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液体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汗腺导管内的汗液B.胰管内的胰液
C.小肠腔中的消化液D.淋巴管内的淋巴
2、下列生理过程,不是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丙酮酸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B.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
D.HCO3-等离子对血浆pH的调节
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缩手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4、下列关于神经冲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B.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D.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5、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6、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医学工作者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向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向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药物A能直接杀死hMPV,具有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B.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对hMPV的特异性识别
C.药物A也能提高抗体的数量,抗体与hMPV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毒T细胞可直接结合病毒并对其进行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7、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8、农业生产中常运用一些生物学原理,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的无子果实,果实细胞中染色体细胞数目加倍
B.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ɑ-淀粉酶
D.利用较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
9、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入和迁出
B.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
C.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D.进行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
10、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抗利尿激素基因和水通道蛋白基因能旺盛表达
B.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活性,有利于减缓糖尿病患病程度
C.醛固酮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Na+,有利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
D.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可使血浆pH上升,引起碱中毒
11、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12、研究表明,缺少运动可能会使人体内Piezl蛋白失去活性,会降低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的密度,使血液流动受限而活动变得困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iez01蛋白合成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B.肌肉组织中,CO2一般从毛细血管向组织液运输
C.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重新吸收回淋巴液
13、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由图甲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图乙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图乙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并证实为吲哚乙酸
14、某人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做任何处理,10天后出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出现肌肉痉挛、喉头阻塞等症状,确诊为破伤风(病原体是破伤风杆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右足底伤口小,说明只有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攻破
B.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其加工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被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并彻底杀死破伤风杆菌
D.对此人立即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一种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15、部分淋巴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与凝血因子VII相似,导致机体产生了大量针对凝血因子的抗体,从而使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自发性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这种疾病叫获得性血友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针对凝血因子VII的抗体可由记忆细胞产生
B.获得性血友病是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
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缓解获得性血友病症状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减少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数量
二、读图填空题
16、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草原上的布氏田鼠(是该草原的主要害鼠)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调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
(2)若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出现图中曲线I的增长趋势,则前提条件是______(至少写出三点)。假设布氏田鼠的起始数量为N0,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42%,则15年后该种群数量的数学公式为N15=___。
(3)布氏田鼠对草原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若图中曲线II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天敌X之后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则曲线II表明天敌X发挥明显生态效应(即防治效果)的时间段是___段。若投放的天敌X因不适应该草原的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a的角度将会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第14届亚运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中国举重队斩获14枚金牌。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基本过程:肌肉被杠铃牵拉引起肌梭兴奋,通过α神经纤维和γ神经纤维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缩。α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纤维收缩以对抗牵张,γ神经元兴奋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以维持肌梭兴奋的传入,保证牵张反射的强度,从而举起杠铃。下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1)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____。
(2)大脑皮层产生冲动引起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推断A神经元释放的是______递质(填“兴奋性”或“抑制性”)。
(3)科研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的关系展开实验研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提出了两种假设并分别根据假设预期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预期结果1的假设是_______。
预期结果2的假设是_______。
18、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反应是指______。图示过程中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_______(用图中细胞名称表示)。
(2)初次接触过敏原时,B细胞被活化除细胞因子还包括两个刺激,分别来自于_______。
(3)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后释放_______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
(4)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种免疫抑制剂。为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科研人员进行了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如图: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19、龙牙惚(又名刺老芽)为小乔木,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为了大量栽培龙牙惚,研究小组尝试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其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将龙牙惚插条浸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分别放在4种溶于含糖的磷酸缓冲液中的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写出两点)等优点,在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2)先将插条浸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的目的是减少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预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将插条浸入_______中,其他条件相同。
(3)若要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增设实验组,根据上述预实验的数据判断,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ppm范围内。用2,4-D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沾蘸法和______。
20、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人体激素的季节性变化。已有研究发现,很多动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人体激素是否也会随季节变化呢?某科研团队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激素季节性研究,测试范围包括4600万人一年内的健康记录,以及数百万份血液中激素检测的结果。结果表明人类虽然不像动物那样显著。但体内也有一个季节性时钟。它以某种方式影响着体内的激素,使其呈现出季节性节律变化。
