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1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2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摘编自袁行霈《〈大家小书〉序言》)
    材料二:
    每有青年问我以攻治词学的途径,辄要求其先熟读、读懂一定数量的历代词家的名作,向其推荐几部书。今欣悉嘉莹教授大作《名篇词例选说》即将问世,喜见我所推荐的治词基本读物有了重要的补充,使此书目由九部增为十部,可称十全十美了。
    说诗固已难,说词则尤难。嘉莹教授说词,着重传达词的兴发感动之作用,曾在《迦陵论词丛稿·后叙》中云:“对于诗歌这种以兴发感动之作用为生命的美文,我们在对之加以评说时……应该透过自己的感受把诗歌中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传达出来,使读者能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动。”此《名篇词例选说》收文十二篇,评说词三十二阕,可视为嘉莹教授实现其所持的评说诗歌之主张的范例。
    对于词这一文体之感发质素的接受与辨析,嘉莹教授独具灵心慧悟,对一些内涵深曲、意象空灵之作的评说,辄能探触其词心,进入其词境,发其幽情,得其微旨。在《灵谿词说·前言》中,嘉莹教授自述:“我自幼即耽读古典诗词,此虽由家庭环境之薰习,然亦出于一己之天性。当时每读历代诗词之名篇佳作,总常常会引起心中一种感发不能自己之情。”正因有此“感发不能自己之情”,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得以深入作品的世界。加以嘉莹教授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诗词的讲授与研究,又曾长期在海外执教,广研西方文论,故其积也厚,其识也广,每能远绍旁搜,就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兼有深度与广度的阐述。收入本编的说词诸作,可说是既凭其禀赋上的灵心慧悟,对所评说的作品之兴发感动的作用,以特有的敏锐感受及观照入微的辨析能力发人之所未发;又凭其学养上的厚积广识,就作品涉及的问题作了通古今中外而观之的比照与融会,对作品中某些微妙的语词及生僻的典故,也作了详尽的解说。其品赏之精微,论证之周密,自非时下一般诗词鉴赏之作所可望其项背。
    我一向还认为,诗词的理论研究应与诗词的创作实践两相结合。现今不少评说诗词者不一定从事诗词的创作,因而其对诗词作品的评说常有与作品隔一层之憾。嘉莹教授幼承家学,十一岁即开笔写诗,进入初中后开始写词,进入大学后开始写曲,以后在其投入教学与研究的数十年中始终不废诗词的写作。从其《迦陵诗词稿》一编,可见其这方面的造诣之深。《选说》之所说,既是从词的理论研究者的精思,也是从词的创作实践者的体验展开其评说的。
    此书收入“大家小书”丛刊中。书中,精义时见,妙旨纷陈,使人应接不暇。览读后,未暇深研熟思,草成此浅陋的短文,对全书内容的评价,深愧挂一而漏万。
    (摘编自陈邦炎《〈名篇词例选说〉题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书”是就篇幅而言,而且是就今天的印刷条件和方便携带与阅读而言的,若是放在孔子时代,这些小书的篇幅一点也不算小。
    B.科技类图书时效性较强,过时则无人问津,而这套人文类“大家小书”虽然都是挖掘过往出版的著作,但肯定会让读者常读常新。
    C.说词者应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生命体验,如此才能探触词人之心,得其微旨,再传达给读者,使其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动。
    D.叶嘉莹教授长于说词,《名篇词例选说》即是其说词作品选集,材料二是陈邦炎为此书所作的书序,此书又收入“大家小书”丛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价值之有无,并不看当时是否畅销,唯一的评判标准为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淘洗。
    B.材料二中加粗词语“质素”的意思是特征;“远绍旁搜”中“绍”的意思是继承。
    C.凡评说诗词者,如果不亲自创作诗词,纵有高深的理论研究,也说不好诗词。
    D.就像这套“大家小书”丛书一样,凡好的著作一定是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具的。
    3.不可作为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我一向还认为,诗词的理论研究应与诗词的创作实践两相结合”这个主张的例证的一项是( )
    A.叶嘉莹在论及韦庄词时,曾写过一首绝句:“谁家陌上堪相许,从嫁甘拼一世休。终古挚情能似此,楚骚九死谊相侔。”
