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二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二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二氧化碳0, 下列有关元素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
故选B。
2.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
C. 过滤河水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火焰会进入灯内,引起危险事故,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错;
B、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图中操作错误,故错;
C、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而图中没有玻璃棒;故错;
D、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中操作正确。更多优质资源可进入 故选:D。
3. 如图所示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物腐烂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用铜矿制造青铜剑D. 用研杵研碎胆矾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用铜矿制造青铜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研杵研碎胆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本题选D。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装药品;②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④③⑥⑤⑦B. ①②④③⑥⑦⑤
C. ②①④③⑦⑥⑤D. ②①④③⑥⑦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是“查装定点收移熄”: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①装入药品;④固定装置;③加热;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从水槽中移出导管;⑤熄灭酒精灯。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⑥⑦⑤。
故选:D。
5. 下列有关元素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B.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D. 太阳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A错误;
B、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C正确;
D、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元素,其次是氦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6.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此过程中属于
A. 反应物B. 生成物
C. 催化剂D. 无任何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而不是作反应物,故选项错误;
B、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而不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
C、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作催化剂,故选项正确;
D、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而不是无任何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同时产生大量黑烟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B说法正确;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C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8. 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原子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 只要分子不改变,物质就不会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也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要分子不改变,就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即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但是物质可能发生物理变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因为夏天气温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花粉是宏观的物质,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10. 甲醛(CH2O)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是由碳和水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甲醛的化学式(CH2O)可知,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A错误;
B、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0,故D错误。
故选B。
11. “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必须珍惜生命,好好学习。从上层着火的高楼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以站立姿势跑出B. 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室外
C. 打开窗户跳出D.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乘电梯下楼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因为可燃物燃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聚集在房间上方,成站立姿势容易中毒或窒息,故选项错误;
B. 房间下方二氧化碳、烟尘和一氧化碳较少,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楼外是可行的,故选项正确;
C. 从高层房间跳下,容易摔伤,甚至死亡,故选项错误;
D. 发生火灾时往往发生停电,所以不能乘坐电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
B. 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 只有固、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与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质量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A、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的化学反应质量变化规律,不是体积的变化规律,所以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不能生成2L水,不符合题意;
B、蜡烛完全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的化学反应质量变化规律与反应物的状态无关,固、液、气体参与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参与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四氧化铁的质量,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D.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汉语名称“硫”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都可判定它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由题目中的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而非16,故C错误;
D、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B。
14. “加碘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生活中常用的“加碘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15. 下列各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 NH3B. HNO3C. NO2D. NO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显+1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x+(+1)×3=0,解得x=-3价;
B、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3=0,则y=+5价。
C、氧显-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z+(-2)×2=0 解得z=+4价;
D、氧显-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m+(-2)=0 解得m=+2价;
故选:A。
16. 如图所示,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这一实验现象主要说明的是
A.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B. 微粒很小
C.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D. 液体(水)中,微粒之间是没有空隙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压缩,而装水的注射器不容易压缩,说明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不能证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A错误;
B、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压缩,而装水的注射器不容易压缩,说明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不能证明微粒很小,故B错误;
C、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压缩,而装水的注射器不容易压缩,说明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故C正确;
D、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压缩,而装水的注射器不容易压缩,说明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体(水)中微粒之间也是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C。
17. 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 NB. O2C. CO2D. Zn
【答案】D
【解析】
【详解】A、N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不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O2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不表示一个氧原子,不表示氧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2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不表示一种元素和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Zn可以表示锌元素,一个锌原子,锌这种物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8. 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主题的是
A. 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B. 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小清河
C.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尽量节约资源D. 短距离出行时,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A、塑料制品任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正确;
D、短距离出行时,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减少能源消耗;正确;
故选B。
19.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B. 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 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是硫化氢,B是氧气,C是硫,D是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故A叙述正确;
B、反应前氧气是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氧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故B叙述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C叙述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D叙述不正确;
故选:D。
20. NO2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治理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2+8NH37X+12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
A. O2B. N2OC. N2D. H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氮、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12、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12、2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7X中含有14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7分)
21. 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左图中海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溶液俗称食盐水,食盐水中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2)如图试管B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试管A所对应的电源是_____(填“正”或“负”)极。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水分子不断运动
B 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 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 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 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 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答案】 ①. 混合物 ②. Na+ ③. O2 ④. 负 ⑤. AC ⑥. AB
【解析】
【详解】(1)海水中含有水、镁离子等,属于混合物;
食盐水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表示为Na+;
(2)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试管B中气体为氧气,化学式为O2;
试管A产生氢气,对应的是负极;
(3)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隔增大;水分子的大小不变;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故选AC;
(4)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AB。
22.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是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石墨 b.活性炭 c.干冰 d.钛合金
①可用于吸附冰箱内异味的是______。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③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
④可用于制造铅笔芯的是______。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______等。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______。
(3)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发生火灾时,这种涂料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作用。其防火的原因是______。
A. 清除可燃物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 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1) ①. b ②. c ③. d ④. a
(2) ①. 天然气 ②. 风能(合理即可)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吸附冰箱内异味,故选b;
②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c;
③钛合金与人体具有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故选d;
④石墨质软,呈深灰色,可用于制造铅笔芯,故选a;
【小问2详解】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新能源有:风能、氢能、地热能、太阳能(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发生火灾时,这种涂料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起到防火作用,故选B。
23. 主要由SO2引起的酸雨通常称为“硫酸型酸雨”。小张同学在一家硫酸厂(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附近采集到刚降落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雨水的pH≈5.6,由表中数据可判断此次采集的雨水______酸雨(填“是”或“不是”),向雨水水样中滴入石蕊试液显_____色。另一种造成酸雨的气体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数据显示测定期间雨水水样酸性增强,其原因是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用熟石灰改善“硫酸型酸雨”导致的土壤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硫酸厂排放的尾气可用足量石灰水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生成物再用硫酸处理,得到的气体产物为________,该气体可用作生产硫酸的原料,从而实现有害物质的回收利用。
【答案】(1) ①. 是 ②. 红 ③. NO2
(2)
(3)
(4) ①.
