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古诗二首》Word版教案01
    1《古诗二首》Word版教案02
    1《古诗二首》Word版教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二句不太好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1.识字。读准字音:“堤”的声母是d,读时不要读成tí,可将“堤—提”进行读音辨析。“丝、裁”两个字都是平舌音。“柳”字的声母是l,注意与n区别开,引导学生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识记方法: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拂、堤、咏”。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点拨,如“咏”,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又如“裁”,它的本义指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引出“载、栽”,通过比较加深对“裁”的理解、记忆。“醉”形声兼会意,可从会意字角度理解,左半部分的“酉”表示酒,加右半部分的“卒”指酒喝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2.写字。“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朗读指导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1)范读引路,感受韵味。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师范读时,注意发音饱满,控制速度,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朗读时重点关注“莺、拂、堤、鸢、妆成、丝绦、裁”的读音,注意提示“长”读zhǎnɡ;朗读节奏以“二二三”为宜,如“草长/莺飞/二月天”,防止学生唱读。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知古诗的情感意绪。(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儿童生活的情趣;“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是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朗读时可提醒学生带上一定的表情,或者加上动作,如“放纸鸢”“似剪刀”;教师也可以用手势引导诗句的起伏、节奏,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阅读理解
    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感受早春清新悦目、生机勃勃的美,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喜悦和愉快。
    1.《村居》:(1)对照插图,理解大意。观察插图有助于理解诗意。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一想: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再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更有利于对古诗内容的理解。(2)联系生活,入情入境。这首古诗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或春天里喜欢参加的其他活动,想一想“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然后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画面,如放风筝的场地、人的动作及人的心情等。(3)适当拓展,背诵积累。组织学生说一说古诗大意,背一背古诗。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或组织学生交流写春景的古诗,丰富学生的积累。
    2.《咏柳》:(1)感知诗题。本诗诗题的关键在于“咏”字,可以分三步来理解。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咏”的意思,试着用它组词;然后教师讲解,“咏”就是“赞美、歌颂”的意思,进而明白“咏柳”的意思;最后扩展到对诸如“咏鹅”“咏梅”“咏荷”的理解。
    (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对学生来说,诗的第一、第二句不太好理解。在这两句中,“碧玉”“丝绦”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多数学生没有见过碧玉,教师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再想想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让学生明白,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至于“丝绦”,教师也可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指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丝绦”和柳树的相似之处,进而使学生明白,“绿丝绦”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理解这两个词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第二句的大意。后两句的理解,抓住设问句一问一答的特点展开。在理解前两句的大意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让学生在诗中找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此引导学生想象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3)熟读古诗,积累背诵。教学时,可配上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进入画面,记忆古诗;也可以分男女生或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
    积累运用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记忆古诗。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景的古诗,丰富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插图及描写春景的古诗或诗句图片)。
    2.识字卡片若干。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古诗。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诗画,激趣导入
    活动1 欣赏诗画,引导交流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诗画作品。这些都是历代诗人的古诗佳作,再配上精美的图画风景,美不美?你们感没感受到古诗配风景图的绝妙?
    2.学生欣赏作品,提问学生说说画上的内容,谈感受。
    3.预设:找4名学生,分别猜一猜每首古诗的作者。猜不出不要紧,最后教师补充。
    活动2 借助插图,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根据画面上的内容,说清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并猜测画中人物当时的心情怎样。
    2.导入:清朝诗人高鼎捕捉了这一生活中的画面,有感而发,于是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3.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
    预设:“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
    4.教师简单介绍《村居》这首诗的作者。
    课件出示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诗人。主要作品《村居》《早行》《偶书》等。
    5.过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在乡村居住时看见的。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他又是如何描写看到的眼前之景的呢?好,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借助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然后发挥大胆的想象,为后续的理解作铺垫。鼓励学生在观察插图时要注意顺序。除了直接从春天这个季节引入新课,还可以和大家一起欣赏描写春天的诗句,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教学中教师可提醒学生:归纳同一题材的古诗进行拓展积累,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的方法。
    板块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第一首古诗《村居》的要求:
    课件出示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用学过的方法识记。
    2.学生按要求自读《村居》。
    3.学生读带拼音的字词,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去掉拼音,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
    yīnɡ fú dī liǔ zuì
    黄莺 吹拂 堤岸 柳树 沉醉
    4.相机正音,提醒:“莺”的韵母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堤”的声母是d,读时不要读成tí;“柳”的声母是边音l,不要读成鼻音n;“醉”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5.教师范读《村居》,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听老师范读,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节奏?
