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1 至 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2 至 4 页,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当光束照射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A. 食盐水B. 硫酸铜溶液C. 稀豆浆D. 酒精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光束通过分散系胶体时,可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
【详解】食盐水、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均属于溶液,稀豆浆是胶体,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 下列说法正确是
A. 36gH2O的物质的量为1mlB. 常温常压下,1mlCl2的体积是22.4L
C. 0.5ml•L-1NaCl溶液中含有0.5mlNa+D. 1mlCO2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答案】D
【解析】
【详解】A.36g水物质的量为,故A错误;
B.根据,常温常压下,,所以1ml氯气的体积不是22.4L,故B错误;
C.根据,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出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根据,得,则1ml二氧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约为,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中含有极性共价键,A错误;
B.氢氧化钾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正确;
C.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C错误;
D.次氯酸中含有极性共价键,D错误;
故选B。
4. 酸雨的污染与防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意义重大,下列气体直接排放不会形成酸雨的是
A. B. C. D. NO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形成,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与酸雨形成无关,故选A。
5. 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l H2与0.5m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B. 1ml H2SO4与lml Ba(OH)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C. 已知C(s) + O2(g) = CO(g) △H=-110.5kJ/ml,则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l
D. 同温同压下,已知两个放热反应:2A(g)+B(g)=2C(1) △H1;2A(l)+B(l)=2C(g) △H2,则△Hl<△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A中没有明确生成物水的状态,故A错误;
B. 中和热指的是在稀溶液中,定义要点:酸跟碱成1 m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以生成1 ml水为基准,而1ml H2SO4与 1ml Ba(OH)2完全反应生成2ml水,且有产物硫酸钡,故不是中和热,故B错误;
C. 燃烧热是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选项中生成的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故C错误;
D. 由于气态物质的能量高于液态物质的能量,所以D中后者放出的热量较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以及定义要点,并考查了常见的吸放热反应,把握好基本概念是关键。
6. 已知2Zn(s)+O2(g) = 2ZnO(s) ΔH=-701.0 kJ·ml-1
2Hg(l)+O2(g) = 2HgO(s) ΔH=-181.6 kJ·ml-1
则反应2Zn(s)+2HgO(s)=2ZnO(s)+2Hg(l)的ΔH为
A. +519.4 kJ·ml-1B. -259.7 kJ·ml-1C. +259.7 kJ·ml-1D. -519.4 kJ·ml-1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信息知:①2Zn(s)+O2(g)=2ZnO(s) △H=-701.0kJ•ml-1,②2Hg(l)+O2(g)=2HgO(s) △H=-181.6kJ•ml-1,依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得到:2Zn(s)+2HgO(s)=2ZnO(s)+2Hg(l) △H=-519.4kJ/ml;
答案选D。
7. 已知反应N2(g)+3H2(g)2NH3(g),有关物质的化学键键能(拆开1ml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如下:则该反应生成2mlNH3时的能量变化是
A. 吸收46.5kJB. 46.5kJC. 吸收93kJD. 放出93kJ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物的总键能=945kJ/ml+3436kJ/ml=2253kJ/ml,生成物的总键能=23391kJ/ml=2346kJ/ml,则反应热=2253kJ/ml-2346kJ/ml=-93kJ/ml,因此该反应生成2mlNH3时放出93kJ的热量,答案选D。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B.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C. 甲烷分子具有正方形的平面结构D. 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A错误;
B.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B错误;
C. 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则甲烷分子不具有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形结构,C错误;
D.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则分子内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正确;
答案选D。
9.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B. 实验时冷却水应从a进入,从b流出
C. 锥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D. 该装置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NaCl和Mg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为了防止蒸馏时液体暴沸,实验时需加入沸石或碎瓷片,A正确;
B.蒸馏时,冷凝水应下进上出,即从b进水,a处出水,B错误;
C.由于NaCl沸点远高于水,故蒸馏时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是水,C错误;
D.海水中NaCl和MgCl2沸点高,利用蒸馏装置不能分离两者,D错误;
故答案选A。
10. 已知反应A2(g)+B2(g) =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断裂1mlA—A键和1mlB—B键,吸收a kJ能量
C. 该反应热为(b-a) kJ/ml
D.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1mlA2和1mlB2断键要吸收akJ的能量,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热为(a-b)kJ/ml,C错误;
D.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在下,生成物的总能量在上,故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D正确;
