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五次统测试题地理含解析
展开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天井见于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中,下左图为徽州民居的基本平面布局示意图,天井布局随面宽方向呈长方形,伸到两过间的窗中线,长宽比约5:1。下右图为某游客在宏村旅游时在某日17:30拍摄到的照片(从下往上拍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旅客拍摄此照片的节日最可能是( )
A. 元旦B. 劳动节C. 国庆节D. 春节
2. 徽州民居中天井多5:1长宽尺度的原因是( )
A. 增加东西过间的直射光B. 遮挡阳光直射东西过间
C. 利于阳光直射南北厅堂D. 减少南北厅堂的直射光
下图为“贵州高原北部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若阶地未被剥蚀,估算T2阶地下切时长的方法为计算( )
A. T2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之差
B. T2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之差
C. T2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之差
D. T2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之差
4. 目前芙蓉江江底为基岩,说明( )
A. 河流流速慢B. 地壳在下沉C. 河流含沙量大D. 河流仍在下切侵蚀
5. 研究阶地年龄最有利于( )
A. 估算地壳下沉的幅度和速度B. 反映区域地貌演化过程
C. 估算古河流的侧蚀速率D. 反映植被变化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A处自然植被可能为( )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混交林C. 山地草原D. 山地草甸
7. 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B. 水分C. 气温D. 坡度
8. 这座山可能为( )
A. 雪峰山(湖南)B. 武夷山(福建)C. 华山(陕西)D. 苍山(云南)
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将对人口再分布和城镇化及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2010年和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类型及规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 )
A. 乡—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
B. 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发生大的变动
C. 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
D. 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主流类型
10. 与其他类型比,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城镇化水平高B. 城镇空间结构优化C. 城镇基础设施完善D. 城镇环境改善
11. 应对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可以( )
①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②迁入地城镇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③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均衡分布④流出地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鱼鳞坝为形似鱼鳞的叠式堰坝,下图为广东省连州市沙坊村鱼鳞坝,其历史悠久,现成为游客避暑的好去处,为该村重要旅游资源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鱼鳞坝最初的功能可能为( )
A. 桥梁、旅游B. 防洪、航运C. 发电、养鱼D. 洗衣服、防洪
13. 借鉴该村的发展经验,振兴乡村最可行的是( )
A. 打造旅游资源,优先发展旅游业B.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C. 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工业化水平D. 鼓励村民外出就业,促进城镇化进程
小米,又称为粟,北方称谷子,谷子脱壳为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小米播种一般在春季和夏季,生长周期在3到5个月。河北邯郸市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工程,其中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武安市种植的小米属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下图为中国小米主要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根据图中小米的分布,推测小米的生长习性可能为( )
A. 耐旱、怕涝B. 喜黏性红壤C. 喜湿、不耐旱D. 喜寒凉环境
15. 下列关于太行山对武安小米生长的有利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阻挡西北季风,减轻寒潮影响
B. 夏季风迎风侧,降水充足
C. 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上,淋溶作用强,土壤呈强酸性
D. 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上,有利于排水,土壤较深厚
16. 邯郸推行农业“一村一品”的直接影响是( )
A.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减少生产环节
B. 促进农村城镇化,不利于乡村文化传承
C. 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多元化生产
D. 吸引人口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二、综合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圳几乎覆盖了除重工业以外所有的制造产业链,其中尤以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表现最为抢眼。近年来,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疯长”之地。2021年全市公交、出租车均已实现电动化。下图为2016—2021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情况图(单位:万辆)。
材料二目前,溧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了南京80%以上新能源大客车产能和70%以上零部件配套能力。溧水全区制造业产值前50强中,深圳企业占40%。深圳本土某企业,近期将在溧水建设一期150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集聚一批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溧水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其城镇化水平。
(1)简述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疯长”之地主要原因。
(2)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溧水周边乡村的影响。
