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II卷)语文强化卷
展开1.A【解析】A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山水文学的发展”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可以看出,直接影响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并非“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选项的说法张冠李戴。故选A。
2.C【解析】C项,“……进而形成了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错。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从东晋时期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这种审美观照方式要求诗人在观照万物时具有清明、虚静的内心境界,使空间万象在心灵的镜子中变为一片澄明清澈的世界。盛唐山水诗只是善于通过艺术的处理来突出这种空静而已”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是原因,盛唐山水诗清朗空净的意境之美是结果。选项的说法因果颠倒。故选C。
3.C【解析】A项,此句意为随四季变化感叹光阴易逝,目睹万物盛衰引起思绪纷纷。临肃秋因草木凋零而伤悲,处芳春由杨柳依依而欢欣。作者通过自然万物的变化来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表达出他对春天和秋天的不同情感。写出了情与景两者的互通,能体现观点。B项,此句点出了作诗时情与景的紧密关系,即两者结合才能写出好的诗作,能体现观点。C项,“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强调写景是抒发情感的基础,不能支撑“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境界”这一观点。D项,此句意为春秋四时往复更替,冷季昏暗暖季舒朗,景物之变化,叫人不觉心旌摇动,受到感染。写出了情景两者的互通,能体现观点。故选C。
4.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重点突出。结构上采用层进式结构,从提出观点到分析原因再到总结意义,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②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对比论证,将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进行对比,从而强调中国艺术所秉持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更有利于山水文学的发展。③修饰词语(“其中一个”“更主要”“更经常”等)的大量使用,体现了学术类文章的严密性。(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1)从论证结构角度分析,材料一共五段。文章首段说“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开头亮出本文的观点——“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是中国山水文学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根据第二段中“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的,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可知,第二段分析“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是中国山水文学发达的原因。根据第三段中“总之,中国人一方面强调主观的感受,一方面强调客观的景物,追求着二者的融合。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当然极利于山水文学的发展”分析,第三段总结“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对中国山水文学发达的意义。综上分析,材料一采用层进式结构,从观点的提出,到分析原因,再到总结其意义,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2)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根据“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的,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等分析,材料一主要采用对比论证,将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进行对比,从而强调中国艺术所秉持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更有利于山水文学的发展。
(3)从论证语言角度分析,由“‘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更主要、更经常地却是指自然的景物”可知,文中“其中一个”“更主要”“更经常”等修饰词语的使用,体现了学术类文章语言的严密性。
