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者是南北朝梁代的钟嵘。他模仿班固品评人物高下的《汉书·古今人表》,把五言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又模仿刘歆按照学术流派把书分类的《七略》,分别五言诗人的渊源流派,即所谓“九品论人,《七略》裁士”。他结合分品和分流派来品评五言诗人,这是当时的一种风气。
    《诗品》的价值不在于分品和分流派,在于发表的论诗见解。当时有一派诗喜欢用典用事,堆砌成篇,毫无情味。钟嵘竭力反对这派诗,称为“蠢文已甚”。他提倡“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要求作者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达到“自然英旨”。这是他要纠正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之一。从刘宋以来,清谈风气影响到诗歌创作。“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孙绰、许询、桓(温)、庚(亮)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派诗人把诗写得像理论文,是概念化的诗,钟嵘也反对,这是他要纠正诗歌创作的流弊之二。当时学诗的人,“庸音杂体,人各为容”,“次有轻薄之徒,笑曹植刘祯为古拙”。他们不分好坏,不辨真伪,“喧议竞起,准的无依”。针对这种使诗歌庸俗化的趋向,这是钟嵘要纠正当时诗歌的流弊之三。
    就这三点说,钟嵘在诗歌理论上确实有卓越见解。他又从文学体裁的发展观点指出四言诗在当时作者“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诗歌的形式发展到汉魏六朝,五言诗已经取四言诗的地位而代之,比起李白说的“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的复古观点来,就显得高明多了。钟嵘强调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染,强调诗的感染作用。他论诗的渊源,能够打破形式,这些使他成为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诗品》又是讲五言诗发展的诗史,它不仅是诗论和诗史,本身也是文学作品,文字有文艺性。因此,它给后代文学家以很大影响。
    此外,《诗品》还反对声律论,反对讲究四声。事实证明,当时的声律论发展成为唐代的格律诗,在格律诗的创立上是有作用的。还有,钟嵘讲到“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兴是托物起兴,比是比喻。钟嵘把“兴”说成含蓄,显然不符合“兴”的原意。
    《诗品》里的分三品和分流派,引起后人的驳难。钟嵘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渊源:《国风》《小雅》《楚辞》。他说:“故知曹植为建安之杰,刘祯、王果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潘岳为辅;谢灵运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钟嵘认为曹植、陆机、谢灵运的诗是最好的。清代王士祯认为钟嵘分到上品的陆机、潘岳,宜在中品;分到中品的陶渊明、鲍照和下品的曹操,宜在上品。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说:“钟嵘评文,眼力初不甚高。论诗贵气盛词丽,所谓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故最尊曹植、陆机、谢灵运三人,以魏武之古直苍浑,特以不屑翰藻,屈为下品,宜与渊明之和平淡婉,不相水乳;所取反在其华靡之句,仍囿于时习而已。”可见,不少人不同意钟嵘分流派和分三品的见解。
    (摘编自周振甫《中国第一部诗话——<诗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诗人的渊源流派,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B. 钟嵘提倡诗人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极力反对用典用事、堆砌成篇、毫无情味的诗风。
    C. 钟嵘《诗品》的贡献在于纠正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引领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
    D. 从诗歌形式发展来看,李白关于五言诗不如四言诗的观点,远远不如钟嵘的见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文献资料,目的是论证钟嵘在诗论上的卓越创见以及历代对他的正面评价。
    B. 文章把当时诗歌流弊与钟嵘的见解进行对比,并论证了形成诗歌流弊的社会原因。
    C. 文章对钟嵘《诗品》在诗论上的杰出之处、不足之处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D. 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中国古代的诗学成就,肯定了钟嵘《诗品》的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品》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话理论,也是五言诗发展的诗史,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B. 钟嵘反对诗歌声律论的主张符合诗歌发展的要求,拓展了诗歌体裁,但他对“兴”这种表现手法的认识却存在偏差。
    C. 在对曹操和陶渊明的品第评价上,王士祯和钱锺书的观点相同,钱锺书还分析了钟嵘品评曹操和陶渊明不当的原因。
    D. 钟嵘的《诗品》表现了矫正流弊、重视内容情意的深远用心,同时又受时代风气影响,把“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诗人视为上品。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引领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错误。钟嵘《诗品》确实纠正了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但并未“引领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历代对他的正面评价”错误。不全是正面评价,比如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里的说法就是否定钟嵘的观点。
    B.“并论证了形成诗歌流弊社会原因”错误。文章仅仅在第二段有所涉及,如“从刘宋以来,清谈风气影响到诗歌创作”,不能说系统论证。