    B.清代文学家赵翼写过一首《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杜甫曾经写过《戏为六绝句》,其二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订,对于这部经典,孔子如此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4.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叶嘉莹说词很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书店或出版方要给“大家小书”丛书拟一段推介语,你觉得它的哪些特点应该被着重介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给上帝的报告
    于德北
    我闻到了一股甜丝丝的气息,仿佛一只熟透的苹果在我身边放了太久的时间,但是,我知道我的身边没有苹果,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他来了,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在梦里,我们有过多次交锋,他不止一次告诫我,我,以及整个亚姆村村民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堵石墙怎么会阻挡瘟疫的飞跃呢?死神说:“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听我的话,也许还会有一丝生机。
    说心里话,我知道上帝在看着我,可我的内心还是有一点恐惧。死神披着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甚至他的手半伸半屈,好像托举着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礼物。
    “做我的孩子,向北。抛开你愚蠢的想法,别人都要死,我可以让你活。”死神蹲下身来。
    此时,我的耳畔没有上帝的指引,只有我自己的心跳怦然。
    “答应我!”死神的声音显得有些焦躁。
    “不!”我本能地回答。
    “好,我有耐心,我会给你时间,但也会给你惩罚,记住,是你杀死了这些村民。”他站起身,说,“你的良心会不安的。”
    我想起半个月前,布商乔又一次路过村子,他去了裁缝的家里。乔走之后,裁缝一家四口就开始发烧昏迷,皮肤溃烂,相继死去。然后是蔓延至全村……又不久,从南方传来消息,伦敦发生了大规模鼠疫,整个英国南部被“黑死病”控制了。
    我听到了死神的狞笑。
    牧羊的孩子告诉我,他们准备搬家了,搬到北部,趁着瘟神还没进他家的门,他们要避难去,向北走,北部没有鼠疫,那里很安全。
    我跑到村子里去,看到不少村民都在收拾东西,包括那些正在发烧的老人,他们被亲人安置在马车上。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枯槁的高高举向天空的手指,生满烂疮的脸绝望地贴向大地,孩子的哭声充斥着旷野,一具具黑色的尸体横卧道边……在亚姆村村民的身后,是大批从疫区来的灾民,他们像一股黑色的巨流,跨过亚姆村,又以支流的方式漫延到北部的各个地区……
    我闭上了眼睛,不敢继续想下去。
    “上帝啊,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仰头看天。
    可是,上帝没有回答我。
    脑海里的画面翻卷着,由巨幅的可以俯瞰的图景,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变成了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变成了一段段难以辨认、无法拼接的肢体,变成了蝇虫的狂欢,变成了黑暗最深处的死寂。
    “医生!医生!”我猛醒过来,在人群中寻找着医生,很快,我看到了他。他正茫然地站在人群中——他的妻子回娘家了,他决定不了是否去接她。我奔向医生,一把抓住他,急切地问他:
    “你想过吗?想一想,你想过吗?”医生把目光转向北方,茫然的目光中慢慢地凝聚了坚定。
    “是的,”他说,“牧师先生,我想过。”
    我知道,我们脑海中的图景被无限真实地扩大了。
    “不能走,我们不能走!”我抓住他,紧紧地抓住他。
    “对,不能走。”他说。我们又找到在铅矿做工的莱德,他听了我们的话,沉默了半晌,说:“是的。”他开始从车上往下卸东西,并未多言,只是还给我们一个苦涩的微笑。
    请记住,不是我一个人,是所有心存良知的人集合了。所有心存良知的村民召开了一次会议,无需过多的解释,也不用强硬的阻止和劝慰,我只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就都默默地回家了。没有人多说一句话。
    忘了是谁提醒我,也许是莫伯桑,对不起,太紧张,我记不住了。他说应该在村子通往北部的必经之路上筑一道墙,轮流派人看守,劝阻那些来自南部的人就此停下脚步,为英国留下未来和希望……
    我们坚守了,我们也做到了,真的感谢“就此止步”的每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
    我又闻到那甜丝丝的气息了,也许我的内脏已经开始腐烂,我看到了我手臂上的暗色斑点,也感觉到了身体像火一样在燃烧。死神又来了,我听见他说:“走吧,离开这里!一切都来得及!我可以救你,只要你带着村民走,毁掉那堵墙,一路向北!”