②. 二氧化硫##SO2
【解析】
【小问1详解】
正常雨水的pH≈5.6,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处采集雨水的pH<5.6,故此处采集的雨水是酸雨;
雨水pH<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另一种造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化学式为:NO2;
【小问2详解】
亚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亚硫酸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和水,故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24. 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F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中A、F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性。
(3)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F的两个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CuO (2) ①. ②. 还原
(3)不同
【解析】
【分析】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所以为铜;C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为二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F为二氧化碳得到的,且能反应生成铜,所以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A为黑色固体,所以为碳。
【小问1详解】
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小问2详解】
反应②也就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A为碳,F为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故填:;还原性
【小问3详解】
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瓶中,很快都死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所以死亡原因不同。
故填:不同
三.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7分)
25. 以下实验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实验装置回答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一种暗紫色物质制取氧气,反应装置应选择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反应装置的导气管应连接F装置的_____端(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反应装置选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所制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 铁架台
26. ①. A ②. ③. c
27.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②. E 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④. CaCO3+2HCl=CaCl2+H2O+CO2↑ ⑤.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
【小问2详解】
如果用暗紫色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反应装置的导气管应连接F装置的短管,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故答案为:A;;c;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装置选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E;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aCO3+2HCl=CaCl2+H2O+CO2↑;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26. 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定质量的蔗糖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蔗糖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什么气体?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H2O、CO2;
猜想②:CO、H2O、CO2;
猜想③:______。
【查阅资料】无色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实验探究】将一定质量的蔗糖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点燃,反应后将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C、D、E(夹持仪器省略)。
【实验记录】A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B、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填“①”“②”或“③”)正确。
【反思评价】
(1)实验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通入燃烧产物,加热。先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拓展】
(1)图中所示A装置与B装置能否互换位置?并说明理由。______。
(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氧气的质量不同,蔗糖燃烧的产物不同。34.2g蔗糖(C12H22O11)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为m,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 ①. CO、H2O ②. ② ③.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④. ⑤. 不行,若互换将无法检验出燃烧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 ⑥. 尾气处理 ⑦. 53.4g≤m≤72.6g
【解析】
【详解】猜想与假设:蔗糖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水;结合猜想①②,可知猜想③:CO、H2O。
实验结论:A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一氧化碳;故猜想②正确。
反思评价:(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氧气混合加热容易爆炸;实验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2)C装置中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实验拓展:(1)气体通过B装置,会带出溶液中的水,干扰气体中水的检验;故A装置与B装置互换位置后将无法检验出燃烧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
(2)一氧化碳有毒,E装置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蔗糖(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为;如果34.2g蔗糖(C12H22O11)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蔗糖中碳元素质量、水中氢元素质量等于蔗糖中氢元素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总质量为;如果34.2g蔗糖(C12H22O11)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则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蔗糖中碳元素质量、水中氢元素质量等于蔗糖中氢元素质量,则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总质量为;故m的取值范围为:53.4g≤m≤72.6g。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7.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0g于试管内进行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试管内固体的质量为6.8g。(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1)求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2)求二氧化锰的质量?
【答案】(1)3.2g;(2)1.8g
【解析】
【详解】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g-6.8g=3.2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g
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试管内固体包括二氧化锰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质量为共6.8g,则原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6.8g-5.0g=1.8g,
答:(1)生成3.2g氧气;(2)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8g。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较小,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马塘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二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共15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二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卷,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