    D.“重点论述中国古代的诗学成就”错误,重点论述的是古代诗歌的流弊。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钟嵘反对诗歌声律论的主张符合诗歌发展的要求,拓展了诗歌体裁”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事实证明,当时的声律论发展成为唐代的格律诗,在格律诗的创立上是有作用的”,可见作者是不同意钟嵘的“诗歌声律论”的。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这一名称,首见于西汉文献《淮南子•天文训》,据现有相关资料推测,它萌芽于夏商时期,到西周时,已出现了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四个节气,到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基本形成,秦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三百多年前的“定气法”划分。“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定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节气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沉淀着中国人的科学观、哲学观与价值观。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时间体系与文化体系的综合体,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大自然的气候变化、降水多寡及季节变换等情况。在古代社会,它发挥着农业生产活动时间指针的作用,但不仅仅只是指导农时的时间指针,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还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进行巧妙的结合,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地理、历法等人文与自然知识。二十四节气也是一种流变的文化传统。提及二十四节气,最容易联想到的便是农时农耕、民俗养生、测定天时、修正历法、主办祭祀、指导生产等。而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已经开始发生了流变,逐渐从传统的民俗、农事活动向文学、艺术领域迈进。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凝结的文化内涵为众多艺术家和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们寄情于景,流传出了很多名篇佳作,影响至今。
    (摘编自周力、孙芬《二十四节气视域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传承》)
    材料二:
    由于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广泛和深刻,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很多,多愁善感、触物兴情的诗人们对季节的变化尤其敏感,通过诗词借景抒怀,表达情感,反映不同历史不同地区的生活生产和民风民俗。
    这些诗词佳作中,很大一类是反映炎黄子孙在不同季节从事劳动生产和农家生活的场景。这些诗词宛如一幅幅优秀画卷,不同朝代的不同农耕图和农家乐组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清明上河图”。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其中写道“六月食痼及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寿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这一段写先民在不同的季节采食不同的果实,丰收喜悦的情景。农事诗在此后各朝都有杰作出现。陆游的《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不仅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
    第二类是通过描写农家生活的艰难和辛苦,反映我国农民吃苦耐劳、辛苦劳作的精神。古代很多文人出身就是农家,也有的是躬耕垄亩的田园诗人,对农村生活有切身的感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观刈麦》,诗歌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段非常逼真地写出了芒种时节田家麦收的劳累和辛苦。
    第三类是随景寄情、四时感怀之作。古代文人从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中感受到季节的更迭、时间的流走、人世的变迁、年华的逝去,由此触发情感,这些情感随诗词表达出来,为诗词领域增加了丰富的内容。伤春、苦夏、悲秋、枯冬成为了文人创作的由头和契机。其中悲秋诗作就蔚为大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诗人触物兴词,以白露季节水边的秋景营造出凄清哀婉之氛围,烘托出为追求爱人历尽艰辛而不得的怅惘和凄苦的心境。
    第四类写节气变迁时的自然之景及百姓在不同节气里民风民俗。在二十四节气中,民间特别重视立春、清明和冬至等几个节气。其中清明在阳历每年 4月5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开始的。据《岁时百问》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据统计,《全唐诗》《全宋词》中,内容中包含“清明”“寒食”字样的作品有850多首。唐戴叔伦的《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就是写清明及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的习俗的。“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花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在外为官的戴叔伦为仕途羁绊不能回乡,清明之日送儿还乡祭扫,离别时说到家乡触动思乡之情,忍不住泪湿衣襟。清明又是一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宋代吴惟信的诗《苏堤清明即事》写苏州清明美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由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二十四节气作为华夏民族祖先独创的科技成果,历久弥新。其对中国人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的影响将会持久恒远。其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将永远成为中国文人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成为中国人民享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编自崔玉霞《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虽其名称首见于西汉文献,但据相关资料证实,其萌芽于夏商时期,其完善的体系形成不晚于秦汉时期。
    B. “二十四节气”在古代社会既有指导农业生产等实用价值,又蕴藏着深厚文化内涵,广泛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