    我笑了。
    我笑,不是因为我终于听到了上帝的指引,而是看到了墙南的村民和止步的人群,他们坚定地站在那里,面色沉静,不再有一丝的不舍和绝望。他们目光深邃而辽远,一直凝视着更为遥远的未来,那里充满了人类的美丽的希望。
    我拿起笔,写下最后的话——善良需要传递下去。
    死神在亚姆村又一次遭受绝望,他叹息一声,颓然离去。
    ——我叫威廉,死于英国1664年至1666年间那场鼠疫。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牧师,这是我写给上帝的报告,希望他可以收到。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故布疑云,叙写“我”与死神的对话,让“我”做他的使者。这种开头让故事染上神秘、魔幻的色彩,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小说没有着力刻画“我”的外在特征,而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从最初的迷茫到觉醒到最后的坚定,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
    C.小说提到“我”知道上帝存在,但上帝却没有回应“我”,是为了表现更深刻的主题:上帝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人类要自我拯救才能战胜病魔。
    D.小说借助一件真实的疫病事件,虚构出一个“我”不怕牺牲、与死神对抗的故事,在生死矛盾的冲突中,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美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让虚幻的死神拥有了生动的形象特征,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小说虚构却真实的特点。
    B.作者为了凸显小说叙事张力,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手法,刻画“我”亲身经历的疫病肆虐的场景,以小见大,揭示主题,震撼人心。
    C.小说的结尾部分交代“我”的牧师身份,既点明了标题的来源,又呼应前文多处细节,如“我”期待上帝指引和救助等,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D.文章开头采用虚写,中间详细交代“我”为了战胜疫病而全力以赴的情节,展示了疫病在英国蔓延的过程,结尾又回到现实,呼应开头。
    8.有人认为引领大家阻击疫病的威廉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也有认为牺牲自我、坚守村落的普通民众才是主人公。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要分析。
    9.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小说中借助哪些手法体现浪漫主义这一特征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怀王)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①杀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赛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睢②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泰之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缗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注】①楚太子,名横,当时在秦做人质。②昭睢,楚国的将领。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B.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C.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D.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指道歉,与《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中的“谢”意思不同。
    B.见,表被动,与“先生有何见教”中的“见”用法不同。
    C.亢礼,即“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时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D.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土、谷是立国之本和立政之基。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太子与秦国的大夫斗殴,杀死秦大夫后逃回楚国,秦发兵攻楚,楚怀王惊恐,就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和解。
    B.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称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想不去,内心犹豫不决。
    C.昭睢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还是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会见秦昭王,结果被秦扣留在武关,受到羞辱。
    D.昭睢不同意楚国大臣另立怀王庶子为王的主张,就使计策迎回当人质的太子横,立太子横为君。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4.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赞扬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请简要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两方面价值的。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体诗,完成小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
    [东晋]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15.对这首诗歌的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二句借用孔子的话,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
