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相同质量的KClO3、H2O2和H2O,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A.KClO3最多B.H2O2最多
C.H2O最多D.一样多
2.在托盘天平两边放等质量的烧杯,内均盛有等体积、等溶质量分数的盐酸.若在左右两烧杯里分别加入少许等质量锌与石灰石,反应后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 )
A.左转 B.右转 C.仍平衡 D.无法判断
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a”值为10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5 : l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5.CO与O2的混合气体48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44gCO2,则原混合气体中CO与O2的质量比可能是
A.2:1B.7:4C.8:5D.7:8
6.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技术,该技术是由载氧体、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组成。现用载氧体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化合反应
B.燃料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理论上,燃烧28 g CO至少需要16 g 空气
D.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无需补充CaSO4
7.根据化学方程式2A+Na2CO3=2B+H2O+CO2↑,推断B与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是
A.18B.22C.44D.62
8.质量相同的两份碳酸钙,一份在高温下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另一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则( )
A.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B.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多
C.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多
D.无法比较
9.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氢气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保持不变
B.该反应能体现氢气的还原性
C.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氮气和水的质量比为7:9
D.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0.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关于化学方程式,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B.
C.D.
二、判断题
11.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已知12g镁在纯氧中燃烧得到20g产物,则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大于、小于或等于20g( )
1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X的化学式是Ag2S( )
13.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已知12g镁在纯氧中燃烧得到20g产物,则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大于20g( )
1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的变化。( )
15.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已知12g镁在纯氧中燃烧得到20g产物,则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等于20g( )
三、综合应用题
16.硫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1)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2)含硫元素的物质间可发生以下转化:,其中,反应①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是 色的:请你写出符合反应④转化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pH<5.6的降水被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可改良土壤酸性。
①正常的雨水也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什么 ?
②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以下两种途径:
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常使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是。若1000kg废气中含有1.6kg的二氧化藏,则至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kg才能将其完全吸收?(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7.某实验小组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催化剂)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分离提纯实验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操作流程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忽略实验过程中的损耗)∶
(1)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二中操作X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Y的名称是 。
(3)实验前所加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克。
(4)试计算该实验小组所取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其化学方程式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装置是 ,制取气体化学方程式是 。
(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 处进入(选填导管口编号)。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 (选填下列试剂编号,下同)。
①浓硫酸 ②烧碱溶液 ③稀硫酸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 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 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 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①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g。
②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多少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20
90
6
5
反应后质量/g
86
108
22
a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2
58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7
0
19
参考答案:
1.C
【详解】KClO3和H2O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可通过比较相同质量的氧元素,物质质量越少的,在物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则生成的氧气越多,故化学式可改为:KClO3和H6O3,很显然,是水分解产生的氧气多.
再比较水和双氧水,双氧水中有一半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故H2O2和H2O分子个数一样多时,放出的氧气质量相等,由分子可以看出,当质量相等时,水放出的氧气质量最多.
