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练习课(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1)【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第三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09第2题,P111~115“练习二十五”第1、4、5、7、16、19、21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读写小数、改写小数及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掌握移动小数点使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改写名数,会正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自主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整理和复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性质
1.知识导入。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你想到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再打开书浏览一下,看还有什么知识你印象已经不太深刻了。
2.学生汇报,师生修改完善,交流纠正,优化再建,形成知识结构图。
(1)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
(4)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小数部分。
(5)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6)单位换算: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时要乘进率。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小数内容的复习,要突出数系的扩展与整数学习方法的迁移。
(7)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注意:求近似数用“≈”连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用“=”连接。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是习题解答课,知识的归纳整理是重点,只有形成了知识网络,学生才能够更加熟练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点,学会反思,再次向书本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有关小数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整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巩固练习: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补充练习。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知识比较零碎,学生遗忘率较高,他们可能会想起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性质、大小比较方法等知识;学生在同桌互说后让他们再自主浏览教科书,查漏补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及求近似数是难点,练习中适当补充了名数互化的知识,突破难点。
二、复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整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你能整理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点吗?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集体汇报,师生一起梳理知识。
【学情预设】预设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一般要把末尾的“0”去掉。
预设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预设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学笔记
教师板书:
2.巩固练习: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五”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同桌互相提问并分别解答出来。
(3)同桌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三、比较小数和整数的异同
师: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师生共同完成教科书P109第2题的表格的填写。
全班交流,整理完善。
【设计意图】复习是一个知识回顾与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进一步体验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因此,在小数和整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复习整理中,我们设计有开放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回顾的环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
四、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五”第1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中订正,学生说说用了哪两种方法验算。
2.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引导学生说说如何求总成绩。
(2)学生独立计算填表,并把总成绩排一排。
(3)集体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利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的难点,部分学生能正确计算出成绩,但不会根据数据判断,给出正确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时间少的接力赛成绩好。
3.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五”第19题。
(1)仔细观察,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思考:李逸只有15元,她选择两本书的总价钱有什么要求?张波付给售货员16元,说明他的两本书的总价钱与16元有什么关系?与15元呢?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学情预设】李逸买的两本书的总价钱必须少于或等于15元;张波买的两本书的总价钱不超过16元就可以了,可以多于15元。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耐心引导,逐步完善。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在完成小数、整数比较的表格时,可先由学生自己填写,然后交流完善。教学时不出示表格,由学生自创整理方式,再交流完善。
4.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五”第21题。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2)交流讨论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练习既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又适当分层,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用计算器完成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五”第16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对前面学习关于小数的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复习。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对于小数与整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复习整理和利用小数加减法解答较难实际问题花的时间相对多一点。本节课完成了预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乐趣,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整节课的复习设计有序、合理,但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不是很自然,语言不够精练,探究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一、填一填。
1. 0.98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读作(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2. 15cm=( )m 3.09t=( )kg 1t300kg-400kg=( )t
3. 将0.48扩大到它的100倍后再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 )。
4.光每秒大约传播299792km,约是( )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把6485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教学笔记
二、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63.54-18.29-14.71 3.5+7.2+6.5+2.8+1.2
参考答案
一、1.9 8 零点九八 1.0
3090 0.9 3. 0.048 4.30.0 6.485亿
二、30.54 21.2
◎教学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预设,设计意图,教学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10 总复习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10 总复习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揭示课题,知识梳理,形成网络,知识应用,能力拓展,课堂小结,深化认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内容,复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