    C. “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关系密切,涉及二十四节气的很多诗词反映了炎黄子孙劳动生产和农家生活的场景。
    D. “二十四节气”,尤其是立春、清明、冬至等节气易让对季节变化敏感的诗人产生感触,触发感情,抒写诗词。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但相比之下材料一更为宏观和全面。
    B. 材料一重点论述了二十四节气产生的历程,特别强调其沉淀着中国人的科学观、哲学观与价值观。
    C. 材料一谈到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流变的文化传统,主要着眼于二十四节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D. 材料二强调古代诗人们先要成为二十四节气研究专家,才能更好激发出作诗的灵感和兴味。
    6.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当代价值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A 5. D
    6. ①二十四节气在当今社会依旧发挥着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作用。
    ②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至今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清明节祭祀、踏青等。
    ③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词等给现代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二十四节气凝结的文化内涵也是国人取之不竭的传作源泉。
    ④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观,也影响了世界。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但据相关资料证实”错误。材料一第一段“据现有相关资料推测”,应为“推测”,而不是“证实”。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强调古代诗人们先要成为二十四节气研究专家,才能更好激发出作诗的灵感和兴味”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二原文“其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将永远成为中国文人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成为中国人民享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是强调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对文人创作的影响广泛和深刻。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提及二十四节气,最容易联想到的便是农时农耕、民俗养生、测定天时、修正历法、主办祭祀、指导生产等”和材料二“二十四节气作为华夏民族祖先独创的科技成果,历久弥新。其对中国人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的影响将会持久恒远”可知,二十四节气在当今社会依旧发挥着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作用。
    结合材料一“不仅仅只是指导农时的时间指针,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还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进行巧妙的结合,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地理、历法等人文与自然知识”可知,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至今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清明节祭祀、踏青等。
    结合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已经开始发生了流变,逐渐从传统的民俗、农事活动向文学、艺术领域迈进。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凝结的文化内涵为众多艺术家和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们寄情于景,流传出了很多名篇佳作,影响至今”和材料二“其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将永远成为中国文人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成为中国人民享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可知,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词等给现代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二十四节气凝结的文化内涵也是国人取之不竭的传作源泉。
    结合材料一“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节气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沉淀着中国人的科学观、哲学观与价值观”“二十四节气也是一种流变的文化传统”可知,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观,也影响了世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濠梁之上
    李海瑞
    秋风送爽,大地一派灿烂,绿的绿,红的红,黄的黄。
    庄子一身麻布衣裳,补了几个新补丁,葛布头巾缚着的稀疏头发,被风吹得有些散乱,然而越发显得飘逸不拘了。他的好朋友惠子穿丝戴冠,气宇轩昂,好有派头。
    相约已久的出行一路顺风。走走停停,就来到了濠水一带。
    向来健谈的惠子又说了:“庄兄,万物从形式上看,推求它们的相同与差别很不究竟,这是小同异;若是从内容上去看,能推求到它们的相同与差别,那才是大同异呢。”
    一直不喜多言的庄子也打开了话匣子:“惠兄,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飞越了高山,飞过了草地,飞入那春光烂漫的油菜花丛里。翩翩起舞弄花影,郁郁袭人沁我心。可惜,美梦总不长留!醒来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这是你所说的大同异呢,还是小同异呢?我庄周与蝴蝶本是有差异的,可我们又能相互转化,二化而为一,这岂不是你说的大同异?”
    “知我者,真庄兄也!”惠子忽地两手一拍庄子双肩,喜道:“正是此意!小同异是不可转化的,各有各的特别处,如人是人,花是花,虫是虫,人又可分男人和女人,花又可分多个品种,虫也如此。大同异是可以转化的,就像人、花、虫都是生命,而生命却是共同的。所以你既是蝴蝶,蝴蝶又是你。嘻嘻!”