    (1)这样的断句,就是“二二三”的朗读节奏。
    课件出示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朗读指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要读出赞美、陶醉的语气;“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儿童生活的情趣。
    6.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件出示 识记方法
    (1)形声字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拂”左边形旁是“扌”,表示轻轻拂拭需用手,再如“堤”,左边形旁是“土”,表示筑建堤坝要用土。
    (2)字理识字:“醉”是形声兼会意,可从会意字角度理解,左半部分的“酉”表示酒,加右半部分的“卒”指酒喝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3)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组词识记生字,如“莺”,可联系生活,知道“黄莺”这种鸟,结合“草长莺飞”“莺歌燕舞”等词,识记“莺”字。
    (4)可以利用形近字的特点比较识记,如“柳”,可与“聊”比较识记。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学生先自主学习,识字、学词,再理解词语,同时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最后扫除生字障碍,读懂古诗内容。
    板块三 品读《村居》,感悟诗情
    活动1 朗读前两句诗,想象画面
    1.朗读诗句,想象春景。
    2.想象“草长莺飞”的景象。
    课件出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绿草茂盛,黄莺飞舞。形容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
    根据词语“草长莺飞”想象画面:春光明媚,河边的小草都绿了,而且特别茂盛,黄莺边飞边啼,到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3.根据诗句,弄懂什么是“二月天”。
    课件出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月天”是什么时节?
    古诗中的“二月”,指农历的二月,大概是公历的三月份。由此可知,“二月天”指早春时节。
    4.理解“拂堤杨柳”的景象。
    课件出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是什么景象?
    诗中的“杨柳”,指垂柳。“拂堤”指垂柳的柳丝随风摇动,接触到河堤,像是拂拭着河堤一样。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5.想象“醉春烟”的画面。
    课件出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醉春烟”又是什么景象?
    诗中的“春烟”,指春天水边草木中散发出来的雾气。“醉”又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指杨柳陶醉在春烟里。实际上是诗人自己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
    6.引导学生想象前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1)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早春二月,小草发芽生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鸣叫。杨柳柔软而细长的枝条轻轻地拂扫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活动2 朗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
    1.指导学生理解“散学”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散学”就是放学。古代儿童上学与现在不同,因为没有我们今天的正规学校,所以古代儿童读书只能去“私塾”。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东风”。
    课件出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诗中指春风。
    “东风”一般指春风,但也有不是的。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写的是周瑜凭借东南风火烧赤壁成功,当时是冬天,“东风”就是从东面刮来的风,不可能是春风。
    3.拓展含“东南西北风”的诗句。
    (1)一般来说,“东风”指春天的风,“南风”指夏天的风,“西风”指秋天的风,“北风”指冬天的风。
    (2)拓展诗句。
    课件出示 东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南风: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西风: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北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理解“纸鸢”。
    课件出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指风筝。“鸢”指老鹰。
    宋代诗人陆游在《观村童戏溪上》一诗中有“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两句,说的是有的村童骑着竹马冲进泥水坑中,有的村童放的风筝也在空中裹挟阵阵风声横冲直撞十分骄横。
    5.引导学生想象后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1)借助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脸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2)引导学生由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活动时的情景想象古诗中孩子们活动的场景。
    (3)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以这些事物为依托展开想象,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活动3 学习古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这首古诗的?