(3)简述溧水成为新兴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心对中国其他城市产业发展的启示。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台风是引起风暴潮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称为台风风暴潮。风暴潮强弱还常受天文潮汐现象的影响。据研究,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频次与平均气温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历史上江苏省常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海岸线受河流输沙量变化影响发生进退,从而影响风暴潮的登陆,海岸后退则有利于风暴潮登陆。左图为1300—1949年江苏省部分区域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图,右图为江苏省沿海海岸线变迁图(注:1855年以后,黄河北迁入渤海)。
(1)说明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发生的时间特点和发生频次的未来趋势。
(2)根据右图,简述1855年后江苏海岸线的变化特点和原因。推测其对左图中各市风暴潮频次的影响。
(3)简述防范风暴潮主要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洲附近的海洋被自西向东快速移动的西风漂流所包围,并因此与北方水域分开。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南极辐合带,这里分布有数量众多的磷虾。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
(1)说明南极沿岸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南极环流辐合带磷虾数量众多的原因。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五次统测
地理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天井见于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中,下左图为徽州民居的基本平面布局示意图,天井布局随面宽方向呈长方形,伸到两过间的窗中线,长宽比约5:1。下右图为某游客在宏村旅游时在某日17:30拍摄到的照片(从下往上拍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旅客拍摄此照片的节日最可能是( )
A. 元旦B. 劳动节C. 国庆节D. 春节
2. 徽州民居中天井多5:1长宽尺度的原因是( )
A. 增加东西过间的直射光B. 遮挡阳光直射东西过间
C. 利于阳光直射南北厅堂D. 减少南北厅堂的直射光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皖南宏村民居天井内正东侧过间有阳光入射,由此可判断此刻太阳位于正西方位,且尚未到日落时刻,可推知该日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间为春分日(3月21日)至秋分日(9月23日)之间;元旦是1月1日;劳动节是5月1日;国庆节是10月1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所以劳动节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天井在传统民居建设中承担了采光的重任,但徽州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所以设计天井时,也十分重视遮阳。徽州民居天井四周都挑檐,室内天井远离正堂,东西向宽、南北向断面窄,能够有效避免太阳光直射到南北厅堂内,C错误,D正确。目的是采光,但又能有效避免太阳光直射到南北厅堂内,不是为了增加东西过间的直射光,东西长,不能遮挡阳光直射东西过间,AB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日出日落方位: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下图为“贵州高原北部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若阶地未被剥蚀,估算T2阶地的下切时长的方法为计算( )
A. T2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之差
B T2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之差
C. T2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之差
D. T2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之差
4. 目前芙蓉江江底为基岩,说明( )
A. 河流流速慢B. 地壳在下沉C. 河流含沙量大D. 河流仍在下切侵蚀
5. 研究阶地年龄最有利于( )
A. 估算地壳下沉的幅度和速度B. 反映区域地貌演化过程
C. 估算古河流的侧蚀速率D. 反映植被变化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若阶地未被剥蚀,T2阶地形成过程应从顶部沉积层被下切开始,即阶地顶部最新沉积层形成的年代代表河流开始下切时代。当T1阶地开始出现沉积层时,代表下切基本停滞,T2阶地形成。所以T2阶地的下切时长的方法可以通过T2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之差估算,A正确,BCD错。故选A。
【4题详解】
目前芙蓉江江底为基岩,泥沙较少,表示沉积作用弱,说明地壳可能还在抬升。河流仍在下切侵蚀,D正确,B错误。河流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大会促进流水堆积,江底就不为基岩,A、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阶地的沉积时代指示了区域多期河流下切和地貌夷平过程,所以研究阶地年龄最有利于反映区域地貌演化过程,B正确。不同阶地的年龄能反映地壳抬升的幅度和速度及河流下蚀的速率,AC错误;虽然阶地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植被的影响,但不是最能反映出植物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A处自然植被可能为( )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混交林C. 山地草原D. 山地草甸
7. 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B. 水分C. 气温D. 坡度
8. 这座山可能为( )
A 雪峰山(湖南)B. 武夷山(福建)C. 华山(陕西)D. 苍山(云南)
【答案】6. A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由图可知。A处所在的西坡基带为亚热带干热河谷灌丛。说明所处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但河谷处水分条件较差。上方水分条件变好而为松林(针叶林)。A处上方为铁杉—阔叶混交林即针阔混交林,进而可推出A处自然植被可能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A处海拔较低,上方没有出现针叶林,故A不可能是针阔混交林,B错误。A自然带介于两种森林自然带之间,一般不会出现草原、草甸植被,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该山地西坡从基带干热河谷灌丛向上过渡到常绿阔叶林,说明随海拔的增加,地形对气流抬升,降水增加,出现大量的阔叶林,而东坡阔叶林较少,分布的海拔范围较小,且西坡林线较高,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B正确。光照、气温和坡度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该山地西坡基带为干热河谷灌丛,华山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附近,C错误;雪峰山和武夷山位于中国南方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且海拔不到4000米,AB错误;苍山位于横断山区,基带处于干热河谷,且海拔为4000多米,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⑴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⑵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⑶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将对人口再分布和城镇化及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2010年和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类型及规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 )