    “世人看问题的角度总是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束人又缚己,哪里能够逍遥?”庄子有些忿忿了。
    二人边说边走,清澈的濠水缓缓向他们身后流去,伴着西斜的秋日。
    惠子迈着新学来的邯郸步,缓急有度,轻重得宜,腰间还吊着几串玉佩。随着自己稳健的步伐,玉佩碰击出阵阵玎珰声,既清脆悦耳,还婉转动听,荡人心神。看来,惠子近几年越来越秋风得意,风度翩翩了!庄子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在惠子跟前更显寒酸。可庄子依旧神态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个神人一样,虽槁项黄馘,却始终能游目八荒,睥睨万物。
    呼吸着浓浓秋日气息,两个并肩来到濠水一处桥梁上。木桥已有些年头,发黑的颜色表明木桥是经历过风吹日晒雨淋的,可依然屈强地横跨在濠水之上,静静地注视着濠水缓缓向北流去。惠子踱着邯郸步抢先上了桥,感慨道:“庄兄,请看,这桥流水未流啊!”
    “惠兄,此言差矣!孔夫子不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吗?你如何说这水未流呢?”
    “庄兄,你还不知道孔夫子执着于现世有为,不能从往、今与来三世看问题吗?你说是水流之久,还是桥驻之久呢?”
    “呵呵,又是惠兄古与今同的道理了。其实从万事万物之全理来看,天地就是‘一指’,万物就是‘一马’。何必分是桥流还是水流呢?”
    一缕秋风吹过,两人一阵沉默,河水依旧缓缓北流。这时,水中游来一群灰白色的鲦鱼。鲦鱼游姿清晰可鉴,似乎在凭虚御空,一会儿静静呆住不动,一会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既轻快又敏捷。庄子赞叹道:“鲦鱼游得这样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庄兄,何以见得?你不是鱼,你怎么断定鱼是快乐的?鲦鱼有可能是在觅食,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凶险。人不也经常这样吗?表面看起来很是潇洒,很不可一世,可内心惶恐得很哩!”
    “惠兄,此言差矣!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兄,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了。可是,你也不是鱼哦,你凭什么就说鱼是快乐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红脸了。迎着斜日余晖,庄子捻了捻稀疏的胡须说:“惠兄,刚才你说啥,你记不得么?你说,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就冲这点,可见你是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你既然能知道我,那我也能知道鱼呵。我就是在这濠水桥上知道鱼是快乐的,呵呵!”
    “惠兄,你还执着在小同异的境界而未能上升到大同异的境界,从而不能通达鱼之乐啊!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
    向来健谈的惠子此时竟语塞了,半晌不说话。
    庄子冲惠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希望这鱼今晚也能游入自己的梦中,就像几日前蝴蝶飞入自己梦中。
    斜日更向西,眼看就要落山了。二人此刻都有些肚饿,谁也没有再言语,这无声仿佛把时间凝住。
    这时,从水面传来洪亮的声音:“不对,不对,你们咋能一看到鱼,就断定它们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你们读书的圣人不是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吗?看来关键就在于你知不知道,你知道可我不知道,我知道可你不知道,咋能让别人都知道呢?哈哈!来吧,两位,今天老夫请二位夫子吃烤鲦鱼,喝濠酒。吃过鱼,喝过酒,可能啥都知道了!哈哈哈。”
    两人这才发现桥后泊着一只乌篷小船,船头屹立一位发须皆白的渔夫,正朗声高笑地撑着篙……
    夜里,庄子果真做了一个梦,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鲦鱼,还是一尾鲦鱼化作了自己,正悠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突然,在水曲的一片芦苇丛里,自己却一个劲儿地逃,既要躲避渔夫的大网,又要躲避鸥鹭的利喙,紧张得整夜不能安稳,补丁修饰过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个湿透。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描绘“一派灿烂”的秋景,以斑斓色彩显示秋天的盎然生机,为庄子与惠子及渔夫的出场做好了铺垫。
    B. 庄子的“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与惠子的“穿丝戴冠,气宇轩昂”形成对比,暗示了庄子内在气质不凡。
    C. 在庄子看来,世人看问题往往拘泥于外在形式,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这样是无法真正体会到自由与逍遥的。
    D. 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烤鲧鱼,喝濠酒”,既解决了两个读书人的“肚饿”问题,又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
    8. “濠梁之辩”过程中,惠子的情绪随辩论内容推进而起起伏伏。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 “濠梁之上”这一故事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记叙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辩论。作者在二人辩论后加上了“庄子梦鱼”的故事,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答案】7. D 8. ①庄子赞叹鲦鱼快乐时,惠子连续发问,可以看出他质疑庄子时的急切心理。
    ②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急于在论辩中占据上风而情绪激动。
    ③庄子提出因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时,惠子为自己前后观点的矛盾而内心羞愧。