    2.教师归纳总结:
    3.拓展同题古诗。
    课件出示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 居
    [明]王恭
    草径茅扉带软沙,隔林鸡犬几人家。
    青山尽日垂帘坐,落尽棕榈一树花。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某些词语的意思。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自己理解感悟的时间,在积累课本古诗的同时,拓展一些同题古诗,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进而进行积累,更有益于古诗的学习。
    板块四 指导书写,反馈评议
    活动1 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诗、趁、童”3个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2.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诗:“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寺”让出空间;“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字。
    趁:半包围结构。外边的走字旁最后一捺写舒展,里边的三撇注意写紧凑。
    童: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处于竖中线上。
    活动2 临写生字,反馈交流
    1.学生注意书写要领,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在田字格中各写两遍。要求做到写得正确、美观。书写时要注意写字姿势。
    2.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字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节语文课要有至少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二年级语文课在写字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可以在指导中总结一些写字规律、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位置的安排规则。评价环节不能省略,通过师生评价书写,进而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咏柳》,背诵《咏柳》。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诗画,激趣导入
    活动1 欣赏诗画,引导交流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首咏物诗。有的咏物诗像谜语,诗句中并未提到此物,而诗中句句都在描绘此物。好,你们来猜猜:这几首咏物诗,都是描写什么的?
    课件出示 咏物诗
    (一)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二)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三)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2.学生欣赏咏物诗,提问学生说说写的是什么,然后出示诗题,进行验证。
    (1)第一首是苏轼的《花影》。
    (2)第二首是《风》,我们学过,是李峤写的。
    (3)第三首是罗隐的《蜂》。
    活动2 借助插图,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根据画面上的内容,说清楚画面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并猜测画的是什么时节。
    2.导入:唐代诗人贺知章在春天里,看到柳条上长满了新鲜的叶子,于是灵光一闪,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咏柳》。(板书课题)
    3.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咏柳”的“咏”是什么意思。
    预设:“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4.教师简单介绍《咏柳》这首诗的作者。
    课件出示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有“诗狂”之称,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5.过渡:这首诗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那么,诗人是怎样咏柳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咏柳》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有些同学在幼儿园时期就能背诵此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情,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尝试让学生懂得此诗的大意。
    板块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第二首古诗《咏柳》的要求:
    课件出示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按要求自读《咏柳》。
    3.学生读带拼音的字词,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去掉拼音,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
    yǒnɡ zhuānɡ sī tā cái jiǎn
    歌咏 梳妆 柳丝 丝绦 裁断 剪刀
    4.相机正音:“妆”是翘舌音,“丝、裁”都是平舌音;“剪”是前鼻音,“咏、妆”都是后鼻音。
    5.教师范读《咏柳》,借鉴《村居》的教学,老师指导读诗节奏:听老师范读,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节奏?
    (1)按“二二三”的节奏试读。
    课件出示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朗读指导:“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6.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件出示 识记方法
    (1)形声字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咏”左边形旁是“口”,表示歌咏要用嘴,再如“剪”,下边形旁是“刀”,表示剪子是一种刀。
    (2)比较识字:“裁”的本义指裁制衣服,所以被包围部分是“衣”;“载、栽”都是它的形近字,通过比较可知,“载物”要用“车”,“栽树”要有“木”。
    (3)可根据生活中的实物识记生字,如“绦”,可联系生活,知道“绦”即指“绦子”,用丝线编织成的圆的或扁平的带子,可以镶衣服、枕头、窗帘等的边。而诗中的“绿丝绦”,指的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4)结合日常生活识记,如“妆”,可联系生活中妈妈对着镜子“梳妆”“化妆”来识记“妆”字。
    设计意图 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识字、学词,再理解词语,同时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最后扫除生字障碍,读懂古诗内容。
    板块三 品读《咏柳》,感悟诗情
    活动1 朗读前两句诗,想象画面
    1.朗读诗句,想象春景。
    2.根据诗句,弄清“碧玉”的另一含义。
    课件出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除本义“绿色的玉石”外,常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如:“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晋·孙绰《碧玉歌》)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唐·王维《洛阳女儿行》)
    “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宋·晏几道《鹧鸪天》)
    3.根据诗句,弄懂什么是“妆成”。
    课件出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妆成”是什么意思?