    B.三四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C.五六句写诗人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抚琴,刻画了诗人整日借酒浇愁的形象。
    D.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率,蕴含哲理,体现了陶渊明独到的人生追求。
    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钱大昕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其书题目出自荀子的《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韩愈的《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明确老师的职能后,紧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论述不从师的后果。
    (3)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雄心壮志,表现了博大的胸怀。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面对__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雨交加峥嵘岁月抱残守缺惊世骇俗
    B.风雨如晦蹉跎岁月墨守成规愤世嫉俗
    C.风雨交加蹉跎岁月抱残守缺愤世嫉俗
    D.风雨如晦峥嵘岁月墨守成规惊世骇俗
    21.请根据下面《乡土本色》选段文字,概括出“地方性”三个特点,不超过20个字。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地方性”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七、基础知识
    23.下列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虽有槁暴暴:暴露
    B.假舆马者假:借助而闻者彰彰:清楚
    C.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
    D.郯子之徒徒:同类的人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视……如粪土
    24.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
    B.而耻学于师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虽然都是挖掘性过往的出版,但肯定会让读者常读常新”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可知,“大家小书”不全是过往著作的挖掘性出版,也约请了现在的著名学者新写书;“肯定”表述绝对化。
    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并不看当时是否畅销,唯一的评判标准是经得起时间的淘洗”说法错误。当时就畅销的作品也会有很大价值。
    C.“如果不亲自创作诗词,纵有高深的理论研究,也说不好诗词”说法绝对。从材料二第四段“现今不少评说诗词者不一定从事诗词的创作,因而其对诗词作品的评说常有与作品隔一层之憾”可知,是说不少词评家因为不创作而有隔,并非全部。
    D.“凡好的著作一定是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具的”以偏概全。“大家小书”兼具了学术性和普及性,但好的学术著作不一定都有普及性。
    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孔子论诗,但他不是诗人,选项里只提到了“编订”,所以孔子不存在创作的问题,故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我一向还认为,诗词的理论研究应与诗词的创作实践两相结合”这个主张。
    故选D。
    4.答案:①自身禀赋,读词常引起感发不能自己之情;②学养上的厚积广识,③有亲身的写作实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于作者认为叶嘉莹说词很成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从材料二第三段“对于词这一文体之感发质素的接受与辨析,嘉莹教授独具灵心慧悟,对一些内涵深曲、意象空灵之作的评说,辄能探触其词心,进入其词境,发其幽情,得其微旨”“正因有此‘感发不能自已之情’,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得以深入作品的世界”可以总结出:叶嘉莹自身禀赋高,读词常引起感发不能自已之情。
    其次,从材料二第三段“加以嘉莹教授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诗词的讲授与研究,又曾长期在海外执教,广研西方文论,故其积也厚,其识也广,每能远绍旁搜,就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兼有深度与广度的阐述”可以总结出:叶嘉莹学养上的厚积广识。
    最后,从材料二第四段“嘉莹教授幼承家学,十一岁即开笔写词,进入大学后开始写曲,以后在其投入教学与研究的数十年中始终不废诗词的写作。从其《迦陵诗词稿》一编,可见其这方面的造诣之深”可以总结出:叶嘉莹有亲身的写作实践。
    5.答案:①书是大家写的,给普通人读的;②方便阅读和携带,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③属于人文杜科类,是传统文化的结晶;④能够带给读者阅读的乐趣,为社会增添文化色彩和学习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第一段“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可总结出:此套丛书是学术大家写的,给普通人读的。
    从材料一最后一段“‘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可以总结出:方便阅读和携带。
    从材料一第三段“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可以总结出来,“大家小书”丛书是人文社科类丛书,是传统文化结晶,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从材料一第二段“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可以总结出:这套丛书能给读者阅读的乐趣。
    从材料一最后一段“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可以总结出:这套丛书可以增添社会文化色彩和学习氛围。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错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不是为了展现品格,而是以小见大,展现人性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斗争过程的真实状态,为主题服务。