    9. ①与上文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鱼自然衔接,呼应了上文“庄子梦蝶”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
    ②庄子在濠梁之辩中的气定神闲与结尾处的“整夜不能安稳”形成对比,扬抑结合,使庄子这一形象更为全面立体,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③庄子自以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真正化作鱼后,感受到的却是鱼的窘迫,可见以己之心度鱼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结果相同,都是不恰当的。深化了小说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又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错误。从最后一段可知,庄子并不能真正体会到鱼的“喜怒哀乐”,因此他们的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庄兄,何以见得?你不是鱼,你怎么断定鱼是快乐的?鲦鱼有可能是在觅食,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凶险。人不也经常这样吗?”可知,庄子赞叹鲦鱼快乐时,惠子连续发问,可以看出他质疑庄子时的急切心理。
    结合“可是,你也不是鱼哦,你凭什么就说鱼是快乐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红脸了”可知,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急于在论辩中占据上风而情绪激动。
    结合“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向来健谈的惠子此时竟语塞了,半晌不说话”可知,庄子提出因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时,惠子为自己前后观点的矛盾而内心羞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尾“夜里,庄子果真做了一个梦,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鲦鱼,还是一尾鲦鱼化作了自己,正悠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写了“庄子梦鱼”的故事。
    情节结构上,上文“来吧,两位,今天老夫请二位夫子吃烤鲦鱼,喝濠酒。吃过鱼,喝过酒,可能啥都知道了”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鱼,此处写了“庄子梦鱼”的故事与上文自然衔接;前文“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飞越了高山,飞过了草地,飞入那春光烂漫的油菜花丛里……”写到“庄子梦蝶”的故事,此处呼应了前文的故事,前后呼应,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
    人物形象上,此处“自己却一个劲儿地逃,既要躲避渔夫的大网,又要躲避鸥鹭的利喙,紧张得整夜不能安稳,补丁修饰过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个湿透”写庄子“整夜不能安稳”的形象,与前文“庄子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在惠子跟前更显寒酸。可庄子依旧神态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个神人一样,虽槁项黄馘,却始终能游目八荒,睥睨万物”在濠梁之辩中的气定神闲形成对比,丰富了庄子的形象,使庄子这一形象更为全面立体,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表现主题上,前文“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写庄子自以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真正化作鱼后,“整夜不能安稳”,感受到的却是鱼的窘迫,可见以己之心度鱼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结果相同,都是不恰当的。深化了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己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此书到日,恐己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如我辈亦不劳逼也。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柑桔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晚岁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节选自苏轼《答秦太虚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B. 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C. 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D. 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冬至,又称“冬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民间“数九”计算寒天一般从冬至这天开始。
    B. 太虚,秦观的字,苏轼学生,与陈师道、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擅长写词,是北宋婉约派词人。
    C. 应举,即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通常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成绩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和“状元”。
