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课《安塞腰鼓》(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第三课《安塞腰鼓》(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第8课《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学案及答案
展开1.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自主预习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知识链接: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1、给下列字注音。
翩然( ) 孕育( ) 农谚( ) 簌簌( ) 销声匿迹( )
悬殊( ) 萌发( ) 短促( ) 连翘( ) 风雪载途(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②( ):风雪遍地。载,充满。
③( ):每年都这样。是,这。
④( ):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⑤( ):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后多用来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⑥( ):鸟儿叫,花儿香,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赏析文章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4、整体感知,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5、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6、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7、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
9、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10、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试总结一下本文的语言特色。
1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拓展延伸
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法确实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都会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参考答案:
1、翩然(piān)孕育(yùn) 农谚(yàn)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 )
悬殊(shū) 萌发(méng) 短促(cù ) 连翘(qiá) 风雪载途(zài)
2. ①销声匿迹 ②风雪载途 ③年年如是 ④周而复始 ⑤草长莺飞 ⑥花香鸟语
3、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4、第一部分(1-3)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 4—5 )观测物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第三部分( 6—10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7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8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9自然段: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第10自然段: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8、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因为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这一句非常生动。“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很自然地运用比拟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第二句中“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10、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非常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
11、(1)准确,严谨。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都体现了上面的特点。
(2)准确、生动、典雅。例:“萌”准确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次第”一个接一个。帖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的气息。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12、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将大自然人格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朗读第一部分,深入探究,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