    故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让虚幻的死神……”错误,刻画死神没有涉及心理细节。
    故选A。
    8.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牧师威廉是小说的主人公。①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围绕威廉而展开的。小说以威廉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情节,通过威廉与死神对抗最终死去的故事,展现小说的矛盾冲突。②威廉的形象鲜明而典型。威廉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与死神的对比等,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坚持正义、心怀美好的牧师形象。③威廉的人生经历更好地揭示了主题。威廉开始十分依赖上帝,但是在没有得到指引的时候变得迷茫而弱小,最终因为想要保护更多的人而变得坚定、强大。这一心理变化过程更好地揭示的文章人类只有自救才有未来的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那些坚守村落的民众是小说的主人公。①民众才是阻击疫病的主人公。牧师威廉是故事的讲述者和参与者,但是真正阻止疫病蔓延的是这些普通的民众,战疫的胜利是他们共同的功劳,威廉只是一个引领者。②民众身上体现出了高贵的品格。民众刚遇到疫病时慌忙无助,但是在威廉等人的劝说下,选择了牺牲,默默坚守防止疫病扩散,这些普通民众体现了人性的美好。③民众凸显了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主题。这篇小说架设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上,又有现实的参照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赞扬普通大众在人类历史对抗灾难时贡献的巨大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可以认为主人公是引领大家阻击疫病的威廉,也可以认为是牺牲自我、坚守村落的普通民众才。可以从情节、形象、主题等角度阐明理由。
    如认为主人公是引领大家阻击疫病的威廉。
    情节上,小说以威廉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情节,“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我听到了死神的狞笑”“死神在亚姆村又一次遭受绝望,他叹息一声,颓然离去”“我叫威廉,死于英国1664年至1666年间那场鼠疫。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牧师,这是我写给上帝的报告,希望他可以收到”小说通过威廉与死神对抗最终死去的故事,展现小说的矛盾冲突。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围绕威廉而展开的。
    人物形象上,威廉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做我的孩子,向北。抛开你愚蠢的想法,别人都要死,我可以让你活’死神蹲下身来”,威廉本能地拒绝了死神的诱惑,抵制了向北走的诱惑,说明威廉具有舍己为人的品格。看到村民们向北走,威廉很怕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于是他找到医生,劝说村民们停止北迁。就算自己快要死了,威廉也抵制了死神的诱惑,坚决不北迁,心里一直想着“为英国留下未来和希望……”,这些语言、动作、心理,死神的对比等塑造了坚持正义、心怀美好的牧师形象。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死神的对比等,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坚持正义、心怀美好的牧师形象。
    主题上,威廉的人生经历更好地揭示了主题。“‘上帝啊,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仰头看天。可是,上帝没有回答我”一开始威廉开始十分依赖上帝,但是在没有得到指引的时候变得迷茫而弱小。“我猛醒过来”“不能走,我们不能走”“为英国留下未来和希望……”最终威廉因为想要保护更多的人而变得坚定、强大。“我们坚守了,我们也做到了”,这一心理变化过程更好地揭示文章人类只有自救才有未来的主题。
    如认为那些坚守村落的民众是小说的主人公。可以从真正阻止疫病蔓延的是这些普通的民众,“我们坚守了,我们也做到了,真的感谢‘就此止步’的每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战疫的胜利是他们共同的功劳;民众身上体现出了高贵的品格,他们选择了牺牲,默默坚守防止疫病扩散;“墙南的村民和止步的人群,他们坚定地站在那里,面色沉静,不再有一丝的不舍和绝望”,民众揭示了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主题,“他们目光深邃而辽远,一直凝视着更为遥远的未来,那里充满了人类的美丽的希望”,赞扬普通大众在人类历史对抗灾难时贡献的巨大力量的角度进行分析。
    9.答案:①小说想象出现实中没有的人物一死神,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绘。②文章多处运用了夸张、强烈的对比等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疫病后景象的夸张描写渲染了恐怖的气氛,死神和善的外表和黑暗内心的对比使形象更鲜明。③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中的死神象征着邪恶的诱惑:威廉拒绝了死神,象征着人们克服私心、自我牺牲以保全他人的精神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我听到了死神的狞笑”“死神在亚姆村又一次遭受绝望,他叹息一声,颓然离去”,作者运用幻想、想象死神出现在真实的世界里,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绘。“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画面……枯槁的高高举向天空的手指,生满烂疮的脸绝望地贴向大地,孩子的哭声充斥着旷野,一具具黑色的尸体横卧道边……”“脑海里的画面翻卷着……变成了一段段难以辨认、无法拼接的肢体,变成了蝇虫的狂欢,变成了黑暗最深处的死寂”,文中有大量关于疫病灾害的幻想,让小说具有浓重的预言色彩。
    运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死神披着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死神和善的外表和黑暗内心的对比使形象更鲜明。“恐怖的画面”“孩子的哭声充斥着旷野”“难以辨认、无法拼接的肢体”疫病前后景象的对比渲染了恐怖的气氛。如疫病后景象的夸张描写渲染了恐怖的气氛,死神和善的外表和黑暗内心的对比使形象更鲜明。