故选C。
11.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2A(g)+B(g)=3C(g)+4D(g)的反应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A)=0.5ml·L-1·s-1B. (C)=1.5ml·L-1·min-1
C. (B)=0.3ml·L-1·s-1D. (D)=1ml·L-1·s-1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同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比较快慢,以此来解答。
【详解】A.(A)=0.5ml·L-1·s-1,转化为(B)==0.5ml·L-1·s-1=0.25ml·L-1·s-1;
B.(C)=1.5ml·L-1·min-1= ml·L-1·s-1=0.025 ml·L-1·s-1,转化为(B)== 0.025 ml·L-1·s-1=0.00833ml·L-1·s-1;
C.(B)=0.3ml·L-1·s-1 ;
D.(D)=1ml·L-1·s-1,转化为(B)== 1ml·L-1·s-1=0.25ml·L-1·s-1;
显然C中速率最快,故答案为:C。
12.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和H2合成CH3OH,其化学方程式为2H2(g)+CO(g)CH3OH(g) △H<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
C. H2、CO、CH3OH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1:1
D. 加入高效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A错误;
B. 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不变,反应物气体和生成物气体的浓度都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B正确;
C. 由方程式2H2(g)+CO(g)CH3OH(g)可知,H2、CO、CH3OH的反应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为2:1:1,故C正确;
D. 加入高效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同等程度地增大,故D正确;
故选A。
1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 浓度B. 催化剂C.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D. 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条件,A项不选
B.催化剂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条件,B项不选;
C.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项选;
D.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条件,D项不选;
答案选C。
14. 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改变反应活化能的是
A. 压强B. 温度C. 反应物浓度D. 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压强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但是不能改变反应途径,因此不能改变反应活化能,错误;
B.温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但是不能改变反应途径,因此不能改变反应活化能,错误;
C.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但是不能改变反应途径,因此不能改变反应活化能,错误;
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 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I.50mL0.50ml·L-1盐酸与50mL0.55ml·L-1NaOH溶液在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
(2)实验中改用60mL0.50ml·L-1盐酸与50mL0.55m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a.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 b.高温煅烧石灰石 c.铝与盐酸反应
(4)已知N2(g)+2O2(g)=2 NO2(g) ΔH =+67.7 kJ·ml-1
N2H4(g)+O2(g)= N2(g)+2H2O (l) ΔH =-534 kJ·ml-1
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2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CO、SO2、NO均为大气污染物,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知:
①2CO(g)+SO2(g)=S(g)+2CO2(g) ΔH=+8.0kJ/ml-1
②2H2(g)+SO2(g)=S(g)+2H2O(g) ΔH=+90.4kJ·ml -1
③2NO(g)+2CO(g)=N2(g)+2CO2(g) ΔH=-746.5kJ·ml -1
请回答:
(5)反应①属于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6)反应②生成0.5ml S(g)时,ΔH=________。
(7)反应③消耗30g NO(g)时,ΔH=________。
【答案】(1)玻璃搅拌器
(2) ①. 不相等 ②. 相等
(3)c (4)2N2H4(g)+2NO2(g)= 3N 2(g)+4H2O(l) ΔH=-1135.7 kJ/ml
(5)吸热 (6)+45.2kJ·ml -1
(7)-373.25kJ·ml -1
【解析】
【分析】本实验为中和热的测定实验,通过稀强酸和稀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在实验过程中为减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碱液需稍过量,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反应热的测定装置中需要烧瓶、温度计、碎泡沫塑料、硬纸板、玻璃搅拌器,根据图示,反应缺少的一件玻璃用品是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玻璃搅拌器;
【小问2详解】
实验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将碱过量,以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碱液浓度的影响,当酸液过量而碱液不变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对测定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但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l 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反应热不变。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钡固体与氯化铵固体混合,二者反应反应吸收大量的热,为吸热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铝和盐酸反应为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c;
【小问4详解】
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二个方程式乘以二在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得到目标方程式,即2N2H4(g)+2NO2(g)=3N 2(g)+4H2O(l) ΔH=-1135.7 kJ/ml,故答案为:2N2H4(g)+2NO2(g)=3N 2(g)+4H2O(l) ΔH=-1135.7 kJ/ml。
【小问5详解】
该反应焓变大于0,为吸热反应;
【小问6详解】
根据反应②可知生成1ml S(g)时,ΔH=+90.4kJ·ml -1,则生成0.5ml S(g)时,ΔH=kJ·ml -1=45.2 kJ·ml -1;