A. 乡—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
B. 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发生大的变动
C. 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
D. 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主流类型
10. 与其他类型比,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城镇化水平高B. 城镇空间结构优化C. 城镇基础设施完善D. 城镇环境改善
11. 应对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可以( )
①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②迁入地城镇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③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均衡分布④流出地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9. C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中乡—城流动人口规模最大,城—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A不正确。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占比,2010年和2020年未发生大的变动,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乡—城、城—城、乡—乡、城—乡,所以B不正确。从合计的数值看,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C正确。从材料和统计图可知,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增速最快的类型,但占比最大的类型依然是乡—城流动,D不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城镇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数量多,乡村人口占比较少,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向更合适的城市流动,导致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快速增长的类型从原来的乡—城转变为城—城,是城镇化中后期的表现,所以A正确。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环境改善不是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B、C、D不正确。故选A。
【11题详解】
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不利于大城市的发展,应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社会发展环境,满足流动人口个性化和自我发展需求,吸引人才,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在不同规模、等级和功能城镇间的合理分布,引领其高效集约发展,而不是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流出地需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推进本地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所以D正确。故选D。
【点睛】城际人口迁移可能带来的影响:对迁入区来说,好处有: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力增加,人才增加,消费能力增强,促进了经济发展;坏处有:就业压力增大,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压力增大,流动人口多,治安压力增大。对迁出区来说,好处有:人口数量减少,就业压力减小,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压力减小,环境、资源压力减小;坏处有:劳动力不足,人才外流,消费人群减少,影响经济发展。
鱼鳞坝为形似鱼鳞的叠式堰坝,下图为广东省连州市沙坊村鱼鳞坝,其历史悠久,现成为游客避暑的好去处,为该村重要旅游资源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鱼鳞坝最初的功能可能为( )
A. 桥梁、旅游B. 防洪、航运C. 发电、养鱼D. 洗衣服、防洪
13. 借鉴该村的发展经验,振兴乡村最可行的是( )
A. 打造旅游资源,优先发展旅游业B.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C. 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工业化水平D. 鼓励村民外出就业,促进城镇化进程
【答案】12. D 13. 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该鱼鳞坝位于广东省连州市沙坊村,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鱼鳞坝最初的功能可能为蓄水防洪;当时没有自来水,最初的功能还有为村民提供洗涮用水,还可以作为桥梁,D正确;鱼鳞坝会阻碍航运,没有发电设施,当初也没有旅游活动,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借鉴该村的发展经验,振兴乡村最可行的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B正确。打造旅游资源,优先发展旅游业、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工业化水平、鼓励村民外出就业,促进城镇化进程都不是促进乡村振兴,不能体现地理因地制宜的思想,ACD错误。故选B。
【点睛】鱼鳞坝具有蓄水、通行、观赏、游玩等功能。遇到枯水期,鱼鳞坝就起到了蓄水的作用,遇到洪水期,又起到了缓冲作用,减少洪水对于堤坝的冲刷,也缓冲了水势与水的速度,鱼鳞坝构成了错落有致分布的叠式堰坝。早期鱼鳞坝附近的居民可以到鱼鳞坝上洗衣,现在这个功能基本废弃了。
小米,又称为粟,北方称谷子,谷子脱壳为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小米播种一般在春季和夏季,生长周期在3到5个月。河北邯郸市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工程,其中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武安市种植的小米属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下图为中国小米主要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根据图中小米的分布,推测小米的生长习性可能为( )
A. 耐旱、怕涝B. 喜黏性红壤C. 喜湿、不耐旱D. 喜寒凉环境
15. 下列关于太行山对武安小米生长的有利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阻挡西北季风,减轻寒潮影响
B. 夏季风的迎风侧,降水充足
C. 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上,淋溶作用强,土壤呈强酸性