    象征手法的运用。“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听我的话,也许还会有一丝生机”“做我的孩子,向北。抛开你愚蠢的想法,别人都要死,我可以让你活”,死神象征着邪恶的诱惑。“不能走,我们不能走”“善良需要传递下去”,威廉象征着坚定地领导者和先驱者。“我跑到村子里去,看到不少村民都在收拾东西,包括那些正在发烧的老人,他们被亲人安置在马车上”,其他的人们则象征着灾难到来之时动摇犹疑的人民大众。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缔结条约,结成友好同盟而离开,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啊。
    “会武关”是“会(于)武关”的省略,为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寡人”是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都是“道歉”的意思。句意:不道歉就逃离了。/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B.正确。被;我。句意:担心上当受骗。/您有什么教导我的?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被秦扣留在武关”错误,由原文“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可知,是被挟持到咸阳。
    故选C。
    13.答案:(1)大王您不要去,而应派军队守卫好自己(的边境)啊。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值得相信),它有吞并诸侯的野心。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发”,派,派遣;“秦虎狼”,判断句,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并”,吞并。
    (2)“之”,这些;“齿”,同列;“乃”,竟然。
    参考译文:
    二十七年,秦国一位大夫私下与楚太子争斗,楚太子杀死他就逃回楚国。二十八年,秦国就与齐国、韩国、魏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死楚国将领唐昧。二十九年,秦国又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楚军死了二万人。怀王恐惧,就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请求讲和。三十年,秦昭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你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谁知楚太子凌辱杀害了我的重臣,不道歉就逃离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你的边境。现在听说大王将太子送到齐国充当人质,求得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相互通婚,结为婚姻亲家。如果今日秦国与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去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缔结条约,结成友好同盟而离开,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啊。我冒昧地向您报告这个想法。”看到这封书信,楚怀王为此深感忧虑,想前往赴约,又担心上当受骗;想不去,又担心秦国会更加愤怒。丞相昭睢说:“大王不要去,而要派军队守卫自己(的边境)。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它有吞并诸侯的野心。”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说:“怎么能拒绝秦国的好心呢!”于是楚怀王去会见秦昭王。秦昭王采取欺骗手法,派一位将军在武关埋下伏兵,打着秦王的旗号。楚王到达后,就关闭武关,于是劫持怀王来到咸阳,在章台朝见昭王,如同属国的臣子,不用平等的礼仪。楚怀王大怒,后悔不听昭雎的话。秦国因此扣留了楚王,要楚王答应割让巫、黔中之郡。楚王想订立盟约,秦国想先得到土地。楚王发怒说:“秦国欺骗了我,又强迫我割地!”不肯答应。秦国便把他扣留下来。
    楚国的大臣们都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秦国扣留不能回国,还以割地相威胁,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联合一起对付我们,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在国内的王子继承王位。昭睢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国外,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愿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派人到齐国假称楚怀王去世(要迎太子回国即位)。齐湣王对丞相说:“不如扣留太子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丞相说:“不能这样做。(如果我们扣留了太子)楚国就会另立新王,这样,我们就等于空守一个人质又在世人面前蒙受不仁不义的罪名。”有人说:“不见得。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我们替你杀掉太子。不然,将会联合秦、韩、魏三国共同出兵送太子回国继承王位。’”齐湣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楚太子回国,太子熊横回到楚国,楚国便立他为楚王,这就是顷襄王。于是向秦国报告说:“依赖社稷神灵,国家有了国王了。”
    14.答案:①真实地记载了秦楚之争的历史,具有史学价值;②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刻画了秦昭王、楚怀王等人物形象,具有文学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说《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十七年,秦大夫……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二十九年,秦复攻楚……三十年,秦昭王遗楚王书……”,真实地记载了秦楚之争的历史,具有史学性;
    “怀王恐”“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选文采用语言、心理、行动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秦昭王、楚怀王等人物,形象具体丰满,具有文学性。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沉湎”感情色彩不对,诗人没有过度沉溺于饮酒抚琴。“整日借酒浇愁”理解有误,五六句写诗人终日饮酒、奏乐,杯中美酒从不干,展现了诗人饮酒自得,归隐生活的自在随心。