    D. 朔,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古人常用“晦”“朔”“望”等名称来标识时间,比如“朝菌不知晦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被贬黄州后,接连遭受亲人离世的打击,自己又异乡染病,虽感受生命脆弱,但仍能自得其乐,入道观养炼身心。
    B. 苏轼初居黄州的日子里,生活拮据,艰难度日,但他仍然能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前赤壁赋》也是写于被贬黄州。
    C. 苏轼的这封信中,宽慰太虚多于自诉,肯定太虚的文学才华,鼓励他修身养性,多写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追求仕途。
    D. 信中以亲切的口语写家常琐事,倾谈黄州山水、物产、饮食等等,写得津津有味,娓娓动听,可见苏轼心态的从容和安然。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2)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这本书要是写好了,最好也给我看看,肯定有人明白你的用心。想来你会了解这个意思的吧。
    (2)晚上我稍稍喝醉了酒,字写得很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五月末,我弟弟来,带来你写给我的信,劳你在信中情意深厚地慰问我。我每天都想写回信致谢,一直拖到今天。现在又收到你通过驿车寄给我的信,让我更加感激和惭愧。
    “五月末”表示时间,需要停顿,排除AD;
    “得手书”的主语是苏轼,“劳问”的主语是写信的太虚,主语不一致,需要隔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陈师道”错误,“苏门四学士”分别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没有陈师道。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必追求仕途”错误,“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可见并有劝太虚放弃科举考试,放弃仕途。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若”,假如;“相”,偏指我;“当”,应当,应该;“喻”,明白。
    (2)“微”,稍微;“被酒”,醉酒;“书”,书写;“罪”,怪罪。
    参考译文:
    苏轼启(启,用于书信开头,表示下面开始陈述书信内容):五月末,我弟弟来,带来你写给我的信,劳你在信中情意深厚地慰问我。我每天都想写回信致谢,一直拖到今天。现在又收到你通过驿车寄给我的信,让我更加感激和惭愧。最近已进入初寒天气,你的生活、身体好吗?
    我寄居在这里,大致上还过得去。但我弟弟刚到筠州,就死去一个女儿,我的老奶妈也去世了,哀悼之情还未消去,又收到家里来的信,信中说我的堂兄太子中舍苏不欺也在九月中旬去世。我在异乡既老又病,看到的都是些凄凉的事物,想到人的生命就这样脆弱。又蒙你(在信中)告诉我,你有段时间病得很重,令我高兴的是你现在康复了。
    我们都渐渐老了,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了,应赶紧用道家之书上说的方术之士的方法,好好地保养、锻炼自己的身体。我在谪居之地闲来无事,了解了(道家修炼的)一些方法。我已经向本州的天庆观借好了三间道堂,冬至后就搬进去住,住满四十九天后才出来。要不是被贬、被流放,怎么能这样做呢?你以后一被官务束缚,想要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哪能再得到呢?应该现在抓紧时间进行,只要选择你平时所谓的简明扼要、容易实施的方法日夜修炼,除了睡觉、吃饭之外,不做其他事情。只要满了(四十九天的)期限,养身的根本就建立了。从此以后你即使再出来处理人间事务,事情一做完心思就返回(到那种境界里去了),自然就不会停止修炼的事了。你收到这封信时,恐怕已过冬至日,但你也不必从冬至日开始修炼。
    你寄来给我看的诗文,都写得十分高超,美妙到了极点,娓娓道来,有一种逼人的才华。像我这样的人也用不着逼了。你以后免不了要求官、求俸禄,要通过科举考试求官俸,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能够中举。我私下里为你考虑过,可以多写些书,像你寄示的论兵和论盗贼的这些文章都写得很好,只要像这样的写它数十篇,有明显的实用价值,不一定要触及现在的事。但你这些时日写这类书时,也不能忘记了做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这本书要是写好了,最好也给我看看,肯定有人明白你的用心,想来你会了解这个意思的吧。
    我刚到黄州,薪俸已断,家中人口不少,我自己很为此事担忧,只好厉行节约之法。每个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把它们悬挂到屋梁上,每天清晨,用把挂书画的长柄叉子挑下一份来,就把叉子藏过,把那些每天用不完的钱仍旧放到大竹简里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这是贾耘想出来的老办法。我计算了一下,钱囊中的钱还可以用一年多的时间,到时候另外筹划,水到渠成,不用预先考虑,这样一来,我心中记挂的事就一件也没有了。
    我所住的江对岸就是武昌,山水美到极致。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去了以后)经常被江中风涛阻隔,不能立刻回来,那王生就为我杀鸡做饭,有时在他那里住几天,他一点也不厌烦。又有一个姓潘的年轻人,在樊口开了家酒店,我常常乘小船径直到他的酒店旁,那里有乡村酿的酒,味道很醇酽。这里柑子、橘子、椑子、柿子很多,芋头大得长达一尺多,不比蜀地的差。外县的米一斗二十钱,从水路可以运来。这里的羊肉价格和北方一样,猪肉、牛肉、獐肉、鹿肉价格贱得如同泥土一样,鱼、蟹根本就不计算价钱了。歧亭的监酒胡定之,随车载有万卷书,喜欢借给别人看。黄州官署里的几个官员,家里人都善于做菜,喜欢举行宴会。太虚你看看这些事,我的生活不是还过得去吗?我想与你说的话无穷无尽,但纸用完了。你打开信读到这里,可以想见我掀起胡子呵呵一笑。
    又快到年末岁尾了,天气非常寒冷,请你千万自己保重。晚上我喝酒稍稍过量,字写得很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罪。别的不一一细说了。苏轼再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至》首联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
    B. 《客至》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C. 《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
