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任务群六 语言文字运用 对点练案1 分析词语意义、用法与表达效果(含解析)—2024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训练任务群六 语言文字运用 对点练案1 分析词语意义、用法与表达效果(含解析)—2024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40分钟 分值:39分)
一、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中的“是”和例句中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草酸钙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的粉末,进入口腔后,也会刺破我们的口腔黏膜、舌头、咽喉等组织,造成损伤,产生扎嘴的感觉。
A.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水田沿河成带状排列。
B.等你发现时光是贼了,它早已偷走你的一切。
C.《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冯至。
D.他说的是什么人呢?我禁不住要求他讲下去。
2.下列句子中的“就”和例句中的“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很多人以为,买眼镜时送的那块布就是擦眼镜用的。
A.大点儿就大点儿吧,这种花色看上去挺新颖的,买下算了。
B.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不管雨有多大,你看今天他果然来了。
C.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
D.当然,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我们在座各位的要丰富得多。
3.下列句子中的“和”和例句中的“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我国政策呵护智能驾驶行业发展,L3、L4等高级别智能驾驶逐步试点,技术和标准趋于完善。
A.“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
B.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C.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D.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
4.下列句子中的“呢”和例句中的“呢”,表达语气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冲茶是成都茶馆一绝,如同杂技表演一般呢。
A.离截止日期还有三个月,事情怎么会做不好呢?
B.你信不信?明天他还要来呢。
C.有什么事待会儿再说,我看书呢。
D.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5.下列句子中的“它”和例句中的“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快壶,是沂蒙山区农村的一种烧水工具,如今基本见不到它了。
A.到了华山脚下,它的高大陡峭令我望而生畏。
B.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C.好累啊,今天美美地吃它一顿!
D.讲武储粮图再举,它年六国一齐休。
6.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句在运用上富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文物等载体对话历史,人们不再满足于“看得见”,更希望“看得懂”。“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传统展陈正升级为富含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文化场所变身“旅游打卡地”,让文物成为“潮玩”,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文明基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简要分析下面文段中加点短语的构成特点及其表达效果。(4分)
曹操的审美品格是多维的也是统一的,即“单一的杂多”(歌德)。他有时飞扬跋扈,独断专行,如雷霆、如电击、如崩崖裂石之严与厉;而有时又十分宽宏大度、从谏如流,如清泉、如和风、如拂柳散花之平易而近情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分别用“那里”和“这里”指代同一个地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我是一生更换过好多次故乡的人,命运注定是个行者。当我在西安以南的大山深处镇安县出生时,其实离县城还很远,那里许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进过城。我的出生地是松柏乡,那时叫松柏公社,父亲在那里当公务员。我是从父母、亲戚和山民背上移来搬去的。
那时觉得世界好大,今天看来,也都只是一二十公里的路程。我在那里获取了对大山的绝对概念和印象,至今描写起来似乎仍然近在咫尺。记忆中的山民,忠厚与善良不仅表现在宽阔的脊背上,更表现在木讷的脸庞与温热的心肠里,你不需要设防,他就能把迷路的你,指引到山重水复的大路旁。
如果说那是第一故乡,在我心头,其实还细细划分着一些不容混淆的更小地标。十几年前,我又到这里走了一遍,许多老路已经不在,竹林茅舍、山间小溪也甚稀罕,更寻访不到好多故旧,一打听,都说出去打工了。至今,我也常回去,因为父亲长眠在那里,但已是匆匆过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
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
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连接、漫展、隐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善于将常见的词翻出新意,请从文中加点的“构成”“诞生”两词中任选一词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具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案1 分析词语意义、用法与表达效果
1.C [C项和例句中的“是”均作谓语动词,表示主宾语之间是类属关系或等同关系。A项表示事物存在。B项表示暗喻。D项用在问句中,表示询问。]
2.B [B项和例句中的“就”都是副词,修饰动词,加强肯定。A项连词,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C项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这里表示能力强。D项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
3.B [B项和例句中的“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A、C、D三项都是介词,引出相关对象。]
4.B [B项和例句中的“呢”均表强调、肯定的语气。A项表反问语气。C项表陈述语气。D项表句中停顿。]
5.A [A项和例句中的“它”均是代词,称代人以外的事物,例句中“它”指快壶,A项“它”指华山,都是实指。B、D两项均是代词,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C项代词,虚指。]
6.文中加点的词句运用对比手法和网络流行语,突出了文物展陈方式的变化,文物与现代生活、科技跨时空交流碰撞的景象欣欣向荣。
解析 “隔着玻璃,挂在墙上”是文物的传统展陈模式;“旅游打卡地”指旅游中常见的网红打卡地,一般会吸引很多人去游玩,二者运用对比手法。“潮玩”是潮流玩具的简称,狭义上它起源于20世纪末的日本和中国香港,在设计上带有浓厚的街头风,大多限制数量,价格昂贵。文中加点的词句运用对比手法和网络流行语,突出了文物展陈方式的变化,文物与现代生活、科技跨时空交流碰撞的景象欣欣向荣。