5.①“入”字展现了诗人主动亲近自然的姿态,体现出诗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②诗歌秉持着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既重景,又重情,作者将自己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结合,构建了完整统一的艺术境界。③作者将心性之空与空寂之境结合,在静照忘求的精神状态中体会生命与大自然的融合。寺里的空潭、钟声等,使人进入一种虚静空寂的境界,由此而领悟大道,使作品具有理趣,有了禅的意境。④诗歌营造清朗的意境,实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隐逸情趣,可谓工于造意,妙在言外。(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1)“清晨入古寺”,句意:清晨我进入这座古老寺院。“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也展现了诗人主动亲近自然的姿态。结合材料二中“人类的本性是亲近自然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而这在山水诗里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分析,“入古寺”这一行为体现出诗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2)颔联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后禅院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颈联写诗人举目四望,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结合材料二“在欣赏山水中使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基本旨趣,以及静照忘求的审美方式”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间两联秉持着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既重景,又重情,作者将自己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结合构建了完整统一的艺术境界。(3)颈联的山光物态、小鸟欢飞、潭影空明,暗示着禅味佛理能净化灵魂。结合“自己的心性之空与空寂之境的暗合。这种心性的空与静照忘求的境界是一致的,或者可以说,正是诗人面对深山景物的‘静照’和‘坐忘’,使他悟出了禅心的安定,以及与空潭的合而为一”“在静照忘求的精神状态中体会到生命与大自然的融合”分析,作者将心性之空与空寂之境结合,在静照忘求的精神状态中体会生命与大自然的融合。寺里的空潭、钟声等,使人进入一种虚静空寂的境界,由此而领悟大道,使作品具有理趣,有了禅的意境。(4)结合材料二中“其意境具有清朗空静的特色。空静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意境富有象外之趣的基本特征”“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从东晋时期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这种审美观照方式要求诗人在观照万物时具有清明、虚静的内心境界,使空间万象在心灵的镜子中变为一片澄明清澈的世界。盛唐山水诗只是善于通过艺术的处理来突出这种空静而已”分析,这首诗最后两联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全诗营造清朗的意境,实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隐逸情趣,可谓工于造意,妙在言外。
6.A【解析】A项,“‘我'因住宿条件简陋‘没心情’,感到委屈”理解错误。“我”“没心情”指的是没心情看太阳,是因为要堵上房子无处不在的漏风的地方,让这小房子不至于那么寒冷,不是因为住宿条件简陋而“没心情”。故选A。
7.B【解析】B项,“粗犷简洁的笔触”错误,应为“细腻委婉的笔触”。故选B。
8.①丰富了小说情节。邢兰重金购入生活中并不必需的口琴,还熟稔地吹奏自成的曲调,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情节更丰富。②丰满了人物形象。这些情节体现了邢兰的精神追求,让他摆脱了刻板生硬的先进农民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③突出了小说主题。通过邢兰对生活的热爱,积极投身抗战工作,突出了在敌后开展抗战工作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由“终于有一天,我坐到了他家中,见着他的老婆和女儿。女儿还小,母亲抱在怀里,用袄襟裹着那双小腿。我看见那女孩子没有裤子穿……”“他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还只有西沟二亩坡地,满是砂块。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且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现在是春天,而鲜姜台一半以上的人吃着枣核和糠皮”可知,虽然鲜姜台环境恶劣,邢兰家境贫寒,但是他依然爱好音乐,吹奏着自成的曲调也能自得其乐,享受生活,这些情节与前文邢兰贫寒的家境形成鲜明对比,使情节更丰富。邢兰一心支持抗战工作,他不善言辞、踏实肯干、思想觉悟高,这些是常见的先进农民形象;小说中邢兰买口琴、吹奏口琴的情节说明他还有艺术爱好,有不一样的精神生活,形象更为丰满。邢兰正是因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人民,才会满怀热忱地全力投入到抗战工作中,突出了文章主旨。