    D. 《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
    (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1)C (2)《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错误。“再拜”可见客人有一定的身份,但一个“难”字明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
    《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千”可知,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句“________, ________”,表达对秦朝统治者贪得无厌、奢侈靡费的批判。
    (2)鸥鸟常生活在水边,在水天之间翱翔,仪态闲雅,与人亲善。古典诗词中常用“鸥”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自由自在、淡泊宁静、闲适归隐等,如“________, ________”。
    (3)“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望岳》中的“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 用之如泥沙 ③. 舍南舍北皆春水 ④. 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⑤. 荡胸生曾云 ⑥. 决眦入归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锱”“铢”“鸥”“盟”“胸”“曾”“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神话是___①____,而希腊神话是长篇大论。这不免让人觉得中国神话低人一等,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多数人看到的希腊神话,是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施瓦布的改写创作本,很难说是其本来面目。而两千年前的故事,对于中国的神话研究者都不以为意,反而认为那是不正宗的。对于千年前的文献《搜神记》《列仙传》,研究者都不敢当作神话材料,事实上那是____②____的神话。比施瓦布早几百年的明代作家周游的《开辟演义》,要算故事完整、情节跌宕的神话读本了。若以施瓦布的希腊神话故事来比照,《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____③_____的故事,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神话。
    有人怀疑希腊神话的真实性,因为缺少必要的考古发现;( ),如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相关语言文字叙事。因此,中国古代____④____的神话也不少,关键是选择哪些来传承传播。且中国神话有不同于希腊神话的独特价值,如大禹治水体现的牺牲精神、开拓精神以及科学意识,是中国精神的象征,也是世界级文化遗产。
    16. 依次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大量的文物遗存表明,中国神话也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B.然而中国神话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有大量的文物遗存
    C.然而文物的大量遗存,表明中国神话的存在的确是真实的
    D.然而中国神话是真实存在的,也的确拥有大量的文物遗存
    【答案】16. ①片言只语 ②货真价实 ③波澜壮阔 ④鸿篇巨制
    17. 而中国的神话研究者,对于两千年前的故事都不以为意,甚至认为那是不正宗的。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这里面用了连词“而”,说明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后文说到希腊神话是长篇大论,那么前文的中国神话用语就非常少了,可用“只言片语”。“只言片语”,个别的词句或片段的话语。
    第二空,前面说到中国的神话研究者,对于两千年前的故事都不以为意,说明这些早就是神话故事,举的《搜神记》《列仙传》这些千年前的文献,事实上就是神话故事,可用“货真价实”。“货真价实”,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第三空,本处将《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神话故事和施瓦布的希腊神话故事进行对比,《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故事内容规模非常的宏大,可用“波澜壮阔”。“波澜壮阔”,形容江河湖海等水势辽阔,比喻声势浩大,规模宏伟;语境形容故事内容。
    第四空,前文说到中国神话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有大量的文物遗存,所以说中国古代规模宏大的神话也不少,可用“鸿篇巨制”。“鸿篇巨制”,指文章规模宏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主客颠倒,“两千年前的故事,对于中国的神话研究者都不以为意”主客颠倒,应改为“中国的神话研究者,对于两千年前的故事都不以为意”;
    二是不合逻辑,“反而”不合逻辑,前后是递进关系,应改为“甚至”。
    修改为:而中国的神话研究者,对于两千年前的故事都不以为意,甚至认为那是不正宗的。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分号前的陈述对象是“希腊神话”,与之对应分号后陈述对象当为“中国神话”,排除AC;
    对应前文,分号后的两个分句也应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排除D。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习俗都 ① ,“冬至饺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丝”“立秋啃秋瓜”等民间俗语皆是对节气饮食文化的提炼,直至今日仍不过时,因此,我围绕不同节气的特色美食,创作了《二十四节气吃什么》系列插画,让人们在了解“吃什么”的同时,对节气背后的历史渊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我而言,色彩是十分重要的表现元素。我注重在大自然中取色, ② 。如插画《春分》描绘了大面积的粉色樱花,并点缀鹅黄色和嫩绿色,直观地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夏季以绿色系为主,但从《立夏》到《大暑》,又呈现出由浅绿到深绿的微妙变化。