D. 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上,有利于排水,土壤较深厚
16. 邯郸推行农业“一村一品”的直接影响是( )
A.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减少生产环节
B. 促进农村城镇化,不利于乡村文化传承
C. 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多元化生产
D. 吸引人口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答案】14. A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小米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冀鲁豫,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春季节较干旱,故小米属于耐旱作物,怕涝,A正确,C不正确。黏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不正确。小米生长期主要在春夏,所以不喜寒凉,D不正确。故选A。
【15题详解】
小米喜温,武安位于太行山东麓,可以阻挡西北季风,减轻春季寒潮影响,A说法正确。华北夏季降水较多,小米喜湿,武安位于太行山东麓,是夏季风的迎风侧,降水充足,利于小米生长,B说法正确。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有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上,有一定的淋溶作用,土壤不一定呈强酸性,小米的生长也不适应强酸性土壤,C说法不正确。小米怕涝,太行山东麓冲积扇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土壤较深厚,利于小米生长,D说法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邯郸推行农业“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生产环节不会减少,能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流,助力乡村振兴,A不正确,D正确。“一村一品”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依然从事的是农业,没有直接城镇化,乡村振兴,利于文化传承,“一村一品”能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B、C不正确。故选D。
【点睛】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气候因素。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光、热、水等能量和物质,某地的气候因素往往决定了该地的种植制度。
二、综合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圳几乎覆盖了除重工业以外所有的制造产业链,其中尤以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表现最为抢眼。近年来,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疯长”之地。2021年全市公交、出租车均已实现电动化。下图为2016—2021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情况图(单位:万辆)。
材料二目前,溧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了南京80%以上新能源大客车产能和70%以上零部件配套能力。溧水全区制造业产值前50强中,深圳企业占40%。深圳本土某企业,近期将在溧水建设一期150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集聚一批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溧水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其城镇化水平。
(1)简述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疯长”之地的主要原因。
(2)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溧水周边乡村的影响。
(3)简述溧水成为新兴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心对中国其他城市产业发展的启示。
【答案】17. 有适宜的气候;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备的产业生态;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
18.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就地城镇化;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耕地减少等。
19. 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产业链招商,提升产业协作能力;发展技术,引进人才,营造产业创新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深圳和南京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资料,涉及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影响、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深圳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这是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疯长”之地的主要原因,由材料“2021年全市公交、出租车均已实现电动化”可知,深圳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由材料“深圳几乎覆盖了除重工业以外所有的制造产业链,其中尤以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表现最为抢眼”可知,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业配套比较完备;从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图可知,在深圳新能源汽车比较普及,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
【小问2详解】
由材料“溧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了南京80%以上新能源大客车产能和70%以上零部件配套能力”“溧水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其城镇化水平”可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溧水周边乡村的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村民由传统的农业向制造业转移,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大量农民就地城镇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制造业的发展,而当地企业数量的增加,会促进当地土地流转;由于部分农村劳动力前往新能源汽车工厂工作,农村闲置土地增多,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城市化、交通、工厂等建设用地会侵占一部分土地,故导致耕地减少等。
【小问3详解】