9.①小说选材体现了生活性。小说以抗日根据地觉醒了的先进分子的平凡小事为素材,源于生活本真。②小说人物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生活性。邢兰坚持每天抱着木柴茅草来为“我”生火取暖等细节,描绘了抗日根据地百姓的生活实际。③小说的环境描写体现了生活性。“一带山峰,一湾河滩,白杨,枣林”等艰苦的自然环境,显示出抗日根据地鲜明的地理特色。④小说语言体现了生活性。具有地域特色的对话正是抗日根据地日常生活的写照。(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说选材体现了生活性。在邢兰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炮火纷飞的战争,作者通过描写琐碎的日常小事表现根据地人民对抗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展现了亲密淳朴的军民鱼水之情。小说人物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生活性。邢兰坚持每天抱着木柴茅草来为“我”生火取暖,然后默默退出去;邢兰在屋中蹲着引火时,说着最朴实的乡里话:“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这些细节充满了真挚与恳切,让人感到融融暖意。小说环境体现了生活性。“一带山峰,一湾河滩,白杨,枣林” “只有西沟二亩坡地,满是砂块”,这些艰苦的自然环境具有鲜明的地理特色。小说语言体现了生活性。见面的寒暄,“冷得怪呢,这房子”等方言的使用,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10.BEG【解析】句意:兖州刺史王昶请求和他见面,竟然整天无法和他说上一句话,王昶非常赞赏他,自认为无法揣测。“请”的宾语为“与相见”,中间不能断开,应在“见”后B处断开;“昶”为“叹赏之”的主语,应在主语“昶”前E处断开;“叹赏”的宾语为“之”,所以应在“之”后G处断开。所以应在BEG处断开。
11.A【解析】A项,“意义用法都相同”错误。“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表修饰,地。句意:但是哀毁过度,几乎丢了性命/我曾经整天地思考。B项,正确。“显崇”,使动用法,使……显扬尊崇;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句意:想要使他得以显扬尊崇/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蔽保护沛公。C项,正确。句意:所以深受遵循礼法的何曾等人憎恨/指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D项,正确。故选A。
12.B【解析】B项,“从始至终只是淡淡地一笑,并不回应”错误。“苏门生亦啸”是对阮籍长啸的回应。故选B。
13.(1)时常独自随意驾车,不按照道路乱走,(直至)车轮痕迹都没有的地方,就大声痛哭而返回。(4分)
(2)因为魏晋之间变故不断发生,所以借酒放纵,哪里至于会把刘邦当作小子呢?(4分)
【解析】(1)“由”,按照;“所穷”,穷尽的地方;“反”,同“返”,返回。(2)第一个“故”,变故;“放”,放纵;“何”,哪里。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1分。
14.①史经臣、李白的解释:“时”指楚汉争霸之时,“竖子”指刘邦、项羽。②苏轼的解释:“时”指阮籍所处的时代,“竖子”指魏晋时期的人。(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由原文“昔先友史经臣彦辅谓余:‘阮籍登广武而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其名!’岂谓沛公竖子乎?’”“今日读李太白《登古战场》诗云:‘沈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乃知太白亦误认嗣宗语,与先友之意无异也”可知,史经臣、李白的观点是一样的,认为“竖子”指的是刘邦、项羽,那么“时”就是指楚汉争霸之时。由原文“余曰:‘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可知,苏轼认为,“时”指阮籍所处的时代,“竖子”指魏晋时期的人。
【译文】材料一:
阮籍为人心胸开阔达观洒脱,不受礼俗拘束。生性非常孝顺,服丧期间虽然不遵循寻常的约束,但是哀毁过度,几乎丢了性命。兖州刺史王昶请求和他见面,竟然整天无法和他说上一句话,王昶非常赞赏他,自认为无法揣测。太尉蒋济听说后征辟他,后来官至尚书郎、曹爽参军,因病辞官还乡。一年多,曹爽被诛杀,太傅和大将军就让他做从事中郎。后来朝廷议论,认为他的名气大,想要使他得以显扬尊崇,(然而)阮籍认为世事多变故,只是为食俸禄而做官罢了,听说步兵校尉一职有空缺,那里伙房有很多美酒,营人善于酿酒,阮籍请求做校尉,于是常纵酒大醉,遗忘弃置世俗之事。阮籍曾经登上广武城,观看楚汉交战的地方,于是感叹说:“当今没有英雄,才使那些小子成就名声!”时常独自随意驾车,不按照道路乱走,(直至)车轮痕迹都没有的地方,就大声痛哭而返回。阮籍年轻时曾经游玩于苏门山,苏门山有个隐者,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居处只有数斛竹米、臼杵罢了。阮籍跟随他,和他谈论太古无为之道,以及谈论五帝三王的道义,苏门隐者悠悠然不以为意。阮籍于是对着他长啸,声音清雅和谐悠长响亮,苏门隐者淡淡地一笑。到阮籍下山后,苏门隐者也长啸,长啸声像是凤凰的鸣叫。阮籍从不谈论别人的过错,为人自然淳朴、高雅脱俗,所以深受遵循礼法的何曾等人憎恨。大将军司马昭常常保全扶持他,得以寿终正寝。
材料二:
从前,亡友史经臣对我说:“阮籍登上广武城而慨叹说:‘时代没有英雄,才让小子建立名声!’莫非他认为刘邦是小子?”我说:“不是,他悲伤其时没有刘邦、项羽,小子是指魏晋之间没能出现这种英雄。”后来听说润州甘露寺有诸葛亮、孙权、梁武帝、李德裕的遗迹,我有所感而赋诗,大略说:“四位英雄如龙虎,遗迹仍存未湮灭。他们强盛时,多少争夺岂肯停?失败兴盛由天定,世事转变谁控制?何况那些无能庸碌人,妄想冲破大难建大业。当年阮籍登上广武城所叹息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其名’,以及往昔雍门子弹琴难得遇到孟尝君那样的知音。”这诗反映的也是这一意思。今日读李太白《登古战场》诗云:“醉时高呼刘邦是小子,酒癫乱评不公正!”才知李白亦误会阮籍的话,与亡友意见相同。阮籍虽然放浪不羁,本来有志于救世,因为魏晋之间变故不断发生,所以借酒放纵,哪里至于会把刘邦当作小子呢?