人体激素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光周期调控。一年中日照最短和最长的日期分别是12月21日和6月21日,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可感知日照长度的变化,并把这种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传递到松果体(一种位于脑部的内分泌腺),调节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在黑暗时分泌增多,因而在冬春季分泌达到高峰,其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导致垂体分泌的调节激素在夏秋季达到高峰。效应激素直接参与应激、代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经典激素调节模型显示,调节激素和效应激素水平的波动仅相差几分钟到几小时,(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为例,图1所示)。然而,基于上述研究所构建的季节性激素调节模型显示,效应激素比调节激素的波动延迟大约4个月。科研人员认为激素是一种可控制器官组织生长的主要生长因子。例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仅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而且增加肾上腺细胞的生长,同样,其上游激素不仅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也促进垂体的生长。将其作用添加到经典模型中,即可解释上述激素的季节性变化。该项研究显示,人体内激素变化具有季节性,变化的幅度仅在百分之几左右。由于激素调节的一些特点,即使激素微量的变化也可能对机体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有些人在季节变化时可能面临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在季节交替时需注意监测体内激素水平,从而使机体能够更好适应环境的变化。
注:图中两处虚线对应日期分别为12月21日和6月21日
(1)人体内有“下丘脑—_______轴”,通过________调节,放大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上游激素的调节效应。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效应激素,通过______调节机制保证其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2)根据文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与皮质醇分泌存在相似调节机制的效应激素有_______和____。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_______(至少写出2点)。
(3)结合文中信息,说明决定体内效应激素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
(4)人体激素随季节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汗腺导管内的汗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胰管内的胰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小肠腔中的消化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淋巴管内的淋巴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丙酮酸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
B、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发生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B错误;
C、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C错误;
D、血浆属于内环境,HCO3-等离子对血浆pH的调节发生在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解析:A、缩手反射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望梅止渴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A错误;
B、学生听到铃声赶往教室,是具体信号刺激下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一种条件反射,随信号的刺激或消失而改变,B正确;
C、非条件反射也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只不过是比较低级的神经中枢,C错误;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般是条件反射,也可能是非条件反射,如高级中枢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并能通过胞吐作用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A正确;
B、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错误;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C错误;
D、内环境为细胞外液,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K+外流量减少,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A、①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②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正确;
B、②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
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药物A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而具有对该病的治疗作用,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但吞噬细胞对hMPV的识别没有特异性,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药物A也能提高抗体的数量,抗体主要存在与体液中,因此抗体与hMPV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D、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但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与病毒结合并对其进行清除,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进入冷环境中,机体散热较快,此时要通过调节加强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正常。通过神经调节,肌肉加强收缩产热,故A正确。
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减少散热,故B正确。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故C正确。
通过神经调节,促进垂体活动加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故D错。
8、答案:A
解析:A、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A正确;
B、图I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芽背地生长;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根向地生长,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
C、图I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
D、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D错误。
9、答案:A
解析: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这样测得的种群密度才准确,A正确;选取样方面积既能保证物种数较全,又能保证面积最小,取样方便,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B错误;标志重捕法所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D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
A、由于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因此在垂体中抗利尿激素基因表达,A项错误;
B、正常情况下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这样尿液中才不会含有糖分,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活性,降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可降低血糖浓度,减缓糖尿病患病程度,B项正确;
C、醛固酮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 Na+ ,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C项错误;
D、肾小管对 HCO3 -重吸收障碍,引起酸中毒,D项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由题图可知,多效唑可增强AGPase的活性,多效唑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它只是起信息传递作用,A项错误;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甲醇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B项错误;
喷施赤霉素,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降低,抑制鳞茎中淀粉的积累,进而抑制石蒜植株的生长,从而降低鳞茎产量,C项错误;
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用外源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处理,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A、Piez01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A错误;
B、肌肉组织中,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一般从组织细胞运往组织液,再经由血液循环运输,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参与构成内环境,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C正确;
D、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图甲为达尔文实验,自变量是锡箔遮盖的部位,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单侧光的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A正确;
B、图甲实验的结论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B错误;
C、图乙为温特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弯曲生长,这里弯曲生长没有光的影响,C错误;
D、图乙为温特实验,温特命名促进生长的物质为生长素,后来由其他人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引发了特异性免疫,说明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均已被攻破,A错误;
B、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被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细胞毒性T细胞并不能彻底杀死破伤风杆菌,C错误;
D、对此人立即注射含抗体的血清,是一种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D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
B、获得性血友病是由于机体产生了大量针对凝血因子的抗体,是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自稳异常导致的,B错误;
C、获得性血友病是自身免疫病,所以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缓解获得性血友病症状,C正确;
D、使用免疫抑制将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的功能,因此不能减少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数量,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标记重捕法
(2)食物充裕、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N0×1.4215
(3)ef;变大
解析:
17、答案:(1)感受器、效应器
(2)兴奋性
(3)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解析:
18、答案:(1)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细胞①、细胞②、细胞③
(2)辅助性T细胞和过敏原
(3)组织胺;体液调节
(4)在各个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
解析:
19、答案:(1)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减少内源激素;等量的含糖的磷酸缓冲液
(3)8-15;浸泡法
解析:
20、答案:(1)垂体—肾上腺皮质;分级;反馈
(2)甲状腺激素;性激素;通过液体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3)外界因素、调节激素浓度;分泌效应激素的内分泌腺的情况
(4)提前调整机体适应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
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