故选C
2.A
【分析】利用假设法解答本题。假设等质量锌与石灰石的质量为10g,利用锌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气体多,则剩余物质质量小,天平指针向另一方偏转。
【详解】假设锌与石灰石的质量为10g,设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
65 2 100 44
10g x 10g y
解之得:x=0.3g,y=4.4g
由计算可知,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故反应后天平指针左偏。故选A。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运用假设法,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才能正确选择。
3.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a为5g,因为其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因为两种物质增多一种物质减少,故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 : 8;故答案选择B
4.A
【详解】反应后丙物质减少了58g,是反应物;乙物质增加了25g,是生成物;丁物质增加了14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物质是生成物,生成甲的质量是58g-25g-14g=19g。由分析可知,丙是反应物,甲、乙、丁是生成物,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A。
5.A
【详解】设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x,O2的质量为y。
若氧气过量,则O2的质量可能为:48g﹣28g=20g,此时原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质量比为;
若CO过量,则CO的质量可能为48g﹣16g=32g,此时原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质量比为。
故选A。
6.C
【详解】A、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空气、CaS进入空气反应器,CaS与氧气反应转化为CaSO4,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
B、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CaSO4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则硫元素为0-(-2×4)-(+2)=+6。CaS中钙元素为+2价,则硫元素为-2价。所以燃料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正确;
C、从流程图可以看出,氧气和CaS转化为CaSO4,CaSO4和CO转化为CaS和CO2,整体反应可看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8gCO需要消耗16g氧气,则至少需要16g÷21%≈76g空气。错误;
D、从流程图可以看出CaS与CaSO4不断相互转化,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Ca、S的质量不变,则整个转化过程无需补充CaSO4。正确。
故选C。
7.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A的相对分子质量+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2×B的相对分子质量+H2O的相对分子质量+CO2的相对分子质量,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即2×a+106=2×b+18+44,解得b-a=22,故选B。
8.A
【详解】碳酸钙在高温下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关系为:
碳酸钙与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关系为:
由上可知,两个反应中碳酸钙质量相同时,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相同。
故选:A。
9.D
【详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并结合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保持不变,选项正确;
B、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为氢气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氢气得到氧,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选项正确;
C、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生成1个氮气分子和2个水分子,质量比为(14×2):[2×(1×2+16)]=7:9,选项正确;
D、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有2个氢气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参加了反应,所以个数比为1:1,选项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磷和氧气符合单质的定义,故B正确;
C、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要求,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大于磷的质量,故D正确。故选A。
11.错误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可以判断生成物的质量.
【详解】解:设12g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x
因为12g镁在纯氧气中燃烧可得到20g产物,12g镁在纯氮气中燃烧可得到16.7g产物,所以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小于20g。
故题目叙述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2.正确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
正确;
13.错误
【详解】解:12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12g镁在氮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既有氧化镁,又有氮化镁,故所得产物的质量小于20g,故错误。
14.√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的变化。
此说法正确
15.错误
【详解】解:设12g镁完全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
12g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20g氧化镁,在纯氮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6.7g氮化镁,所以在空气中燃烧时,既有氧气参与,也有氮气参与的情况下生成固体的质量应大于16.7g,而小于20g,故该说法错误。
16.(1)D
(2) 蓝紫
(3) 熟石灰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
(4)解:设至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x≈2.8kg
答:至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2.8kg才能将其中的二氧化硫完全吸收。
【解析】(1)
A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第一层是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故说法正确;
B、硫原子最外层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生成S2-,故说法正确;
C、硫原子里,电子数=2+8+6=16,质子数=电子数=1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32.06-16=16.06≈16,即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故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单位是“1”,不是“g”,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符合反应④的反应有铝和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氧化铝和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水;氢氧化铝和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水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3)
土壤酸化后,可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所以正常的雨水也略显酸性;
利用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即二氧化硫与碘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碘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4)
按照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进行即可。详见答案。
17.(1)2KClO32KCl+3O2↑
(2) 漏斗 引流 蒸发
(3)3.0
(4)解:设该实验小组所取氯酸钾的质量为x。
x=9.8g
答:该实验小组所取氯酸钾的质量为9.8g。
【详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水分离,所以步骤二中操作X是过滤,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经过步骤二得到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经过操作Y得到氯化钾固体,所以操作Y的名称是蒸发。
(3)该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实验前所加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0g。
(4)见答案。
18. 集气瓶 2KClO32KCl+3O2↑ AD CaCO3+ 2HCl=CaCl2 + CO2↑+ H2O C ② 0.8 2.5%
【详解】(1)D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氯化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固液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是A,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装置D;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2HCl=CaCl2 + CO2↑+ H2O;
(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从c处进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
①浓硫酸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烧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溶液;
③稀硫酸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故选:②;
(4)
解: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得氧气的质量=68.1g-67.3g=0.8g
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7g
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随堂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g B、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