15.B【解析】B项,“‘绡裙’写出诗人敲门所见”错误。“绡裙”是比喻手法,将荷花比作裙子,因此“绡裙”并非眼前所见之景。故选B。
16.①诗人冒雨来到友人家的目的是和友人探讨学术问题,②结果到了后,正事不干,而是先拉友人到水边欣赏白云,③表现了诗人的闲趣。(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踏雨来敲竹下门”可知,诗人在下雨天来拜访朋友。“相逢未暇论奇字”写到两人见面还没来得及讨论学术问题,说明诗人冒雨前来拜访友人的目的是和友人探讨学术问题。“先向水边看白云”写诗人与友人见面之后还没来得及探讨学术问题,就先拉友人去水边欣赏白云,可见诗人颇有闲情逸致,表现了诗人的闲趣。
17.(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每句1分,共6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则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覆、隔、陛、萧、浔、荻、瑟、渔。
18.示例:①悄然无声 ②沁人心脾 ③羞羞答答 ④竭尽全力(每空1分,共4分)
【解析】第①空,对应“生怕惊动了谁”,此处指枣花开放时很低调,没有声息,可填“悄然无声”。悄然无声:一点儿声音也没有。第②空,此处指枣花香对人的影响,根据“尘世的烦忧也被清新的花香荡涤”,可填“沁人心脾”。沁人心脾: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的饮品使人感到舒适。第③空,此处形容枣花的状态,结合“藏在叶间,就如一群羞涩的小女孩”可知,是说其羞涩的状态,可填“羞羞答答”。羞羞答答:形容害羞。第④空,对应“没有几天便结出一个个尖尖的小青枣”,可知短短几天枣花竭尽全力结出果实,可填“竭尽全力”。竭尽全力:用尽全部的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
19.“莲花闹嚷嚷”不合逻辑。(1分)“桃花艳”“梨花白”一般在阳春三月,莲花花期在夏季,所以“莲花闹嚷嚷”与“桃花艳”“梨花白”同时出现不合逻辑。(2分)“莲花闹嚷嚷”与“枣树还是一叶未发”同时出现也不合逻辑。(1分)
【解析】“一般在桃花艳、梨花白、莲花闹嚷嚷时”中,“莲花闹嚷嚷”不合逻辑。根据植物花期可知,“桃花艳”“梨花白”一般在阳春三月,莲花花期在夏季,所以“莲花闹嚷嚷”与“桃花艳”“梨花白”并列,同时出现不合逻辑。且枣树长叶子也是在春季,“莲花闹嚷嚷”与“枣树还是一叶未发”同时出现也不合逻辑。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红枣比作红玛瑙,(1分)生动地表现出红枣色泽的光亮,也与前文“满树的枣子就像琳琅满目的明珠”相呼应。(2分)
【解析】“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便会挂满枝头”中,本体为红枣,喻体为红玛瑙。红玛瑙,红色透明,色泽光亮。将红枣比作红玛瑙,生动地表现出红枣色泽的光亮,与前文“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满树的枣子就像琳琅满目的明珠”相呼应,突出红枣的颜色。
21.示例:①吸取植物的汁液 ②不仅无法正常生长 ③“天酒”“神浆”(每空2分,共6分)
【解析】第①空,根据后文“蚜虫吸取了植物汁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可知,此处蚜虫为生的手段是吸取植物的汁液,应填“吸取植物的汁液”。第②空,根据“严重的还会大片枯死”可知,此处所填的内容应为植物生病的后果,但程度要比枯死轻,使前后文构成递进关系,所以,可填“不仅无法正常生长”。第③空,根据前文“被封建帝王、王公贵族称为‘天酒’‘神浆’”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为“‘天酒’‘神浆’”。
22.示例:甘露,就是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后,经过消化,排出的含有较多转化糖、甘蔗糖和松子糖的粪便。(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为“甘露”下定义,首先,要找出构成甘露的关键因素。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是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后,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排出的含有较多转化糖、甘蔗糖和松子糖的粪便。其次,要注意采用单句句式,即“甘露,就是……的粪便”。最后,组织语言时要注意逻辑顺序。
23.【题目解读】这是一则漫画类材料作文题。漫画寓意的理解比较简单,核心词是“底线”,底线之上是善,之下是恶,是从人性的角度对底线的形象化表述。底线,即最低界线,是一个人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孟子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告诉我们,做人必须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均有一条守之即成,过之即败的底线。底线可以是道德的、政治的、国家的、社会的、文化的、行业的、学术的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红色的临界线,是不能突破的。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本次作文能围绕坚守人性的底线或者升华到观照人性善恶底线思维立意均可。如果抛开底线转换关键词,如规则、善恶、标准等等,为偏离题意,归为三等立意。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什么是“底线”?可以阐述守住底线的重要性。“底线”这个话题有何现实意义?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万一不小心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
【参考立意】
①善恶仅一“线”之隔。
②守住“底线”,守住人性的尊严。
③底线需要坚守,道德不容沦丧。
【评分标准】
一、关于作文的“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40分)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比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精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二、关于作文的评定补充说明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5分;标点符号每错3个扣1分,最多扣3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
(二)未完成作文的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者2分;
5.不是空白卷不给0分。1
2
3
6
7
10
11
12
15
A
C
C
A
B
BEG
A
B
B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
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意
202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语文试题(新课标I卷):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语文试题(新课标I卷),共7页。
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山东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山东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山东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山东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