可以从改善投资环境、引进人才、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回答。中小城市普遍投资环境较差,可以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当地人才资金缺乏,可以到沿海地取比如深圳等得招商引资,引进人才。营造公平、公开、务实产业创新环境,鼓励创新和创业。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和设备,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产业链招商,重视配套能力,提升产业协作能力,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等。促进产业分工合作,进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台风是引起风暴潮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称为台风风暴潮。风暴潮强弱还常受天文潮汐现象的影响。据研究,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频次与平均气温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历史上江苏省常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海岸线受河流输沙量变化影响发生进退,从而影响风暴潮的登陆,海岸后退则有利于风暴潮登陆。左图为1300—1949年江苏省部分区域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图,右图为江苏省沿海海岸线变迁图(注:1855年以后,黄河北迁入渤海)。
(1)说明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发生的时间特点和发生频次的未来趋势。
(2)根据右图,简述1855年后江苏海岸线的变化特点和原因。推测其对左图中各市风暴潮频次的影响。
(3)简述防范风暴潮的主要措施。
【答案】18. 台风风暴潮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发生于春夏之交至秋季(夏秋季9—10月);与天文大潮叠加,初一和十五前后较多发;随着全球变暖,风暴潮发生频率有增多的趋势。
19. 特点:以双洋河口为界,构成了北冲南淤的格局。原因:1855年以后,黄河北迁入渤海,苏北沿岸失去泥沙来源,以海水侵蚀为主;长江口地区因长江相对稳定地带来泥沙,所以海岸线继续向海淤进。影响: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均增加;镇扬、泰州与苏锡常地区受风暴潮灾害的影响逐渐减小,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减少。
20. 建立风暴潮预警机制;修建海堤;营建防护林,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开展风暴潮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苏台风风暴潮频次分布图及海岸线变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风暴潮的分布特点、防御措施及与之相关的海岸线变迁的原因、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台风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所以台风风暴潮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发生于春夏之交至秋季(夏秋季9—10月);根据材料,风暴潮是潮位异常偏高的现象,初一和十五前后会与天文大潮叠加,发生概率较高;根据材料“据研究,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频次与平均气温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可知随着全球变暖,风暴潮发生频率有增多的趋势。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1855年后江苏海岸线的变化特点为以双洋河口为界,南部不断向海洋淤积,北部海岸线后退,构成了北冲南淤的格局。图2中有废黄河,历史上黄河改道夺淮河入海,带来了很多泥沙,苏北平原迅速向海淤积;1855年以后,黄河北迁入渤海,此后至今的160余年因黄河供沙断绝,苏北沿岸失去泥沙来源,由富沙转变为缺沙,变为以侵蚀为主;而长江口地区则表现为继续向海淤进。在此期间,镇扬、泰州、苏锡常等地区因长江边滩扩展、河道束窄地与海岸线距离增加,受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减小;沿海地区如南通,尤其是苏北连云港、盐城沿岸,因海岸侵蚀逐渐向岸后退,风暴潮发生频率相对增加。
【小问3详解】
风暴潮主要是潮位异常偏高的现象,防范风暴潮的主要措施有建立风暴潮预警机制;修建海堤;营建防护林,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开展风暴潮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洲附近的海洋被自西向东快速移动的西风漂流所包围,并因此与北方水域分开。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南极辐合带,这里分布有数量众多的磷虾。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
(1)说明南极沿岸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南极环流辐合带磷虾数量众多的原因。
【答案】19. 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极地东风(东南风);极地东风吹拂海面,海水沿南极海岸自东向西流,形成南极沿岸流。
20. 西风漂流和南极沿岸流流向相反,两股洋流相遇发生海水搅动;南极沿岸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为离岸流、上升流,海水搅动和深层海水上泛,将深海中的营养物质带到浅海水层,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丰富的饵料;该海域纬度高,西风漂流阻隔了暖海水的进入,加之冷海水上升、海冰融化、干冷的极地东风等因素的影响,该海域海水温度低,盐度低,有利于磷虾的生存、繁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极辐合带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的成因、洋流对生物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南极沿岸流属于风海流,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极地东风(东南风),极地东风吹拂海面,海水沿南极海岸自东向西流,形成南极沿岸流。
【小问2详解】
西风漂流和南极沿岸流流向相反,两股洋流相遇发生海水搅动;南极沿岸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为离岸流、上升流,海水搅动和深层海水上泛,将深海中的营养物质带到浅海水层,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根据材料中“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可知浮游植物为磷虾提供丰富的饵料,材料中指出“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该海域纬度高,西风漂流阻隔了暖海水的进入,加之冷海水上升、海冰融化、干冷的极地东风等因素的影响,该海域海水温度低,盐度低,有利于磷虾的生存、繁殖。
2024濮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濮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潍坊昌乐一中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潍坊昌乐一中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试题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答案docx、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黔东南州高三上学期12月统测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黔东南州高三上学期12月统测试题地理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甲地区最底部的地层形成于,地层的化石发现于地球圈层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