    “妆成”,指化妆完成。诗中指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成的。
    4.理解“绿丝绦”具体写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绿丝绦”写的是什么?
    诗中的“绿丝绦”,指垂柳的柳条。用“绿丝绦”比喻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非常形象生动,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5.引导学生想象前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1)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诗人想象奇特,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新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绿丝绦”来比喻下垂并随风摇曳的细长柳枝,写出了柳枝的动态美。
    6.由诗句想象画面。
    想象画面:一棵高大的柳树,那新生的细叶像是用碧玉妆扮成的,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轻轻舞蹈哇!你看那随风摇曳的细长柳枝,不是她舞裙下面缀着的绿丝绦吗?真美呀!好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
    活动2 朗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
    1.想象“裁出细叶”的画面。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细叶”指什么?“细叶”真的是“裁出”来的吗?
    诗中的“细叶”指新生的柳叶。“细叶”当然不是“裁出”来的,而是新长出来的。
    2.帮助学生理解“二月春风”与“剪刀”的联系。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春风”与“剪刀”有什么关系?
    “二月春风”指早春的风,因春寒料峭,还比较冷,而“剪刀”比较锋利,人们常用冷风刮到脸上像刀割一样来比喻寒风,这就把“风”与“刀”连起来了。进一步想象,“二月春风”吹绿了新生的柳叶,就像被剪刀新裁出来的一样,自然而然地把两者联系起来了。
    3.拓展含“春风”的诗句。
    课件出示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引导学生想象后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1)借助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柳树是什么颜色的?具体长什么样?
    (2)引导学生由自己熟悉的事物想象诗中的意境,比如衣裙下摆随风飘动,想象柳树垂下的枝条随风摇动。
    5.由诗句想象画面。
    想象画面:二月料峭的春风迎面吹来,仿佛一把巨大的剪刀,凉飕飕的,特别锋利。你看它所到之处,裁剪出一片片既匀称又鲜亮的细长柳叶,把柳树这位小家碧玉打扮得更加妩媚了。
    6.拓展写“柳”的古诗。
    课件出示 柳
    [宋]寇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设计意图 在学习《村居》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理解方法理解《咏柳》的诗意,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在理解过程中重视朗读的训练,让学生熟悉七言绝句的节奏,读出诗韵的明快,读出赞美的语气。可以先结合插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领悟出来。
    板块四 指导书写,反馈评议
    活动1 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碧、妆、绿、丝、剪”5个字,请学生再次观察,找出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圈画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2.观看书写动漫,细心体会。
    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1)碧:由“王、白、石”三个字组成。“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下半部分的“石”要写得扁且宽,与上半部分相平衡。
    (2)妆:左半部分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半部分的“女”让出空间;“女”写在竖中线偏右处。
    (3)绿:左半部分为绞丝旁,第二笔“”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右上方开始起笔;右半部分为“录”。
    (4)丝:上长,下宽。四个“”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一”从左下格中间起笔,写至右下格中间。
    (5)剪:上宽、长,下扁、短;上半部分“”“刂”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半部分“刀”的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3.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活动2 学生临写,反馈交流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交流,全班评价。
    3.根据大家的反馈,重新书写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 要有层次、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字形、找规律记字、模仿写字、欣赏字,有利于学生写好汉字,培养书写能力。通过对比,学生更容易掌握结构相似的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宽窄、大小及所占的比例,也有利于学生对字的整体认识,把字写美观。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案,共15页。

    小学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村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村居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咏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咏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古诗二首》Word版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