    故选C。
    16.答案:①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与快乐。以“冰炭”为喻,通过与“当世士”对比,表现诗人不愿像他们一样内心充满矛盾。②人生短暂,身随名灭,不必为虚名所困。用“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手法和人生态度的能力。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意思是:哪像当世士人们,内心充满了矛盾冲突,有如冰炭相加那样!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士”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而是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快乐的人生。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意思是:身亡同样归坟墓,用此空名导向前。人生一世,终归坟墓,不须称扬空名。“空名”,正是当世士们所追逐的标的。追逐空名的人生,终是丧失自我的人生。所以,“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17.答案:(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驽、驾、惑、苍。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答题时,要先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在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本题解答时注意按照一定顺序来论述。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在逻辑方面,应按照先强调时代性,再到诗歌内容,最后是格律形式的顺序组合(要注意后一句中的提示词语“格律形式”),据此排除BC项;在内容方面,应按由“现实生活”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的顺序排列,据此排除CD项。
    故选A。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
    A项,“创立……名称开始使用”句式杂糅;
    CD项,语序不当,“确立提出”语序颠倒,应该为“提出确立”。
    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交加:风雨一起袭来。比喻天气恶劣。此处是用来修饰“现实”的,用“风雨如晦”更适合;
    第二处,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岁月。根据后文“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选用“蹉跎岁月”更符合语境;
    第三处,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此处是用来修饰“现状”,在结合后文“冲破世俗的束缚”,选用成语“墨守成规”更符合语境;
    第四处,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此处是用来修饰“诗作”的,再结合前文“冲破世俗的束缚”,选用成语“愤世嫉俗”。
    故选B。
    21.答案:有地域限制;区域间孤立、隔膜(或答: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区域内互相熟悉,社会圈子孤立。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1段介绍了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以及社区间往来疏少的特点,第2段介绍了乡土社会内彼此“熟悉”,没有陌生人的特征。因此,“地方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把握、概括。根据第1段“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可以概括出“地方性”的第一个特点:区域间孤立、隔膜。根据“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可见“地方性”的第二个特点是:有地域限制。根据“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可以概括“地方性”的第三个特点:区域内互相熟悉,社会圈子孤立。
    22.答案:例文:
    我的青春,我的范儿
    我接受“范儿教育”的第一课,是从认识明星开始的。原来一个人有“范儿”,必须长得漂亮,五官端正,腰杆笔直,往那儿一站,自然便很“范儿”了,而如我等便属没有范儿,简直就是寒碜。从此我对“范儿”充满了敬意,充满了羡慕,甚至有几分妒忌——因为我往死里努力也达不了标。可转念一想,我没有明星的漂亮的五官,但我也有我的青春啊,我的青春不就是我的“范儿”吗。从此我对“范儿’的含义有了更多的理解。
    青春的范儿是什么,青春可以是一切,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一篇文章,那么最美的青春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开的青春就像那骄阳下的玫瑰,娇艳欲滴;成长的青春就如同那雷雨下的芳草,坚韧无畏;枯萎的青春就像那微风下的柳枝,安逸无思。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喜欢在阳光下许下自己的梦想;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崇拜在人群中挥舞闪光的焦点;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愿意在泥泞中追寻不变的坚持。
    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的骄傲,一样的自尊。
    因为我们有着一样的青春,蓬勃的不言放弃的青春。
    有人说,青春是关在监牢里的囚徒,它的一切都只得听从命运的命令,在平淡艰辛中走完;有人说,青春是一首耀眼的诗歌,它的一切必须让我们给它焕发光彩,才显得与众不同;有人说,青春是一笔过时不来的财富,它的一切必须让我们放弃了一切去享受,才能体现生命的乐趣。
    可是我相信你和我一样,从不这么想。
    因为我们知道,有一种信念一直跟随着我们的青春,那就是——梦想。青春之所以显得平淡,是因为你没有为了梦想而足够努力;青春之所以显得豪华,是因为它给予了我们生命所能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这样东西莫过于奋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一旦失去了我们的肯定,它就显得毫无意义!
