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二十三课《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24课 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展开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文章里,他与惠子两个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唐玄宗追号“南华真人”,宋徽宗封他“微妙元通真君”。
2.作品简介。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含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写作背景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三、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1)范读听音:听读课文,将生字读音标注在课文中,给长句划节奏。
(2)朗读指导
本文朗读时要重点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庄子的第一句话,要读出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惠子的质问要读出肯定、甚至是有意刁难的、咄咄逼人的语气;之后庄子以反问句应答,要读出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惠子的应答,后半句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全矣”要读出胜券在握的得意;庄子最后的应答,语调要缓和、冷静、从容。
3.分角色朗读
现在我们把事件的场景放在头脑里,同桌两人进入情境,直接对话,一人读庄子的语言,一人读惠子的语言。想一想:庄子和惠子对于鱼是否快乐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庄子的观点是:“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他认为鱼是快乐的。
惠子的观点是:“子之不知鱼之乐。”他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自由练读
庄子和惠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展开这场辩论的呢?请同学们进入角色,自由练读人物语言,找出各自表达理由的句子,结合语境,想一想要怎样才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表现出辩论的味道。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读时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急于反驳,问中带着肯定,是无疑而问,有意刁难、咄咄逼人的语气,语速稍快。)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以问对问,是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前半句让步,后半句进攻,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全矣”要读出胜券在握的得意的语气。)
“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冷静、从容,充满智慧、诙谐的语气,读时语气要缓和。)
改编语言朗读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按照屏显格式将人物语言改写成现代白话。
庄子悠然地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立刻反驳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机智地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不容置疑地说道:“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诙谐地辩解道:“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安知鱼之乐
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
今义:安定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
(“……也”,表示判断)
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五、精读探究
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鱼之乐。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惠子: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2.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儿,便觉得鱼儿也很快乐。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3.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本文除了第一句用陈述句略作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庄子和惠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论技巧,将这场辩论深化。两人在辩论中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显示了精彩的论辩艺术。
4.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面对惠子的步步紧逼,庄子回转话题,偷换概念,在既有“怎么”意,也有“哪里”意的“安”字上做文章,将惠子所问的“怎么知道”故意解释为“哪里知道”,避重就轻,轻易化解了难题,其机智灵活可见一斑。
六、合作探究
1.在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中,你认为谁是胜利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观点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利者。
观点三:从两人的思想、性格来看,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抱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而庄子则是带着欣赏的态度来看待事物的,因此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他们各有各的道理,无所谓谁是胜利者。
2.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文中的“鱼之乐”,其实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3."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雄辩之外还具有无穷的韵味。惠子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庄子把自己的快乐移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衬托庄子的快乐,这是典型的"移情"。这两个人,你更欣赏哪个?请说出理由。
喜欢庄子的生活态度,他从容、洒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七、
1.《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读细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