    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春天的场景大多是暖色系, ③ ,但在进行插画创作时,却可以打破常规,注重情绪的表达。插画《立冬·猫》,虽然窗外寒风阵阵,但家中的暖黄色壁纸、冒着热气的红色水杯,一只睡得香甜的橘色小猫,营造出暖意十足的空间基调,这未尝不是一种对节气面貌的真实记录。
    四季交替,节气轮转,每时每刻都可以化作斑斓的色彩,留在画作中,更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19. 请给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0. 下列句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的“我们”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林庚《说“木叶”》)
    B. 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C. 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朱光潜《咬文嚼字》)
    D. 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钱锺书《谈中国诗》)
    【答案】19. ①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更迭(变化)规律
    ②用色彩变化突出(表现)各个节气的特色
    ③冬天的场景则多为冷色系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冬至饺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丝”“立秋啃秋瓜”介绍节气与饮食的关系,可以推知中国人的饮食习俗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更迭(变化)规律”。
    第二空,从后文“如插画《春分》描绘了大面积的粉色樱花,并点缀鹅黄色和嫩绿色,直观地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夏季以绿色系为主,但从《立夏》到《大暑》,又呈现出由浅绿到深绿的微妙变化”可知,是在说明节气变化与色彩变化的关系,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用色彩变化突出(表现)各个节气的特色”。
    第三空,据前文“春天的场景大多是暖色系”,以及后文说明冬天场景的色彩,可知此处应该填写“冬天的场景则多为冷色系”。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用法的能力。
    文中的“我们”是泛指。
    ACD三项中的“我们”都是泛指。
    B.“我们”指“我”和其他与别里科夫有关的人,是实指。
    故选B。
    四、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不听”,学会了放纵;你说“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你说“我不想跟你做朋友”,学会了无情;你说“我不想读书了”,学会了退缩……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力。也许你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也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其实生活是个大花园,连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啊。孩子,我们谈谈吧。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想跟她谈些什么呢?请据此写一封回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是妈妈写给孩子的信。信中例举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情况,总是说“不”,“不听”“不关心”“不想跟你做朋友”“不想读书”,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其实是“放纵”“倨傲”“无情”“退缩”。这对这个问题,妈妈提出了希望,要履行“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并指出“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
    考生在行文时要分清处境(实际情况),谈“说‘不’是我的权利”和“说‘行’更可贵”都可以。面对生活中的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大胆说“不”。面对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他人善意的提醒和师长的教导,理应说“行”。其他立意,持之有据亦可。
    材料是一段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需要抓住“这就是担当”分析,语段主要讲“担当”。“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责任”这是担当的一些表现。“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精神”主要讲“担当”的内涵。本题主要围绕“担当”审题立意。
    行文时要注意题干要求的书信格式,要有题目、称呼语、问候语和“此致敬礼”、落款等,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要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向妈妈述说,字里行间体现的是母子(女)情深。
    立意:
    1.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2.担当责任是使命,是义务。
    3.辩证对待“不”和“行”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