7.(1)构成特点:“单一的杂多”主要由两个语义相反的词构成。
(2)表达效果:相矛盾的词语产生对比,启发人们思考短语蕴含的辩证关系,简洁有力地强调曹操审美品格多维而统一的特点。
解析 从构成特点来看,“单一的杂多”主要由两个语义相反的词“单一”和“杂多”构成。从表达效果来看,“单一”和“杂多”为两个互相矛盾的词语,同时使用,产生鲜明的对比,由此启发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思考短语蕴含的辩证关系。该短语简洁有力,强调前文“曹操的审美品格是多维的也是统一的”的人物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8.第一处,用“那里”是就今天工作、生活的城市回想起过去生活的地方而言的,说明故乡离“我”现在的时空距离比较远。第二处,用“这里”是从情感、心理上拉近“我”与第一故乡的距离,表达了对第一故乡的亲近与思念之情,有一种亲近感。
解析 首先根据题干提示,回顾储备知识。画线句子中出现的“那里”“这里”都是指示代词,指代同一个地方,但“那里”是远指,“这里”是近指。然后结合语境、文句分析作用。文段是作者对故乡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作者是以自己的位置和感情作为参照物来区分叙述对象远近的。“那里”“这里”既是从时空距离上进行具体描述,也是从情感和心理上怀念故乡的人和事。“我在那里获取了对大山的绝对概念和印象”是在如今的情境下回忆故乡,时空距离都比较远,所以用“那里”远指回忆中的故乡。“我又到这里走了一遍”用“这里”指代故乡,是从情感、心理上拉近“我”与第一故乡的距离,表达了“我”对第一故乡的亲近与思念之情。
9.①原文以“枝枝叉叉”“曲曲弯弯”修饰胡同延展的形态,更具体形象;并且反复使用“怎样”,拉长了“看”的过程,更符合神游的状态。②原文结构有紧有松,张弛有度,节奏舒缓而略有变化,和整个文段深沉的风格更和谐。
解析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原文中“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用“枝枝叉叉”“曲曲弯弯”来修饰胡同延展的形态,使得胡同的形象更具体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北京的胡同当中,看到了胡同的样子。“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每句话中都用了“怎样”,反复使用“怎样”,拉长了“看”的过程,这些“看”的过程,使作者的心神不由自主地走进了胡同,所以这样写更符合神游的状态。
从句式角度分析:整个文段是一个抒情性语段,回忆的是北京的胡同,表达一种深沉的热爱之情。原文三句话中都采用了“怎样……”,但是又富有变化,所以从结构上看有紧有松,张弛有度,节奏舒缓而略有变化,和整个文段深沉的风格更和谐。
10.(示例一)“构成”一词,常用于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事物,这里说胡同“构成了我”,凸显胡同于“我”之意义:胡同构筑了“我”的精神世界,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表达有陌生化效果,给人庄重的感受。
(示例二)不说是“我”诞生,而说胡同因“我”而“诞生”,赋予胡同以生命的色彩;胡同因“我”而获得一种全新的意义,这是作者对胡同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充满哲思意蕴,具有庄重色彩。
解析 (示例一)“构成”一词:“构成”是形成、组成的意思,常用于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事物。“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这句话中,主语是“胡同”,宾语是“我”,即胡同“构成”了“我”,说明胡同在“我”生命中的意义;再结合上文“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可知,它构筑了“我”的精神世界,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表达不同于我们习惯性的表达,从而让人有陌生的感觉,更让人感觉到庄重。
(示例二)“诞生”一词:“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这句话中,“诞生”的主语是“胡同”,所以这里面不是说“我”诞生,而是说胡同诞生;当“我”这个男孩越过一道大门槛,四下张望的时候,对“我”来说胡同就诞生了,所以胡同的“诞生”是因为“我”。“诞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胡同以生命的色彩,胡同本来是早就存在的,但因为“我”的缘故,胡同有了一种全新的意义。这体现了作者对胡同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充满哲思意蕴,具有庄重色彩。
11.(示例一)①回环叙述,将个人成长和故乡胡同密不可分的关系凸显出来。②反复设问,强化了追问与思索的意味。③“漫展”一词由胡同在现实世界的不断延伸暗示它在作者心灵世界的延展。以动写静,由实入虚,拓展了意蕴空间。④多种语言形式错综使用,将随着成长对故乡胡同及奶奶的怀恋逐渐加深的过程写得含蓄委婉,情感表达厚重深沉。
(示例二)(1)特点:①“我不断长大”与“胡同不断地漫展”回环叙述,并与反复设问结合;②“漫展”一词以动写静,由实入虚,由胡同在现实世界的不断延伸暗示它在作者心灵世界的延展。
(2)效果:多种语言形式错综使用,表现了作者对个人成长与故乡胡同的关系的追问与思索,含蓄地写出了随着成长对故乡胡同及奶奶的怀恋逐渐加深的过程,情感表达厚重深沉。
解析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将“我不断长大”与“胡同不断地漫展”回环叙述,并且“是……呢”“还是……”运用了两个设问句,所以回环叙述和反复设问结合使用,既突出了个人成长和故乡的胡同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运用设问强化追问和思索的意味。“漫展”本指现实生活中故乡胡同的不断延伸和扩展,这里将故乡胡同的漫展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漫展”就有了深层含义,暗示了随着个人不断长大,故乡的胡同在作者心灵深处不断地延展。故乡胡同的不断延伸本来是一种动态描写,但这里暗示它在作者心灵深处的延展,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并且由实入虚,具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拓展了意蕴空间。
运用了回环叙述和设问的表达方式,含蓄委婉地表现出随着自己不断成长,故乡的胡同在作者心里不断地漫展,也就是对故乡胡同以及曾经在这里生活的奶奶的怀恋逐渐加深,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厚重深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训练任务群五 古诗鉴赏 对点练案2 赏析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含解析)—2024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训练任务群六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滚动练6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基础双练+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2024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基础双练,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训练任务群六 语言文字运用 对点练案3 精准补写句子(含解析)—2024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