    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儿,自信满满的范儿,骄傲勇敢的范儿,大胆真诚的范儿,没有人能够瞧不起你,如果你有不平凡的青春。因为你不仅理解青春的奋斗,也可以在奋斗中完成青春的使命。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儿。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的材料很有时代特征,很贴近生活。首先根据材料理解“范儿”的含义,材料明确表明,“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学生可以由此立意,从时代、民族、国家、集体、个人等维度切入即可。角度一: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民族的风格(中国特色、传统特色,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角度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时代的风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三: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职业的风格(警察惩恶扬善,医生救死扶伤,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努力学习);角度四: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范——个人的风格(个性);角度五:90后的范,航模爱好者的范。
    立意:
    (1)民族的范;
    (2)时代的范;
    (3)职业范;
    (4)个人范。
    素材:
    (1)中国“范儿”,是为文者之旷达,“范儿”是一种精神,亦是一种品质。以此,屈原虽放逐滩涂而著《九歌》以发《天问》;韩非虽口吃囚秦而书竹帛以为《说难》;陶渊明虽不得俸禄而作《归园》。拜相封候,为官施令,本是世人所向往,然而因为一份心底的不羁,一份对自然的向往,三人都弃而不用。恰如庄子钓于濮水,对楚大夫持杆不顾,吾将曳尾于涂中。这份不羁与旷达,蔑视了权贵与功名。在文化墙上,留下了一笔中国“范儿”的印记。这其中并非是内心的冲动,而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范儿”的道路,敢于对墨守成规说不,把一种新风气引入当时,给一个民族注入一泓清水。
    (2)中国“范儿”,是为政者之坚守,“范儿”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责任。以此林则徐不惧外侮而主持销烟,救百姓身体于水火,使国家有御敌之兵,虽祸福相倚,过谪西域亦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唐朝史治而民安,若无“房谋杜断”,何来上行下效?这其中透出的是为政者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为民着想的可贵品质。这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种弥足珍贵的“范”儿,如莲花般清廉之“范儿”。如今人们又把这种“范儿”挂在了嘴边,落实到了行动,所以一股“廉政反腐”“范儿”席卷了中国,这是对传统的回归,更是对为政之“范儿”的最佳诠释。
    (3)中国“范儿”,是实业者之勤奋,这是一种孜孜以求,更是一种担当。近代以来,先有侯德榜研制纯碱制法以打破欧洲市场,赢得万国博览会赞誉,后有我石油专家与工人摘掉贫油帽子,推动大国工业发展。这代表了勤劳与智慧并存的中国“范儿”,发扬了传统中“勤为本,孝为先”的美德,使国家得发展,民族得振兴,人民得幸福。如今我们的工业已然成型,我们的伙伴遍布世界,我们的高铁走出国门,这都是一种中国“范儿”,蕴含着孜孜以求与勤劳智慧。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暴:晒。句意:即使又晒干了。
    故选A。
    2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句意: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
    B.都是介词,可译作“向、跟”。句意:却以跟老师学习为耻。/向我学习。
    C.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D.介词,可译作“比”。/介词,表对象。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故选B。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宜兴中学、泰兴中学、泰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宜兴中学、泰兴中学、泰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文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文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是写景散文,为什么在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