【小问7详解】
30g NO(g)的物质的量为=1ml,根据反应③可知消耗2mlNO(g)时ΔH=-746.5kJ·ml -1,所以消耗1ml NO(g)时,ΔH=kJ·ml -1=-373.25kJ·ml -1;
16. I.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大苏打,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试剂。某同学进行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有关实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见表格),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反应原理Na2S2O3+H2SO4=Na2SO4+H2O+SO2↑+S↓)
(1)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2)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其中:
①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是_____(填实验序号,下同);
②A和B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是_______因素对速率的影响,与该组合研究问题相同的组合是______。
③B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Ⅱ.有效碰撞理论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解释
(3)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________→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______→反应速率________。
【答案】(1)D (2) ①. B和D ②. 相同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 ③. A和C ④. 相同温度下,该反应速率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哪种反应物的浓度
(3) ①. 增多 ②. 增加 ③. 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D。
【小问2详解】
① B和D组合,温度不同,其他物理量相同。所以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组合是B和D。
②A和B的组合比较,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其他物理量相同。所以研究的是相同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③B和C的组合比较,的浓度和的浓度不同,其他物理量相同。所以B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该反应速率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哪种反应物的浓度 。
【小问3详解】
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17. 化学电池的发明,是贮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
(1)如图所示装置中,Cu 片是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装置中锌片上发生_____(“氧化”或“还原”)反应,写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3)电子流动的方向是________(“Zn→Cu”或“Cu→Zn”)。
(4)上图所示装置可将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反应释放的能量 直接转变为电能;能证明产生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5)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某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A为电池的正极 ②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的锂离子定向移动
【答案】(1)正极 (2) ①. 氧化 ②. Zn-2e-=Zn2+
(3)Zn→Cu (4) ①. Zn+2H+=Zn2++H2↑ ②.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转动
(5)②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Cu的活动性比Zn弱,在原电池中做正极;
【小问2详解】
题干图示“锌-铜-稀硫酸”原电池装置中,锌比铜活泼,故锌作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池的负极方程式为Zn-2e-=Zn2+;
【小问3详解】
Zn电极失电子,故电子流向为Zn→Cu;
【小问4详解】
该装置的电池方程式为Zn+2H+=Zn2++H2↑;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当电池发生反应的时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转动;
【小问5详解】
根据电池结构图可知,电子从A极流出,则A为负极,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工作中B电极得到电子,Li+向B电极移动,故选②③。
18. 元素周期表反映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③、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序为_______(填离子符号)。
(2)②和④组成的物质中含有_______键,可以证明该化合物含有此类型化学键的实验事实为_________。
(3)⑤的氧化物和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已知④单质与①的最高价氧化物A在点燃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黑色单质,推测③的单质______(填“能”或“不能”)与A反应,说明推测的理由________。
【答案】(1)
(2) ①. 离子 ②. 氧化镁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3)
(4) ①. 能 ②. 因为钠的金属性比镁强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C,②是O,③是Na,④是Mg,⑤是Al,⑥是Cl。
【小问1详解】
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O和Mg组成的物质为MgO,是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可以证明该化合物含有此类型化学键的实验事实为氧化镁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故答案为:离子;氧化镁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小问3详解】
Al的氧化物为Al2O3,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Al2O3和HClO4反应生成高氯酸铝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共价键
N≡N
H—H
N—H
键能(kJ/ml)
945
436
391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参加反应的物质
Na2S2O3
H2SO4
H2O
V/mL
c/ml·L-1
V/mL
c/ml·L-1
V/mL
A
20
10
0.1
10
0.1
0
B
20
5
0.1
10
0.1
5
C
20
10
0.1
5
0.1
5
D
40
5
0.1
10
0.1
5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L,02×1023,0 kJ·ml-1,7 kJ·ml-1,0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n—55,Cu,Fe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