:设直线的方程为,设点、,
易知点、,
联立可得,,
由韦达定理可得,,则,
,,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
由
可得,
解得,故点在直线.
【点睛】方法点睛: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
(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证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